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太麻里的金針山,在每年的八月、九月份都是遊客們期待的金針花忘憂假期。把握假日來到「日昇之鄉」沿台九線一遊太麻里鄉各具原民風情的景點,腳力好的車友順著賞花專線挑戰13公里疊嶺層巒的陡峭山路。也能坐上鄉公所精心準備的「賞花專車」到訪金針山,登高處俯瞰海天一線美景,享受朗朗晴空或是雲霧縹緲的金黃色花海搖曳!
帶著對金針花開泛黃成海的無限想像,從新落成啟用的屏東車站出發,新建的屏東車站倒轉原本悉熟的前後站方向,新建站體外的木條橫紋飾板非常顯眼,配上藍色字體的「屏東車站」,整個配置看起來協調自然,台鐵近幾年新建車站都採相同設計,擺脫以往生硬不協調的刻板印象。
已有五十三年歷史的屏東火車站舊站與屏東人關系密切,啟用至今多數民眾仍習慣由舊站前往高架站搭車,台鐵搭了便橋跨越舊鐵道,讓民眾通往新站。
台鐵表示舊屏東站與原有平面鐵道在年底全數拆除,拆除後原址規劃成為大眾轉運站與公共綠地。我停留腳步為曾經替屏東人交通付出五十多年悠悠歲月的屏東車站做最後巡禮…
因應車站改建工程需要,昔日老舊剪票口及最迷你的站內小7將被拆掉,屏東人對故鄉「車頭」的記憶真是越來越少了。
為了讓旅客了解屏東火車站過往歷史,台鐵改建工程局保留車站史料將裝飾於新站內讓民眾欣賞。最近有不少搭車民眾在舊站拍照留念,留住屏東人對故鄉交通新變革最初的念想。
採玻璃帷幕及挑高的大廳設計,為屏東站增添雄偉氛圍。乘客進入新站真有到機場大廳的感覺,缺點是大廳座位太少了,還有指示牌要加強,不少遊客搞不清楚月台在那裡,往那裡搭車?
售票口大型LED顯示板非常詳盡,一個人口數八十萬的南部大縣就該有這樣的車站與搭車品質,屏東人等太久了?
直上三樓月台感覺非常寬敞,月台規格比照「高鐵站」量身打造,台鐵高層顯然用心在提升運能與服務品質,希望減少被邊緣化的機會。
新屏東火車站外觀有許多A字形鋼鐵頂棚,遠遠看去宛如一棵棵椰子樹,營造出屏東縣樹-椰子樹的意象。
新月台透空的月台採光良好且節能省電,頂棚一部分使用金屬板、另一部分則是使用太陽能光電板。
國境之南的屏東被稱為「太陽城」,因為屏東擁有充足陽光,且日照時數長,年均溫約在24度左右,故有「太陽城」的別稱。台灣執全球光電技術產業之牛耳,屏東車站設計融入太陽能光電技術,透過太陽能電板的餘光積蓄電能就足以照亮大廳。
屏東站高架化後月台離家戶很近,民居打開窗戶就能與列車打招呼。
研究後發現月台標示及待車座椅要增設的缺點,還有屋頂透空設計容易淋雨、月台二翼雨棚要增建,畢竟南台灣的雨季很漫長,到時再增建就來不及了!
屏東潮州鐵路高架電氣化工程,從屏東站到潮州站全長十九公里高架鐵路,已減少沿線二十四處平交道,列車班次將由原六十六班大幅提昇至一一八班,每十分鐘就有一班車,可大幅縮短高雄至屏東的通勤時間。
車過南迴各小站,窗外沒有車站招牌也沒有等車的人群,只有超級無敵大海景,坐在車廂內,我宛如聽到海浪的聲音…
熟悉的斑駁紅色鐵欄杆,來到有最美的車站之稱的多良站,一個靜靜依偎在太平洋旁邊的廢棄小站。
很快的車過太麻里溪,憶起八八風災時太麻里溪發生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潰堤災難,造成南迴鐵公路中斷,一百多公頃農田變成一片永遠清運不完的礫石灘。
風災過去了,太麻里鄉民在河堤種起釋迦,祈願年年豐收,風災不再來。
太麻里鄉位於台灣臺東縣東南方,北臨卑南鄉、臺東市,東濱太平洋,西鄰金峰鄉,西南連達仁鄉,南接大武鄉。太麻里鄉背倚中央山脈,除沿海平原外,大多為山地,海拔最高約2000公尺
太麻里鄉設有太麻里車站、金崙車站、瀧溪車站三座停靠站,是鄉民主要對外交通聯絡方式之一。
南迴線的列車再次出發,我也要開始我的太麻里尋金針之旅。
太麻里站為便於二鐵旅行車友上下月台的安全,地下道設有自行車專用推行道,上下車輕鬆自在又方便。
太麻里素來就以金針花聞名,每年夏天都是金針生長最盛、最適於採收的季節,吸引無數遊客盡覽滿山遍野的美麗金針山。
太麻里地名在歌手沈文程「來去後山」歌詞中出現,一句「我的家就住在太麻里隔壁」讓沒沒無聞的太麻里聲名大噪。
太麻里車站在「迎接千禧年第一道曙光」活動中聲名大噪,號稱台灣最早看見日出的車站。
為便於遊客前往金針山,鄉公所備便賞花專車,遊客可先網路登記,選擇在太麻里鄉公所或太麻里車站前等待接送。
太麻里車站位於大王村站前路1號。
一出太麻里車站,我驚呀的發現,果然是站前路,好長好長的一條路…
臺東縣警察局把巡邏箱設計成可愛的熱氣球造型,非常有觀光廣告效益的設計。
在站前台階上遠觀看海,椰林海景靜悒的悠閒時光,最好挑個非假日造訪太麻里,沒有列車停靠時顯得冷清,公路筆直通向大海的感覺是最佳的看海位置。
車站旁就是一片果園,以裁種釋迦為主。
釋迦是台東最有特色的經濟作物,夏季是大出季節,套袋中的釋迦正在長大中…
「太麻里」在清代文獻中舊稱「大貓狸」、「大麻里」等,地方流傳著一個金龜點字的故事,民國五十年時任台灣省主席黃杰巡視至太麻里,看見路標脫口便說出這裡是太麻里鄉,隨行官員都不敢當面糾正省主席,細看才發珼原來在大字上停著一隻金龜子,遠看就像是個太字,從此「大麻里」改為太麻里了。
太麻里鄉是台灣本島最早看到「日出」的地點之一,也是欣賞及拍攝「旭日東昇」美景的最佳地點之一,因此,太麻里鄉有「日昇之鄉」的美名。
台九線併行的民權路一帶是太麻里鄉行政中心,大多數公教單位或辦公處所都設於此。
騎車或開車到訪金針山很容易,在台九線402.5公里處,往太麻里市區就對了!
太麻里市街中有條筆直大道通往金針山的入口,鄉公所建有造型精美的牌樓歡迎光臨太麻里金針山。
這條直通金針山路名就叫金萱路。光從牌樓上的黃色金針及「山」型意象就意簡言賅。
牌樓旁設有金針山休閒農業區導覽地圖,讓您未上山前就能一看就能了解有什麼景點?
太麻里唯一中油加油站對面有間早餐店,這裡是上山的0K起點。
從入口處直上金針山有多遠?完整的13公里山路,請車友考量腿力再行上山…
彎進這條通往金針山的山路,路旁都有在曬金針的場景,令人更期待山上的景色。
採收完成的金針需要長時間日曬以維品質,農家會到處找尋可以曬金針花的空地,有時會曬在屋頂上成為太麻里特殊景觀。
金針花農曬金針也成為搭配金針花季的觀光賣點。金針花農快速鋪上待曬金針,還沒看到傳說中的金針花海,這一片黃澄澄的黃也夠讓我眼界大開。
看著路旁大片曬的大片金針花,很橘、很搶眼、也很美麗...更是數大便是美的畫面了!
乍見此景,當然也自告奮勇幫忙曬金針花。
曬好成乾的金針,就能當作農產品銷往全台各地囉!
騎訪太麻里的第一件事幫忙曬金針花。太麻里的早餐也很有名,吃份蛋餅休息一下,再騎車上路吧…
太麻里街旁有全台獨一無二的「大王路」。
大王路轉個彎,意外發現太麻里鄉境的國小沒有一所叫「太麻里國小」,卻有一所全台獨有的「大王國小」。
這裡是大王村,國小校名就叫「大王國民小學」,多麼霸氣與引人矚目的校(地)名。
一進大王國小校園,映入眼簾的是超大操場,正中央是司令台,後方才是教室。背山面海的大王國小校園悠美,全校計有六班,每個年級設有二班,是個迷你型小學。
來到大王村的最高學府大王國中。
試想學生帽子及書包上都繡著「大王」二個字,校隊代表學校出去比賽都叫「大王,大王,加油」,因為不管是國小或國中都是「大王」!
大王國中旁是太麻里鄉圖書館。
太麻里拜金針產業之故,道路有曬金針的特色,鄉內燈柱上方有金針圖樣,很生動活潑的設計,來到太麻里簡直是金針的天堂。
太麻里金針山海拔最高1450公尺,沿路的產業道路也是彎彎曲曲,騎車或開車都要小心翼翼而行。
為便於遊客上山賞景或休息,沿路都有許多觀景台,遠處廣闊的山海和雲嵐交織、層層疊起,視野極佳,非常壯觀。
慢慢上山才能享受山景之美,不妨停下來遠眺山海交界的太麻里市區,而且隨著海拔愈來愈高,山上的溫度也愈來愈低,剛剛到訪太麻里的悶熱感頓時消散。
隨著金針山的賞花路線指標,指引我們一步步通往金針花的秘境…
道路上的金針花指標可在叉路處可當參考指標,在相關的叉路轉彎處,仔細看地上噴了金針花的指引圖示,以便引導遊客在開車上山突然遇到叉路,有點猶豫不知往左走或往右走時,只要看一下地上的指標就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很用心的導覽設計。
多年生的金針花,最適合生長於海拔600公尺至1000公尺左右高度,慢慢前進到海拔約600公尺的地方。這裡是「金針山地標公園」,從路旁刻有「金針山」的大勒石起算開始進入金針花區。
從此處開始沿路開始看到黃色花朵,這就是金針花的本尊。
山上因水源供給不易,半山腰上建有許多蓄水池,利用水壓及管線把水均送的每一塊金針花田。
終於抵達金針山的賞花處,金針山的特色是金針花散布整片山頭,每一花區的金針花都因地形展現出不同的地貌。
看到美麗的金針花遊客都很興奮,大家都是為了賞金針花迢迢而來,能一睹太麻里金針花海都相當開心。
道路兩旁的金針花是刻意保留給遊客拍照之用,如果想看更多的金針花就必須前進更遠的山區。
金針花海蔓延了一整片小山坡。
在園區賞花拍花請大家發揮公德心,不要踩進花田裡,請留給後來的人完整的金針花田。
太麻里金針山是台灣東部三大金針產區之一、也是著名觀光景點。原本這裡種植的並不是金針,在日治時期是瘧疾藥材研究實驗林區。直到民國47年的八七水災之後,嘉義梅山的居民遷居來此,也帶來了金針苗種,開始在此種植金針。
由於適當的溼度與溫度,太麻里山的金針又嫩又香、品質優良且產量豐富,目前的種植面積大約有110公頃,近年來逐漸轉型為休閒農業區,由地方政府補助種植經費,讓遊客可以看到更多美麗花海,金針花農也減少損失。
接下來到一大片是採收區,金針若開花了就沒有採收價值了,所以整個園區內沒開花金針就是採收區,而開花的部份則是觀賞區,遊客一定要分清楚。
金針山每年八月至九月底為金針花期,由高海拔的地方開始綻放,一般來說高海拔的金針比較長,低海拔的金針較短。金針若開花了就沒有採收價值了,一定要趁花苞未盛開時人工摘取,否則就只有讓遊客拍照取景的功能了!
金針的採收需人工一朵一朵的採收,動作快的採收工大多是僱用原住民來採收。
採收工為趕時間一定要兩手並用,一朵接一朵完全沒有停頓很流暢的採收,當兩手滿是金針時順手將金針放入背袋中,然後週而復始的工作,先是一行一行的收,再來一區又一區的採,直至太陽出來,花苞開放告終...
採收工親自示範,左邊是今天該採的「一日針」。等太陽照過就成右邊純觀賞的「金針花」。
據說在金針還尚未被走私金針影響行情價格前,每到採收季節金針山上滿滿的採收工,那時山上有很多工寮,很多國高中生暑假到山上打工賺學費,也造就了金針山的繁忙景況。
通常開花的金針採收工就不摘了,動作快的採收工一下子就掃過一大片金針園,很明顯看出採收前後的差別。
剛剛在山下幫忙鋪曬的金針未進行加工前的原貌。
參觀到一半山嵐湧起,很快的雲霧彌漫在金針山,剛在太麻里山下時還是大晴天!
雲海湧上山頭不見金針花海,轉往金針山另一個景點-小長城。
金針山上的登山步道,因建築在稜線上,貌似大陸的萬里長城,而有小長城步道的美名。
小長城步道兩旁動植物生態豐富,遊客享受賞花樂趣的同時,也能細細體會到生態的美麗。
金針山區有處秘境山區稱為「小溪頭」,一大片竹林種滿孟宗竹,當霧海湧上時清幽雅緻的美景就像南投溪頭一樣,故稱「小溪頭」。
竹林裡空氣十分新鮮,樹身周圍間雜生長著不少真菌與苔蘚,完全沒有人為污染的痕跡,唯有空氣中彌漫著芬多精的清香。
「小溪頭」約有500公尺步道,竹林面積有二公頃大。走進小溪頭裡,彷彿走入天然冷氣房,讓人心曠神怡。
走出竹林就是賞花專車的候車站,時間接近中午也該休息了!
青山農場是民國56年間建造的木造金針工廠遺留下來的,將當年金針採收工人的休息處改建為住宿區提供住宿之外,還設置了餐飲部及農特產販售區,可以品嚐和選購各式的金針料理,裡面也有不少金針歷史和觀光訊息。
木造大廳一角供許多遊客參觀。
仔細參觀得知金針山不止只有金針花,每年二月開始,相繼登場的櫻花、杏花還有四、六月之間的野百合、繡球花都是金針山迷人花海綻放的時刻!
大廳屋頂的大蜂巢。
原來金針不只有黃色,還有紫色、粉紅、淡白等品種,不知口感如何而已?
為了解決山上通訊不便的問題,金針山申請搭設電話的許可,戒嚴時代電話是要申請核可的,還要翻山過嶺把電話線路拉到山上,老舊的電話機仍保存在農場,見証當年的艱辛開發過程。
農場將當年使用過的農機具保留下來,都是開發先民由西部載送到東部的拓荒機具,雖然斑駁陳舊卻是金針山開發史的縮影。
另外,農場將當年金針採收工人的休息空間,改建為住宿區供遊客上山住居使用。
為了讓遊客對金針產業的過往能有些許初步認識,可參觀金針加工解說牌:
現在採用熱風乾燥製程,生產無硫金針或安全金針。農友採收1日後即將開花的金針,俗稱「1日花」,放入平面式烘乾設備,先以50度低溫烘乾,再逐步提高溫度,最後以70度熱風乾燥水分,即完成無硫金針,全程耗時約30小時。
時間接近中午來到農場還能品嚐以金針湯為湯品的山菜料理全餐。
山菜料理全餐共七菜一湯,感覺好讚。
還有涼拌口味的金針。
農場裡的金針湯不是幾片金針而已,可以吃到滿滿一大碗原產地,好吃到飽的金針。
金針營養價值有別一般蔬菜,每一百公克金針中除了蛋白質、脂肪、醣類、纖維外,還有三百四十毫克的鈣質,兩百零八毫克的磷,十四毫克的鐵質,以及不錯的維生素A、B1、B2及鹼酸。
這一桌山菜料理好不吃,有圖有真相?金針可是吃的光光的,一根不剩。
吃飽了可以逛逛展售處,都是太麻里豐富的農作物,可以一併買回家好好的品嚐或當作伴手禮喔!
婆婆媽媽作菜方便的乾品金針。
山上買金針絕對比較便宜,而且一定吃的安心有保障。
泡茶用的洛神花。
農場屋外的花圃與路旁的涼亭。
吃飽了,可在涼亭品嚐台東釋迦做成冰淇淋,還有洛神口味,都是第一次嚐到。
打開盒蓋是米白色的釋迦冰淇淋,吃起來有淡淡的釋迦香味,蠻特別的味道。來台東除了吃在地釋迦,一定要嚐嚐這釋迦冰淇淋。
離開青山農場後轉赴更高海拔的金針花田。
沿著山路往上走,遠處的山巒籠罩在雲霧中,像是置身在唯美的仙境一般。
多變的雲霧山嵐一陣一陣的,在雲霧裡的金針花,應該是地勢較高的金針山才有的景色。
到了金針山賞花必到景點忘憂谷,這裡的金針花遍野盛開…
忘憂谷的金針花開的滿地遍野,這裡是導演吳念真為著名提神飲料廣告的拍攝地。
金針花也叫忘憂草,古時候的人出遠門會將它種在院子,減輕母親的思念,象徵慈祥之花,而忘憂谷的由來就是這樣吧?
忘憂谷有座忘憂亭供遊客賞景之用。
沿著步道、走在山坡間尋找金針花,突然一陣帶著水氣的雲霧飄了過來。
我們就整個籠罩在白茫茫的霧裡。路旁一整片的金針花田,感覺是有特意保留、沒有採收的。
金針山最美的忘憂谷開滿了金針,第一次看到金針花海的遊客都感受到視覺上震撼。
這一片忘憂谷,超大的斜坡角度,雲霧中滿山的金針,深深感受得到這片黃色山谷的魅力。
為保障產地金針品質合於國家規定,臺東縣主管單位上山採樣送驗,確保市售乾金針產品安全,讓消費者安心食用。
購買散裝乾金針時掌握三個要領,第一、「目視」色澤不要太鮮豔;第二、「嗅聞」不要有酸敗及藥水味;第三、「手觸」不要有吸濕回潮的現象,留意以上三點確保金針品質,維護自身權益。
下一站就是花區最高點-雙乳峰。
一路蜿蜒曲徑山路才能抵達雙乳峰,位在深山裡的金針花,更顯得神秘令人嚮往。
隨著海拔爬升,視野也漸趨開闊,蜿蜒的公路與景觀相映成趣。雲海又飄上來了,對面山頭是南部第二高峰-南大武山。
因為海拔高度夠,路旁金針花造景旁邊有茶壼的就是茶區。在太麻里茶葉也是相當有名氣的作物。
茶要種的好,溼度與霧氣要夠,金針山完全符合條件。原本是金針的產地,隨著金針市場波動太大,農民將金針園改為茶園,而此處有著濕潤的氣候,主要種植青心烏龍、金萱及翠玉等茶葉,命名為太峰高山茶,品質在國內名列前茅,還能外銷到中國。
離開忘憂谷,沿環山路線直接攻上金針山最高點 海拔1340公尺「雙乳峰」
雙乳峰海拔1340公尺,太麻里金針山最高點。
因此地有二座山丘遙遙相對,故取名雙乳峰。山丘上建有二座涼亭,供遊客休息之用。
雙乳峰花區搶開的繡球花,開的正美,雖然未到繡球花開季節,依舊美麗動人…
不啻繡球花搶開,金針花海裡的早開野百合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千禧亭周圍的金針花景觀似乎沒有盡頭。遊客卻笑說這是最美麗的「事業線」。
步道口拾級而上能登上這裡可以登上千禧亭,眺望另一座曙光亭山下的金針花海。
曙光亭一帶花況不是長的很茂盛,就不再過去參觀了。
千禧亭視野極佳,可360度觀景。也是看日出、觀星的絕佳位置。
太麻里金針山一年四季擁有不同風情,喜愛登山者別錯過了雙乳峰,涼亭旁有一等三角點。
站在此地舉目所及為太平洋、都蘭山、台東平原甚至南、北大武山一覽無遺,更是欣賞日出壯景的好地方。
雙乳峰花區定位是休閒觀光,種植的金針花全都不摘採收成,專供遊客觀賞,高海拔的金針花果然比較細長,因受較多日照之故特別容易凋謝。
超大一片的金針花海,宛如舖上一層金黃地毯般。山坡下花海的壯闊越是鮮橙耀黃,讓人驚嘆不已。
雙乳峰上完成在金針山上的行程,改往下太麻里路線返回市區。
離開金針山前再品嚐一道金針花季限定美食 – 酥炸金針鮮蕾。
酥炸金針鮮蕾使用當天採下的金針花鮮蕾,裹粉油炸。
起鍋後待涼加上鹽酥雞的調味料,就大功告成。
外酥內軟的口感,可品嘗到金針最新鮮的風味,推薦給花季期間上山賞花的車友或遊客!
遊客下山前也能採買現採金針(限花季期間才有)。
重回太麻里市區,除了台九線外太麻里泰和村街上有二條主要道路,民權路與太麻里街。
二條直線街道,街頭就能直視街尾非常便捷的道路設計。
一般車友或觀光客來到太麻里大多開車上金針山走走,用力騎則要帶大家參觀更多不一樣的太麻里。
太麻里分駐所旁有段令人感傷的故事。
莫拉克颱風侵襲太麻里時,時任分駐所江文祥、許金次兩位員警,為勸離疏散民眾,不幸連車帶人遭洪水沖走殉職,台東縣府感念兩人英勇表現,特別設立紀念碑。
莫拉克颱風重創台東太麻里鄉,太麻里遭遇50年來最嚴重的水患,太麻里溪暴漲潰堤,洪水淹沒南迴公路及數十戶民宅,嘉蘭村民宅也被沖入太平洋。如今重回太麻里溪畔,已不見當年慘況。
災害過後為紀念相關史實與事蹟成立「八八水災紀念館」。
台灣世界展望會深入太麻里災區,透過鄉鎮公所進行安置,災後完成永久屋供災民住居。
太麻里地區農會將原本的舊穀倉變身為的日昇之鄉會館,讓來往太麻里的遊客有個舒適、自然、又有人情味的地方可以休憩。
日昇之鄉會館外觀彩繪金針花,異於一般民宿飯店設計房間為樓中樓,分別取名釋迦、金針、洛神,正好是太麻里的三大農特產。
東台灣的好山好水一直是久居西岸的車友最響往之處,東部好空氣、好民情、車輛少、道路筆直都是特色。沿著美麗的台九線,我開始往北騎行各景點。
台九線旁就是太麻里第一道曙光園區,是跨年觀賞新年第一道曙光的地方。
千禧曙光紀念園區得名於西元2000年1月1日,在這片海灘上舉辦的千禧迎曙光音樂會。
園區內設有停車場、表演舞台、休憩亭臺、散步步道、沙灘排球場,還有極具紀念價質的「曙光紀念牆」與「曙光紀念碑」。
臺東的海岸以寧靜的海灘,清澈的海水聞名。這一片綿延數里的蔚藍海岸,顏色一層碧綠一層湛藍,加上燦爛陽光讓人流連忘返。
自2011年元旦開始,太麻里的元旦曙光十分「清涼」,與一般迎曙光活動不同,別開生面的比基尼路跑賽一舉打響了名氣,若想體驗不一樣的迎曙光活動,歡迎也來清涼一下喔!
清涼過後清晨時分,新年的第一道曙光在太平洋的地平線上緩緩升起。
太麻里排灣族語為「Ja.Bau.Li」,太麻里排灣族有一說,當時看見太陽由東方海面升起,即以此為名,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即日昇之鄉。
沿著臨海單車道騎往下一個景點。
來到北太麻里溪橋,開始一路都是艱苦上坡路段。
前方是東海岸鐵路,還有太平洋海灣及台東盆地景色之美。

台九線400公里路標處為北里村,有家毛蟹專賣店。
太麻里北里村臨海盛產毛蟹,從七月中開始就可以開試吃到毛蟹,在太麻里鄉可以吃到毛蟹的地方很多,也能買回家煮。天然野生的北里毛蟹沒有藥物殘餘的問題,因為在山溪中覓食長大,運動量十分充足,肉質非常結實,口感十分鮮美。
騎上台九線399公里段,這裡是台九線至高點,是車友歇腳休息前進台東市的必經之處。
俯瞰太平洋海天交會盡頭是綠島,好美的海與天,賣力騎上這裡是值得的。
海面上是三和漁港定置網區。
下滑就能抵達華源村。
南迴線上的秘境海灣-華源海灣公園。
為方便旅客前來,路旁設有臨時停車場與涼亭。
海灘上有使用漂流木建造的心形立牌與「平安」兩字,希望能夠吸引遊客駐足欣賞。
台九線一路走走停停,來到位於三和村、華源村的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碑。
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碑現場有卑南族遷徙說明紀念圖、卑南族紀念碑文,可循水泥階梯前進瀏覽,協助遊客和原住民的後代更瞭解原住民遷徙到臺灣的過程。
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碑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因卑南族、阿美族先人相傳此地為原住民祖先最早登陸的地點,特地豎立了石碑以追思祭祖,表達懷念祖先之意。
每年清明時節卑南族、阿美族人都會前來祭祖,表達慎終追遠不忘祖先之恩。
台九線旁看到顯眼的水藍色海馬造型入口立碑,就知道來到太麻里三和海濱公園。
海濱公園對面山上佔地形之利為三和電視轉播站。
太麻里鄉三和村有許多特產,風味絕讚的釋迦一定要介紹。
開車的遊客多半會選一家釋迦店,帶個幾籃釋迦回家。由於太麻里是釋迦產地,釋迦新鮮又便宜。
參觀果農自產自銷釋迦,品嚐個超大的釋迦,是一定要的啦。水果是太麻里的經濟命脈,尤其是釋迦,據說太麻里境外的釋迦明顯變小變醜。
三和漁港的定置網及柴魚加工廠也是特色之一。
海濱公園內設施也相當新穎,有簡易漁港、魚貨拍賣場、觀景亭、兒童遊戲場、自行車道、入口意象等公共設施。
海洋定置網使用浮球比我拳頭還大。
漁船不出港時漁民修補定置漁網。
走到海邊腳下是舒服的沙灘,可以看見機動竹筏出海捕魚,或是準備出海的漁船,海邊是典型漁村情景,是體驗在地討海人生活及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三和漁港旁有柴魚加工廠、柴魚博物館,是太麻里鄉定置網漁業上岸港口。
沿著三和海濱自行車道離開海邊。
重返台九線,再往北騎就到台東市知本了。
很快的返回太麻里,台九線兩側的釋迦店門口有一顆大釋迦造景,成為太麻里的特色。
釋迦屬於熱帶水果,台東日夜溫差大,正好適合釋迦生長,尤其是太麻里,每年都是釋迦產季的第一棒。
太麻里釋迦盛產時,果農在自家門口現採販售,或是宅配到府,農會或其他工廠大批收購後加工製成冰棒,滋味也是一絕。
騎遊完日昇之鄉太麻里,帶著金針山美景與釋迦拌手禮,我要回家了!
遠望太麻里車站真是漫漫上坡。
最後在不捨中向太麻里說再見。
拿出車票,上車囉,因為我要回家了!
太麻里以金針花、釋迦聞名,終於第一次見到大名鼎鼎的太麻里金針花海,臺東處處美景的大自然與豐饒的物產,騎遊於此俯拾皆驚喜。歡迎您帶著快樂的心到此享受最真、最善、最美的太麻里。
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