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想乖乖走台一台九睡旅館的偏執狂:本島四極點一個人1233公里環島行(文很長,真的很長,並且未完)

12/23 update:

瞬間流量太大有的人好像會破圖(包括我 T__T)
好像 Mobile01 吃 Picasa 圖床特別容易發生這種狀況
真的看不到的話可能要麻煩各位多 reload 幾次或換個時間重載看看
或者從各篇文章篇頭連結直連 blog 應該比較沒有這種狀況(Blogger 部落格無廣告無音樂)

備註一下這是四月的遊記,最近整理照片順便寫,還沒寫完
因為文字量有點大(每天寫到 4000~8000 字我也不知道我在囉嗦什麼)還有外連流量問題
之後各天遊記再用分批的方式貼上來 Mobile01 這邊 :D
各天次的連結也會一併整理在這篇文章第一頁,還請多指教!



Quick Links:

[ 2013 台灣環島 - 前言 ] 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還是可以做
[ 2013 台灣環島 - 行前準備 ] 排路線的浪漫、與準備裝備的噩夢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1 台北信義 → 新北福隆 ] 遠行的開端,遠的是心境而不是距離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2 新北福隆 → 宜蘭三星 ] 算術太好也是很困擾,怎樣也算不到本日進度腰斬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3 宜蘭三星 → 花蓮秀林 ] 三上三下,結束蘇花公路這個半局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4 花蓮秀林 → 台東池上 ] 這位人客點 193 吃到飽,順便招待你雨水一大盒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5 台東池上 → 台東金崙 ] 太太,197 絕對不是 193+4 這麼簡單而已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6 台東金崙 → 屏東恆春 ] 嗨,鵝鑾鼻,富貴角先生託我跟你問好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7 屏東恆春 → 高雄楠梓 ] 荒腔走板的屏東、失魂落魄的高雄



原文連結:[ 2013 台灣環島 - 前言 ] 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還是可以做


2008 年,我大學畢業之後、當兵之前。《練習曲》上映了一年餘,那是單車熱與小折熱蔓延的時代,捷安特、美利達的股價翻上兩倍,捷安特入門版國民登山車 Yukon Disc 從 NTD$9,200 元漲價到 NTD$12,000。單車環島已經不是新鮮事。

大學騎著校園車跑了北宜跑了平溪總是不滿足,畢業之前我也去弄來了一台二手的捷安特 Yukon Disc 2007,在那個 Google Maps 還不是很好用的年代,用 PAPAGO 排了一條 8 天 1025 公里的環島路線。車手袋跟坐墊包還有碼錶買了、換內胎也學了,無奈在出發前夕被全家親友勸退。又騎了一次北宜返鄉之後就把車冰起來。當兵工作去。



練習曲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不過我覺得,現在不做以後就放棄的事,那大概也不是什麼需要信念的事啊,我是這麼想。以前沒做的事,總一直在我的 To-Do List 裡躺著。不是不做,有一天總會做。但,時間盪啊盪到單車熱也退了、Yukon 也停產了。我的馬錶還是連 300 Km 都沒破。

直到 2012 年中偶然又逛到 Deray BTP 北京到巴黎的 15,000 Km 長征遊記。



我記得 2007 年聽聞單車圈在關注這件事,當時跟著瀏覽了幾篇遊記,但對於這種長途騎行的艱鉅程度並沒有太大的概念,最後也不清楚這人到底騎完了沒。直到五年後重新拾起,細細閱讀才發現真是了不得。

其實,長程騎行在台灣以外的國度並不是太稀罕的事,歐亞大陸國家多的是花半年騎台單車橫渡數國、里程上萬的壯遊青年。但看 Deray 文字格外讓我反思的動力是他 27 歲就騎完了北京到巴黎,他也是宜蘭人,住的地方可能還離我老家不到十分鐘車程。

是一種不服輸的感覺,生活成長背景離我這麼近的人早就上太空了,我連殺豬公的第一步都還沒踏出。跟北京騎到巴黎比起來,繞台灣一圈才不過是北京經鄭州騎到西安的程度,才剛剛摸到絲路的頭,連嘉峪關都還踏不出。快則八天慢則十天也就成了,想想,實在沒必要把它當成太偉大的人生的里程碑然後惶恐地想半天如何跨過。

於是半年後的 2013,安排了假期,我也出發了。巧合的是跟 2008 年排出的行程一比幾乎八成雷同,就當是晚了五年出發吧!
不太想乖乖走台一台九睡旅館的偏執狂:本島四極點一個人1233公里環島行(文很長,真的很長,並且未完)
許多人說踏出第一步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但是最有趣的,總是在那剩下的未知另一半啊……。

原文連結:[ 2013 台灣環島 - 行前準備 ] 排路線的浪漫、與準備裝備的噩夢



排路線很簡單、很快樂,2008 年圈出來的路線在五年後仍然適用。一個人上路的好處是可以實現個人的偏執而不被白眼,像是:

1.能不走台1、台9就不走
有人說絕對不會迷路的環島法就是沿著台9走到底,再從台1走回來就是一圈了。可能有超過一半的人都這樣幹,我就偏不想。於是在鍵盤作業階段很開心地:用台2北濱取代掉單車騎過兩次的北宜、用縣道193+197取代掉花東縱谷台9線、用縣道199+199甲+200+台26取代掉南迴公路西段、用台17+台19+台61取代掉大部分的台1。當然,蘇花公路、南迴公路東段還是只能乖乖回到台9線;歸心似箭的桃園台北段也無心追求台3或縣道110了,乖乖地沿著台1線倒數回家。

2.去本島四極點燈塔
極北富貴角燈塔、極東三貂角燈塔、極南鵝鑾鼻燈塔、極西七股國聖燈塔。沒有人規定環島一定要經過墾丁或富貴角,繞大圈或繞小圈也只是心理自嗨、肉體自虐因素。不過想說都繞一圈了不如就繞大圈一點吧,四極點不是沒去過,不過騎著單車去又是另外一回事嘛。

3.到處紮營吧!
看了 Deray BTP 騎到後段還給自己設原則「同類型的地方不連續住兩個晚上」,例如如果昨天睡公車站今天就絕對不找公車站睡——有點懂他的自虐自愉感。在台灣環島可說每 10~20 公里就有小聚落、每 40~60 公里就有大城鎮,不管要悠哉地預訂飯店民宿或是當天迫降寺廟派出所都絕非難事。不過還是逼自己帶了帳篷、睡袋、睡墊,除了多了 4 公斤練身體之外,主要還是想用環台灣來測驗一下單車宿營能力。畢竟台灣環島只是開端,未來的未來如果在中國或是日本或是紐西蘭方圓五百里內沒有民宿沒有 7-11 了還是要過活下去啊!雖然知道小小的台灣島不愁沒有旅店或是親朋好友,但還是給自己非必要不睡民宿、不睡朋友家的無聊原則。

暫定的行程安排是這樣,當然,事情的演變總是不像憨人所想的這樣……。

日期 路線 距離(Km) 道路 Google地圖

(點選連結)
D1

3/30(六)
台北市信義區

宜蘭縣頭城鎮
150 台2 Map
D2

3/31(日)
宜蘭縣頭城鎮

花蓮縣秀林鄉
125 台9 Map
D3

4/01(一)
花蓮縣秀林鄉

台東縣池上鄉
140 縣193 Map
D4

4/02(二)
台東縣池上鄉

台東縣大武鄉
125 縣197

台9
Map
D5

4/03(三)
台東縣大武鄉

屏東縣恆春鎮
100 台9

縣199

縣199甲

縣200

台26
Map
D6

4/04(四)
屏東縣恆春鎮

台南市中西區
160 台26

台17

台1
Map
D7

4/05(五)
台南市中西區

台中市大甲區
230 台17

台19
Map
D8

4/06(六)
台中市大甲區

台北市信義區
160 台61

台1
Map


如果說排路線是求婚成功的喜悅,那準備裝備器材就是準備婚禮的瑣碎噩夢了。以前很天真地覺得一個把手袋+坐墊包,裝一件替換排汗衣跟錢包相機就夠了。但是事情還是並非憨人想的這麼簡單。日常的單車裝備包括前車燈、警示大眼燈、打氣筒、有線碼錶、挖胎棒、工具組、手套、安全帽、水壺不成問題,剩下的,就是很大的問題……。

首先,為了實現未來兩千三千公里的海外騎行預演,先得把宿營三寶「睡袋、帳篷、睡墊」弄齊。平常登高山買的化纖三季睡袋在平地綽綽有餘,帳篷就搞得我很頭大,其實一般單車旅行使用的帳篷不必太講究重量跟體積,但貪心如我又想要平常不騎車也能背上高山用,硬是追求重量體積小、又買不起 MHW 或是 Big Agnes 此類高檔貨,最後妥協購入 Marmot Earlylight 2P 雙人帳,雖然是半停產狀態,但找遍代理商總算在出發前三天找到收到便宜的清倉品,約莫原價 50% off 的價格完全無法再挑剔。最終再加碼購入 Therm-A-Rest Z Lite Sol 泡棉睡墊,總算擺脫過去鋁箔睡墊那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存在感(不過後來覺得泡棉睡墊體積還是太大,想想大概還是只有充氣睡墊是終極解了)。

宿營三寶噴掉不少錢,不過可以安慰自己以後爬山也會用到。接著要思考如何用單車載這三寶呢,原本把手袋+坐墊包輕裝走天涯的帥氣想法只存在了 0.5 秒左右就被打叉,然後打開網頁開始研究後貨架與馬鞍袋。最後決定支持國產貨也佈點眾多的 Topeak,碟煞版用後貨架 + 綁帶式馬鞍袋 TrunkBag DXP,戶頭餘額再度下探啊。



3/27 星期三,出發的前三天,下班後把車騎到南京復興捷安特,購入後貨架與馬鞍袋、換了外胎 Michelin XCR Road 26x1.4。刻意挑在人可能比較少的八點多去,結果店員先生還是忙不停,「把車放這邊吧,我可以慢慢幫你調整」,心懷感激地放著車過夜給親切的店員安裝裝備及調整車況(我的車輛維修真的很弱,只會調煞車、換內胎、拆前後輪而已,真的很感謝捷安特佛心店員)。

3/28 星期四捷安特公休,趁空跑了光華入手 Velbon 腳架、去復興億華付錢把多個星期前送修快門模組的 Canon G12 贖回家、還路過蛙咖啡買了一塊虛華的「環島中」木牌——記得跟老闆說你要去環島,有打折!(但顯然店員不太知道這件事,請示完老闆之後才成了八折)

3/29 星期五,出發前一晚,下班後把車取回來準備隔天出發。穿著上班族襯衫皮鞋、斜揹著公事包,踩著登山車回家,走在八德路上成了一道違和的風景。光頭 1.4 細胎流暢平滑,回家的 3 公里路程是環島旅程最後的暖胎圈。

隨著前置作業逐步完成、時序明朗確定,出發日雖然還沒到,卻也感到興奮與緊張揉合的微妙感。我覺得獨立旅遊跟人生規劃蠻類似的:最有趣的是天馬行空排行程充滿幻想的那時候;最緊張的是準備踏上未知旅程前的那當下;最辛苦的是舟車勞頓與自立前進的那過程;最美好的是按照規劃抵達目的地的那霎時。

最有趣的時刻即將過去,最緊張的霎時在睡一覺之後即將到來。




最後,把我攜帶的裝備整理成表,想長途騎行的朋友也不吝參考看看吧。

【單車裝備】
單車 Giant Yukon Disc 2007 手套 捷安特 途中損壞
碼表 Cateye STRADA CC-RD100 安全帽
貨架 TOPEAK Super Tourist DX Tubular Rack碟煞版本 工具組
馬鞍袋 TOPEAK TrunkBag DXP 綁帶固定 補胎片 1組 未用
前把手袋 TOPEAK TourGuide Handlebar Bag 挖胎棒 3根 未用
上管小馬鞍袋 捷安特 針車油
打氣筒 GIYO GM-71 單車密碼鎖
內胎 2條 未用 後警示燈 途中損壞
外胎 Michelin XCR Road 26x1.4 警示大眼燈 途中損壞
車燈 ROXIM RS3
【電子用品】
手機、手機充電線 Samsung Galaxy S3 腳架 Velbon UT-43Q Day2卸除
行動電源、充電線 Sanyo KBC-L54D 5400 mAh GPS logger Holux M-241
相機 Canon Powershot G12 三號電池、三號電池充電器 Sanyo Eneloop
相機電池、充電座 NB-7L x2 四號電池 x4 未用
備用相機組 Canon Powershot A3100 + 創見SD 4GB 未用 吹球 Day2卸除
記憶卡 Sandisk SD 8GB 拭鏡筆
插頭分接器 一對四
【雜項】
帳篷 Marmot Earlylight 2P 肌樂
睡袋 Mountain Passport化纖(-5度) 牙刷牙膏
睡墊 Therm-A-Rest Z Lite Sol 泡棉 洗衣精 分裝
爐頭、瓦斯 Brunton Flex Stove、瓦斯x1 Day2卸除 肥皂
鋼杯 Day2卸除 衛生紙
小鈦鍋 100 c.c. Day2卸除 濕紙巾
頭燈 Police 3LED 紗布 未用
皮包 膠帶 未用
哨子 未用 紙膠帶 未用
彈力繩 OK繃 未用
環島牌 途中損壞 水龍頭開關
萬金油
防曬油 塑膠袋
護唇膏 未用 寶礦力粉 Day2卸除
【衣著】
排汗衣 短袖3件 長袖風衣 Wildland
車褲 Atlas五分褲 夜間休閒短褲
Mizuno Inspire 8慢跑鞋 內褲
袖套 OHIO 短踝襪 3雙
頭巾 Buff 丟棄式輕便雨衣 未用
毛巾 2條 拖鞋
白羊與蛾的天馬行空|非典型遊記 www.facebook.com/GOATnMOTH
本身是露營愛好者,但今年10月也單車小環島九百多K規劃非搭帳篷,但也在注意其可行性,最後還是認為不試合,洗澡尤其熱水澡和睡眠品質多很重要,當然人各有好,也非不可。
2013.03.30(六)

天氣:陰時小雨
距離:131.84 Km
累計:131.84 Km
均速:19.5 KPH
極速:46.0 KPH
時間:6:44:39 (net)

原文連結:[ 2013 台灣環島 - Day 1 台北信義 → 新北福隆 ] 遠行的開端,遠的是心境而不是距離



前一天晚上把行李從零整理到全部打包好綑上單車、檢查了裝備清單,晚上十一點連忙睡去,隔天早上預計七點出發。看過好多長途遊記,第一天早上大概有一半的人會睡過頭手忙腳亂、另一半的人會睡不著精神超差。相較起來我還蠻正常的,七點初準點把車推出社區大門,在家門旁的松山高中叉路口架了腳架拍了出發照,幸好是假日早晨,否則要在車水馬龍的基隆路旁穿著奇裝異服自己拍照還蠻羞赧的。



架腳架、設定相機、拍照、拔相機、收腳架,這串動作比我想像中的冗長許多,新腳架使用第一次完就有種想把它扔了的衝動。



正式出發。出發前在家裡量了一下行李總重大約是 15 公斤,外加我的 Yukon 車重也是 15 公斤,等於是騎一台車外加載一台車。據說 Deray 騎北京到巴黎的行李是 30 公斤,等於是比我再多載一台車,真是不知道怎樣辦到的。其實出發前已經刻意降低負重,沒帶筆電也省了變壓器、相機也不是單眼更沒有大砲,對每次爬山寧可多背也不想少帶的阿桑個性我本人來說已經難能可貴。但甫上路還是覺得踏板有點沉重,還好新裝的 1.4 吋光頭胎很輕盈,兩相抵消了沉重感。

沿著基隆路北行,切進基隆河濱自行車道。說實在我還是第一次騎單車在這段自行車道上走,平常很不屑的路線現在成了親切的康莊大道,配著陰陰灰灰的微涼天氣簡直完美。一路很違和地重裝騎了 6 公里多的自行車道,雖然可以很愉悅地繼續沿著單車道騎到淡水,但現在不是假日繞遠路休閒的時候。回到現實的市區道路,上了中山橋,中山北路轉了文林路然後停了我的第一個小景點——文林苑。



這趟旅程對我來說不是出來玩的,與其說是觀光,不如說是實現「自己繞台灣一圈」這件事情。台灣的多數景點大抵見識過,並沒有要把多餘精神花在觀光上,例如完成在台東騎 197 縣道這件事對我的意義可能就勝過進鹿野高台去看個熱氣球。騎乘本身對我就是一件令人滿足的新鮮事,所以也沒有要藉由大排景點、大吃美食來填滿內心的意思。不過還是會想看看一些(自以為)有趣的點,文林苑就是這種概念下的小小停留點。

說也妙,一樣的文林路、中山北路在台北上班三年多來騎機車經過不下 30 次,文林苑王家事件我也關注了不少。但每次經過總是沒有特別繞進去幫他拍張照的衝動,總是想「啊,反正這麼容易來,下次經過等光線好一點再拍好了」,一次又一次,從抗爭中等到強拆完,我始終沒有去親眼看看它。也或許是環島本身就是一去不回這種概念,想著「現在不看,等等走了就沒有要回來了」,反而讓人珍惜停留的時光。當下的王家舊址已經是空地一片,就好像台北市其他 101 個被好好看的建築基地一樣。要不是旁邊鐵皮屋上塗鴉的「居住正義」,誰大概也不會記得這裡的過往曾經帶給行政體系多大的衝擊。

順便拍了全台灣最短路名的兩條路:前街、後街。順便實現我「後街男孩」的夢想(不知道 Backstreet Boy 的 80 年次小朋友可以跳過這段)。然後在隔壁的早餐店吃了早餐。



吃完早餐再出發,轉上士林橋前碰到巷子對面一個阿伯。大聲地對著我吆喝「你是要騎腳踏車去環島的人嗎?」,對他點了點頭,等紅燈的時刻聽他說了以前他也曾經騎單車騎好遠過,收下了這趟旅程第一個陌生人的加油,天空撒下了難得的陽光,前方的道路好像開闊一片,力氣又來了(不知道到底是卡拉雞腿堡給的力氣還是陌生阿伯給的)。

轉進承德路與大度路,平常騎摩托車橫衝直撞表速不會低於70KPH 的地方,現在只能馱著行李以均速 20KPH 前進,假日往淡水的路上車多到離譜,騎著單車只能龜縮在道路右邊的最右邊,路上不乏早起的輕裝單車騎士,一溜煙就不見人影了。



騎到登輝大道路口,正式離開市區要往北海岸前進。剛好 25 公里左右,騎單車的時候頭腦常常放很空,沒什麼事好想,這時候算術能力會特別敏感。今天預計要騎 150 公里,騎 15 公里是 1/10、現在騎 25 公里是 1/6,再騎 5 公里就是 1/5 了。1/6 的意思是只要把剛剛騎過的路重複再騎五次就騎完今天的 quota 了,我跑馬拉松的時候也常常這樣算著,算完之後好像對於「完成」這件事會比較有具體的概念。

騎上登輝大道、淡金路,碰到另外一群人,也在環島的人--用雙腳,他們是 2013 國際環台超級馬拉松賽的選手們,他們也要從台北出發,順時針繞行整個台灣,用 14 天的時間跑完 1100 公里,這比賽參賽者有單日賽、兩日賽、三日賽、還有全程賽的選手,有人只跑其中一段或兩段,看到號碼牌是紅字的就是全程賽的選手,平均每天要跑 70~90 公里,而且連續跑 14 天,想到就令人頭皮發麻雙腿發軟。出發前幾天發現他們的出發日期跟我同一天,盤算著他們從東吳大學 08:00 才出發,我上路後應該會一路在他們前面應該碰不到。所以當我在登輝大道瞥見他們背影時實在有點驚訝,也才驚覺我真是蹉跎太多時間落後進度了。

進度落後歸落後,看到一樣要環島的人還是很興奮,他們看到我可能也蠻高興的,我一邊超越他們一邊對他們喊加油,他們看到我車子後面掛的「環島中」也會回我個「加油」、「你在環島齁,我們也在環島啦!」,看到全程賽的選手更是佩服,每個人身上都還背了小背包補給給水。在淡海新市鎮路段還碰到超馬媽媽邱淑容,熱愛跑馬拉松跑到雙腿截肢的她,踩著訂製的三輪車陪著老公盧華傑要陪騎好幾個賽段。以前只在電視或報導中看過的她,現在真實地在我眼前奮力地踩著(速度還不慢),忽然覺得非常超現實地感動。我對他們喊著加油,他們也對我喊著環島加油,我心裡想「你們才是真的最值得加油的人啊」。



整個台二線都是環台賽的選手點綴著,頻頻停下來拍下這光景。騎單車時速 15~20 KPH 可以輕易超越均速 10KPH 的馬拉松選手,但稍作停留時總是又很輕易地被超回去,來回幾次之後好幾次被選手虧「欸你怎麼現在還在這邊?」;「我們又超過你了喔!」,雙輪跑得比雙腳慢實在有點丟臉,搞得我後面幾次碰到熟悉的小集團都不敢再喊加油,低調害羞地速速超過去。




貪圖拍照,11 點左右抵達三芝,在開始意識到進度落後之時,天空飄起小雨。原本就知道台二線北濱公路地勢也是起起伏伏,在第一天還沒適應行李重量又接著下雨的狀況下,每個上坡開始變得有點要命。11 點半抵達石門,在劉家肉粽吃了一顆粽子當午餐,休息了片刻匆匆忙趕往富貴角燈塔,重裝騎在富貴角燈塔前的步道上煞是違和,海風挾著有點變大的雨,12 點整抵達富貴角燈塔,此趟旅程第一個極點(台灣本島極北)。




離開富貴角已經 12:20,看了一下整個早上才騎了 50 公里整,最精華體力最好的一早才完成預計里程的 1/3 實在不及格,繞過台灣最北開始往南騎,不安的感覺開始蔓延。盤算著今天的目標大溪國小還距離整整 100 公里整,天色開始變陰下雨,第一天就要摸黑的可能實在不小。樂觀點想均速 20KPH 的話五個小時大約 17:30 也會到,但樂觀的念頭一碰到迎面而來的海風陣雨就馬上被打得形影無蹤。

從石門麟山鼻到金山這段濱海公路實在太熟悉,最近兩年因為工作因為玩樂數度來到這裡都是又冷又濕,還記得半年前跑 Mizuno 馬拉松接力,我的路線就是從麟山鼻到石門洞這段 6.8 公里,當時覺得那些上坡實在惱人,如今騎著單車來到這裡還是一樣的感覺。經過了核一廠,準備進入金山。路上在我前面的環台跑者只剩下零星幾隻(跑了這麼長還在我前面,到底是我騎太慢還是這些人太快呢?),在進金山市區的待轉格上跟指揮交通的工作人員寒暄了一下,接收了一瓶好心的礦泉水,繼續追著前面環台賽的領先選手群。他們今天到基隆市而已,我可是還要往前推進到宜蘭啊!



台二線在石門境內繞了好長一段,金山的形狀倒是扁扁的很快就通過,接著萬里也不難克服。穿過靠近野柳的萬里隧道,很多萬金石馬拉松參賽者很賭爛的又悶又長又上坡的隧道,基隆市就不遠了。殊不知大武崙山這段急陡坡守護著另一端的基隆市不讓人輕易靠近,喘吁吁地用 10KPH 龜速龜上去(這之間居然還被一個超馬跑者超過!),一路滑下到基金三、二、一路,基隆市區到了,快下午三點了,天哪。



冷到不行,又冷又餓,在基隆市區的單行道群像無頭蒼蠅找著餐廳。莫名地很想吃牛排(腦中浮現歌詞「下午三點以前,吃牛排的時間」),結果還很喪失理智地問路邊的警察「請問這邊哪裡有牛排店」,警察沒給什麼指示,我還是靠 Google Maps 比較實在,最後在一家「歡樂超大牛排」落腳,超大牛排正合我胃口,點了 12oz 的份量,穿著半濕的排汗衣在店裡喝著熱湯飲料,這家不起眼的牛排店瞬間躍升我基隆美食的榜首--不過事後想想那個牛排實在不怎麼好吃。



吃飽喝足居然已經下午四點,外面天空微微暗。思考著要到大溪國小至少還有 60 公里,最快也要晚上七點才會到,摸黑在校園裡找紮營的地方實在不適合第一晚初體驗,開始想著或許可能要在福隆迫降,心中浮現的是高檔的龍門露營區,填滿肚子之後又燃起一絲曙光。

結果曙光又很快地被雨澆熄,在北海岸一路搖搖欲墜的後貨架行李們開始不聽話。在車水馬龍路又爛的基隆中正路一個窟窿震盪,腳架就往外噴了出去。半天才拿出來使用三次,結果就摔了一次,看著入手不到三天就遍體麟傷實在有點心痛。在公車亭下躲雨順便重新拉緊彈力繩,駐車架也開始鬆動撐不住車。忽然有種一切的不幸都在瞬間到來的感覺(在這個最台灣最不幸福的城市)。重裝騎車要顧慮的事果然不是輕裝單騎時所能想像的。

過了八斗子,又回到新北市境內(快要一整天還在新北市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脫離不幸福城市之後還是幸福不起來,在台 2 丁叉路口第一次被野狗追,我真不懂主人此刻在後面大叫「小黑,不行喔!」是有什麼實質作用。短短幾秒內腎上腺分泌加速脫險,然後是更加地疲累。後座的行李們還是歪歪斜斜,每騎個幾公里就要邊伸手往後把行李拉正。經過濛濛煙雨中的十三層遺址跟陰陽海已經無心多拍照,該注意的是各聚落路口駐守著的野狗群們,還好這之後(直到台東)沒有再被追過。



穿越鼻頭隧道之後正式進入貢寮,下午 17:20,在龍洞前翻越和美山的一個 S 形陡坡有點讓我理智線斷裂,雖然短短 2 公里最高海拔才 70m 的一個小山頭,卻讓人精疲力竭不已。我覺得讓人失去信心的不是眼前的坡,而是山頭後漸漸昏暗的夜色。翻過龍洞到達澳底,前方是鹽寮龍門核四廠(今天蒐集了核一、核二、核四真是收穫豐富),前不久在它大門口掛上的反核旗當然早就消失。此時的我還在不斷計算到大溪大約還有 30 公里要不要摸黑騎完,結果一看到龍門露營區我就不爭氣地繞進去問價錢了--門票 $70、營位 $800,真的是 $800 不是 $80!比民宿還貴這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讓我聽完大約 2 秒鐘就馬上轉頭往外走。晚上 18:30,天色瞬間全暗,黑夜降臨的速度比我想像中還快,這時才徹底放棄可能更漆黑的三貂角段,決定在福隆街上找住宿點。





沒有以民宿為目標,福隆街上其實也只有福隆國小一個紮營選項,往後的備用選項是 5 公里外的福連國小。福隆國小的側門開著,牽了車進校園,操場上還有學生在打籃球。找到了辦公室裡駐守的警衛大哥,警衛大哥很好心地一口答應,給了走廊讓我搭帳篷,把車跟裝備卸下後,還領我到廁所旁的浴室跟我說熱水的開關在哪,「晚上洗個熱水澡應該睡覺會比較舒服喔」,簡直讓我銘感五內。警衛大哥交代完晚上他會下班離開設定給自動保全,吩咐晚上側門記得栓、熱水自己用記得關,之後就讓我自由活動了,第一天能住到有屋頂有熱水離市區又近的地方實在是新手運發威。

卸了裝備搭好了帳篷,帶了輕便行李到福隆車站前買福隆便當還有 7-11 隔天的早餐,陰雨春天的福隆就算週六夜一樣冷清,選擇回到國小坐在幽暗燈光的木桌椅上吃著遲來的晚餐,吃完晚餐其實也才八點,慢條斯理地把裝備拿出來晾乾、一個人的校園讓我恣意地小小霸佔了一整條走廊晾了衣服襪子鞋子林林總總裝備,山大王似的。




在乾淨而且熱水充足的浴室沖澡很痛快,等著頭髮乾的時間逛了晚間的學校拍了夜景。不遠的遠方有宜蘭線火車間歇地轟隆通過,另一邊北部濱海公路的砂石車也抗衡式地不甘示弱轟隆隆回來。學校多半時刻還是個過分靜寍的天堂,頓時那些火車卡車聲成了真實世界與帳篷裡小小世界的連結。有種奇妙的感覺,感覺離開家很久很遠,但其實花了一整天又濕又冷又累也才來到搭火車一個半小時會到的地方。但又如果不是騎單車,或許一輩子我也不會躺在這國小走廊上聽著火車轟隆隆吧。

遠行的開端,離開還沒有很遠,但已經有遠行的感覺。

白羊與蛾的天馬行空|非典型遊記 www.facebook.com/GOATnMOTH
simonown wrote:
原文連結:[ 201...(恕刪)

5分

有深度
先搬板凳佔位先
慢慢讀才能讀出感覺


有深度的遊記,先佔個位子,期待後續。
環島真的很好玩~
尤其是單車環島的朋友,
你們的體力、毅力感到萬分佩服,
旅途中的經歷,
都是最好的人生經驗。
(小弟機車環島時,在蘇花遇到徒步環島的跑者~真的有被嚇到...)
我好像在飲茶,好多好多叉燒包。


simonown wrote:
原文連結:[ 201...(恕刪)
小弟10/1也才環島回來,行程規劃跟板大幾乎雷同,只是大大是露營又更令人佩服
回來後也一直想寫個遊記、作個記錄,看了板大的文,又勾起了回憶、激起了熱情
期待板大的分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