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本文中的圖形大小超過論壇限制,論壇輸出時自動縮小,如果您對某張圖興趣,請點擊該圖就會秀出原圖
清晨在雨滴聲中醒來,猶豫著是否要取消期待已久的羅馬公路之行,氣象預報整個星期台北都下雨,看看累計雨量圖,雨都下在台北東區,西區不多,再看看即時影像,桃園兩個點都故障,新竹沒下雨,衛星雲圖中看到的是零星的雲層。決定了,上天安排這樣的天氣讓我與羅馬公路相見,我就帶著雨衣出發了。
順著大漢溪右岸的自行車道往三峽騎,過了大漢橋,幾棵很有型的老榕樹總是把我的眼睛吸引過去,今天也不例外。雖然烏雲罩頂,老榕樹還是如往常一樣的伸展枝椏,大地本來就有四季,藍天固然適合出遊,陰雨更易激發思考與詩意。
騎到土城,雲層明顯的變薄了,北方天空還是烏黑一片,但南方的天空是藍色的。
快到自行車道的終點前,路旁開滿整排的小花,讓人覺得不駐足觀賞就對不起她們。
過三峽後轉入台七乙線,這裡的藍天與台北的雨雲成為明顯的對比,享受藍天的同時,就要忍受太陽的煎烤了!
一路爬升到海拔360公尺的台七乙高點,下滑到三民,接上北橫台七線。
續往復興爬升,市區前可以瞥見石門水庫的一小角,對岸山腰處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羅馬公路。
進入復興鄉市區,第一個目標角板山行館
秋高氣爽,這裡體驗格外深刻。
大型的戶外裝置藝術配合行館的清幽環境,讓人聯想起一些國外的優值美術館。
站在兩位影響台灣幾十年的歷史人物常駐足的地方,望向溪口台地,因為與浙江奉化相似,讓這裡成為一個歷史景點,而明顯的河階特徵讓台地本身也成為一個地理教室,羅馬公路則在群山與台地之間蜿蜒而過。
出行館,再到另一個瞭望點,角板山公園,再拍一張角度稍微不同的台地與水庫,印象中,多年前在此拍的水庫是綠色的,不像現在這麼混濁。
拍完照,在公園中遇到一位來登山的車友 - 懶驢,他對桃園新竹一帶的山區都很熟悉,告訴我好幾條超級挑戰的路線,例如『丹尼爾之路』、『宇老小滿貫』等,聽得我熱血沸騰,接下來幾月不愁單日的長程路線了。有興趣的車友可以參考一下他的部落格 - 懶驢上磨 。
復興鄉的特產是香菇,午餐就點一碗香菇麵,加上一盤地瓜葉,山裡的靈氣經由食物進入體內,化為人肉雙汽缸的高爆燃料!
從復興一路下滑到羅浮橋,開始往上爬升,過了羅浮村後,右邊就是羅馬公路東端的起點了。
部落的聚會所
沿途路況都不錯,不若北橫的車水馬龍,這裡很久才會遇到一輛車。
爬升一段路後,可以瞭望羅浮橋及羅浮村。
剛剛才從角板山望向腳踩的地方,現在復興鄉已經在對岸的山頭上了
在密林裡,光與植物玩起了影子的遊戲
竹林,羅馬公路的特色之一
放慢車速,大自然透過萬物在對我們說法
每一個轉彎處,水庫都展現不同的風情。
奎輝,有著一條美麗溪流的小村
大山下的子民
森林的紋裡
號稱第一景的咖啡,景沒什麼,戶外包廂倒蠻別緻的
這才是第一景阿!
放慢車速,slow is beauty
除了路面的平整度,乾淨、整潔,讓羅馬公路維持很高的品質
石秀灣,水庫的最後一瞥
大花曼陀羅
羅馬公路的最高點,桃園新竹交界處海拔460公尺的塔那咖啡。
山谷中就是馬武都一帶的聚落,從這裡開始享受最貼近地面的滑翔
山谷中的時間好像與外面脫勾了,這裡好像是台灣的桃花園,許多長者仍然住在傳統的建築中,過著悠閒的農作生活。
4:30PM到達118與台3交叉口的7-11,補充水與點心,十分鐘後上路。
太陽已經移往南半球,日照時間越來越短,快要休息的陽光照在田邊的白木上,這裡離家七十公里,在落日下趕路是有點壓力,但是遇到美景時,拍照的衝動還是會戰勝心裡的壓力。
終於,太陽公公休息去了。
在黑夜中騎到大溪,吃塊豆乾再夜騎到三峽吃晚餐,轉入大漢溪自行車道,在土城開始飄起細雨,越接近台北市地上的積水越多,十點半終於回到民生社區的家。
論壇語法限制,軌跡及拍照地點無法呈現在Google地圖上,請參見http://bike.ericchen.info/20081014.htm#googlemap
路線圖
爬升變化圖
GPX軌跡檔
Eric的單車攝影日記 http://bike.ericchen.info
不過,其中有張照片上的花並不是野百合,而是具有毒性的「大花曼陀羅」喔!相關介紹在這裡
愛自由的湯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