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來到這麼北端,不然再繼續往更人煙稀少的地方吧」。
以我的旅行初衷,也不會是繞著大陸與俄羅斯的交界騎行,走這樣極端刺激的路程,但總是要定個目標,因此最後決定了繼續往內蒙古前進,走到北邊的大城市 ─ 呼倫貝爾的海拉爾,而這段過程,也成為我在大陸騎行的一個新里程碑。
哈爾濱與海拉爾相距900公里遠,也許對於已經騎行了好幾個月、上千公里的我來說,這距離再簡單不過,然而現在這段路與之前最大的差異,就是氣候溫度與補給的挑戰,先上個圖看看這段旅程的大概路線。

不像之前在大陸南方與東北地帶,即便是目標城市距離上千公里,譬如福建省會福州市到上海,中間仍有好幾個城市可以好好休息進行補給,累了也可以在某個小城市裡休息逛逛。
從哈爾濱到內蒙古的海拉爾,中間可以算是較大型的城市分別為大慶市及齊齊哈爾,過了這兩個點,中間就是極小的村落與小鎮,而且中間都會有段距離,所以要思考帶什麼糧食上路,以及哪裡可以吃個中飯晚餐,成了時間與腳程的競賽。幸運的是中間都還能夠找到小村小鎮內的飯館,再不濟也有個便利店能買個麵包餅乾,所以沒吃上太多頓泡麵。
而希望在這過程中先找個節奏,如果順利的話,更想挑戰一個新的巔峰,那就是橫越阿爾山直到北京。

好吧,腦海中的藍圖永遠是最美好,先來試試這段900公里的過程如何再說。
正文開始
細雪孤獨之路
有了下一個目的地,接下來就是騎就對了。出發前兩天可能是室內外溫差太大,所以也有些感冒,在國外感冒怎麼得了!沒有健保看不了醫生,那就去藥房買了包感冒藥,這兩天吃藥兼運動,看能不能趕緊把身體調養好。也因為身體感覺較差的緣故,騎起來真的有點無力,所以今天也大約僅前進了60公里,就早早找個地方休息。這裡是離著哈爾濱還不遠的城市 ─ 肇東市的郊外。


離開了城市的喧囂,在無盡的道路兩旁,不是農地就是小樹林,這對於旅行者最大的好處就是,隨便找個地方拐進去,就是一個還不錯的扎營地,下面有鬆軟的土堆落葉,而且鄰近馬路,也不怕也什麼野生動物,搭起帳篷,晚上夜深人靜,萬籟無聲,彷彿世界只剩一人。
如果有這麼美好的話,我倒是想天天悠哉,隨便在帳篷裡支開我的小天地。

最要命的是冷阿!10月過了一半,白天的天氣大約都落在5-10度左右,但一到夜裡,那就接近在0度左右,無奈睡袋的舒適溫度在10度,極限溫度大約落在0度,不算是相當扛凍的睡袋,所以在真冷的時候,白天騎車的車衣,加上發熱衣、羽絨外套,成套穿上窩在睡袋裡,那才扛的住0度左右的低寒。
也許有人問為何不在前面搭個篝火,那溫度肯定舒服,畢竟電視電影都這麼演。我當然想燒柴,但就怕不小心燒了整片林,再加上不遠都有幾戶民宅,半夜有火光肯定得招呼警察來,最後跑去牢裡睡的機率更大些,所以也就索性瓦斯罐煮煮飯煮煮麵、泡杯咖啡得了。
過了幾天舒服溫暖的青旅,回到荒郊野外的日子,冷的實在不舒服,半夜還不小心把睡袋的綁繩給扯斷,只好起來修,畢竟冷風灌進沒法綁緊的睡袋裡實在太可怕,也導致隔天起來昏昏欲睡,冷的真讓人不想動彈...
啃著大列巴,加上滿滿的果醬,果然比山東大饅頭好吃一百倍,再喝杯熱騰騰的咖啡,今天早上還算滿足,悠悠的起床收拾,到收好出發也大約10點。有時候除非是真累,不然能夠越早出發是越好,但現在不等8點太陽出來,根本就冷的連動都不敢動,這裡早起的蟲兒可能都被凍成冰棒了。
再往前騎不到20公里就進到了肇東市,忽然感覺又餓了,好吧,既來之則吃之,飽餐一頓再上路。


烙餅加熱乎乎的麵,才十多元RMB,有夠便宜,怎麼感覺我自己煮的成本還更貴呢...
一條筆直的道路,一路走到太陽下山的前一刻,隨便拐進去的林地,就成了今天的窩。第二天來到過肇東市後不遠的民安村,在村裡狼吞虎嚥的吃碗麵後,早早的來到森林裡扎營,5點半,在太陽下山的前一刻搭好帳篷,享受太陽下山前的絲絲溫暖微光,接著又是寒冷的黑夜...



半夜起來拉屎,零下4度...別以為沒雪就不冷,只是如果還有雪,就是冷上加冷。
早上8點,天亮之後帶有一絲暖意,但這樣暖暖的天氣反而讓半夜被凍的發抖的我,更是昏沉好睡。只是起來沒多久,外頭來了一個老頭,操著一口讓我八成聽不懂的鄉音普通話,似乎是要我趕緊走人,畢竟是人家的地(也許吧),摸摸鼻子不逗留,趕緊上路繼續今天的旅程,但洗漱時發現礦泉水瓶裡頭的水早已都凍成冰,第一次碰到這情況,實在有點無語又好笑,看來之後還得抱著水瓶睡覺是吧。
白天,一度來到了7度,但讓我感覺就像在夏天般舒服,很難想像跟晚上把我冷到"凍昧條"是同一個地方,這麼舒服的溫度也讓我不自覺的加快腳步。
下午進到大慶市,以前是個富裕的石油城市,但隨著開採量日漸減少,人人當杜拜土豪的日子也漸漸少了,回歸到一般三線不到的小城市。但進到大慶前還發生一件趣事,路上一台滿載水果的貨車開的快,好多水果掉在路上,好幾顆成熟的蕃石榴直接滾到我的腳下,原本撿起來要準備還給貨車小哥,結果他說全送我了,真是意外的收穫。(但蕃石榴吃起來意外的麻煩...)



不得不說這個城市的建設確實不錯,城市裡甚至還有自行車道,看著樹旁還蔥綠,真難想像跟我一路過來的是同個世界,城市裡還有諾大的時代廣場公園,我也在公園裡逛了好一大圈,而且第一次親眼看到石油抽油機,也是非常新鮮。








在城市裡最大的壞處是找不到好的扎營地,最後一直沿著城市邊找,才跑進人較少的工業區內找了一塊草皮扎營睡覺,但仍聽的見附近抽油機在砰砰砰的運作,讓人有些煩躁,索性把它當成睡前音樂,一路聽到睡著。

也許是在城市內,感覺不如郊外冷。
即便是在大慶或是齊齊哈爾,依舊是屬於東三省的黑龍江省,目前都還沒到真正的內蒙古,只是繼續往前,就會看到一些特殊的景像,不是狗肉(好吧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大辣辣賣狗肉)而是招牌文字除了簡體字之外,開始多出了蒙古文,而這多樣化的招牌,等到靠近俄羅斯的內蒙古地區,還會再加上俄文,形成一塊招牌三種文字,更讓人覺得有趣。

今天不走國道,拐向另一邊的省道,騎往克爾台這個地方,原因只是單純走膩了只有農地林地的道路,想來走走早原地,當然現在都已經進入冬天,所以幾乎草地都已枯黃,不知道牛兒吃起這樣的草來是不是覺得嘎蹦脆,特別有嚼勁?







而今天就在久違了的草原上搭帳篷。廣大的平原配上逐漸炙紅西下的太陽,有種即將世界末日的感覺,讓我回想起以前看過的電影,麥克戴蒙主演的絕地救援,那種獨自一人坐在世界的彼端,眼前是即將逝去的光明,或者逝去是自己?雷同的畫面在我眼前,也許這跟寸草不拔的火星有著毫不相干、極大的差異,只是畫面不同,心境卻有部分相似。


從哈爾濱出發的第五天,也終於能進到齊齊哈爾,只是今天一早就天色灰暗,感覺就要下雨,心裡默念一百萬個不要,就怕又冷又濕,會騎到自己哭出來。此時心裡從沒想過這種氣溫及濕度,不是應該就馬上要飄起大雪嗎?幸好雨沒下大也沒下多,更不用講下雪,也許是濕度還不夠吧,讓我順利的從顛頗的鄉村泥路騎到柏油路上,下午3點多就進到齊齊哈爾。


這裡好天氣常是天空一片湛藍,百里無雲,但仍不要被照片給騙了,外頭冷風吹的讓人發抖。
在齊齊哈爾,第一次住進了太空艙青旅,聽說這是前幾年最火紅的模式,現在我倒是體驗到了。睽違了五天的熱水澡,不用晚上忍受天寒地凍,能夠在軟床鋪上睡上一覺,真是幸福感爆棚,雖然難得進到可以住下的大城市休息,也不能夠只是躺著發呆,還得洗衣、保養車子、添購接下來難度更高的旅程的所需補給,一切都還是充滿忙碌。




而在小小的公共區域,還是認識到了一個新朋友余陽,一個家裡作大米生意的哈爾濱人,他對我這趟旅程很有興趣,也就一起在旅社開幾瓶哈爾濱啤酒、配上小菜聊了起來。
隔天在齊齊哈爾多休息一天,余陽今天也還不急著走,所以說招呼我來去吃一頓好料。齊齊哈爾最有名的是大肉燒烤,大肉顧名思義就是大塊肉,用想的可能頂多32oz就是非常大,但看到真的肉一上盤,那還真叫一個大...據說比一般東北燒烤份量還要更大,而且價格還更實惠!





不僅大,而且很多塊...只能說再東北吃飯就是享受,如果不怕胖...托余陽的福,讓我可以吃到當地特色菜,如果是自己肯定找個麵吃吃得了,更別說吃上算是奢侈的一餐。
跟余陽道別,繼續往呼倫貝爾前進。今天騎著約60公里,來到甘南縣附近,這裡有個哈拉海農場,意外的相當熱鬧,看的我都想在這附近直接扎營(為的是有頓豐盛的早餐),但最後還是直接往前走,直到5點開始扎營,結束今天的騎行。








整上自己前天在旅社切好的蔬菜,煮上一碗蔬菜火腿腸飯,吃完整個人都幸福了起來。
隔天中午進到甘南縣,吃完午飯後再往前騎不久,就正式進入了內蒙古界,而碰到的第一個內蒙城市是阿榮旗,想起以前金庸小說及清朝古代劇都是各種旗,如今是真的見識到了。



第一次進到內蒙古,真是地廣人稀到一個極致。主要幹道有六線,旁邊還有個電動車道,可見路有多寬敞,但是馬路上沒幾輛車,行人也少,雖然有很多建好的公寓房,但估計也沒太多人住,頭一次見到這種清幽的城市,也是讓我訝異了好久。


風吹草低見牛羊,真是適合形容這裡,三不五時的看到牛羊馬群,讓人有確實進到內蒙古的感覺。

看吧,隨便找個林地扎營環境就相當舒服,但晚上睡覺時依舊裹在睡袋裡完全不敢動彈,因為一動就會碰到沒有覆蓋到體溫的地方,冷得自己又醒來,等稍微暖一點之後再沉沉睡去,周而復始,每天也只想著未來睡袋還得要再升級才行。
太陽還沒全升起時,就聽到農具機砰砰砰作響,但實在冷的不想動,等8點太陽升起,才敢探出來頭看外面的景象,原來旁邊是一片農地,農民也在寒冷的冬天努力做工,而我這懶鬼,等全部收拾好上路,已經是10點半的事(太陽出來後太好睡了...)。





偶爾帶點起伏,是騎行生活的調料,但這裡一眼望去,都是綿延矮小的丘陵,但又跟福建有時四、五百的山丘有很大差異。









今天就在某個青年林扎營,至於為什麼叫青年林呢?老實說我也沒個答案,就是前青年種樹後青年乘涼吧。

又是滿布冰霜的帳棚,幸好已經學乖把水通通帶進帳棚裡。
接下來就開始這段路程的一個新挑戰,地圖顯示即將有大約一百公里的無人區。平常是無所謂,大腳一蹬就過去,但現在寒冷的風陣陣襲來,且5點前也必須找好地方扎營,騎行距離與時間被迫大量縮短,現在每天不到80公里的距離牛步前進,今天勢必也得在無人區住上一晚。
竟然還有景區?真不曉得這是把家裡開發成一些小景區可順便供人參觀,還是縣府出資建造,反正我覺得應該不會有人來吧。



倒是一堆正在趕路的羊與牧羊人讓我覺得很有趣,這也是在這種地區才能看到的景象。




想來點羊排...痾...
此時竟然還有看到尚未結冰的河水,可能是真正的冬天時間還未到,如果是夏天的話多想跳下去玩水,感覺就是清澈舒服。





一片完美的草地,簡直就是露營的天堂。但沒有廁所阿,也沒有樹可以檔,真要在這裡扎營,上廁所時只得光屁股野外露出囉。
今天本想一路騎到博克圖鎮,這樣明天的早餐就有著落,但無奈半後段逆風,騎的慢,一小時騎不到15公里還費力,整天也不過騎了70公里路。






最後還是找上我最愛的林地,感覺更有安全感一些。而今天的泡麵是在出發前不久的獵人村購入,這也是百公里無人區前的最後一個小村。
但雖說是無人區吧,也不盡然,有些農地的盡頭也是幾戶零星人家,而且騎到中間發現還有個叫腰站的小村,裡頭也是有小小便利店,甚至還有個大門深鎖的飯店?也許是只做夏天人流客吧,再往前甚至看到一個村內還有小旅店的,真讓我覺得這是個假無人區,只是人少點但還是應有盡有,簡直是白擔心了。
隔天一早,陽光直設帳棚內,真是暖的不要不要,真想一路賴床到12點。

今天應該就能順利抵達博克圖鎮,是個終於可以吃碗好料的中繼站。而今天終於體會到了無人區的概念...手機在路上是沒有訊號的,一路到了接近博克圖鎮時才終於恢復訊號,原來這才是真正無人區的概念(大約30-50公里)。
今天騎的相當舒服,昨天逆風,今天換成了順風,騎著騎著宛如神助,一度騎到背都濕了,但也是不到十分鐘就全部都給風乾。








下午4點,在小鎮上快速的吃個晚餐,準備找個空曠處扎營,但最後選的地方不好,旁邊不遠就是鐵道,又是轟壟轟壟的一個晚上。
隔天一路前騎,經過一處有斷橋碉堡的地方,也許又是什麼地方戰役的哨點,只覺有些特別。



中午來到這個宛如阿爾卑斯山中國版的小村,在無止境的大草原後深藏的小村,為來往的大貨車司機,以及我這樣莫名的旅客,提供了溫暖的熱食(雖然東西不好吃還頗貴,但能吃的飽也算不錯了)。


但要到這裡的小村還真得有點費力,畢竟這個小村也是在附近難得的山頂端,全身包的緊還得喘氣爬上山,讓身體也是濕的透徹,花了一小時才爬上這個小山丘,結果吃完飯後衣服還頗多汗水,風一吹差點沒給凍死,只能再繼續活動身體保持溫度。
幸好今天的天氣非常好,竟然可以來到最高15度,也難怪騎起來特別舒服也特別快,難得一天騎到80多公里,算是近來騎的最遠的一次,但看天氣預報,明天大降溫,可能平均溫度只剩0度...







從哈爾濱出發已經來到第13天,離呼倫貝爾的海拉爾也僅剩下一百多公里的距離,感嘆這樣寒冷的夜行終於要結束,也正幻想著溫暖的被窩,本來以為就這麼點距離,用力踩幾下腳蹬,多跑幾公里,也許明天就可以順利抵達海拉爾,但讓人意外的,最後的這兩天反而是旅程中最痛苦的兩天。


跟昨天一比,簡直判若兩天。
吃完早餐後10點上路,但是出發後卻發現風異常大,而且風還是來自於斜前方,除了得要費力前行,還要穩住車身不被吹倒,這算是開始騎車後第一次遇到這麼艱難的狀況。除了風的因素,由於身旁還有大貨車經過,常常一陣亂流,也感覺特別危險,所以也只得先牽車前進,看看這陣風能不能早點停歇。
當然,風是不會停的,所以也只能趁後方沒有太多大貨車的時候,奮力往前。不止強風,還有上,在坡上逆風前行,可想而知這是有多累,雖然坡也不算長,卻騎的更費勁,後背的汗也漸漸滲出,但在低溫與冷風交雜之下,手和腳也凍的步行。
出發前有老前輩分享過下雪騎車的經驗,如果真的冷到不行,拿保鮮膜裹住腳,有助於保持溫度,本想著這輩子應該不會用上這招,沒想到這會竟然真的派上用場。拿出保鮮膜裹著,穿上腳套,頓時才讓腳恢復不少,只是手還是冷的不行,最後只得套上哈爾濱買的雪地大手套套上,才覺得舒服點,只是變得真難騎。

中午來到免渡河鎮,這是個很特別的鎮,四面環山,無論進去或出來,都得爬幾段坡才行,就是這麼難以進出的地方。中午在這裡解決午餐,短暫享受溫暖,出去後又是低溫與冷風的
襲擊。

騎過了一個小坡,出了免渡河鎮後,再往前卻又發現一個讓人崩潰的事實,那就是還有一個上坡等著我,而且這個坡更長更陡,看到後心真是涼了一半。10多公里的上坡,騎了一個多小時,中間還有狂風,這坡讓人痛苦的彷彿回到前進霞浦的那次經驗,只是這次不是雨而是風,並且還有低溫來攪局,穿個大手套騎車,更是不容易。
最後等騎完這10多公里的上坡,然後再往前約10公里的平路後,真的已經全身無力。中間還慢慢飄來一些細雪,但初次見雪飄下的興奮,已經被疲累掩蓋。再騎經一處山林檢查站前停下,跟裡面兩位大哥打聲招呼,希望他們能借後方大草原得搭帳篷睡上一晚,大哥們很爽快也一口答應。
今天在各種不利條件下,才騎不到50公里就已經耗費體力,這的的確確是在大自然中逆境前行的一次,也深刻體會到如果真有太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任憑你想走,也不一定能走的了。


這次用保鮮膜裹著確實好用,腳底真的一點不冷,但傍晚鞋子一脫之後,襪子已經濕到不行,畢竟爬坡流汗,熱氣也幾乎排不出去,只好放一旁讓它成了一雙凍襪。而最後的雪沒有繼續下大,也算是萬幸。
晚一點跟檢察局的大哥們聊天才知道,今年的雪已經算是來的特別晚,往年可能10月初就已經大小雪不斷,可能道路周圍也已經積滿雪堆,如今已經將近10月底,都還沒有看到大雪,所以路旁也沒有太多積雪,對於我來說算是幸運無比。
隔天一早,出了個大太陽,雖只是看著溫暖其實氣溫還是低,準備收拾帳棚時也意外發生小插曲。可能是昨天營釘下的太深,然後晚上又急凍的情況下,有一半的營釘竟然給凍在土裡拔不出來...使盡吃奶力氣候還是聞風不動,還跑去檢查局大哥借熱水試試能否把土澆軟,最後才努力拔出營釘,但第一次遇到這狀況的我也是哭笑不得,即便還是拔斷了好幾根營釘,但反正營釘都幾乎夠用,所以也就算了。


搞到大概11點才出發,幸好身體也恢復不少,所以就往前方不遠的牙克石市吃午飯去。今天的風比昨天小了不少,所以騎起來也沒有昨天累人。到了牙克石市後發現這裡也是三面環山,只有一處道路平穩不用爬坡。不知道是不是越來越靠進俄羅斯的緣故,這裡的建築色彩很是鮮豔,也有很多歐式建築,雖然不比哈爾濱的樣式多,那能在內蒙看見這樣的景緻,也很是特別。






造型獨特的牙克石車站,在這裡拍了好幾張照片。
離著海拉爾也只有一步之遙,但無奈上天還是不讓我舒服的一路騎進城。剛出牙克石市,又得頂著逆風往前,雖然沒有像昨天一樣猛烈,但騎起來依舊耗費體力,這種逆風底下時速也掉到每公里約13而已,真的是牛步前進。最後也騎不到50公里,就在中途找一個村子附近扎營了...


冷,真的冷,現在每天晚上就是半睡半醒間,一下熟睡一下又被凍醒,每天夜晚就是在祈禱著太陽趕緊露臉,才能得到一絲絲溫暖。
而早上一醒,發現隔壁的河也幾乎早已結冰,看來這幾周的寒冷也讓一些小河小湖凝結成冰,展現出一種從未看過的景色。




終於來到最後一天的旅程,中間不僅4顆行動電源都用光,2罐瓦斯罐也全數耗盡,就在即將彈盡糧絕的時候迎來終點,也算是老天眷顧。
風比起前兩天,終於更小的多,時速也能拉回平均15公里,再加上今天終於能住進青旅,興奮讓我又加快了腳步。而最後在下午3點左右,順利抵達呼倫貝爾市的海拉爾。










終於抵達了海拉爾,終於進到青旅,終於能洗上熱水澡。
900公里的路程,耗費15天,才終於從黑龍江省哈爾濱一路來到內蒙古呼倫貝爾。若是天氣好,也許這段路不到一星期就能抵達終點,但如同我之前說的,由於跟著太陽行動,只能晚晚出發早早扎營,除了大大縮短了騎行時間以外,更還有氣溫和風等其它因素,都讓這段旅程備感艱辛,原本將冬天的騎行旅程當成一種享受的我,到後來還是只能懾服在大自然底下,讓這段路成為旅途中最辛苦的路程之一。
當然這段路只是有自然因素影響,讓騎行的狀況稍微不順,其它倒也是沒什麼問題,比起未來在高原上發生意外差點凍死路邊的情況,回頭來看這段路真是小casa,但也不會硬叫大家去嘗試過一遍,能舒服當然就舒服的騎,若有機會最好安排7-9月期間來場內蒙古騎行之旅或自駕遊,青蔥的草原大地與綠遊遊的山丘,這看了才叫享受。
而接下來該不該繼續往前行呢?下一篇先帶大家逛逛內蒙古的城市景觀與美食,再來跟大家聊聊接下來的路吧!
下一站:最好吃的肉包與金碧輝煌的城市
內蒙古騎行路程圖

Day1:4小時/60公里(哈爾濱→肇東市郊)
Day2:4小時/65公里(肇東市郊→肇東市安民村)
Day3:5小時/80公里(肇東市安民村→大慶市)
Day4:5小時/80公里(大慶市→克爾台鄉)
Day5:5小時/80公里(克爾台鄉→齊齊哈爾)
Day6:齊齊哈爾休息
Day7:4小時/60公里(齊齊哈爾→甘南縣哈拉海農場旁)
Day8:5小時/70公里(甘南縣哈拉海農場旁→阿榮旗)
Day9:4小時/50公里(阿榮旗→青年林)
Day10:5小時/70公里(青年林→國道G301 1092標識旁)
Day11:4小時/65公里(國道G301 1092標識旁→博克圖鎮)
Day12:5小時/80公里(博克圖鎮→三十里溝)
Day13:4小時/45公里(三十里溝→大南溝檢查站)
Day14:4小時/45公里(大南溝檢查站→扎羅木得)
Day15:4小時/60公里(扎羅木得→呼倫貝爾海拉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