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這個月份,全國就會捲起一陣媽祖熱,
各地媽祖廟紛紛的繞境祈求平安,所有的信徒為之瘋狂追隨,
這次選在媽祖生日當天來嘉義朴子一趟,為的就是來看熱鬧,


朴子配天宮繞境一共有兩天,就是農曆三3月22與23日,
以第二天最為壯觀,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天是媽祖的生日,
所以早早的各地陣頭,都紛紛的湧入配天宮前廟街蓄勢待發,


熱鬧的廟會總少不了有電音三太子,朴子本身就是電音三太子大本營,
有辦法想到這麼有台味又結合流行,當初發想的人腦筋真的不簡單,


電音三太子跳舞,大人小孩都愛看,但還是有人老神在在的默默在燒金紙,
仔細的定眼一看,這位不就是我們嘉義縣大家長,

舞一跳完縣長的金紙也燒好了,時間掌握的恰到好處,
然後由縣長點燃起馬砲,準備展開今天熱鬧的慶典,
話說看過這麼多次廟會,但我卻已忘掉「起馬砲」的威力,
眼看縣長點火後早已跑遠,我還笨笨的以為就是類似放煙火那種聲音,
連嗚耳朵的動作都沒有,這下場就是被震到眼冒金星....


虎爺愛甲炮,這道理不只北港有,在朴子這邊也不例外,
一陣砲轟之後,大隊人馬在虎爺帶領之下要出門了,


之後盛大的遶境隊伍從廟前廣場浩浩蕩蕩出發,婆婆媽媽們也忙著幫媽祖掃街開路,


前方交錯而來的這團乍看之下來什麼,但重點是在後頭,


雖然雨開始下個不停,但辣妹還是很敬業的站在鋼管車熱情演出,
突然讓我覺得,這趟南下嘉義來對了,


話說我都看到目不轉睛了,都已經忘掉虎爺會已經從我身旁過站,
但沒差啦,今天是騎腳踏車來的,很容易跟上腳步的,
後面的樂隊也很有看頭喔,再來拍個幾張,


天后之戰的原型球隊東石青棒也來報到,這是一部改編自他們真人真事的電影。
嘉義東石有支『爹不疼娘不愛』的青棒校隊:十東水產棒球隊,
球員陣容七零八落,教練還是個不可靠的假洋派真痞子。
每戰必敗的十東隊為了經費不惜出陣頭、賽龍舟、上山下海賺外快,竟誤打誤撞訓練出紮實球技。
他們蓄勢待發的黑馬氣勢,就在當地信仰中心:配天宮抬出媽祖娘娘全力應援後正式引爆!
脫胎換骨的十東隊在「金龍旗」如有神助,一路過關斬將;
然而最終決戰的對手可是由同受媽祖娘娘庇護的強敵:港北高校!十東戰港北、天后對天后!
這場信念與信仰的投打對決,是打開夢想大門的鑰匙?還是天后試探信徒的考驗?


受到媽祖庇蔭的球隊也來幫忙媽祖遶境造勢,實在是很好的範例,
先回到主要的遶境隊伍看熱鬧吧,龍頭進虎頭出,會有好運喔,
既然如此那當仁不讓,我也去鑽,

一路朴子市區鞭炮聲不絕於耳,市民除了在自宅前設神案參拜,
神轎所過之處當然少不得放鞭炮接駕,


大家都相信,鞭炮放的愈多、炸的愈旺,當年的運勢、財運也會愈來愈旺,
所以神轎過門口當然不放過,尤其是虎爺轎與媽祖神轎,那更是重災區,
或者說是重點招待區,


傳說每在媽祖起駕出巡之際,就會下雨,越是如此越是有靈,
今天可是見識到了,雨阿...真的沒有一刻停過的,


大堆文武陣頭、神轎、花車追隨媽祖在市區冒雨遶境,
媽祖鑾轎所到之處,不畏雨勢,依然鑼鼓喧天,炮聲不絕,


突然發現今天鏡頭停留在媽祖神轎的時間少了些,
停在妹身上的時間卻多的很多,看來我....嗯..該反省了,


接近中午吃飯時間,難怪我肚子不爭氣的叫了起來,
先去找間店吃頓飽吧,

瘋媽祖一整個早上,朴子市區也繞了個通透,陣頭們也都累了,
趁著午後比較沒雨的時間,先休息吧,


既然都吃飽了,我的體力也跟著恢復過來,現在就別停著了,
去蒜頭糖廠吃冰去,


「蒜頭」不生產蒜頭,而是位於嘉義縣六腳鄉朴子溪中游的地名,
這裡的糖廠還真賣蒜頭產品,所在位置剛好是朴子溪中游的南岸,
因靠近對岸的蒜頭村而得『蒜頭糖廠』之稱 ,

沿著入口往內走進綠色隧道,就是這古樸的木造車站,
台灣西部平原隨處可見的廢棄鐵路,從前都是台糖的五分車在跑的,
隨著時代推進,以前運甘蔗的五分車,都重新整裝載客悠遊田野,


台糖老宿舍,一棟棟日式建築,都能成為相片的動人畫面,
在糖廠裡的老宿舍,就算早已人去樓空,也是很吸引人的目光,


這裡也有一條朴子溪自行車道,東起蒜頭糖廠,西至東石漁人碼頭,
從田野到海邊全程約25公里,中間還能騎回朴子市區,方便的很,


回到市區,揚名青棒有天后加持的東石高中棒球隊正要繼續出發,


除了青棒東石高中之外,還有東石國中也跟著隊伍出巡,
那只差一個國小就湊足三級棒球了,


重點來了,妹們休息完畢之後繼續上陣,只是天候不捧場,
雨又跟著打下來,


就算是雨不停也無所謂,打起雨傘繼續出發吧,是敬業,
也是對媽祖的一種敬意,


山通路、海通路.....今天的朴子就算到晚上也是一樣熱鬧阿,


今天熱鬧也看夠時間不早了,該準備北返回家了,先回到配天宮休息片刻,
這裡原名朴樹宮,因廟內的鎮殿媽,是由千年朴樹刻成而命名,
是嘉義縣內著名的媽祖廟,前陣子正殿遭大火毀損,所以正殿整修中是不開放的,


配天宮觀音庭有棵四季蘭,是廟方於民國9年前往大陸湄洲謁祖進香時攜回種植的,
據說信徒若有病痛,只要將痛處在樹幹上摩擦,就可痊癒,因此喻為「靈樹」
最後就換我來樹這裡磨蹭幾下再回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