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遊記】當年我在大陸騎車的那件小事(~~北方最終章)

由南到北的騎行之旅在此也算告一段落,而接下來該往哪走呢?在哈爾濱的這幾天,我也不斷想著這個問題。

「既然都來到這麼北端,不然再繼續往更人煙稀少的地方吧」。

以我的旅行初衷,也不會是繞著大陸與俄羅斯的交界騎行,走這樣極端刺激的路程,但總是要定個目標,因此最後決定了繼續往內蒙古前進,走到北邊的大城市 ─ 呼倫貝爾的海拉爾,而這段過程,也成為我在大陸騎行的一個新里程碑。

哈爾濱與海拉爾相距900公里遠,也許對於已經騎行了好幾個月、上千公里的我來說,這距離再簡單不過,然而現在這段路與之前最大的差異,就是氣候溫度與補給的挑戰,先上個圖看看這段旅程的大概路線。

不像之前在大陸南方與東北地帶,即便是目標城市距離上千公里,譬如福建省會福州市到上海,中間仍有好幾個城市可以好好休息進行補給,累了也可以在某個小城市裡休息逛逛。

從哈爾濱到內蒙古的海拉爾,中間可以算是較大型的城市分別為大慶市及齊齊哈爾,過了這兩個點,中間就是極小的村落與小鎮,而且中間都會有段距離,所以要思考帶什麼糧食上路,以及哪裡可以吃個中飯晚餐,成了時間與腳程的競賽。幸運的是中間都還能夠找到小村小鎮內的飯館,再不濟也有個便利店能買個麵包餅乾,所以沒吃上太多頓泡麵。

而希望在這過程中先找個節奏,如果順利的話,更想挑戰一個新的巔峰,那就是橫越阿爾山直到北京。

好吧,腦海中的藍圖永遠是最美好,先來試試這段900公里的過程如何再說。



正文開始



細雪孤獨之路



有了下一個目的地,接下來就是騎就對了。出發前兩天可能是室內外溫差太大,所以也有些感冒,在國外感冒怎麼得了!沒有健保看不了醫生,那就去藥房買了包感冒藥,這兩天吃藥兼運動,看能不能趕緊把身體調養好。也因為身體感覺較差的緣故,騎起來真的有點無力,所以今天也大約僅前進了60公里,就早早找個地方休息。這裡是離著哈爾濱還不遠的城市 ─ 肇東市的郊外。

離開了城市的喧囂,在無盡的道路兩旁,不是農地就是小樹林,這對於旅行者最大的好處就是,隨便找個地方拐進去,就是一個還不錯的扎營地,下面有鬆軟的土堆落葉,而且鄰近馬路,也不怕也什麼野生動物,搭起帳篷,晚上夜深人靜,萬籟無聲,彷彿世界只剩一人。

如果有這麼美好的話,我倒是想天天悠哉,隨便在帳篷裡支開我的小天地。

最要命的是冷阿!10月過了一半,白天的天氣大約都落在5-10度左右,但一到夜裡,那就接近在0度左右,無奈睡袋的舒適溫度在10度,極限溫度大約落在0度,不算是相當扛凍的睡袋,所以在真冷的時候,白天騎車的車衣,加上發熱衣、羽絨外套,成套穿上窩在睡袋裡,那才扛的住0度左右的低寒。

也許有人問為何不在前面搭個篝火,那溫度肯定舒服,畢竟電視電影都這麼演。我當然想燒柴,但就怕不小心燒了整片林,再加上不遠都有幾戶民宅,半夜有火光肯定得招呼警察來,最後跑去牢裡睡的機率更大些,所以也就索性瓦斯罐煮煮飯煮煮麵、泡杯咖啡得了。

過了幾天舒服溫暖的青旅,回到荒郊野外的日子,冷的實在不舒服,半夜還不小心把睡袋的綁繩給扯斷,只好起來修,畢竟冷風灌進沒法綁緊的睡袋裡實在太可怕,也導致隔天起來昏昏欲睡,冷的真讓人不想動彈...


啃著大列巴,加上滿滿的果醬,果然比山東大饅頭好吃一百倍,再喝杯熱騰騰的咖啡,今天早上還算滿足,悠悠的起床收拾,到收好出發也大約10點。有時候除非是真累,不然能夠越早出發是越好,但現在不等8點太陽出來,根本就冷的連動都不敢動,這裡早起的蟲兒可能都被凍成冰棒了。


再往前騎不到20公里就進到了肇東市,忽然感覺又餓了,好吧,既來之則吃之,飽餐一頓再上路。

烙餅加熱乎乎的麵,才十多元RMB,有夠便宜,怎麼感覺我自己煮的成本還更貴呢...


一條筆直的道路,一路走到太陽下山的前一刻,隨便拐進去的林地,就成了今天的窩。第二天來到過肇東市後不遠的民安村,在村裡狼吞虎嚥的吃碗麵後,早早的來到森林裡扎營,5點半,在太陽下山的前一刻搭好帳篷,享受太陽下山前的絲絲溫暖微光,接著又是寒冷的黑夜...

半夜起來拉屎,零下4度...別以為沒雪就不冷,只是如果還有雪,就是冷上加冷。


早上8點,天亮之後帶有一絲暖意,但這樣暖暖的天氣反而讓半夜被凍的發抖的我,更是昏沉好睡。只是起來沒多久,外頭來了一個老頭,操著一口讓我八成聽不懂的鄉音普通話,似乎是要我趕緊走人,畢竟是人家的地(也許吧),摸摸鼻子不逗留,趕緊上路繼續今天的旅程,但洗漱時發現礦泉水瓶裡頭的水早已都凍成冰,第一次碰到這情況,實在有點無語又好笑,看來之後還得抱著水瓶睡覺是吧。


白天,一度來到了7度,但讓我感覺就像在夏天般舒服,很難想像跟晚上把我冷到"凍昧條"是同一個地方,這麼舒服的溫度也讓我不自覺的加快腳步。


下午進到大慶市,以前是個富裕的石油城市,但隨著開採量日漸減少,人人當杜拜土豪的日子也漸漸少了,回歸到一般三線不到的小城市。但進到大慶前還發生一件趣事,路上一台滿載水果的貨車開的快,好多水果掉在路上,好幾顆成熟的蕃石榴直接滾到我的腳下,原本撿起來要準備還給貨車小哥,結果他說全送我了,真是意外的收穫。(但蕃石榴吃起來意外的麻煩...)



不得不說這個城市的建設確實不錯,城市裡甚至還有自行車道,看著樹旁還蔥綠,真難想像跟我一路過來的是同個世界,城市裡還有諾大的時代廣場公園,我也在公園裡逛了好一大圈,而且第一次親眼看到石油抽油機,也是非常新鮮。


在城市裡最大的壞處是找不到好的扎營地,最後一直沿著城市邊找,才跑進人較少的工業區內找了一塊草皮扎營睡覺,但仍聽的見附近抽油機在砰砰砰的運作,讓人有些煩躁,索性把它當成睡前音樂,一路聽到睡著。

也許是在城市內,感覺不如郊外冷。

即便是在大慶或是齊齊哈爾,依舊是屬於東三省的黑龍江省,目前都還沒到真正的內蒙古,只是繼續往前,就會看到一些特殊的景像,不是狗肉(好吧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大辣辣賣狗肉)而是招牌文字除了簡體字之外,開始多出了蒙古文,而這多樣化的招牌,等到靠近俄羅斯的內蒙古地區,還會再加上俄文,形成一塊招牌三種文字,更讓人覺得有趣。


今天不走國道,拐向另一邊的省道,騎往克爾台這個地方,原因只是單純走膩了只有農地林地的道路,想來走走早原地,當然現在都已經進入冬天,所以幾乎草地都已枯黃,不知道牛兒吃起這樣的草來是不是覺得嘎蹦脆,特別有嚼勁?




而今天就在久違了的草原上搭帳篷。廣大的平原配上逐漸炙紅西下的太陽,有種即將世界末日的感覺,讓我回想起以前看過的電影,麥克戴蒙主演的絕地救援,那種獨自一人坐在世界的彼端,眼前是即將逝去的光明,或者逝去是自己?雷同的畫面在我眼前,也許這跟寸草不拔的火星有著毫不相干、極大的差異,只是畫面不同,心境卻有部分相似。



從哈爾濱出發的第五天,也終於能進到齊齊哈爾,只是今天一早就天色灰暗,感覺就要下雨,心裡默念一百萬個不要,就怕又冷又濕,會騎到自己哭出來。此時心裡從沒想過這種氣溫及濕度,不是應該就馬上要飄起大雪嗎?幸好雨沒下大也沒下多,更不用講下雪,也許是濕度還不夠吧,讓我順利的從顛頗的鄉村泥路騎到柏油路上,下午3點多就進到齊齊哈爾。

這裡好天氣常是天空一片湛藍,百里無雲,但仍不要被照片給騙了,外頭冷風吹的讓人發抖。


在齊齊哈爾,第一次住進了太空艙青旅,聽說這是前幾年最火紅的模式,現在我倒是體驗到了。睽違了五天的熱水澡,不用晚上忍受天寒地凍,能夠在軟床鋪上睡上一覺,真是幸福感爆棚,雖然難得進到可以住下的大城市休息,也不能夠只是躺著發呆,還得洗衣、保養車子、添購接下來難度更高的旅程的所需補給,一切都還是充滿忙碌。



而在小小的公共區域,還是認識到了一個新朋友余陽,一個家裡作大米生意的哈爾濱人,他對我這趟旅程很有興趣,也就一起在旅社開幾瓶哈爾濱啤酒、配上小菜聊了起來。


隔天在齊齊哈爾多休息一天,余陽今天也還不急著走,所以說招呼我來去吃一頓好料。齊齊哈爾最有名的是大肉燒烤,大肉顧名思義就是大塊肉,用想的可能頂多32oz就是非常大,但看到真的肉一上盤,那還真叫一個大...據說比一般東北燒烤份量還要更大,而且價格還更實惠!

不僅大,而且很多塊...只能說再東北吃飯就是享受,如果不怕胖...托余陽的福,讓我可以吃到當地特色菜,如果是自己肯定找個麵吃吃得了,更別說吃上算是奢侈的一餐。


跟余陽道別,繼續往呼倫貝爾前進。今天騎著約60公里,來到甘南縣附近,這裡有個哈拉海農場,意外的相當熱鬧,看的我都想在這附近直接扎營(為的是有頓豐盛的早餐),但最後還是直接往前走,直到5點開始扎營,結束今天的騎行。

整上自己前天在旅社切好的蔬菜,煮上一碗蔬菜火腿腸飯,吃完整個人都幸福了起來。


隔天中午進到甘南縣,吃完午飯後再往前騎不久,就正式進入了內蒙古界,而碰到的第一個內蒙城市是阿榮旗,想起以前金庸小說及清朝古代劇都是各種旗,如今是真的見識到了。

第一次進到內蒙古,真是地廣人稀到一個極致。主要幹道有六線,旁邊還有個電動車道,可見路有多寬敞,但是馬路上沒幾輛車,行人也少,雖然有很多建好的公寓房,但估計也沒太多人住,頭一次見到這種清幽的城市,也是讓我訝異了好久。


風吹草低見牛羊,真是適合形容這裡,三不五時的看到牛羊馬群,讓人有確實進到內蒙古的感覺。


看吧,隨便找個林地扎營環境就相當舒服,但晚上睡覺時依舊裹在睡袋裡完全不敢動彈,因為一動就會碰到沒有覆蓋到體溫的地方,冷得自己又醒來,等稍微暖一點之後再沉沉睡去,周而復始,每天也只想著未來睡袋還得要再升級才行。


太陽還沒全升起時,就聽到農具機砰砰砰作響,但實在冷的不想動,等8點太陽升起,才敢探出來頭看外面的景象,原來旁邊是一片農地,農民也在寒冷的冬天努力做工,而我這懶鬼,等全部收拾好上路,已經是10點半的事(太陽出來後太好睡了...)。


偶爾帶點起伏,是騎行生活的調料,但這裡一眼望去,都是綿延矮小的丘陵,但又跟福建有時四、五百的山丘有很大差異。



今天就在某個青年林扎營,至於為什麼叫青年林呢?老實說我也沒個答案,就是前青年種樹後青年乘涼吧。


又是滿布冰霜的帳棚,幸好已經學乖把水通通帶進帳棚裡。


接下來就開始這段路程的一個新挑戰,地圖顯示即將有大約一百公里的無人區。平常是無所謂,大腳一蹬就過去,但現在寒冷的風陣陣襲來,且5點前也必須找好地方扎營,騎行距離與時間被迫大量縮短,現在每天不到80公里的距離牛步前進,今天勢必也得在無人區住上一晚。


竟然還有景區?真不曉得這是把家裡開發成一些小景區可順便供人參觀,還是縣府出資建造,反正我覺得應該不會有人來吧。



倒是一堆正在趕路的羊與牧羊人讓我覺得很有趣,這也是在這種地區才能看到的景象。

想來點羊排...痾...

此時竟然還有看到尚未結冰的河水,可能是真正的冬天時間還未到,如果是夏天的話多想跳下去玩水,感覺就是清澈舒服。


一片完美的草地,簡直就是露營的天堂。但沒有廁所阿,也沒有樹可以檔,真要在這裡扎營,上廁所時只得光屁股野外露出囉。

今天本想一路騎到博克圖鎮,這樣明天的早餐就有著落,但無奈半後段逆風,騎的慢,一小時騎不到15公里還費力,整天也不過騎了70公里路。

最後還是找上我最愛的林地,感覺更有安全感一些。而今天的泡麵是在出發前不久的獵人村購入,這也是百公里無人區前的最後一個小村。

但雖說是無人區吧,也不盡然,有些農地的盡頭也是幾戶零星人家,而且騎到中間發現還有個叫腰站的小村,裡頭也是有小小便利店,甚至還有個大門深鎖的飯店?也許是只做夏天人流客吧,再往前甚至看到一個村內還有小旅店的,真讓我覺得這是個假無人區,只是人少點但還是應有盡有,簡直是白擔心了。


隔天一早,陽光直設帳棚內,真是暖的不要不要,真想一路賴床到12點。


今天應該就能順利抵達博克圖鎮,是個終於可以吃碗好料的中繼站。而今天終於體會到了無人區的概念...手機在路上是沒有訊號的,一路到了接近博克圖鎮時才終於恢復訊號,原來這才是真正無人區的概念(大約30-50公里)。


今天騎的相當舒服,昨天逆風,今天換成了順風,騎著騎著宛如神助,一度騎到背都濕了,但也是不到十分鐘就全部都給風乾。


下午4點,在小鎮上快速的吃個晚餐,準備找個空曠處扎營,但最後選的地方不好,旁邊不遠就是鐵道,又是轟壟轟壟的一個晚上。

隔天一路前騎,經過一處有斷橋碉堡的地方,也許又是什麼地方戰役的哨點,只覺有些特別。



中午來到這個宛如阿爾卑斯山中國版的小村,在無止境的大草原後深藏的小村,為來往的大貨車司機,以及我這樣莫名的旅客,提供了溫暖的熱食(雖然東西不好吃還頗貴,但能吃的飽也算不錯了)。

但要到這裡的小村還真得有點費力,畢竟這個小村也是在附近難得的山頂端,全身包的緊還得喘氣爬上山,讓身體也是濕的透徹,花了一小時才爬上這個小山丘,結果吃完飯後衣服還頗多汗水,風一吹差點沒給凍死,只能再繼續活動身體保持溫度。

幸好今天的天氣非常好,竟然可以來到最高15度,也難怪騎起來特別舒服也特別快,難得一天騎到80多公里,算是近來騎的最遠的一次,但看天氣預報,明天大降溫,可能平均溫度只剩0度...



從哈爾濱出發已經來到第13天,離呼倫貝爾的海拉爾也僅剩下一百多公里的距離,感嘆這樣寒冷的夜行終於要結束,也正幻想著溫暖的被窩,本來以為就這麼點距離,用力踩幾下腳蹬,多跑幾公里,也許明天就可以順利抵達海拉爾,但讓人意外的,最後的這兩天反而是旅程中最痛苦的兩天。


跟昨天一比,簡直判若兩天。

吃完早餐後10點上路,但是出發後卻發現風異常大,而且風還是來自於斜前方,除了得要費力前行,還要穩住車身不被吹倒,這算是開始騎車後第一次遇到這麼艱難的狀況。除了風的因素,由於身旁還有大貨車經過,常常一陣亂流,也感覺特別危險,所以也只得先牽車前進,看看這陣風能不能早點停歇。

當然,風是不會停的,所以也只能趁後方沒有太多大貨車的時候,奮力往前。不止強風,還有上,在坡上逆風前行,可想而知這是有多累,雖然坡也不算長,卻騎的更費勁,後背的汗也漸漸滲出,但在低溫與冷風交雜之下,手和腳也凍的步行。

出發前有老前輩分享過下雪騎車的經驗,如果真的冷到不行,拿保鮮膜裹住腳,有助於保持溫度,本想著這輩子應該不會用上這招,沒想到這會竟然真的派上用場。拿出保鮮膜裹著,穿上腳套,頓時才讓腳恢復不少,只是手還是冷的不行,最後只得套上哈爾濱買的雪地大手套套上,才覺得舒服點,只是變得真難騎。



中午來到免渡河鎮,這是個很特別的鎮,四面環山,無論進去或出來,都得爬幾段坡才行,就是這麼難以進出的地方。中午在這裡解決午餐,短暫享受溫暖,出去後又是低溫與冷風的
襲擊。


騎過了一個小坡,出了免渡河鎮後,再往前卻又發現一個讓人崩潰的事實,那就是還有一個上坡等著我,而且這個坡更長更陡,看到後心真是涼了一半。10多公里的上坡,騎了一個多小時,中間還有狂風,這坡讓人痛苦的彷彿回到前進霞浦的那次經驗,只是這次不是雨而是風,並且還有低溫來攪局,穿個大手套騎車,更是不容易。

最後等騎完這10多公里的上坡,然後再往前約10公里的平路後,真的已經全身無力。中間還慢慢飄來一些細雪,但初次見雪飄下的興奮,已經被疲累掩蓋。再騎經一處山林檢查站前停下,跟裡面兩位大哥打聲招呼,希望他們能借後方大草原得搭帳篷睡上一晚,大哥們很爽快也一口答應。

今天在各種不利條件下,才騎不到50公里就已經耗費體力,這的的確確是在大自然中逆境前行的一次,也深刻體會到如果真有太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任憑你想走,也不一定能走的了。


這次用保鮮膜裹著確實好用,腳底真的一點不冷,但傍晚鞋子一脫之後,襪子已經濕到不行,畢竟爬坡流汗,熱氣也幾乎排不出去,只好放一旁讓它成了一雙凍襪。而最後的雪沒有繼續下大,也算是萬幸。

晚一點跟檢察局的大哥們聊天才知道,今年的雪已經算是來的特別晚,往年可能10月初就已經大小雪不斷,可能道路周圍也已經積滿雪堆,如今已經將近10月底,都還沒有看到大雪,所以路旁也沒有太多積雪,對於我來說算是幸運無比。


隔天一早,出了個大太陽,雖只是看著溫暖其實氣溫還是低,準備收拾帳棚時也意外發生小插曲。可能是昨天營釘下的太深,然後晚上又急凍的情況下,有一半的營釘竟然給凍在土裡拔不出來...使盡吃奶力氣候還是聞風不動,還跑去檢查局大哥借熱水試試能否把土澆軟,最後才努力拔出營釘,但第一次遇到這狀況的我也是哭笑不得,即便還是拔斷了好幾根營釘,但反正營釘都幾乎夠用,所以也就算了。



搞到大概11點才出發,幸好身體也恢復不少,所以就往前方不遠的牙克石市吃午飯去。今天的風比昨天小了不少,所以騎起來也沒有昨天累人。到了牙克石市後發現這裡也是三面環山,只有一處道路平穩不用爬坡。不知道是不是越來越靠進俄羅斯的緣故,這裡的建築色彩很是鮮豔,也有很多歐式建築,雖然不比哈爾濱的樣式多,那能在內蒙看見這樣的景緻,也很是特別。

造型獨特的牙克石車站,在這裡拍了好幾張照片。


離著海拉爾也只有一步之遙,但無奈上天還是不讓我舒服的一路騎進城。剛出牙克石市,又得頂著逆風往前,雖然沒有像昨天一樣猛烈,但騎起來依舊耗費體力,這種逆風底下時速也掉到每公里約13而已,真的是牛步前進。最後也騎不到50公里,就在中途找一個村子附近扎營了...

冷,真的冷,現在每天晚上就是半睡半醒間,一下熟睡一下又被凍醒,每天夜晚就是在祈禱著太陽趕緊露臉,才能得到一絲絲溫暖。


而早上一醒,發現隔壁的河也幾乎早已結冰,看來這幾周的寒冷也讓一些小河小湖凝結成冰,展現出一種從未看過的景色。



終於來到最後一天的旅程,中間不僅4顆行動電源都用光,2罐瓦斯罐也全數耗盡,就在即將彈盡糧絕的時候迎來終點,也算是老天眷顧。

風比起前兩天,終於更小的多,時速也能拉回平均15公里,再加上今天終於能住進青旅,興奮讓我又加快了腳步。而最後在下午3點左右,順利抵達呼倫貝爾市的海拉爾。

終於抵達了海拉爾,終於進到青旅,終於能洗上熱水澡。


900公里的路程,耗費15天,才終於從黑龍江省哈爾濱一路來到內蒙古呼倫貝爾。若是天氣好,也許這段路不到一星期就能抵達終點,但如同我之前說的,由於跟著太陽行動,只能晚晚出發早早扎營,除了大大縮短了騎行時間以外,更還有氣溫和風等其它因素,都讓這段旅程備感艱辛,原本將冬天的騎行旅程當成一種享受的我,到後來還是只能懾服在大自然底下,讓這段路成為旅途中最辛苦的路程之一。


當然這段路只是有自然因素影響,讓騎行的狀況稍微不順,其它倒也是沒什麼問題,比起未來在高原上發生意外差點凍死路邊的情況,回頭來看這段路真是小casa,但也不會硬叫大家去嘗試過一遍,能舒服當然就舒服的騎,若有機會最好安排7-9月期間來場內蒙古騎行之旅或自駕遊,青蔥的草原大地與綠遊遊的山丘,這看了才叫享受。


而接下來該不該繼續往前行呢?下一篇先帶大家逛逛內蒙古的城市景觀與美食,再來跟大家聊聊接下來的路吧!




下一站:最好吃的肉包與金碧輝煌的城市



內蒙古騎行路程圖
Day1:4小時/60公里(哈爾濱→肇東市郊)
Day2:4小時/65公里(肇東市郊→肇東市安民村)
Day3:5小時/80公里(肇東市安民村→大慶市)
Day4:5小時/80公里(大慶市→克爾台鄉)
Day5:5小時/80公里(克爾台鄉→齊齊哈爾)
Day6:齊齊哈爾休息
Day7:4小時/60公里(齊齊哈爾→甘南縣哈拉海農場旁)
Day8:5小時/70公里(甘南縣哈拉海農場旁→阿榮旗)
Day9:4小時/50公里(阿榮旗→青年林)
Day10:5小時/70公里(青年林→國道G301 1092標識旁)
Day11:4小時/65公里(國道G301 1092標識旁→博克圖鎮)
Day12:5小時/80公里(博克圖鎮→三十里溝)
Day13:4小時/45公里(三十里溝→大南溝檢查站)
Day14:4小時/45公里(大南溝檢查站→扎羅木得)
Day15:4小時/60公里(扎羅木得→呼倫貝爾海拉爾)

正文開始



最好吃的肉包與金碧輝煌的城市



費盡千辛萬苦來到的內蒙古北部最大城市呼倫貝爾,但其實整個城區並不大。呼倫貝爾最有看頭的,還是那廣大遼闊的大草原,只可惜草綠的時候已過,現在只能空看個寂寞。


進到青旅之後,暖氣充滿了整個房間,不用再搓手凍腳,真是舒服極了。雖然才下午3點多,就希望趕緊收拾行李進房,洗上十天份的熱水澡,好好溫暖一下身心。臨近冬天了,所以住客其實也不算多,青旅除了老闆,還有一男一女兩位義工,都是從四川來的,而房裡同樣和我住一起的,一位從浙江寧波來的小胖子阿海,網名大表哥,後來也這麼叫著他(其實我也是有個大陸網名小馬哥,所以大陸的朋友也幾乎都這麼叫我),而另一位小夥子是內蒙人拿杜,就叫他阿杜吧,皮膚黝黑身材高挑,後來才知道是老闆的姪子,人也是很會聊天又開朗,也因此我們這個房間住客都來自四面八方,充滿文化交流的溫馨小窩。


入住當天下午,正準備去洗澡洗衣服的時候,迎面而來一位帥哥,身材高瘦,但讓我不解的是,他身上竟然穿著一套粉紅色睡衣,真是可惜了一位花美男,想不到正是標準的零號甲甲,雖然就這麼擦肩而過,也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只是,一切代誌沒有憨人想的這麼簡單。

來到海拉爾的這幾天,除了到處逛逛以及後面會介紹到的美食以外,每天晚上也都有機會大家一起聚在大廳聊聊,或各自滑著手機,而我碰上的那個粉紅睡衣的帥哥,喔不,他真的不是帥哥,而是位純內蒙妹子,我真的誤會了她,在心裡暗自三聲抱歉。除了是因為看到脫下粉紅睡衣換上薄襯衫的妹子,前凸後翹身材極好,仔細一看還有小塊腹肌,原來是一位健身教練,沒想到她還是一位RAP歌手,後來在酒吧聽到她用蒙古話唱RAP的時候,真是驚為天人,完全屌打普通話、或者台語的那些爛饒舌,蒙古語聽起來有大量彈舌音,聽說也非常像俄語,因此RAP的語感不只有英語的腔調,更增添許多異國感...這難以形容的感覺,也讓大家以後有機會到內蒙時再到酒吧裡聽看看。
按這裡檢視網頁

介紹了這家溫馨旅店的長住客們,再來就帶著大家逛一下呼倫貝爾的海拉爾區。這牌匾以內就是我們住的區塊,裡頭大概花20分鐘就可以逛完。


中央大橋,海拉爾最大的橋敦,人流量大且具有設計感。



才沒隔幾天,河面也開始結凍了。

成吉思汗廣場,海拉爾最大的廣場,但可能真的太冷了晚上根本不會有人出來跳廣場舞。




來到呼倫貝爾的博物館,但館裡一個人都沒有...還有一些地方連燈都沒開...

原來滿清八旗各是在這裡,歷史課本讀半天還不如親自來一趟。


接下來就是眾所期盼的美食啦!先來點前菜

這叫做巴盟麵,麵感覺更像西安的酿皮,因為被名字吸引點來吃吃的麵,不太有記憶點。


但接下來這一位,可就算是我生命中無法忘懷的好滋味。剛來到一個新地方時,總會問問當地人有沒有什麼推薦的美食,而住進青旅的當天晚上,阿杜就帶著我去到一家他最常去的包子店吃晚餐,晚餐吃包子?當時我也是納悶了,結果沒想到一吃就上癮。

先來碗呼倫貝爾的奶茶。這奶茶算是聞名全國,畢竟呼倫貝爾的奶茶不僅味道香,口感濃郁,奶也不像一般台灣在超市買的鮮奶,就是僅有濃厚奶味,整碗奶茶更有一股深厚的茶香,而這也可不是一般奶茶的茶味,是經過炒米加入酥油之類再拌攪煮過而成的奶茶,這樣讓人意外的奶茶,讓我很想有一股推廣引進台灣的衝動。只是當地人習慣喝鹹味,我還是喜歡甜味就是。


在我離開海拉爾之前在超市還買了好多奶茶包慢慢泡。


這就是今天的主角 ─ 布理亞特包子,外型看似小籠包,但裡頭的餡料可是完全紮實的牛肉,一口咬下那滿滿的湯汁,真的如同湯包一樣迸發,當然主要還是因為把牛肉的鮮美與湯汁都鎖在包子裡,而且重點是牛肉完全沒有騷味,因此也不用蔥薑等壓味,就是一股鮮甜,即便過了好幾年,舌尖還是深深的記住那個味道。

不過在內蒙古的物價確實比東北高上不少,譬如這包子就得要80/斤,奶茶加幾個包子吃下來也得30-40左右,對荷包確實有些殺傷力(對於當時的窮逼旅行者來說)。


隔天晚上,在青旅就整起一頓大餐,主角則是清煮羊頭,由青旅老闆及阿杜下廚,這讓第一次看到一顆完整羊頭的我來說時十分詫異。

配上幾道炒菜就是完美一餐,只是整顆羊頭看起來嚇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動手。

聽阿杜說怎麼樣把這羊頭撕的乾淨,是當地人娶妻一個重要指標,撕的越乾淨越有機會被未來的老婆看上。主人拿著一只小刀,慢慢在羊頭上劃下各個部位,羊耳朵非常有咬勁,羊舌頭也同樣Q彈,兩者吃起來還有不同口感,肋骨肉被一刀刀劃下分給所有座上貴賓,舉起一杯杯白酒來感謝主人,這樣一來一回讓餐桌上更熱絡更有趣。

羊眼睛,通常是特別的貴賓才會被分食(畢竟只有兩顆),主人將這圓溜溜的羊眼分給了我,雖然非常感謝主人的盛情,但也讓我挺害怕,又軟又彈,特別不敢吃這類東西的我還是應聲
嚼了下去...真的是很特別的味道阿...

入境隨俗,這羊頭吃的不只是初次的味道,還是回憶的滋味。


離開海拉爾之前,我們青旅的幾位小夥伴也一起吆喝出來吃吃當地的奶茶與手把肉,雖然少了大家分食聚餐的熱鬧感,但吃吃大廚煮的美食,也是別有滋味。



海拉爾的美食記憶,讓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好味道。


在海拉爾休息了幾天,除了每天逛街聊天看書似乎也沒啥事情可做。現在的白天溫度都約落在零度左右,而到了晚上更到零下-10度,如果沒事真的完全不想踏出旅社門口。但還想著往別的地方走走,最後和大表哥討論後,決定往西邊距離海拉爾約200公里的邊境城市 ─ 滿州里去瞧瞧。

掰掰了老婆,這次我先一個人過去。


隔天收拾好行李,跟大表哥一起跳上火車,往滿州里前進,這也是我到中國後準備踏過的第二個邊境城市。(第一個與北韓相鄰的丹東市文章可參考東之國境丹東)


坐車果然快,大約2小時就從海拉爾來到了滿州里。



中蘇金街,算是滿州里最大的步行街,街上隨處可見俄羅斯人,但看見他們穿著薄薄的長袖時,總讓我誤會現在倒底是十度還是零度。


這裡的景點除了世界上最大的套娃景觀之外,另外就是與俄羅斯交界的國門。

一跨出去就到了俄羅斯,這是四面環海的台灣人從沒感受的距離。



而在這個城市裡最特殊的,是這裡有著雙邊貿易區,平常人也可以進到這裡買東西(似乎是免稅)。

眾多的洋菸洋酒餅乾糖果,低廉的價格應該可以吸引不少大陸人前來消費。


在大陸若是自己生產的菸酒或是各項產品,價格都比平常在台灣看到普遍的價格低上不少,如一條最便宜的菸只需5RMB就可以買到,而瓶裝啤酒之類也只要3RMB,國產的餅乾食品衣服等也都算便宜,但若是進口類的商品,可能因為關稅也重,因此我們在台灣常看到的菸品或是白蘭地威士忌等洋酒,價格可都是台灣的1.2~1.5倍甚至以上,對照起來,這裡的菸酒食品比起一般進口類的東西真的便宜不少。


由於這裡也算是個旅遊城市,因此要找到青旅也是非常容易,這次住的滿州里青旅,不僅裝潢的很有內蒙古風情,就連櫃檯小姐姐也非常漂亮。


偷偷放上小姐姐的照片一張...


至於為什麼說這裡是最金碧輝煌、最閃耀的城市呢?當夜幕降臨,燈光開始閃爍之後,閃耀之都可謂比魔都更閃亮。

由近而遠,從整塊結冰湖面看過去,整座城市都是那樣的富麗堂皇,這也就應證之前說到的,邊疆國境的城市就是要用來彰顯國力。而晚上竟然比白天還要耀眼的,我想全中國就是滿州里了吧!


11月初,路面也開始有了融不掉的積雪,似乎是前一、二周的細雪所留的殘冰,從哈爾濱一路到海拉爾,而後跳上火車走往北方各地的我,接下來的旅程何去何從,也從這幾段路途中,慢慢有了答案...




下一站:神州北極、國之北疆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北境。一個南方人難以經歷的白雪大地,讓我在這裡驚呼連連,大自然,就是讓人可敬又可畏,而最後我的騎行之旅也在這裡暫告一個段落,宛如熊一般躲進洞穴裡,期待明年春暖花開的一日,再繼續我的後半旅途,停下腳步前,我來說說這倒數篇章的幾段故事。



正文開始




神州北極、國之北疆




這一趟滿州里之旅真是令人驚豔又滿足,更讓我興起想要去到更多地方逛逛的念頭。

既然都已經來到這麼北邊了,有個地方讓我感到十分好奇,那就是中國的最北端 ─ 漠河,以及最神秘的旅遊村莊 ─ 北極村。

最有興趣的是大表哥,這個來自浙江的小胖子,似乎花了很多時間在大陸各個城市旅遊,聽說他的路費都是當微商在當地發貨給各省各地有興趣的網友賺來的,每個月都有上萬的收入,雖然我是抱持存疑,可也許人家就是掌握致富密碼,才能好幾年到處旅遊四處玩。

既然決定了,那就得看看該如何去到這個神祕之地。

北極村就位於中國最冷的漠河縣,也是與俄羅斯的交界。漠河縣冬季氣溫一般在零下負40度以下,真是冷得不可思議。


而要到北極村,也得花上大把工夫。由於並沒有直接的火車或是大巴可以直接從海拉爾一路到北極村,最簡單的坐車法則是從海拉爾搭乘火車到滿歸市之後,再坐著每天只有幾班的大巴到漠河縣城,最後搭個計程車往北極村去。

真是困難重重的一趟旅程...


廢話不多說,請大家一起跟著睡眼惺忪的我一起上路吧!

從海拉爾搭火車到滿歸,得花上12小時,這是我人生首度經歷這麼長程的交通,也是我人生唯二的長程車旅。所以我們決定搭乘早上約6點的火車,畢竟到達滿歸時也已經晚上6點多,還得在滿歸過上一夜,隔天才有大巴去到漠河縣。

天還未亮,月亮還高掛著,我們就到了火車站,準備過上12小時的躺平之旅。

長程的火車通常有上中下鋪三個位置,最便宜的是上鋪,而下鋪要貴了一些。而兩鋪之間並沒有隔太遠,所以互相聊天、交換個零食吃也是很簡單的。

從昏暗到天亮,看見許多道路上都已經遍布白雪,吃吃喝喝看著手機到睡著又醒來,這好幾次循環之後,也終於到了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滿歸,只是又是一陣漆黑,彷彿過上了永夜。


天色已暗,所以繼續在青旅內度過一晚,直到太陽再度升起,才看到滿歸這個小城市的真面貌。


由於搭的是晚上6點多的大巴往漠河,所以白天這段時間相當空閒,也聽了青旅老闆的建議,往縣城裡的凝翠山去逛逛。

從市區裡慢慢往郊區走,不一會就到了山腳下,而沿途經過看到的河流,早已凝結成冰,更覆上白色的雪。


這是座小山,不到1000階梯就到了頂,而放眼望去是寧靜的小城。


如果不是主要幹道,更可看到層層積雪覆蓋在路上,分不清是路是地還是坑。而現在不只冷,更踩的凍腳。


晚上6點後跳上大巴,往著漠河縣城過去,路程約3小時,所以到了縣城的青旅也已經9點多,又是繼續再屋裡窩著(真是冷到不想出門阿)。而這裡在夏天時似乎也是很多車隊到此一遊的重要景點,可見很多的簽名旗幟,但在這臨冬時期,整個房也就我和大表哥住著,還有一條大黃陪我們玩耍。



而今天也終於能繼續再往北前進,在此之前也順便逛了逛漠河這個小城。由於離俄羅斯也近,因此很多建築仍帶有歐式風格。



這是漠河市裡的一座森林公園,相傳在1987年5月6號時,由於當年的持續性大乾旱,讓俄羅斯及加拿大等地都有傳出大面積的森林火警,而滿歸這裡也不意外,當時因為一名工人抽菸未把菸頭完全熄滅而任意丟棄,導致了十萬多公頃的森林付之一炬,且由於乾旱,樹木也變得更加乾燥易燃,使得火勢以時速56公里的速度快速延燒,最終使得二百多人死於這場火災當中,也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完全批滅火勢。而這座森林公園,竟在這場大火中倖存,算是當年的一個奇蹟。


最後由於等不及大巴,大表哥和我決定欄個計程車直奔北極村,最後和另外兩個小夥拼車一起往北極村出發。距離70多公里,慢慢開也就一小時到,而在路程當中司機師傅透露著這個村由於常有很多計程車往來,因此只要搭計程車過去的有一人可以逃票過去,省的錢咱們對分即可...是的,要進去北極村還得要門票50RMB,原來進村還得收錢,而要進村的人更是花招百出的省錢,這也許就是中國特色吧。而我則興奮的躲進了後車廂,宛如被綁架般,感受一下這中國特色。

沒過幾分鐘,車子就停了下來,我也從後車廂裡重見天日,這就是中國最北的度假村,北極村。網路的傳言是這是在大陸唯一可以見到極光的村莊,所以才稱作北極村(另外有一說這是聖誕老人在中國的故鄉....但想也知道這就是個騙小孩的故事),但實際上依地球折射緯度來看,極光幾乎不會在這裡出現,在村裡待了一輩子的老人說他一生也才見過1、2次極光,而且還是微微一道,根本無法跟加拿大或是冰島等地看到的一大片極光相比,大部分都是商人傳出的噱頭,但比起網路傳言,這最北的稱號與銀白大地,徹底感受冰冷的空氣,更是我來到這裡的主因。

中國的最北郵局。


初踏上北極村,對於南方人的我,沒見過幾次雪景的我來說,初見滿地白雪又在這樣世外桃源的地方,讓我興奮的像個小孩,費了這麼多力氣來到這裡,看到這麼多美景也真是值得了!但這景色無法用筆墨作太多描述,也就請大家慢慢觀賞。




當然在這片白銀大地,除了雪之外,還有一些讓我覺得有趣甚至不可思議的故事。

聽說這裡有馬拉雪橇的行程,由於怕被一腳踢死,所以我選擇遠觀馬兒。


遠眺俄羅斯,在黑龍江的對面就是俄羅斯,而對面凸起的小山丘就是俄羅斯的哨所,裡面都有軍人駐守觀望大陸。


釣江魚是一個當地居民漁民都會的活動,用特殊的工具在江面上鑿出一個洞,用特製的網捕撈江下的魚,撈到的話今晚就可以加菜囉!另外就是每逢春季時還會有炸江活動,用不知道幾頓的炸藥把黑龍江炸開,可以確保中下游的運行與捕撈作業。



一個不知道哪來的小夥,就在黑龍江上搭起帳棚,據說是跑來這裡幹起直播。在此時直播就已經是中國一個響噹噹的行業,而野外直播也成了裡頭一個大類別,只是比起在直播間打擦邊球或吃播等,戶外直播的確更辛苦也更危險。而我也是特別敬佩這個小夥。



而我住的青旅,今晚也是特別熱鬧,除了我們之外剛好又來了幾個新住客,把青旅擠的熱鬧,晚上更號召啟大家打狼人殺,在大連的感覺似乎又回來了。


在北極村有著二、三家的青旅,與好多的民宿,都是接待各地爲了夏天及12月底村裡的聖誕活動而來的旅客,加上門票收入,這應該是北方收入最高的一個村莊。

25元一份的餐點,由這裡的義工夥伴們處理,在大陸算是偏貴的一餐,但想到這裡偏僻,交通運輸都不方便,也就心懷感激的吃下肚。



在北極村待了3天,也得告別這個美麗而溫馨的小村莊,未來很難再有機會回到這個小村莊,但能夠踏上一次這最北的土地,也是心滿意足。接下來又是搭車回漠河市再到滿歸,再坐12小時的火車一路南返海拉爾...真是坐的想死的心都有。





回到海拉爾之後,前幾天還沒見著的雪,早已經鋪滿了整座城市,把地染的一片白,這也是讓我直呼幸運的地方,因為在我第一次騎車抵達海拉爾時,地上都還是黑白分明,結果不到10天左右,就已經滿地白雪,要知道雪地騎車可是具備十足的危險性(這也是後來的體悟,讓我永遠不敢在雪地騎車),要我再晚幾天才到海拉爾,可不只有冷而已,翻車機率更是大增。




那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呢?看來雪已落下,再繼續往前則危險加倍,更重要的是體驗過從哈爾濱來到呼倫貝爾的過程,讓我知道路上有寒風的痛苦,未來更有可能有斷糧的風險,如果要在這個天氣騎車翻越阿爾山,那得算是不可能的任務,在多方考量下,最終,還是決定停下腳步,暫時在北方過冬後再繼續出發吧。

而我最後選擇在哪裡度過我的冬天呢?就先賣個關子給大家猜猜,下回也就是北方最終章,期待有您的觀看!



下一站:北方之旅最終章
此篇是北方旅行的最終章,從進到海拉爾之後,一路到2018的2月底,幾乎都沒有在碰單車,更別說繼續往前(實在太冷了阿~~~),但也意外開啟了我這輩子最慵懶也最有意思的一段新篇章,至於在這段期間都發生了什麼事,也請網友們繼續往下看。由於篇幅的關係,這篇文章結束後也會再開新文,繼續寫下北京→內蒙古→西安→四川的騎行故事,也希望大家能繼續給我更多的支持與鼓勵,若有任何意見也歡迎私訊或下方留言給我呦



正文開始




北方之旅最終章




喀當喀當喀當...

隨著火車不斷往前駛,窗外景色不斷變化,前幾個月在外不斷忍受著酷暑與凍寒的我,現在正躺在長程火車上的床鋪,時而看著手機,時而望著窗外發呆。曾經叱咤風雲(妄想)的我,如今也應該放下身份窩居起來,等待更好的時機再重新出發了吧...

這幾天返往海拉爾-滿歸-漠河-北極村,無論是在火車上或是在城鎮裡漫步,有的是更多輕鬆悠哉的時光可以跟自己對話。在漠河及北極村看到滿地白雪,甚至回到海拉爾後首度看到綿綿細雪自天空落下,感覺上天也偷偷在我耳邊細語說著,我的旅程該在這時告一段落了。

原本預計從海拉爾騎到曾搭車去參觀過的城市滿州里,然後再往下過阿爾山直達北京的計劃,因為天氣因素被狠狠的打了一個叉。

A計劃不通,總得想著B計劃。


如果要在某段時間長待在某處,勢必得花上不少住宿費,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省下住宿費這最大宗的花費呢?回想著一路上的經驗,騎過的各種地方與住過的旅社,讓我想到了一個方法 ─ 打工換宿。

這已經不是什麼新觀念,甚至到現在,我曾住過的各種青旅,也看過太多的義工在這裡打工換宿,這身份非常符合我的需求,我也樂得在這段時間有事情作,也可以認識到一些當地朋友,真是一舉多得!所以我重新審視了未來的路線規劃,然後回想我曾經住過的青旅,有沒有哪個地方是讓我印象深刻又有趣,同時事少舒服、設備完善的地方呢?

答案就是瀋陽的青旅。一個充滿年輕大學生氛圍,又熱鬧有趣的地方。除了氣氛讓我覺得舒服之外,把瀋陽當作未來的第一站也是剛好,因為當初是從山東煙台直接坐船到了東北大連,所以並沒有往天津北京方向過去,而之後直接從瀋陽一路往西到北京再前行,也剛好符合我的路線,所以把瀋陽當作起點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是1995的掌櫃少雷嗎?我是前幾個月有到青旅住過的小馬哥,還記得我嗎?」

「喔嗚,小馬哥阿,我記得阿」。

「是這樣的,我現在人在呼倫貝爾,但現在這邊已經開始下雪,騎不動,所以想說找個地方過個冬,等明年再走,不知道你那邊現在還缺不缺義工?」

「義工阿...可以安排一下,我這邊的義工也剛好過陣子離開,可以來替她」。

「那太剛好,我會在內蒙這待上幾天,大概下禮拜就過去行嗎?」

「歡迎歡迎,那就等你過來,到了再給我發消息」。

「好勒!」

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想不到首選就成交,也因此順利打開了我人生首度的義工之旅。


從北極村回來海拉爾的隔天,就趕緊四處打聽如何把車托運到瀋陽。第一個想到的是火車站的行李托運,每公斤3.3元,我的老婆和家當起碼7、80公斤,少說也是200RMB起跳,先放著看看單車店詢問看有沒有幫忙寄送托運。騎到不遠處的捷安特詢問,但老闆口氣很不耐煩,東扯西扯也不說個價,最後直接拐頭走人。再往另一間美利達問問,老闆看一看車,喊130RMB,但還幫忙拆車包裝送托運一次到位,雖然看著價格似乎比火車站得更貴些,但讓我省了一些麻煩,也相信他們更專業的包裝能讓車不被碰撞損壞,更重要的是態度挺好,所以後來也決定讓美利達老闆處理。

傍晚再和青旅裡的義工們及房客們一起出去吃飯喝酒暢聊,轉眼間就是要離開呼倫貝爾的時候,也許未來再無相見的時候,但這群人永遠會活在我的回憶及文字裡。

從呼倫貝爾往瀋陽的火車票(臥鋪),250RMB,包包行李托運,100RMB,這路程交通費同樣不便宜,但最讓人噁心的,還是長達18小時的過程,人生第二次的長程火車旅,同時也快速刷新了前幾天12小時的海拉爾-滿歸乘車記錄,看來路途上只得不斷把自己敲暈,才能更快速渡過將近一天的無聊。


晚上7點半從海拉爾出發的火車,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

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喀當...

遲了2小時,終於在隔天下午3點多抵達了瀋陽,上千公里的距離後,即便都是位在北方的土地,但不得不說瀋陽真是溫暖...

拎著幾個小包及背包,剩下的等著貨運寄送到府,終於在傍晚時回到這熟悉的小區。回到瀋陽青旅,雖然已經沒有當初10月時熱鬧的盛大聚會,但曾經碰過的掌櫃少雷以及仍住在這的朋友,還是讓我興奮中帶些溫暖。而接下來,就是暫時脫下單車旅行者的外衣,開始捲起袖子幹起管家的工作。


雖然是個公寓青旅,但廚房陽台都有,樓中樓格局所以空間也大,甚至少雷掌櫃還把3樓給租下,成了真的人多時可以另外聚會的空間,也算是相當大器。幾張照片介紹一下我曾經待了3個多月的溫馨小窩,甚至也在這裡渡過了我在大陸的第一個春節,說是把瀋陽當作我在大陸的第二個家也不為過。


首先進門映入眼簾的是名為1995的青旅,應該是我們掌櫃少雷的年紀。旁邊就是客廳及應住客號召而成的零食櫃,雖然是方便但會不會搞到賠錢呢...


二樓上去的是陽台及女生房,還有一間雙人房,專門給情侶/夫妻或是不想多人擠一間的住客用。

頂樓小陽台,可以在這喝酒烤肉,甚至也可來這裡搭個小帳篷睡。

一樓男生房間,雖然空間不算大,但幾乎都是常住客多,所以大家也都感情好互不嫌棄。


而義工如我的工作,其實也就每天打掃拖地清潔環境,偶爾洗個碗(大部分住客自己清洗),以及拆卸日租客、短租客離開後的被單床套,拿去洗洗曬乾(這裡大部分還是長住的學生最多),然後就沒什麼事了...雖然後來還撿來了一隻會到處屎尿及拆家的大黃金,但還是有牠的主人會清理,偶爾主人不在的時候還是只能靠我來...




後來還有新加入的貓貓,瞬間化身為寵物公寓。

而這是我們的日常風景,作菜吃飯看電影(雖然還是點外賣的居多)。


也就是那幾個月時間,不僅看完了大陸的一堆經典電影如老炮兒、讓子彈飛、夏洛特煩惱還有紅軍電影如戰狼等,經典綜藝劇爸爸去哪兒、極限挑戰、愛情公寓等等都讓我給追完(實在有夠閒對吧),這麼安逸度日讓我的肚子不小心又長出了好幾公斤的胖肉,沒辦法,屋內真的暖到不想出門,屋外實在冷的誇張。

雖然不是天天都下雪,但很多時候是雪堆了不化,然後結冰成了天然滑冰道。



在東北當青旅義工的那段日子,算是人生最悠哉也常常能充滿歡笑的日子(偶爾也會有大批住客來,讓我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但幾個月當中也有非常多事件讓我充滿各種喜怒哀樂的,先來說說剛到瀋陽的狀況吧!


抵達瀋陽的隔天下午,我那一堆的行李包裹被裝在一個大麻布袋,讓快遞小哥氣喘吁吁的扛上五樓來給我,這速度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快,更難為快遞小哥了,從此以後我也對大陸的物流速度有了大改觀,但我的老婆可就沒有這麼幸運。

再隔天,單車發貨到了瀋陽,但這次簽收完文件時沒有先打開來看,後來發現運送過程當中摔壞了東西,讓我氣到不行。首先是電燈線,也許是在包的過程中不小心扯斷,後來想想這燈真的亮度不足,而且在晚上騎車的機率實在不高,所以後來也就放著不管,但煞車線被弄斷這就有點誇張了,只好幾天後找修車師傅給重新換一條,另外最嚴重的則是把我的變速器快撥桿給摔斷,這看得出來應該是快遞的問題,大部分是在轉運站貨物都用丟的才造成的狀況,也馬上打電話給快遞公司申訴,但竟然被告之說當下沒檢查為由拒絕賠償,而最後只說會減收快遞費,真的差點沒被氣死,原本還讚嘆中國快遞的速度真的相當優異,但這質量真讓人不敢恭維。


由於零件特殊,最後還是只得請台中雲豹的同仁幫忙協助找零件,還幫我快遞包貨到瀋陽來,老婆才能頭好壯壯繼續往前,非常感謝這些贊助商們一路以來的協助。

之後也會再發一篇關於這趟旅行前,我在台灣準備了哪些裝備器具介紹,以及最重要的單車老婆,車燈、車衣、駝包、衣服帳棚器具等各項用品的贊助商們給我的幫助,雖然已事隔多年,我未來仍是會不遺餘力的協助贊助商們推廣好東西,因為有了他們,不僅讓我得到了很多知識與協助,也讓我在啟程前就降低很多經費的負擔,真是非常感謝!


既然來到東北,就想作一件從來沒作過而必須在這裡才能做的事,那就是滑雪!還記得我在瀋陽及長春都碰到的大學生女孩小專嗎(詳情可見吉林再會青旅小姑娘)?沒錯,趁著放寒假時小專又跑回青旅玩了,只能說我跟這小姑娘的緣份真不淺,而她也帶了幾個漂亮閨密朋友一起來,晚上一起在旅舍吃飯聊天,聊著聊著就說到不如找一天一起去滑雪,真是太剛好,最後找個某天沒有新住客入住的時間,一起來到瀋陽郊區的滑雪場,體驗一下人生第一次的滑雪運動。


幸好裡面還有個小姑娘會滑雪,能夠教教我們這些小菜雞,不然連轉彎煞車都不會,都不知道要在雪地摔幾次。


傍晚偶遇牧羊人,羊兒們準備回羊圈休息,我們也準備要回青旅吃大餐。




由於住客很多都是東北人,甚至老家也就離著不遠,尤其青旅裡頭的老住戶,同時也是農村運動的主要幹部森哥,就用著老家一塊農地,畢業後準備回家幹農活,而突發奇想的我也想看看東北的農村屋裡到底是什麼樣,所以某天也就跟著森哥一起回到郊區的老家。

森哥的農村老家現在也沒人住,但就把這些土地重新利用整些農活,同時慢慢整裡屋子,把生活用品慢慢放過來,未來回到這裡生活著。

這是我們另一個長住客賓哥,一起過來玩的傢伙。

唯一整好的一間房,房裡面有炕,炕是一種可以燒火取暖的床,在中國北方農村住宅里很常見,是由磚或土坯砌成的,上面鋪棉被草蓆,下有孔道和煙囪相通,煮飯的時候柴火可以溫暖炕,因此常見早午晚飯後躺在炕取暖的東北人,而好死不死的當天村裡停水,沒得煮飯,差點沒在屋裡給冷死...

村附近有個高台,曾經也是用來作為碉堡,在冬天時往遠處一望,感覺如同大峽谷般。


來到2017倒數,準備迎接2018的時候,如同台灣跨年前,全台各地都有演唱會表演會,而大陸也相同,無論浙江衛視、湖南衛視等也都有一連串表演,因此我們也就在這些演唱會節目及倒數聲中完成我在大陸的第一次跨年,雖然沒有像以前各種出門嗨,但能夠和這麼多大陸朋友聚在一起瘋狂,也讓我足夠開心。

但更有趣的是,這陣子大陸興起了一股直播競答潮,出現了可以即時搶答搶獎金的APP,竟然可以賺錢,我也樂得參加(只是太多關於大陸本土風俗人文的題目,基本上我是看得一個頭兩個大,想半天還是沒答案,隨便亂答的結果就是直接下場再加油),最後玩個幾百場下來雖然只賺得幾百元,但也是不無小補,這是在那陣子最大的娛樂,只是最後跟風興起的快,去的也快,大陸下令整改後,一瞬間全部的APP都下架消失,只能說這裡政策真是雷厲風行,速度之快讓人望塵莫及。關於當時益智直播的新聞,可參考益智搶答節目 搬上手機直播



而在這段日子,在青旅工作完成之後,總是落的閒,每天看電影電視劇的也看膩了,後來也決定玩起直播,雖然現在還沒法上路作騎行直播,但搞點美食直播應該還是可以的。(不是每個平台都能用台胞證申請帳號,很多都只能用當地身份證作實名認證)


可樂雞翅、糖醋里肌、土豆燉肉、西紅柿(番茄)炒雞蛋、鍋包肉等...各種現學現賣的菜,大部分味道都還是挺可以,在這段時間我的廚藝可說是突飛猛進。

最後開了好幾場直播,但忘記拿到了多少打賞,但首次開播就有上百人來看,也是讓我非常驚訝。


轉眼間來到農曆過年,這也是第一次在大陸過農曆年節,由於很多住客都紛紛回家,剩下的人也就自力救濟(還有靠著住附近的人提供一些年菜),合力整出一桌菜幾瓶酒,看著播不玩的小品節目,以及滿滿的電影,沒有熙來攘往拜年的親戚,也沒有各種附贈紅包的儀式,僅有吃吃喝喝,悠悠的過個春節。(如同台灣,大家也說過年的氣氛真是越來越淡,也許鄉下的村裡頭更有味道一些)



一路過完了2月,這時候天氣也漸漸回暖,又到了該是重新出發的日子,第一次打工換宿的這段時間,受到了很多人的照顧,中間雖然也有些突發事件,例如暖氣壞掉,在屋里被凍成狗,以及樓下搬來敏感的住客,樓上的我們連正常走路都能被檢舉的誇張事件,但大抵而言都還是相當愜意舒服,這段時間也成了難忘的回憶。

春暖花開,重新再出發。穿回單車旅行者的外衣,繼續我的旅途!



下一站:東北雙人共騎之旅
現代人看慣了yt許許多多的短影片,遊記似乎很容易麻痺,但是自己還是最喜歡這種用文字來記錄的遊記,和看

yt那些的感覺完全不同,你很容易融入樓主寫的文字,很像能用自己的想像力補足當地當時的情形。很感謝樓主

提供這樣好看的網誌讓大家欣賞,讓大家也能像到當地和您探險一下享受這過程。
wei0972
謝謝觀看~無論是影音還是文字,作者能夠抒發心情,讀者也能夠融入情境,那都是非常好的體驗,也期望自己未來除了這長篇遊記之外,還有機會分享更多不同的遊歷
能這樣無壓力的想去哪就去哪真好
在2016年我曾經行動打算從蘭州騎到西藏(青藏線)
無奈西藏是管制區需要入藏申請而且只能團進團出
所以只騎到格爾木就打道回府了
當時做了些功課所以睡袋我直接買到舒適溫度是-5~-10度的
我還特別買了R值3以上的充氣睡墊
不過也是因為有再爬山所以不會浪費
帳棚我當初我有考慮到有可能沒辦法下營釘特地買了自立帳
這樣可以確保在沒辦法下營釘的地方搭帳還可以使用
我看你有裝後輪發電機不知道這樣發的電夠你一天使用嗎?
不過在海外騎車真的建議備些糧食跟水
人生地不熟加上可能發生一些意外或是不可抗力因素
多一分準備少一分傷害
還有你的前後貨架在哪買的什麼牌子什麼材質
很希望能再次出去騎一段時間
jack1027 wrote:
能這樣無壓力的想去哪就去哪真好
在2016年我曾經行動打算從蘭州騎到西藏(青藏線)
無奈西藏是管制區需要入藏申請而且只能團進團出
所以只騎到格爾木就打道回府了
當時做了些功課所以睡袋我直接買到舒適溫度是-5~-10度的
我還特別買了R值3以上的充氣睡墊
不過也是因為有再爬山所以不會浪費
帳棚我當初我有考慮到有可能沒辦法下營釘特地買了自立帳
這樣可以確保在沒辦法下營釘的地方搭帳還可以使用
我看你有裝後輪發電機不知道這樣發的電夠你一天使用嗎?
不過在海外騎車真的建議備些糧食跟水
人生地不熟加上可能發生一些意外或是不可抗力因素
多一分準備少一分傷害
還有你的前後貨架在哪買的什麼牌子什麼材質
很希望能再次出去騎一段時間



青藏線難度更高於我當初走的川藏線
也是相當佩服老大哥
沒進到西藏確實可惜(我也是)
當初轉山教的招式沒用了...
後輪發電機後來幾乎沒在用
一是光源度實在太低,不如一個車用強光手電筒
最需要配用電力的通常是手機
解決方式就是多帶行動電源、吃飯時充電
另外前後貨架是當初台中雲豹出場時就幫我配備好
所以不太清楚是否有用到它牌
材質感覺是鋁合金,這兩年用下來完全沒問題!

另外也想問問大大預計去哪個地方騎行呢?
wei0972 wrote:
青藏線難度更高於我當...(恕刪)

電源部分看起來還是行動電源最實在
只是如果進到無人區(青藏線可可西里地區)可能就要思考如何自力發電了
轉山這件事可沒想像中的容易
平均海拔4800m最高海拔5600m(有人說6200m)左右
就我到過5200m海拔的經驗慢走都會喘
高山症不得不小心應對
車燈我是不會用花鼓發電這類的燈亮度根本不夠
一律用600Lux以上的燈具
不然昏暗的路面根本照不清楚
疫情前有在規劃走新疆的獨庫公路+沙漠公路
當初規劃是搭機到烏魯木齊開始騎
第一段烏魯木齊到奎屯市獨山子大約2天
第二段獨山子到庫車縣大約6天
第三段庫車縣到輪台縣大約1天
第四段輪台縣到民豐縣大月8-9天
民豐縣後就搭車回烏魯木齊
這兩段路基本上體能跟心理素質都是很大考驗
下面有算是蠻詳盡的影片
有時間可以參考看看
骑创之路
jack1027 wrote:
電源部分看起來還是行...(恕刪)


這段路真是太屌了...
如果是單人獨行,我也不一定敢進太長距離的無人區
最怕的還是補給問題啦
真要上路還得把所有糧食和水帶好帶滿才行

就我之前上高員最高四千多,還沒到五千以上
速度真的要放很慢,一騎快就喘

隨著科技發達
電力部分倒是越來越不擔心
手機快充和大容量電池應該都能撐著半個月沒問題
(全程野營的話)

如果大大真有到新疆
記得發美圖給我們瞧瞧
(我就剛好沒去新疆哈哈)
wei0972 wrote:
這段路真是太屌了.....(恕刪)

其實這段路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因為每天過往的車輛不少
只是這段路沒有人住是自然保護區
真正會孤立無援的會是新藏線或是丙察察線
吃的其實比較不擔心喝的反而問題比較大
當然多帶幾顆顆行動電源就能解決電源問題沒問題
只是不想帶這麼多東西增加重量
重量比較輕才能走的更快走得更遠走得更輕鬆

新疆我是希望看明年有沒有機會去看看
但是現在資料停留在四五年的的資訊必須重新爬文才行
如果成行一定上來分享遊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