從八里往南走海岸線,台15,台61直到台17都是西濱一部份,
北部西濱的部份,年初參加過西濱160跑過一次,
今天要挑戰的是南西濱150,所以來到台南科工區這裡報到了,


西濱公路雲嘉南段有著魚塭、鹽田、小鄉鎮,雖說大部份路段景觀相當單調,
但也是條值得推薦的景觀公路,那就跟著隊伍出發,看海去吧,


雖然嘴巴說著要看海,但前進了10幾20公里路都沒海景,
這答岸很簡單,因為海岸線還不在這邊,要繞路才有,
但要繞遠路還不如繞去小7,找吃的還比較實際,


將軍過後是北門,在這邊就能看到一整片水鄉澤國了,
但這不是海,全都是廢棄的鹽田,北門最吸引人的,
就是鹽鄉舊時風情,但現在趕路先,回頭再來細看,


北門最出名的就屬二級古蹟南鯤鯓代天府,是五府千歲總廟,
除了拜拜之外,現在來到這邊必看的就是斥資21億餘元,
費時近30年打造的凌霄寶殿,


金光閃閃的凌霄寶殿的玉皇上帝玉旨由9條金龍圍繞,高約6.6公尺,
全部由黃金打造而成,市價達6億多元,光用看的都被閃到眼都花了,


凌霄寶殿連牆壁彩繪都與別間不一樣,一般廟宇都是滿天神佛,
這個應該是曾雅妮沒錯吧,

左投,八成是郭泓志 嗯..... 好想贏韓國阿(淚)

連陳偉殷也有,那就先逛到這裡吧,再這樣逛下去的話,
林書豪、王建民應該都要出來了,

今天還一大早廟前就有陣頭了,南鯤鯓代天府不愧為王爺總廟,
有最高的知名度與地位,也擁有最多的信徒,
一張張的香條貼滿了大廟前的佈告欄,代表了近期內有很多廟宇要來進香,


南鯤鯓代天府大門的攤販區有好幾位阿婆在賣燒酒螺,
這邊的阿婆燒酒螺賣了20多年,也賣出了名號,
但燒酒螺帶著不方便吃,換買個大腸包小腸吧,


離開台南後換成慢遊嘉義,第一個來到的是嘉義縣布袋鎮,
布袋鎮主要的信仰中心是每年舉辦「衝水路迎客王」的新塭嘉應廟,
就在這邊雨也開始落下來,看來今天還真的是得淋雨衝水路不可了,


新塭嘉應廟下個月還有節目要來錄影,但這邊的廟街並不大,
這舞台不知道要擺那裡? 離開這邊繼續濕答答的前進,
來到了布袋市區的補給站,吃香蕉吧,


雪白皚皚鹽山風情不只七股有,布袋也可以看見台鹽堆的大鹽山,
但全身連腳踏車都滿是泥巴,騎車就怕下雨天,
偏偏來兩次西濱都遇雨,不過頭也洗下去了,前進吧,到東石,


今天的西濱不只有雨,當然風也沒少,西濱北上傳統就是逆風,
但不只我們,還有很多人不畏懼風雨的悠閒釣魚,


雲林口湖鄉漁塭多,西濱沿海地層都已嚴重下陷,海水都漫到路邊,
連祖先的墳墓也受害,這邊好多墳墓長年泡在水中,
外人看來是奇觀,但在地人多的卻是心酸,


唉..看到祖先墓碑全泡在水裡,不管是誰都會受不了,
看看道路兩側,幾乎是滿滿的漁塭,要養魚就要抽地下水,
但地層下陷...這問題何只一言難盡阿,
先到金湖村西濱公路邊的萬善爺廟休息一下吧,


來到折返點台17線99k的興安代天府,總算還我們一個豔陽天了,
出門騎車求的不過就是這樣的好天氣,


雖然天氣放晴,但心情卻不是很美麗,來時一路逆風,
與東北季風拼命太久,也擔誤太多時間了,
加上肚子也餓到不行,趕緊找間店草草一飽,再趕點路吧


西濱南下回頭路,一路的順風推著跑,感覺好多了,

這邊早年並非是濕地,因為地層下陷加上歷經韋恩、賀伯等颱風引起的海水倒灌,
才使良田盡成沼澤,每年還吸引許多候鳥棲息,


是時後該雲林縣最西南端的口湖了,回程嘉義東石,


典型的西濱的小漁港,這裡沒有觀光產業,竹筏漁船停滿滿,
大多以近海捕魚及沿海養殖為主,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街頭都是老阿媽剝蚵殼貼補家用,
在村莊中剝蚵、賣蚵、看天吃飯,是這裡幾十年來的生活方式,


發源於阿里山的朴子溪在東石出海,出海口滿滿一排排蚵田,
可是這邊好多漁民的生計來源,這朴子溪旁也有自行車道,
從蒜頭糖廠到東石魚人碼頭,是條很適合初學者騎的單車道,
當年剛買腳踏車的我也來報到過,


回到步袋,有人在徒步環島,而且是女生,實在是太威了,
先大聲加油吧,單車環島我有兩次,但我還沒敢徒步環島,


回到布袋全家,上回來這間全家是去年挑戰NS520的事,
繼續回到新塭嘉應廟,有小蜜蜂賣涼水耶,
一杯綠豆湯下肚,火氣全消,感覺又活過來了,


又回到南鯤鯓代天府,雲嘉南地區別的沒有,就是魚多、鳥多、鹽多、廟也多,
但管廟再怎樣多,南鯤鯓代天府年年都是台灣香客數最多的第一人氣景點,
現在時間有各地神明來過爐 所以就有很多陣頭可看,熱鬧自不在話下,


離開代天府進到北門老街區,第一個映入眼簾就是白色系的北門嶼基督教堂,
雲嘉南濱海風景區內無論是鹽山、鹽田、白鷺鷥都是白色系,
當然連教堂都不能例外,白色的教堂還真的不錯看,


王子變青蛙 , 一段愛與童話的故事
曾是偶像劇「王子變青蛙」拍攝地,遊客到北門必訪的景點之一,


王子變青蛙中露臉而意外走紅的錢來也雜貨店,
早期是台鹽的員工福利社,現在則是遊客很多的雜貨店,
我這鄉民自不例外,拍幾張再走,


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
井仔腳瓦盤鹽田,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
方格般的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


眼前白花花的是鹽山,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
台南西濱一個靠海的小鎮,北門鹽鄉,
沒有高樓與大廈,也沒有太多的人群,
鹽田兒女的故事,永遠都繼續流傳著,
離開這邊再去七股吃蚵爹,最後該朝向終點趕路,


最後回終點,輪霸西濱150完賽,成績就別提了,掉漆,
趁著參加輪霸西濱雲嘉南150,來個鹽分地帶舊地重遊,
來這邊騎單車吹吹海風,不管成績如何,
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單純的小確幸,
閃閃的發亮的都是海,一個讓我還想再來的鹽分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