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874~1871台灣大歷史路線/淺探浸水營,騎謁普悠瑪

走過1874~1871台灣大歷史路線/淺探浸水營,騎謁普悠瑪
九棚灣起風了,四周也暗了下來.....

我們彷彿看見一百多年前因颶風而飄流擱淺的船隻,
同時也見證了台灣風起雲湧的關鍵時代。
-------------------------------------------------
上一回走訪老七佳,沒有將就在附近的大漢林道和浸水營古道(註)排入行程,
除了浸水營古道被片面的禁止單車進入外,也是因為時間不允許而放棄。

但這條記錄台灣數百年來篳路藍縷的古道,是探索部落路線不能錯過的一段,很巧的,也或許該說是有緣,在老七佳遇到一位也是愛山的朋友,在山上交換了facebook,回來後經由他臉書的提醒,我們買了一本楊南郡、徐如林老師的大作《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回來拜讀。

拿到書一口氣讀完,深夜裡沒有絲毫睡意,腦海中盡是飄盪著書中部落的想像圖像,也快速地浮現一個念頭:

「不行,只騎浸水營古道是看不到我想知道的全貌!」

「應該把和歷史前後有關的幾條現存路線串起來,才是我們該走的路線。」

我知道這是一條不容易規劃的路線,因此,先在白板上將想法寫下:

串起一條有歷史的路線

牡丹社事件(註1)
瑯嶠-卑南道、浸水營古道(註2)
南迴公路(註3)

註1:

牡丹社事件

1871年11月,由那霸航行至宮古島的琉球船「山原號」,遇颱風漂流至八瑤灣(今日的九棚灣),琉球藩民上岸後誤闖高士佛社原住民領域而遭到出草殺害,日本帝國與清廷外交折衝未有滿意結果,於1874年5月出兵,在恆春半島西海岸的射藔庄(今車城射寮,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附近)海灣登陸,日軍分三路攻入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等原住民部落。後經清廷與日軍談判以賠款等方式結束此侵台軍事行動。

此事件是台灣捲入國際糾結紛爭的的一次重大事件,讓清廷治台由消極轉為積極,可以說是台灣歷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台灣命運的重大轉折時點,但由於前因後果複雜,一般人難以一窺究竟。(以上文字為參考文獻及網路紀錄,詳細事件前因後果請車友詳閱相關書籍、文獻)

建議建議參考「原住民文獻會網站」第八期之-地圖版‧牡丹社事件
http://ihc.apc.gov.tw/Journals01Catalog.php?id=615

或搜尋關鍵字:牡丹社事件、八瑤灣、琉球藩民墓、李仙得、羅發號事件、射寮、石門古戰場......

註2:

瑯嶠-卑南道、浸水營古道

牡丹社事件後,清廷積極治理後山,開始開闢多條東西越嶺道路,其中一條是由恆春繞過台灣南端通往卑南,即是總長約203公里的琅嶠-卑南道。
這路線在荷治時即做為通往台灣東部的路徑,古道大致由恆春往東翻越山嶺出八瑤灣(九棚灣),然後沿著海岸北行,最後抵達卑南。路線中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與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即是目前熱門健走路徑-阿塱壹古道。

另一條也是荷治時期(甚至更早)就已經存在的路徑-浸水營古道(三條崙道),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枋寮的水底寮,越過中央山脈後至東端的台東大武鄉加羅坂部落。古道原長約47公里,但西半段因軍事用途已開闢為大漢山林道,目前僅餘約15.4公里由林務局整理出的古道路徑,由於古道早期是南台灣最重要的交通孔道,連牛車、軍事砲車都可通行,因此除了因崩塌需繞道外,路面寬闊良好,是台灣現存古道極佳的一段。

註3:

南迴公路

日治後期(1934年起,1939年完工),日本人由安朔與楓港間開闢出汽車可行的道路「楓港台東道」,是南迴公路前身,此路線取代了長久以來的浸水營古道,戰後路線延伸至台東,形成一條長約90多公里的南迴公路。

以上內容參考《相邀來去台9:山海相隨的475公里》

經過連續好幾天的網路搜尋,腦海中的路線藍圖開始串聯,漸漸地,發現將1871~74的牡丹社事件帶入後,地圖開始清晰起來,更有了方向感,而且,當不拘泥於時間順序,而是以當時日軍移動的路線(其實也是部落串起來的路線)套上現存道路,不只可以更清晰理解當時牡丹社事件中原住民是如何力抗日本軍隊,而且藉由書籍、文件的閱讀,我們體認到這已經不只是單純排灣族部落路線,事實上,這是一條可以用單車走過台灣大歷史的路線。

以這個主軸規劃出來的路線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牡丹社事件日軍行進方向與此區的排灣部落為主,預計要兩天的時間完成(含搭車南下),第二部分則是接續第一部分的瑯嶠-卑南道與浸水營古道東段沿途的排灣部落探索,以及這兩條古道東段的主角-卑南族部落探索。

路線規劃出來後,和Toby計畫利用5/1勞動節加請一天假,以四天的時間來將這兩路線一次騎完。記得要出發前夕,為了加深她的印象,先跟詳細介紹這次的路線,她看著路線圖有些發楞,問說:

「總覺得這樣的路線非常亂,我們一定要搞得這麼複雜嗎?」

「沒錯呀,台灣歷史本來就很複雜!」我說。

「妳想想,這段時間以來讀了那麼多資料,妳應該同意牡丹社事件是台灣近代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但是除了學者、學生和少部分人,一般人願意去了解的有幾人?」

「所以妳不用擔心,我們邊騎邊討論吧!」我放棄一次說清楚的想法。

「依照以往的經驗,即使一時間無法弄清楚,但只要事先有做些功課,騎完一定會有很多收穫的。」

當時她看的是尚未整理的google地圖,而以下兩張示意地圖,即是這次為期四天的路線。如果您已經騎過恆春半島的部分路線,這兩張路線圖應該不難理解,但若是尚未騎過,那就需要搭著googlemaps每個點大略找一次,會有些粗淺的認識,當然,在人文部分這裡是無法一次理的清,請容我在遊記過程中來慢慢交代了。

走過1874~1871台灣大歷史路線/淺探浸水營,騎謁普悠瑪
Part 1 牡丹社事件+瑯嶠-卑南道探索

2014.05.01~05.02
車城-四重溪溫泉(宿)-石門古戰場-高士-旭海-達仁/安朔-尚武(宿)

走過1874~1871台灣大歷史路線/淺探浸水營,騎謁普悠瑪
Part 2 浸水營古道(東段)+瑯嶠-卑南道探索

2014.05.03~05.04
尚武-加羅板-浸水營古道(東段)-新化-土坂-金崙-太麻里-知本(宿)-卑南

走過1874~1871台灣大歷史路線/淺探浸水營,騎謁普悠瑪
額外說明:

如果您不想讓路線過於嚴肅,或是計畫要逆時針方向環島,可以參考最下圖中箭頭指向的走法,除了將日軍行進路線概念拿掉外,由牡丹水庫切入產業道路後不轉往高士村,而是直接接往200道路,這樣的安排,可以彌補直走199道路,就無法前往旭海到港仔這段極美的台26線遺憾,而且這樣的走法,台26線是靠海岸線,是最佳方向。

當然缺點就是要多爬一次坡啦!因此這走法僅適合具經常爬坡經驗的車友。

完整圖文紀錄:

台灣.用騎的最美_騎訪部落
-----------------------------------------------------
影像紀錄:

-----------------------------------------------------


很棒的遊記
也更了解台灣的一些歷史
謝謝分享
看完這樣的文章 好像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台灣歷史課
非常有趣
邊騎邊欣賞風景 體會百年前的歷史風雲

希望我也有機會可以這樣去 體會歷史

恭介angle wrote:
很棒的遊記也更了解台...(恕刪)

感謝回應!

路口逗留 wrote:
好像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台灣歷史課...(恕刪)

我們也是騎過後才知道,歷史就活生生的在那邊,
往墾丁路上轉個彎,看到會是完全不同場景,很棒的路線。

台灣.用騎的最美
好感動哦,我在大武土生土長,看到你這樣的介紹,真的讓我感動。

taft0557 wrote:
好感動哦,我在大武土...(恕刪)

謝謝您的回文。

閱讀過浸水營古道的相關資料,才知道大武原來是數百年來出入古道必經之地,
親自造訪後,這裡再也不是收音機漁業氣象播報所聽見「成功大武沿海」中一個遙遠的地方了~

台灣.用騎的最美
謝謝您分享的遊記,希望有一天也能去一趟
我是Qoo!你好!
有些遊記,是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此篇
則是結合人文歷史,以身體去體驗台灣的曾經
使坐在螢幕前的我深深地感受歷史的衝擊
又上了一課!
感謝

若沿著大道白線前進,能對台灣有個概略的了解;那順著鄉村部落小路騎乘,應該算是對台灣人真實生活的體會。

Qoogary wrote:
謝謝您分享的遊記,希...(恕刪)

事實上這些路線都不算遠,到墾丁前轉個彎就是了,所以一定有機會的!
台灣.用騎的最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