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嶺騎士團】-滿足你對陡坡的渴望【86:西子灣-十八王公】

120739289 wrote:
看fuline兄的描述,應該是用增加迴轉數的方法攻陡坡,以減少定竿失衡的感覺,騎這一條路線會喘是必然的,但喘20分,感覺像瞬間耗力過鉅----把自己操爆了,其實36%-38%之間的坡,是可以穩穩慢慢的騎,不需要增加速度抑制蹺頭。維持上行平衡的最小速度,重點在該如何平衡,是要增加速度以維持平衡、還是完全專注在上行時的平衡上----用最小速度的體力消耗,達到完成不落地,這些都要經過練習揣摩,才能找出自己令自己最輕鬆的方法。如果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更陡的坡就不會難以想像了!永豐路陡坡坡度其實不算很變態,就是比較長,面對長坡,維持節奏,才能騎的更遠喔!所以----練習找出自己身體應對各種陡坡時的節奏!我也在做這個練習唷!

蘇大兄:您的這段話真是陡人的經典名言啊!
不落地騎上去是一個階段,更輕鬆騎上去可能是另一個境界
三月份剛買車騎紫薇森林,雖然成功不落地,但騎得辛苦
幾個月下來有了永豐路、德和街、阿柔洋...的經驗,決定重回紫薇
昨(27日)由橫溪重訪紫薇森林,天氣奧熱,過天后宮還下了小小的午後雷陣雨
努力上行,上天后宮前還可保留了一檔
原本有蹺頭感覺的路段,也還好
路程長了點,有點累又不會太累
第二次騎紫薇感覺進步一些
但還是一條很讚的路線
fuline wrote:
蘇大兄:您的這段話真...(恕刪)


看來 fuline 兄單車練得有點心得了, 長程或陡坡抓騎乘的節奏還是跟爬山有些些不同.

蘇大的陡坡分類剛開始騎就有看, 真是用心的資料匯整.
fuline wrote:
蘇大兄:您的這段話真是陡人的經典名言啊!
不落地騎上去是一個階段,更輕鬆騎上去可能是另一個境界
三月份剛買車騎紫薇森林,雖然成功不落地,但騎得辛苦
幾個月下來有了永豐路、德和街、阿柔洋...的經驗,決定重回紫薇
昨(27日)由橫溪重訪紫薇森林,天氣奧熱,過天后宮還下了小小的午後雷陣雨
努力上行,上天后宮前還可保留了一檔
原本有蹺頭感覺的路段,也還好
路程長了點,有點累又不會太累
第二次騎紫薇感覺進步一些
但還是一條很讚的路線

的確騎陡坡時如果能使自己更輕鬆,才能騎的更遠、更高,更能游刃有餘,既然更快已經不是主要選項,那麼能更陡、更遠,就是我輩陡人要創造的另一個領域所需努力的方向,使爬坡成為另一門有別於追求速度的顯學。至於如何更輕鬆的完成爬坡目標,就是我們練習的方向喔!雖然我們的速度比不過公路車,但是我們能橫大山越陡嶺,卻也是公路車不能望其項背的,加油!

hunter16888 wrote:
看來 fuline ...(恕刪)

謝謝hunter兄的支持,你的越五嶺路線非常的經典,希望有機會能再欣賞你的大作,祝你一路發發發囉!

------------------------------------------------------------------------------------------------------------

接下來介紹八角凸路線中最悍的一條路線,難度僅次於泰安的橫龍古道

ⅣⅩⅡ: AB級 路線 協雲宮右右線
路線參考: 協雲宮右右線


簡介:
右右線由行修寺上八角凸,全長6.2KM,為了區別我分為三段,第一段2.8KM(由行修寺至果園挑戰坡結束),第二段2.95KM(由過果園高點之後至八角凸入口),第三段就是上至八角凸的450M。

第一段有兩段上坡,前段特色不明顯,而最挑戰的就是後段約1.1KM的連續陡上坡----也是右右線的精華所在,最陡處切外側坡度約33%,切內側44%。第二小段就容易多了,在山陵線上跑,伴雜著忽然陡起的陡波,因為不連續,所以各個擊破,算是輕鬆的,印象中有三小段陡坡,第一小段是約200M--22%的坡,第二第三就沒記錄了。最後一段就是450M上八角凸的迴旋坡。
























hunter16888 wrote:


看來 fulin...(恕刪)

hunter兄:騎登山車幾個月下來,仍止於短行程,時間、太陽、屁股都是問題
原打算暑假先騎一趟大滿貫,看著諾大的太陽總提不起勁
夏天一個熱字真讓人受不了
佩服你們不懼烈焰及體能極限,加里登山口、新竹越嶺、大滿貫、一日雙北...
小弟還是找中海拔在森林下爬個山就好了
至於登山車嘛!學蘇大兄騎騎陡坡,是很有效率的下班運動
fuline wrote:
hunter兄:騎登...(恕刪)


fuline 兄:

我5月初騎一次發覺天氣太熱了, 騎不動, 就把鐵馬冰凍到現在, 預估氣溫降到28以下再騎, 這時候還是回到山上乘涼, 我最怕熱的, 一樣是運動, 一停下來就有冷氣吹的加里山多好. 預估到9月還是爬山好耶!

我體重較重, 大約都維持 80上下, 坐在原廠的座墊上會受不了, 因此我更換較大的座墊 SMP TRK(約1800上下), 但要注意每個人屁股(坐骨)寬度不同因人而異. 因為我沒穿車褲, 都一樣像爬山的排汗內外褲穿着. 這樣的裝備在不太熱的季節, 長途應不會有太大問題, 試過新竹一日雙北310公里, 新竹-岡山290公里都還好, 倒是最後手掌壓痛. 這問題待解.
接下來將介紹的是台北南區的路線,當天一共完成六條路線分別是(106姑娘廟、汐碇路106端、勤進路、水源路、正走阿柔洋、逆走阿柔洋),路線請參考2008/07/15 台北爬坡 GO GO GO PARTⅡ(106姑娘廟、汐碇路106端、勤進路、水源路、正走阿柔洋、逆走阿柔洋)

當天行進路線為

路線:關西(4+2)→深坑106線→姑娘廟攻略→106線折返→汐碇路106端攻略→汐止水源路下山拍照→環山路→勤進路攻略→勤進路原路下山拍照→環山路→水源路攻略→汐碇路106端下山拍照→106接北深路往深坑老街→正走阿柔洋攻略→逆走阿柔洋指南路下山拍照→阿柔洋逆走攻略→正走阿柔洋下山拍照→106縣→關西





其中有了兩線前面已經介紹過了,為求完整性,在此單元會重複介紹一次,當然會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以求不同


首先介紹汐碇路

ⅣⅩⅢ: CC級 路線 汐碇路106端
路線參考: 汐碇路106端

簡介:

汐碇路從石碇端H92上至光明寺入口H375約4.5KM,平均坡度約6%,再上行至水源路瞭望台約H474M,這一段爬升也有380M高,所以汐碇路可以當成初級的越嶺路線,就像新竹的大山背。但騎乘長度較大山背路線長一些。但若加上往光明禪寺的陡坡段,難度就會加分不少






















ⅣⅩⅣ: CB級 路線 正走阿柔洋
路線參考: 正走阿柔洋

簡介:
阿柔洋產業道路,是連接深坑與草湳地區的產業道路,從深坑加油站至至高點全長約7.3KM,阿柔洋正走正是指由深坑上行的阿柔洋產業道路,正走阿柔洋坡度平均,與汐碇路相差無幾,唯一的特色就是較長,由山下的加油站至天南宮,總長約7.1KM,爬升約410M,平均坡度約6%,與新竹85山的難度差不多。


















ⅣⅩⅤ: BA級 路線 汐止水源路
路線參考: 汐止水源路

簡介:

水源路全長4.3KM,但實際上前面1.3KM幾乎是平路,把他去掉又覺得怪怪的,加進來又拉下不少平均坡度,所以在這我PO上兩種平均坡度,從環山路入口H27至休息涼亭H475,全長約4.3KM平均坡度約10.4%,第二種是從有明顯上坡開始算起,距入口約1.3KMH84,到休息涼亭總長3KM,上升391M,平均坡度約13%。

水源路屬於前緩後陡的路況,比較陡的地方,是最後1800M,與勤進路不同的是,他並沒有平路段好休息,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髮夾灣,因為髮夾灣多了,坡度相對會變比較緩,也比較不連續,所以實際騎乘時,有很多轉彎處可緩腳休息,因為不連續,壓迫感降低不少,體力配置相對容易。

與勤進路相比,說坡度兩個半斤八兩,說連續度,勤進路就連續多了,這就是為何大家認為勤進路比水源路困難的原因吧



















120739289 wrote:
接下來將介紹的是台北...(恕刪)


蘇大兄:一天越六嶺真有你的,這點小弟可還遠遠不及哩!
下午趁午後雷陣雷還沒下來,準備挑戰-紫和路正+逆
研究了您詳盡的行程分析後,似乎成竹在胸
1440出發時安坑方向己是烏雲密佈,白雞山區巧在烏雲邊緣
還是走吧!雨下了再說,有種遠征的士氣
順利來到紫和路口,登山表指示H105
原以為不會太辛苦的,果然有AC級的水準
比起紫薇森林有過之無不及
3.4K爬升最高點H535,辛苦的完成不落地任務
往白雞方向盡是溼滑、陡峭,暗自心驚,真的要回頭走逆行嗎?
下至白雞行脩宮2.3K,H200
坐在路旁小休,心想午後雷陣下來就可以明正言順打道回府了
雨沒下來?
紫和逆行比順行坡度更陡,加上水泥地上的青苔,輪胎偶有打滑狀況
有些地方可能比德和、東和橋右線更陡?
或者有一點點永豐路的味道
盡可能的緩步慢行,以掩體力的不足
叮著登山表與里程,倒數著剩餘的高度與距離
憑著不放棄的意志力終完成今日-紫和路正+逆
有點累了,這回紫和路正+逆果然不簡單
今天的午後雷陣雨拖到1920才零零落落下起來,老天爺可真幫忙咧!
汐止地獄坡~~

汐止最強的在這裡, 登頂四分尾山(二等三角點)
下坡時燒黑碟盤....要爬變態坡, 歡迎來汐止小坑路.......登頂海拔640m,
請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abojes/ 很高興認識各位朋友^^部落格歡迎參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