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我是個道地的薹中市人,打從小學起就常跟鄰居同學騎車到處玩,20多歲來到台北打拼後就從此幾乎跟"卡踏車"絕緣,沒想到過了20年後的今天,每天上班下班忙著帶孩子上課,讓身心早已在這都市叢林中疲憊麻痺的我還有機會再次愛上卡踏車!
話說在四月初的一個週末午後跟老婆像平常假日一般窩在客廳沙發當"馬鈴薯泥"時,轉頭看到被打入冷宮的贈品-美利達20吋六速小折,突發奇想-老姐每週騎著她的小折去烏來往返運動,從小運動細胞不錯的我為何不也去騎騎運動身體呢?這把年紀再不好好運動,恐怕過五十後一堆慢性病就跟著來了!於是乎即刻跟老婆說我打算乘小孩去上課的週六早上到下午四點前大約五個鐘頭時間去大佳河濱自行車道騎車運動,老婆頭也不抬看著她的iPAD播放著電視劇漫不經心的回說:好啊!去啊!就這樣開啟了我的單車奇妙旅程!
話不多說!騎了那台贈品三次後終於決定換台升級款2014 DAHON IOS9,只可惜它僅9速,大盤只一個,不過24吋它騎起來也夠力了!連著近三個月每週六日到大佳河濱自行車道享受騎乘樂趣又可兼顧運動健身也可欣賞沿途風景,為了不讓自己感覺不變的風景單調無聊,幾乎走遍河濱自行車道各路線,從來回25K開始加碼一直到八里那趟最多43.8K來回,開始自我感覺良好的好似找回年輕的自己,於是乎開始想著終有一天要環島一次(異想天開),就在生日這天決定一個人走趟八里台北港瞧瞧到底是啥樣子,一早載老婆上班後車開到大佳河濱迎風段七號水門停車場,抹上防曬乳(老婆及女兒特別交代一定要的)做些伸展操,裝上GARMIN 導航裝置,安全配備及水裝上車後開始今日新旅程!
來幾張當日風景圖及我的愛騎!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挑戰大佳迎風段-台北港來回初體驗

就這樣一路從基隆河左岸經大直橋到右岸,途經中山橋-承德橋-洲美橋-社子大橋過關渡大橋到八里左岸,經過媽媽嘴咖啡喝足水哈管煙,繼續前行往十三行博物館方向,想想既然已到十三行了,何不續行往台北港或八仙樂園走走(原計劃只想到十三行就夠了,但此刻癮已上心癢癢的,決定再往前走走,此時看GPS上的累計里程已達進30K,看來今天恐怕破60K囉),看路邊地圖以為自行車道可以通到台北港及八仙的,看起來還在施工中,詢問了一下十三行旁和藹的警衛伯伯才知道還未完工,雖然有路徑可行,但有可能會繞來繞去最後又回到原點,還是不要冒險!於是聽警衛阿伯建議還是繞出去到中山路上直接踏上公路較快,由仁愛路轉中山路遇上許多車,騎起來還真是捏把冷汗,終於還是讓我騎到了!在八仙門口拍張照補充水份後決定開始慢慢往來時路去了!
就這樣依循原路返回途中巧見十三行博物館旁的大公園,除中也曾看過,但驚鴻一瞥沒想停留,然而就在回途中遇到幾位高中學生騎車直說要衝上公園中山坡上的瞭望台始不辜負那台車,看了一下車也還好嘛!有那麼嚴重嗎?!但這幾位學生最終還是沒衝上去,卻讓我興起過去瞧瞧的念頭,待一行人離開後騎過去步道起端使發現立了塊告示牌,告知遊客自行車請牽引步行切勿騎乘,想來這幾個學生也算是好公民,當然我也是!所以牽著愛車一路爬上山坡頂,原來可以看到台北港旁的台灣海峽,今天的天氣因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天空幾乎無雲,天空出奇的藍,此刻突然發現似乎有好久好久沒看到那麼湛藍的天空了!心裡忽然悸動不已!再環顧四周,偌大的公園竟無另一人在其中遊走,此刻竟有公園我獨享的爽感!順道拍下幾張照片才真正驚覺天空的美!
在回程中最辛苦的要算是從雙溪道叉路口開始往大直橋回程那段了!太陽雖大有涼風拂面仍感覺涼爽,但是那天的逆風實屬過大,騎起來吃力到不行,努力加緊騎,速度還是只能在15K上下!終於還是讓我騎回到停車場,一看累計里程,哇!破表了(是破我自己的表)!竟超過60K了!從來不敢想以我這樣長久以來少運動頂多假日游游泳的人,竟還能在騎不過三個月左右的車齡,也能突破我所設限的50K近期限度,雖然有點疲累,但真想對天長嘯!
最終感想其實是覺得自己從小體質本弱,易生病,一感冒一定發高燒,一看到出殯隊伍隔天馬上生病!所以在老媽的悉心照顧下,慢慢調養後透過各類運動才能長大,在求學過程中喜好各項球類運動甚至愛上柔道,於是執著的練了五年,直到入伍操練始知以前種種運動讓我練就一身好體魄,一點也不怕軍中所有的操練,但過久沒持續運動身體就可能慢慢走下坡,所以目前也許身體狀況還好,可那可能是在耗用年輕時累積的能量,終究會很快耗盡,然後病痛就跟著來臨了!所以很感謝上蒼突然讓我自己意識到這樣的一點點小道理,讓我能固執的每週騎車!謹以此次騎程與諸位網上好友分享!請多多指教!!

yubruce0707 wrote:
我是個道地的薹中市人...(恕刪)


騎習慣就不累也不抽筋,我的DAHON ROO D7只有七速,比你的九速更少,

爬過很多知名高山,連武嶺也能上,平地隨便騎大約40~70公里,因常爬山

騎平地完全不累,甚至一路超越「休閒騎」的車友都很簡單,而且我已經

53歲了,加油!
BicycleFriend,好厲害!53歲雖不算年紀大亦屬不年輕之半百之列,真令小弟佩服!我一定會多看諸版大的遊記及騎乘心得,努力騎乘運動,期待日後也能像大家一樣到處騎遊!謝謝指導!
再加油!往八仙樂園的台15快速61多是北部精典的直線賽事道路,下次可攻竹圍漁港或加碼永安漁港,路直.紅綠燈.車.坡少(只上橋坡多)只是新手須注意風向.曰曬.補給.常會去時消遥.回時oxoxox。
8/4更正路線.

1.因道路施工,原先的自行車道(咖啡線)在圖中黑色X處封閉,需轉彎改道.



2.順著博物館路直行即可接上新自行車道,穿過路障之後(不論紅線或綠線)
最終都會鑽過橋下->下罟子




---------------
原先的自行車道路線:

十三行博物館/公園後面的博物館路202巷>兔子餐廳...旁邊就是住台北港的自行車道入口.
可以直通台北港>從商港路的橋底下鐨過>八仙後圍牆>下罟子漁港(車道終點).

或者,騎到博物館路時別轉彎,直走有扇窄鐵門後方的自行車道>觀海長堤(經常有人在那釣魚)
長堤入口旁有步道>沿海岸>廢棄軍營>博物館路202巷>兔子餐廳>住台北港自行車道入口


從下罟子漁港鑽出來>就是西濱公路>沿路可經過林口發電廠>桃園竹圍漁港(吃海鮮很便宜).



--------

逛完竹圍漁港之後,一般是改騎台15線.

或者繼續騎台61,但得不時上下高架橋,而且沿途沒便利店可休息補給,優點是少了許多紅綠燈.


也可始終騎在台61橋下,沿途會連接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景點,若不趕時間的話,探訪這些景點
其實也是種樂趣.




圳頭村軍史公園


極少見的M108自走炮


F5E戰機



大平頂賞鳥區



海岸風力發電+草漯沙丘



觀音海水浴場

815_8 wrote:
再加油!往八仙樂園的...(恕刪)

815_8感謝您的指教!的確如您所言,風向、水補給等真的很重要!下回定要再下行往竹圍魚港方向走走!感謝指導!

三腳阿喵 wrote:
十三行博物館/公園後...(恕刪)

三腳阿喵,感激你的慷慨路線圖文分享!很讚!那天如有這些資訊,小弟我肯定可以繼續前行!下回我可要記得將此完整路線圖帶著騎一趟,順道去吃便宜好吃的海鮮!感恩!
三腳阿喵po的路徑
正好是6月多我和我媽媽去的規劃路徑之一
起因是她想騎去掩埋場吃冰@@
就為了這個 我們從萬華騎到關渡再到漁港出來
然後第一次騎著自行車走觀海長堤方向 直到下罟子出來

我們那天在該區域附近發現兩段路
一段是博物館路再過去那塊新路區
延著自行車道路牌走 ("->下罟子漁港")
可以順著裡面的自行車道
從商港路的橋下開始 走到下罟子漁港
(如果找不到 可以延著河找)
當時看到的地圖上 被定義為八里主線車道

一段則是阿喵的路徑 就是往觀海長堤的方向走
被定為支線車道 也就是濱海線
兩段都可以走喔

如果有迷路疑慮的話 以台北新北的河濱自行車道
只要注意自行車道的路牌與路標 很容易就能得到想要的資訊
有遇到地圖的話 也可以下來看一看
提供的資訊也很清楚

worship wrote:
三腳阿喵po的路徑正...(恕刪)

哇!你老媽是幾歲人?這麼強!真讓小弟汗顏!

yubruce0707 wrote:
哇!你老媽是幾歲人?...(恕刪)



她64歲 徒步登山她很有腿力
她騎的是淑女車 而且跟爬山一樣
籃子放了一堆前一天 她自己做的糧食冰飲
我則是騎著沒fitting過 變速壞光光的登山車
後背揹著另一袋裝著瓶裝水與糧食的包包

騎自行車揹帶大包小包的樣子
與其說是騎車 不如說是出去登山
你可以簡單地想像一下 我們(她)行進的速度
以及消化掉行李 所需的用餐休息時間
("行李越吃越輕 這樣不是很好嗎")

所以跟她出門是被迫 我心情也很...
"為了吃一支冰棒 所以要騎大老遠到濱海公路?"
"為了吃一支冰棒 所以要騎大老遠到濱海公路?"
抱怨完之後 還是得規劃行程 (第一次走西濱地區)
幫她注意交通狀況 被她一直問這條路到底對不對 (我是有帶錯過路膩?)
你也可以簡單想像一下那種感覺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