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以為嘉義民雄與電影「海角七號」中飾演原住民警察勞馬的藝人民雄有關系?本名李民雄的藝人民雄是出生在屏東縣獅子鄉新路部落的排灣族人,二者真是一點關系都沒有?
騎遊過台灣許多地方,台灣雖然是蕞爾小島,每個鄉鎮都充滿獨特性與故事性,我喜歡帶著平日蒐集的旅遊資料騎訪具有故事性的鄉鎮,輕騎踩踏之中看盡台灣之美,介紹不同的在地故事給車友。
帶著滿滿期待與想像,一路從屏東坐區間車帶小折北上,抵達舊名「諸羅」的嘉義後過嘉北小站,很快就抵今天騎訪的目的地民雄。
民雄鄉位於台灣嘉義縣中北部,北鄰大林鎮,西鄰新港鄉,西南連太保市,東鄰竹崎鄉,南接嘉義市,屬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市鎮之一。
初抵民雄站後發現陳設簡單的月台,難以想像這是人口數超過七萬(嘉義縣最多),全台人口第三多的「鄉」。
民雄不啻是嘉義縣人口最多的鄉鎮,人口數幾乎達縣治太保市的兩倍。外地人初到嘉義不清楚太保市、朴子市為什麼人口數及土地面積都比不上民雄,為什麼這二個地方都稱為「市」?而民雄卻是鄉?
太保和朴子所以成為市,因為是縣政府與縣議會所在地,嘉義人都知道縣政府與縣議會是相鄰的,故意把它們蓋在太保、朴子交界處使之都升格成為市,感覺就高「鄉」一等。
台灣奇特的地方行政制度造就錯覺,民雄因大學最多,交通方便,先天條件優越自然吸納週邊鄉鎮的人口數。如果把民雄改制為市,嘉義縣就有三個縣轄市,這是台灣行政區史上從未發生的事。
走上民雄跨站式車站遠眺,主站體位於鐵路上方視野真好,購票及剪票口在二樓可使前後站連通,還增設電扶梯、無障礙電梯設施,許多台鐵新修築或改建的車站都陸續採用跨站式站房。
始建於日治時期(1903年)的「打貓驛」。1920年改名為「民雄站」。2009年完成跨站式車站,因應時代改建的民雄車站代表進步與繁華,昔日陳舊的民雄舊站已完全拆掉,民雄人對故鄉車站的記憶真是越來越少了。
走出民雄車站回望2009年啟用的新站構形簡單,還是臺鐵用心打造的綠建築車站。
現代綠色建築不止單純使用自然建築,還偏向集中使用當地所可取用的建築材料,包括可永續設計及綠色建築物。
民雄地理位置離嘉義市東區近,因市地太小二十幾年前就想把民雄鄉併入,據說電話簿的位置都放在一起了。嘉義縣政府當然不同意,因為民雄有最多人口又有工業區,最好的中正大學與嘉義大學都在民雄,此議當然作罷。
民雄車站外熱鬧的大街,放眼所及聞名全台的鵝肉店林立,因此有「鵝肉一條街」的封號。民雄鄉雖然不產鵝肉,但用心烹煮的鵝肉更是超有名氣,完全不讓嘉義市火雞肉飯獨佔鰲頭。
鵝肉是民雄主打的行銷代言吉祥物,到處可以看到以鵝為造景的雕塑與彩繪,不斷加深旅客的旅遊印象。出站後立即組車開始騎向台一線旁著名的民雄肉包。
繞過民雄後站來到台一線旁的民雄肉包,一早來到民雄要品嚐著名民雄肉包,吃的飽飽才能騎的遠、騎的久…
創店於民國五十年的民雄肉包,以24小時不打烊為特色,一舉打響民雄肉包的知名度。
半世紀的肉包店與傳統印象中觀感顯然大不相同,民雄肉包店面及點餐台非常新穎與氣派。民雄肉包不止單只賣肉包、饅頭等,為滿足顧客需求如蛋餅、蘿蔔糕、漢堡和鍋燒意麵等都有賣,車友來到民雄肉包還能試試其他豐富的早餐。
吃包子,別忘了來杯豆漿,早餐吃傳統肉包與紅豆包。
打開肉包內餡,香味四逸....
紅豆包內餡甜而不膩、熱呼軟嫩,雖然麵皮厚了點,要吃內餡要多花點時間,但吃起來很順口。
民雄肉包當然有推出伴手禮盒,店內另有蘿蔔糕禮盒供遊客選購。
吃完包子滿足出騎的體力,轉個彎來到大士爺廟前面最熱鬧的中樂村(路)。這裡是民雄人口中的「吃巷」,小巷裡著名的軟骨鯽魚、燙蚵仔、油麵炒白麵、牛蛙料理道道都是南部人的「早頓」。來到民雄如果不吃肉包,來大士爺廟前能一飽在地口味。
民雄信仰中心大士爺廟建於清嘉慶初年,廟殿色澤明亮鮮麗,無論是鐘樓、門柱、廟宇或廟樑,皆鐫刻精緻的人物圖案,處處流露著傳統式建築的莊巍堂皇,非常引人入勝。
民雄大士爺廟為全台大士爺廟的原始祖廟,原意為超渡移民來台亡故的無祀孤魂,並向五方灑淨以鎮壓鬼道。
大士爺廟門有立面木雕二座,因造型生動,雕工精美,饒富教育意含,更是廟內參觀亮點之一。
木刻上有判官審案、黑白無常、罪人遭夜叉挖心、割舌、斷頭及炮柱等酷刑,用以警戒後人切莫做傷天害理之事。
民雄開發甚早,人文底蘊亦有特殊之處,除了一般人熟知的民雄特色「民雄鵝肉」、「民雄鬼屋、「中正大學」外,在地宗教文化而言,民雄的大士爺廟更是有名,更是國家級三級古蹟。
大士爺廟,坐北朝南,山門的廟宇建築,面寬小進深大。面闊較寬的中央部份為大土爺廟,左右配殿分別為「開漳聖王廟」與「開台尊王廟」,為「三廟一體」之特別建築格局。
「大士」是天官中專司鬼神之祀,早期文獻也稱「觀音大士」、「慈航大士」等稱號。
文獻記載於乾隆時期,民雄鬧區一到下午,便陰風慘慘鬼聲啾啾,百姓恐懼又不知如何是好。有日忽現一丈高、青面獠牙、頭有雙角、穿紅甲、口吐火焰的大士,陰風與鬼聲立止,於是民眾認為是威嚇鬼怪的觀音大士顯靈。
大士爺廟歷經多次改建,廟內天井遺留陳年石柱舊建材,以追憶前人建廟之辛勞。
大士爺廟歷經清、日治、民國三個時代,走過百年歲月神跡傳說當然有。進入廟中,很難不被一根嵌著一片炮彈的木柱子吸引。
這是民國34年東亞戰爭民雄被轟炸時,據說大士爺顯靈將炮彈凌空撥掉,為保護鄉民炸彈迎入廟內,炸開的彈片頓時飛插入廟柱。
轟炸過後民雄鄉民發現大士爺英勇守護鄉民的神跡于以保留至今。仔細一看應是二戰時的破片燃燒彈,真是感念大士爺聞聲救難的精神。
嘉義為台灣交趾陶的故鄉,本名葉獅字麟趾的葉王就是民雄鄉人(打貓),因技藝精湛而獲「師」之稱號,美名為「王師」,後世遂稱為「葉王」。
葉王是台灣交趾陶宗師,也是有文獻記載台灣出生的第一位交趾陶藝師。大士爺廟正殿左右兩面各有細膩傳神的交趾陶傑作,藝術價值非凡。
大士爺廟對面是民雄人口中的「媽祖宮」,主祀天上聖母的慶誠宮。
建於清朝嘉慶十四年的民雄慶誠宮,相傳是嘉慶君遊台灣時到舊稱「打貓」的民雄一遊後,感念「天上聖母」庇佑神恩,派遣大陸著名建廟師傅,及御賜建廟資材興建而成。
嘉慶君是台灣民間情有獨鐘的傳奇人物。歷史上嘉慶君未真正到過台灣,仍與台灣有深厚關系。從竹山、彰化、台南到處都有曾經到台灣的典故,特別在嘉義太保、民雄、朴子一帶都有到訪的紀錄。文史單位研究發現,因嘉慶君督飭將領王得祿平定海盜、將噶瑪蘭設廳納入版圖,是清朝中最關心且建設台灣的皇帝,台灣人從未見過真正的皇帝,籍由各種傳說連結嘉慶君與台灣的關系。
1906年(民國前五年)嘉南平原發生大地震,打貓街屋舍建物幾乎全毀,舊慶誠宮因此倒塌,文物損毀,廟地甚至被日本政府占為公路用地,民雄媽祖只好暫祀對面大士爺廟後殿。
民雄媽祖沒有自己的宮殿可以安座,一直令民雄人感到無奈,每年媽祖遶境時,媽祖鑾轎抵達舊廟地時,均徘徊流連,捨不得離開,默默傳達希望在地宮廟能重建的心願。民國88年虔誠的民雄信徒籌組重建委員會,積極籌措建廟經費,終告完成。
新廟採仿皇宮式樣改建富麗堂皇,開基三媽,鎮殿大媽,並敕封名為「慶誠宮」。
走進慶誠宮看到民雄先民遠源遠長的傳承,不論「嘉慶君」有沒有來到台灣一遊?看見民雄鄉親手持清香與天神心靈交流,更看見民雄幾代人建廟的智慧與用心。
慶誠宮旁邊有保生大帝廟,神威顯赫的保生大帝亦有神威留存在民雄。相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轟炸機將炸彈丟在當時輪值爐主住所,保生大帝顯神威,使這顆炸彈未爆開,保生大帝普渡眾生,救世神蹟不勝枚舉。
民雄真是有福之地,中樂村首善之區就有大士爺廟、媽祖廟、保生大帝的護佑,難怪如今的民雄,是嘉義縣十八的鄉鎮中,人口最多、更是教育及工商業最為發達的鄉鎮,不似其他農村總是憂心人口外流。
騎到民族路出現一座白色外觀亮眼的建築,這是「台灣10大非去不可圖書館」票選第四名的民雄鄉立圖書館。
眾多參與票選的各縣市圖書館中,民雄鄉圖書館是唯一農業縣鄉鎮型圖書館還能躋進第四名,更一舉登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全球此生必去1001所圖書館之列,能夠與世界接軌的圖書館,真是不簡單。
民雄鄉立圖書館由鄉賢何登元先生捐地出資興建,因建物老舊拆除重建並易名為民雄鄉立圖書館,5層樓高圖書館轉型兼具影音和研習等多功能大樓。在縣府挹注整修改善空間,配合建築師巧妙規畫下,呈現煥然一新的菱格型外牆。
參觀發現圖書館採親民的可愛風路線,館外還書箱上還有可愛貓咪造型。
館內力推周末親子共讀活動讓更多婦幼、學生前來借閱與K書。據統計年參訪人數至少四萬、借閱冊數八萬以上,在獲得票選肯正後宣傳「民雄鄉圖書館不輸六都!」。南部鄉下農業型鄉鎮能有這樣決心與成績實屬難能可貴。
隨意參觀幾個樓層,發現原本陳舊陰暗的書庫改頭換面,挑高天花板充滿工業風格,吧檯型閱覽區散發知性風,放鬆空間令鄉民流連忘返。
館內寬敞明亮的工業風和吧檯閱覽區吸引各族群,更提高書籍借閱率。
找到夜間開燈後的民雄鄉立圖書館照片,夜晚點燈的圖書館十分浪漫,感覺內外皆美,已成為著名民雄鄉地標。
圖書館對面是民雄鄉農會。民雄鄉內有台一線和縱貫鐵路排列而過,區隔鄉內平原與丘陵二種地形。多樣的地形條件,為民雄農業發展帶來得天獨厚的條件與發展潛力。
神恩環繞的民雄,農會旁是民雄基督教會。民雄是多元信仰的地方,大士爺、保生大帝、媽祖婆、基督教會、天主堂等,雖不同教義仍一樣認真守護民雄這塊土地。
直通火車站的民族路有創校百年的民雄國小。
為凸顯民雄在地特色,民雄國小使用可愛貓當成校徽,真可愛。
民雄街頭常發現又肥又白的鵝群造景,花團錦簇中扭動腰姿的鵝群非常吸睛。主題可以推廣當地的鵝肉,讓外縣市遊客對民雄有更多的認識。
民雄分局轄區包含民雄鄉、新港鄉、大林鎮、溪口鄉等四鄉鎮,總人口數為超過十五萬人。下轄分雄分局等十五個派出所,傳統的民雄鄉民以務農為主,工商次之,民風純樸,是典型農工混雜地區。
民雄分局右轉而騎,將騎訪嘉義大學民雄校區,直騎就能抵達民雄鬼屋。
路旁發現一座叫「保安宮」的「騎虎王廟」。廟名太有意思,值得一遊。
民雄鄉文化路旁的騎虎王廟是全省罕見以供奉五尊騎虎王為主神的廟宇,五尊騎虎王由大陸福州渡海來臺,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清乾隆年先民自大陸福州攜帶五尊騎虎王渡海來臺,藉以隨行庇祐平安,擇居於打貓街南路厝庄落腳,最初僅為家廟,因騎虎尊王神威顯赫,鄰居競相膜拜,庄眾決定捐款建廟。
爾後因騎虎王廟靈驗無比,香火鼎盛,威名遠播,當年流傳的俚語「打貓騎虎王、過溝水仙王」就是明證。
騎虎王廟附近有一座磚造聖堂,雖然沒有廟宇的豪氣廟埕,卻呈現歐風精細的古色古香。
早年天主教在民雄地區傳教有困難度,當時民風保守不易接受外來宗教,台灣光復後駐堂神父自籌經費傳達福音。天主堂上面還有于右任先生落款,足証年代久遠。
直騎來到中樂村,民雄鄉公所在地。得知鄉公所後方停車場有家貓彩繪牆,來到民雄一定要來朝聖一番…
民雄昔稱「打貓」具有悠遠豐富的歷史沿革,係舊時洪雅平埔族之打貓社,是平埔番社之所在,「打貓」取其台語近音譯字而來。
日治時期日本官吏認為打貓地名不雅,藉日語讀音打貓,改稱日語近音之「民雄」,將地名改為民雄庄。台灣光復後依「台灣省鄉鎮組織暫行條例」規定,成立民雄鄉。
民國八十三年依村里行政區劃分調整將興南、雙福調整分村,成為目前的二十八村。
民雄鄉面積達85平方公里,主要由嘉義客運串連交通線。
為便利鄉民往返洽公或採買物資,鄉公所站牌上載明公車運行時間,很貼心的設計。
民雄菁埔社區以舊名「打貓」設定為彩繪村主題,村內牆面皆是原創的3D、擬人化的喵星族、魔幻感,目前為民雄最新觀光景點。因菁埔村較偏遠,鄉公所特地在停車場彩繪上家貓系列的彩繪,成為遊客來到民雄的吸睛熱點。
喜歡貓咪的車友會對彩繪貓每個小動作會心一笑,門後這隻貓正伸出牠的小貓瓜,想與遊客打招呼…
每隻貓咪神韻都各不同,感覺都很有戲。特別是這二隻家貓蜷伏慵懶的樣子,很有居家溫和感覺。
彩繪牆區域只有一面牆,眺望遠方山城呈現天空串連感,很有視覺延伸的效果。
可惜這幅以鄉徽為主題的可愛家貓彩繪全景被機車擋住了,殘念。
側邊細看發現彩繪牆原是鐵皮屋的外牆,鄉公所為美化空間決定將彩繪來化朽腐為神奇。鄉公所用心打造農村藝術化,也給本地藝文者表現空間,又能美化環境、吸引遊客參觀。
民雄位處嘉南平原,地勢平緩,種植農作物為鳳梨、番石榴、金桔、聖女小番茄等,最有名氣的當然就數鳳梨。
一路挑戰大太陽,經過文隆村地下道與路橋,來到嘉義大學民雄校區。
民雄文風興盛,知名的國立中正大學設校於此,後有國立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吳鳳科技大學亦在民雄設校。
國立嘉義大學擁有四個校區,師範學院及人文藝術學院位於民雄校區。
嘉義大學前身是嘉義農林學校,1931年嘉農棒球隊在教練近藤兵太郎帶領下,代表台灣到日本甲子園球場參加日本第十七回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勇奪亞軍。
沒想到校園公園化的嘉義大學就是嘉義農林學校的前身,嘉農棒球史對台灣棒球運動發展影響深遠,鄰近嘉義市的民雄居然與台灣棒球史相關。
嘉義大學民雄校區旁是國立民雄農工。
長長椰林大道是民雄農工的特色,民雄農工於日治時期創校,又是一所百年名校。
約騎五公里後來到興中村義橋地區,期待中的民雄鬼屋到了…
原本以為鬼屋應該在很偏遠的地方,興中村直騎到底,小巷彎來彎去,就能抵達…民雄鬼屋。
每個轉角電線桿上都有俏皮鬼屋彩繪,跟著圖樣指標走,傳說的民雄鬼屋就會出現在面前。
鬼屋旁好幾位騎機車來抓寶,原來「鬼屋」也是寶可夢的捉寶熱區。一問居然可以捉到龍級的寶…
鬼屋門口沒有發現如網路上說有賣茶葉蛋兼導覽,內部只見一片樹蔭茂密。直覺這裡陰氣過重,還是白天來較好。
往內部直走,一路雜草叢生,有條明顯的路可以走…
看到埋藏在樹根與野草堆的舊房子,要是農曆七月中,我可不敢一個人走進來。
約莫有八十幾年歷史的民雄鬼屋,儘管新聞繪聲繪影描述民雄鬼屋的恐怖靈異,細觀紅磚結構古色古香的鬼屋,從外觀來的確有獨樹一格的建築特色及古蹟美感。
關於民雄鬼屋必須正名,起建為劉家古厝時為1929年日治時期。古厝為三層樓巴洛克式風格建築,紅磚砌牆,華麗典雅,後來劉家人不知何故陸續遷出,致年久失修,形成廣大庭院荒煙蔓草。
農曆七月開始各種禁忌與繪聲繪影的鬼屋謠言甚囂塵上,搜尋網站台灣五個廢墟鬼屋,包括台南杏林醫院、嘉義民雄鬼屋、台中烏日鬼屋、基隆鬼屋,最資深、最具知名度莫過於民雄鬼屋了。
民雄鬼屋靈異故事眾說紛紜,不論是女婢投井、或是國軍撤退來台,士兵舉槍掃射同僚的事件等,都讓「劉家古厝」蒙上「民雄鬼屋」的陰影,撇開這些穿鑿附會的傳說不提,古厝建築特色相當有歷史文化的意義。
古井已填平,關於靈異傳言當成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就好。
正門入口高掛鬼娃娃,農曆七月剛過,大白天走進來就感覺毛毛的。
一腳踏進鬼屋,陽光突然照進來,哇,嚇到我了…
鬼屋已經略為整理並砍掉纏根錯生的樹草,環顧內部棄置頹圮的磚塊、裝潢,天暗時仍不宜參觀。
抬頭看已塌陷的屋頂,到此參觀要留意會不會有東西突然掉落。
荒廢的「劉家古厝」有三樓挑高,野榕的氣根早已深入全棟。
時至今日「民雄鬼屋」有特別的歷史背景可追憶,當時稱「打貓街」的民雄因為地震破壞,時代變遷,以往的街景、古厝俱毀壞無存,僅剩「劉家古厝」仍存在,足以代表民雄過去繁華的歷史。
實地走訪民雄鬼屋,赫然發現是比鄰的兩棟而非一棟。處於田中的是棄置的劉氏宗祠,遊客常到的則是原本劉家古厝。可能久年未整加上傳聞不斷,劉氏宗祠已於近期經過整頓,把多年樹根纏生包覆的建築,清出原本建築情況。
逛完鬼屋別忘到旁邊「鬼屋咖啡」坐坐,有遊客索興就叫「剉咧等咖啡」…
這家店是劉氏後代發現鬼屋吸引遊客前來,於是把民宅改裝成咖啡廳,請來插畫家跟嘉義大學學生,以鬼屋作彩繪主題,結合古厝跟年輕人變詭變怪的創意,也讓探險的民眾有個歇腳的地點。
應該不會有信寄到「鬼屋」吧?
以鬼屋為主題的咖啡館,裡面的佈置須符合「鬼怪」的主題造型。來自世界各國的鬼怪齊聚民雄,這裡成為民雄鬼屋的另類代表。
店裡可以跟劉家後代閒聊關於鬼屋的傳說,來鬼屋咖啡廳除了喝咖啡吃鬆餅聊鬼話,離去前不妨「上廁所」觀光,因為廁所內的彩繪真讓人剉咧等!
人在做天在看,變成「郎咧放鬼咧看」,還有阿飄陪著拉,這樣的廁所,我大概放不出來…
參觀完民雄鬼屋,喝完咖啡,再讓我們一路騎下去…
來到百年歷史的民雄興中國小。
興中國小一帶是民雄江厝村,路旁均是有歷史風味的古厝。
日治時期成立江厝分校後改打貓公學校,光復後成立興中國小,走過百年歲月的學校也有嶄新亮眼校舍。
校門入口高高掛由 蔣總統題的「禮、義、廉、耻」共通校訓。
民雄是工商大鎮,現有民雄、頭橋二個工業區,大小工廠近百餘家。
民雄工業區位於民雄鄉最南端的土地,開發兩個綜合性工業區提高就業率,國內食品大廠在此開業。
位於民雄工業區的嘉義酒廠,前身就是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嘉義工場,為因應時代驅勢,園區採多角化經營,並於1998年成立玉山高粱酒文化園區。酒類飲用過多,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
嘉義酒廠創立日治時期大正5年(西元1916年),分主館及製酒機械展示區,近千坪場地展出酒廠百年製酒歷程。
觀光酒廠在於遊客可以近距離,參觀酒品生產過程,從原料區、糖化區、發酵區、瓶裝區、品管區都可以讓遊客參觀,是寓教於樂的行程。
嘉義酒廠已轉型為觀光酒廠,設有展示中心,內有酒廠所生產各式酒類並販售酒類產品,及酒品加工的副產品。酒類飲用過多,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
嘉義酒廠最特別的還開設「酒銀行」。酒類飲用過多,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
酒銀行,顧名思義就是「存放酒的銀行」酒客買一罈紀念酒存起來,等到需要時再取用,每一瓶封裝酒甕上,都會標註時間、姓名。酒類飲用過多,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
民雄嘉義酒廠限量製作命名「瓜瓞綿綿」。酒類飲用過多,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
嘉義酒廠典藏1950年出廠台灣第一甕高粱酒為鎮廠之寶。沒想到台灣第一瓶高粱酒不是在金門生產,而是在嘉義酒廠產出,目前叫價500萬的甕裝高粱酒存放在玉山高粱酒文化園區。酒類飲用過多,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
酒品陳列區一瓶瓶奇特的珍藏酒,讓遊客目不暇給!酒類飲用過多,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
逛了一圈,還可以到展售區買個點心、小吃或伴手禮哦!酒類飲用過多,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
滴酒不沾的我來酒廠也能來支酒香冰棒。
市面正缺貨的花雕雞麵在酒廠保証買的到。
五加皮酒的藥材,可以拿起來聞一下。
藥材泡製後就成五加皮酒。酒類飲用過多,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
參觀完嘉義酒廠重返台一線,沿線直騎重回民雄市區。
經過民雄文隆村,「文隆」顧名思義是文化、教育極為昌盛的村落。
幾平方公里大小的文隆村擁有國立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吳鳳科技大學、國立民雄高級農工、協同中學等學校,完善的文教環境在台灣除了都會區外,極少村落能望其項背。
「吳鳳神話」因鄒族原住民意識興起落幕,而吳鳳事蹟相關史料已久遠,以前嘉義還有吳鳳鄉,如今正名為阿里山鄉。
吳鳳科技大學與吳鳳的關系?在吳鳳科大裡騎走找不到關系吳鳳的事跡,應該是當年創校時為感念吳鳳的精神或地名而取其名吧?
吳鳳科大校地約13公頃,內部設施完善,進出要刷卡、運動場、教學大樓、宿舍都管理的很好。
吳鳳科技大學有16個系,設有國內大學少有的消防學系,不是畢業就能當消防員的那種,能幫助同學通過消防特考,成為專業消防人員。
吳鳳科大增設長期照護系,配合國家正推動的長照政策,新組健康學院。
民雄森林公園位於民雄鄉雙福村,地屬雙福山一帶,嘉義縣政府為結合台一線對面表演藝術中心,營造出兼具文化與休閒的優質空間。
民雄森林公園非常隱密,車來車往的台1線旁只有二大塊牌子,開車、騎車稍快就很難發現它。
森林公園原是國防部的彈藥庫基地,經爭取後成為民雄鄉親休閒運動的好地方。缺點是離民雄市區有段距離,要騎車或開車才能到此運動。
在森林公園對面是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主體以文化公園的概念設計而成。
表演藝術中心包括演藝廳、戲劇廳、大、小排練教室及露天劇場、畫廊、視廳教室及遊客服務區、交誼餐廳、文化商舖、水榭舞台、多功能表演廳亭、親子亭等。
表演藝術中心除了對表演文化的推廣外,還兼休閒觀光的特色。園區有座超大的荷花池,池邊休息就倍覺清涼。
藝術中心以台灣本土藝文活動為主,合宜小朋友的表演節目也在此展開。
離去時發現藝術中心啟用落款居然有二位縣長的署名,不同政黨背景的縣長共同署名,呈現南部鄉下超越黨派的政治學。
騎遊民雄一上午,幾乎繞了民雄一大圈,重返民雄街上已是中午,騎進站前和平路,看著鵝肉店招牌林立,真的,肚子,不餓都難。
中午時分,民雄最熱鬧的地方就是車站前鵝肉街,比鄰的鐵道有扭曲的裝置藝術品。鵝肉店有停車場供遊客停車,站前是拖吊的重點地段,千萬別飽食一頓後找不到愛車。
為什麼叫鵝肉一條街?原來是民雄火車站前鵝肉店的群聚效應,久而久之形成在地美食的一大特色。一年一度由鄉公所主辦的「封街」鵝肉節活動,已經成為地方年度大事。
民雄鵝肉聞名全台,和平路因此有「民雄鵝肉一條街」的封號。
據說民雄未開發時是鄉下小鄉鎮,遊客坐火車來到民雄過午都肚子餓,開始只是一二家試賣鵝肉,因為鵝肉價錢便宜又新鮮,出外人吃來倍覺好吃,多家業者就地競爭,於是鹽水鵝肉、燻茶鵝,推出各種鵝肉名產,一舉將「民雄鵝肉」打出名氣。
鵝肉一條街最大特色就是櫥櫃內擺滿每日限量供應的新鮮鵝肉,此景讓人食指大動。
新鮮鵝肉採現點現切,鵝肉店清脆特別的聲響就是「剁鵝肉聲」,只見老闆刀刀俐落且不錯位,一大盤的鵝肉很快就切整完畢送到食客桌前。
鵝肉的視覺效果真是很好,光看就覺得鮮甜可口,看著就會食指大動。
美食當然會有在地民意代表加持,在台灣是不變的真理,畢竟,美食是沒有政治領域的。
搭配店家特調的鵝肉沾醬,別有一番的鮮美肉味。點了鵝油飯,油蔥香及熱鵝油味讓人難忘…
刻意加點從沒吃過的鵝米血糕,常見米血都是豬血或雞血煮製,鵝米血糕的口感好像差不多,重點是滿足了對鵝血米糕的期待性…
最後試試一大碗鵝肉貢丸湯,有沒有鵝肉味?經過民雄時別忘來「鵝肉一條街」品嚐一番就知道。
吃飽了就出發下午的行程。沿民權路循指標前往「國家廣播文物館」。
往「國家廣播文物館」前先抵達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日式招待所。
「民雄放送所招待所」興建於1940年(昭和15),昔日為民雄放送所工作的日籍工作人員宿舍。
招待所房舍以傳統日式結構木門柱為主,搭配洗石嵌卵石的基座、木格天花板、編竹灰泥牆及出簷屋頂等設計,為台灣現存難見的二樓式招待所。
招待所建築平面結構完整,灰白的石階、木造榻榻米臥室,經過歲月的洗禮,展現陳舊且幽靜的復古氣息。
民雄放送所招待所以大正11(1922)年頒布之「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為標準,現今民雄分台保存之宿舍區可分為高等官舍、判任官甲種官舍、判任官乙種官舍及判任官丙種官舍等四種官舍標準。
民雄放送所對於台灣廣播事業發展有重要代表性,也加深日式宿舍群歷史價值。日式招待所至今超過70年歷史,保留日式建築原汁原味,也記錄許多值得永久保存的歷史回憶。
現今國家廣播文物館在日治時代名稱是「民雄放送所」,當時日本政府為阻止臺灣人收聽南京政府中央電台的廣播節目,並進行南進政策的軍事及心戰用途,而在民雄地區廣大水田上建台開播。
台灣光復後「民雄放送所」轉型國家廣播文物館成為台灣歷史的一部份。館內還有一部機齡超過70年,由日本NEC電氣製造公司生產的中波發射機。當發射機開始運作時強力電波涵蓋範圍遠及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江蘇省及南京等地區。
館外天空豎立不少當年使用過的T型鐵塔,兩座高達206公尺的天線鐵塔,當時是台灣最高的建物廣播鐵塔,如今成為民雄的重要地標。
館外陳列昔日無線電發射機使用的巨大真空管,強力無線電波就靠真空管向天空發射電波,時至今日失去功能的巨大真空管成為歷史遺跡。
國民政府來台後兩岸展開對峙的年代,中央廣播電台自由中國之聲(民雄放送所)對彼岸強力放送並進行心戰喊話,肩負起自由中國(中華民國)對共產鐵幕的廣播任務。
看完廣播文物館,接下來沿大學路前往中正大學、旺萊(鳳梨)山。
長長的中正大學綠色隧道,非假日沒有什麼遊客,同學都上課中,一路可以優雅的踩踏前進,盡興欣賞兩旁風光。
民雄大學路就是嘉106縣道,分隔島都是芒果樹。中正大學同學都很懷念每年芒果季節來臨時,鄉民拿網子撈芒果,騎機車時須提防站在分隔島或馬路上的村民。
中正大學校門口的大馬路,中正人直呼「中正芒果大道」,對比台灣大學的椰林大道均有特色。從民雄到中正大學有一段距離,公車往返的班車成為學生重要交通工具。
中正大學於1989年在民雄開校,昔日校地都是種植鳳梨的旺萊山,創校時期艱苦在一片旺萊山中建校舍。
前往中正大學一定會經過豐收村,村內五穀王廟是中正大學創校的最大功臣。
豐收村五穀王廟建廟於清康熙年間,日治時期村民恐繳重稅,爭相將農地呈交五殼聖君名下,使得廟產廣達一百七十餘公頃。教育部宣佈中正大學將設校鄰近三興村時將所轄110公頃土地無償捐贈給中正大學傳為佳話。
為感念五穀王廟興學有功,時任總統、行政院長頒發「澤薄甘霖」、「功在士林」的匾額,褒揚五穀王廟奉獻教育的義舉。
中正大學1989年在民雄開校後非常成功,佛光山星雲大師也於1996年在嘉義大林鎮開辦南華大學。
氣喘噓噓時發現機車行、學生宿舍越來越多時,就是騎近中正大學了。
台灣光復後嘉義地方仕紳爭取設立大學,歷經中正醫學院、輔仁大學農學院、國立中山大學多次失敗後,終於爭取到國立中正大學在民雄三興村設校,成為嘉義縣第一所大學。
中正大學正門。
進入校區後騎上寧靜湖畔的中正大道。
中正大學寧靜湖是每一位中正大學學生在學最美的回憶,中正大學校地134公頃,全國大學校地排行第七,略小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零點幾公頃。
中正大學不啻校地超大,學生數超過一萬名,光從車棚的自行車、機車就知道學生超多…
中正大學現有社會科學、法學、文、理、工、管理、教育等七學院,以社會科學、法學、電腦科學等領域見長。中正大學於2016年CWUR世界大學排名,中正大學名列世界885名,為台灣排名第8名之國立綜合大學。
中正大學行政大樓非常壯觀,設計感屬於中國建築風,也是幢綠建築樣式。
行政大樓旁紫荊大道噴水池頗具特色,具有「報時功能」的噴水池,成為中正大學的醒目招牌,在整點和半點時刻分別噴出炫麗的迎賓水舞。
十二支聳立的噴水柱代表十二個月活水泉流不息,每隔半小時即噴出水霧,亦象徵生命不息的傳承。
中正大學校園優美,偶像劇「流星花園」在此取景拍攝,由於校園廣大、花木扶疏,遊客喜歡到此一遊。
除了偶像劇「流星花園」在中正大學取景,以嘉農棒球隊為故事「KANO」電影場景就選擇在中正大學棒球場拍攝。
電影「KANO」中「嘉農VS台北商業」爭奪台灣代表隊冠軍戰發生在台北市圓山棒球場(今圓山足球場),電影落實嘉義在地化,拍攝棒球比賽的場景就在中正大學棒球場。
中正大學校園裡綠化很徹底,樹已成林,小徑幽靜。民雄鄉擁有中正大學、嘉義大學、吳鳳科技大學在此設校,帶來大批的青年學生,分別形成大學城生活模式,為原本的農村氣息增添流行的元素,讓大多鄉民以務農為生的民雄,到處躍動著年輕的蓬勃朝氣。
逛完中正大學校區,再騎一段山坡路前往旺萊山一遊。民雄是全台鳳梨產量最多的地方,在民雄山上出現一座可愛的小工廠,名字就取為「旺萊山」。「鳳梨、旺萊」聽起來就是很幸福的感覺。
鳳梨是民雄主要農作物,栽培分佈三興村、東興村、松山村、大崎村等山坡地。因民雄土壤肥沃、氣溫高、土壤微酸性,適合種植鳳梨,品質優良。
民雄在平原區有稻米、雜糧、甘蔗和蓮藕,在丘陵則是鳳梨、金桔和竹筍等。鳳梨在農會的輔導下已研發出十幾種品種,每年三月到十月輪番上陣,一舉打響了民雄鳳梨之鄉的名號。
耕種鳳梨的農具就置於田邊,整塊鳳梨田就靠大大的犁耙才能完成下苗播種。
「旺萊山」雖然是座小小的工廠兼門市,台灣還有好幾家相同性質的觀光工廠,「旺萊山」卻打造的相當溫馨可愛,讓遊客一來就喜歡坐下來。
旺萊山以產鳳梨為主,卻選擇以「貓」來代言鳳梨,二者之間有什麼關系?原因很簡單,因為民雄舊名是「打貓」,自然以旺萊加貓來代言,合稱「旺萊貓」聽起來夠在地又有特色,太有智慧了!
「嘉義有個阿里山、民雄有個旺萊山」,立馬又把嘉義二個觀光重地連結,還能把彼此特產搭配組合,這旺萊山鳳梨酥觀光工廠太會行銷了。
先別急著吃鳳梨酥,一樓公共廁所也是可以參觀的。男女有別的標示也以「旺萊貓」來代表。
走進門市,挑高質感明亮燈光,給人很好的第一印象。
工作人員先問客人幾位?然後就端上熱呼呼的茶水,請遊客品嚐最在地的鳳梨酥。
吃民雄鳳梨酥,當然要配阿里山烏龍茶,老闆真的很會「置入行銷」。吃鳳梨酥後口渴再喝免費提供的高山茶飲,台灣人認同吃人嘴軟,不乖乖掏錢才怪…
大啖一口鳳梨酥,略帶酸度、纖維較粗的口感代表這是真的土鳳梨煮餡的鳳梨酥,就跟小時候吃的原味鳳梨酥一樣好滋味。
門市就能看到今天現作的土鳳梨酥出爐,黃黃澄澄帶濃烈香氣的好味道。
出爐的土鳳梨酥待放涼後立即包裝上市,直接看到工廠製作土鳳梨酥的作業過程,這就是觀光工廠的精神。
吃完鳳梨酥別急著走,直上二樓戶外木棧平台,欣賞一大片的鳳梨田,呼吸民雄鄉間最純清的好空氣。
從這個高度正好可以看到一望無邊的鳳梨田。一畦畦鳳梨田,剛才品嚐的在地滋味就產自於這裡吧!
民雄是鳳梨的重點栽種區,不去旺萊山喝一杯高山茶,吃一塊免費的鳳梨酥,欣賞一大片的鳳梨田,又怎算完美的旅遊?
喜歡吃鳳梨酥的遊客,可以直接在櫃台購買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來到民雄全台首屈一指的鳳梨產地,除了鵝肉與肉包,一定要試試最道地的民雄特產「鳳梨酥」。
中秋節快到了,送「旺萊山」的鳳梨酥給好朋友更覺討喜又體面。
今天深入騎遊民雄各社區與參觀產業,一日騎行以在地觀點體會民雄在地特性,希望更多車友看見也打開民雄知名度。民雄鄰近嘉基跟慈濟兩大醫院又有國道一、三跟鐵路通行,現在又有中正大學特區,生活機能真的是越來越好,難怪有越來越多新住民選擇定居民雄。
詭趣旺來騎遊民雄之旅在騎抵民雄後站結束,民雄的美食與善良民情讓人懷念。輕騎踩踏之後我發現民雄不通往阿里山,它有自己的詭趣,待車友來騎車一遊深度認識。
向民雄(打貓)說再見時,心中百般不捨,但我會再回來的!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