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491e5ea47ab59217c25f2cf9ca28b374.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47ede08fff5813e1d1365e439306a36b.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25248d5490df2da49a7f714d9cbdf7ba.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98d24d67dffd9c5481a222054b234081.jpg)
這裡有縱谷最大的湖泊,煙波綠水,讓人流連忘返。
這裡有全省最長最直的公路,超大的U型坡,讓人熱血盈胸。
舊鐵道改建的自行車道,騎越兩個板塊,視野無限寬廣。
日治時期的庄役場,二戰後的鎮公所,巴洛克式的老教堂,日本神社,和式官舍,這裡彷彿是時間走廊。
日益少見的狼煙,綿延到天際的田間烽火,是另類的田園奇景。
稻浪,花海,綠隧道,月世界,沒有金城武的私密天堂路,我們騎進了桃花源,騎到了世界盡頭。
高畫質原文請點擊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
---------------------------------------------------------------------------
這是健士童軍團的親子單車旅行,四天三夜中的第三天行程,第一天是熱身,第二三天是主要行程,利用兩天的時間,穿越花東縱谷。第三天行程是縱谷南段,雖然大部分團員都是初學者,但經過兩天後已經適應長途騎行的節奏,所以縱谷南段行程規劃以深度旅行為主軸,正常狀況下,花蓮到台東開車約167公里,車行時間大約3個半小時。,我們悠閒騎了兩天半,里程達240公里,這多出來的70多公里,就是為了多體驗花東縱谷的人文風情與壯麗山水,讓團員可以用單車閱讀台灣,用全身的細胞在記憶深處烙下印痕,用豐富的人文史蹟開啟旅者多元的視角,用精實的騎行淬鍊旅者的堅忍與毅力。
6點整我們已經踏上旅程,低角度的陽光為單車人拉出長長的身影,熱血在胸口翻湧, 全團的士氣有如繃在弦上的箭,雖然大部分的團員都是單車新鮮人,但昨天90多公里順利達標後,生命力瞬間滿格,拼鬥力更是破表,帶著浩氣沖天的隊伍前進,好像輕輕的踩踏就可以衝得很遠,爽啊!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3b4ba27c044146009ad900ad50a3f348.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1679ba4a0a62f7be8452beb7134275c1.jpg)
玉富自行車道,這原是玉里到東里之間的舊鐵道,鐵道上的秀姑巒溪大橋建於1930年,因橋面跨越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之斷層帶,長年受地殼運動擠壓,造成橋墩嚴重下陷,騎到這裡,望著橋下溪床蒼茫,感受大地驚人的能量,享受腳踏兩個板塊的快感。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f568ff0d46a079f7f9ae0a6e41ea282b.jpg)
這是安通舊站,鐵路改線後的花東線已經沒有安通站了。
我詢問團員:「為何舊的鐵道設計,要轉兩個大彎才能從玉里到東里?」
「因為要讓日本人來安通洗溫泉啊!」
「那為什麼現在廢除安通站呢」
「因為大家都開車去啊」
童軍是志願性的教育團體,所以這趟旅程也充滿了學習與體驗,當然,歡樂是旅行的基調,隱藏在快樂中的教育活動效果最好。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e042a5e121605a560ae5833b238707e3.jpg)
過安通後,一定要到吳江國小,這裡有一座玉山瞭望台,此處是東台灣平地上,唯一可以看見玉山的地方。 玉山瞭望台位在吳江國小內,校區內可望見山凹後方的玉山頂。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f12fed9d918e291ea3f8551437d47dcd.jpg)
舊鐵道改建的自行車道果然筆直,騎在上面可以感受到火車平穩又寬廣的視野。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f18d7663502e8a21fc966773186e29e.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7a094add019f46cb6c0fda4f6bc6e570.jpg)
舊東里站,本來出入的旅客就不多,失去火車的車站更是一片寂寥,時間幾乎在這裡凍結,我彷彿可以聽到光影移動的聲響。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3273a56b09815cc6d385825df48448d9.jpg)
我們的到來,好像平靜池塘中的一陣漣漪,舊式的月台上瞬間洋溢著青春,呼喚夥伴集結拍下這張團體照,按下快門後,望著月台後方的田野,好一片壯麗的大地拼布!不知道昔日在火車上的旅客,是否也跟我一樣在這裡發出讚嘆?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6da4f6cfa7cc65c1a9665c69149c4625.jpg)
回到台九線,踩著環島一號線前進,到了馬加祿部落附近,我請領先集團先暫停等待後方的團員,到齊後再往前進。 我隻身折往馬加祿到東興的農路,與台9線平行的這段田間小路有著美麗的S彎道。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466da69c7ae2e75f84d8659d7f811f60.jpg)
更重要的,我可以隔著金色稻海遙拍台九線上的車隊,這是規劃這趟路線時就已經浮現在腦海中的畫面!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bb20e65eb10a547c1f798896d07d30ef.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b25067477dc50cf78560d3926336f1f5.jpg)
進入富里鄉,富里在北方的羅山村,以壯麗的花海迎接到訪的旅人。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34ffb5426954e5d0a9a20136e65d1f1a.jpg)
還有沙雕巨人,想試試看被巨人捧在手掌心的感覺嗎?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825ec464661a68ba7fce97a1c0d79c76.jpg)
進入富里市區,第一個目標就是富里教會,這棟仿巴洛克式的老建築建於1951年,1959年完工,60年的老建築歷經地震與風雨,目前已經接近危樓的狀態。這幾年完成幕款後就會拆除重建,下次再來富里,也許就看不到這優雅的身影了!
除了建築悠久以外,富里教會更是東部最悠久的長老教會,1878年,南部阿里港西拉雅族人張源春來到富里鄉石牌村成立講義所宣教,當時石牌村有不少南部遷來的西拉雅族人,所以早期教友也多為西拉雅族人。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df96baa53a5db4680ba99d4fef250b07.jpg)
富里教會旁,有一座富里國中的拱形牌坊,應該會勾起四五六年級生記憶深處的青澀浮光。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ae9396e2eeb3612558f582ce5764d1a0.jpg)
富里市區還有一棟優雅的老建築~富里公埔文化館,公埔文化館昔日是富里鄉公所,「公埔」是富里的舊名,意指公有待墾的一片小平原。公埔文化館屬於二戰後的現代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利用水平及垂直線條來裝飾立面,以往用單車閱讀台灣的騎旅,也看過類似風格的公共建築,很幸運的,這些很有歷史意義的老建築,可以在一些開發較慢的鄉鎮被保留下來。
一旁還有一棟更古老的日式建築,是昔日的富里庄役場,建於1926年,這是當時整個庄內最稀有的鋼筋混凝土建物,二戰後新的富里鄉公所啟用,這裡作為鄉公所戶籍課的辦公室,後來戶籍課改制撤除,改由電信局電進駐,所以立面上還留有電信局的字跡。不知電信局是什麼?那你就是新新人類,電信局是中華電信未民營化前的公家單位。可能因為內部改建太多,這棟建築未列入古蹟名單,但卻是花蓮港廳僅存的庄役場建築。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4708f2b0f16f9724f549222bdfd0400.jpg)
很驚訝,東台灣展望一書並未記錄當時的富里庄役場,但記錄了公埔警察官吏派出所,我們找到現在的富里分駐所(公埔文化館南邊約100公尺),老建築已經完全無存了。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55892bb3833a70aeac5747ed5492fb51.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ff22e177af87ef402eb3849aaf1f39b1.jpg)
在團員的眼中閃過一絲的遺憾,這是規劃路線時已經預想到的失落,所以立即帶領大家衝上一座小坡, 用喘息把失落拋在腦後,再抬起頭就望見了富里國小 ,哇!大門口的石柱依稀有昔日公埔公學校的身影。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add1a9eb0a2916da1d06560ba8e55569.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6e9a4ecf3f135cded2616f166a71590.jpg)
台9線轉東9,我們從東北邊進入大坡池。
「等等,地圖上東北邊沒有路啊!」
沒錯地圖上確實沒有路,但實際上確實有路!
有一條單車人才知道的美麗小農路,可以從東9串接大坡池的環湖步道。
騎在小農路上,有小夥伴問:「為什麼田裡面是黑的?」
「等一下再回答你」
嘿嘿,你可能會說 Eric是不是被考倒了,繼續看下去你就會明白了!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ec6a156c00c7227f6a2a324c63f78343.jpg)
大波池的名字雖然很普通,但景色卻詩情畫意,煙波綠水,山巒疊翠,悠閒靜謐,讓人一靠近就不想走了。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359efd49c94086f2e68b00aca26dd926.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ac2d5612485ea089d42d3b9b3131dcff.jpg)
大坡池原名大陂,緊鄰海岸山脈錦園河階崖邊,是斷層活動形成的斷層池,水源來自新武呂溪末端伏流,是秀姑巒溪的源頭之一,池上的地名即源自大坡池。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6040da9734f8cc7a838d6e1f7c3fc759.jpg)
說明完大坡池的地理與地質,要把團員拉離清涼的湖邊,哀號聲遍起!
「團長帶你們去吃豆花」
「喔耶!」
眾人才肯離開樹蔭上路,先到大坡池西北邊的小山丘,拍張團體照。
藍天綠地朝氣活力,我們是健士童軍團!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bfc9775bff10088af238fd8f796b4bc8.jpg)
團長,稻田起火了,那是農民在燃燒稻草,是剛剛看到黑稻田的原因。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2e304dd83b1bc0c0771516ff875b6bb3.jpg)
「這是許多農民慣用的農法,可減少病蟲害,可避免翻耕灌溉時稻草浮在稻田上,燃燒後還可作為肥料,只是,這樣的農法會產生空氣汙染。」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84ce554fd5f329d2483e382a6256952d.jpg)
豔陽下來到了大池豆皮店,遠遠的看到大門口的鐵門仍然緊閉,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dc2eeaa880f9fd89c72b6d91104224e5.jpg)
騎到門前,「天啊!休息兩天!休息兩天!休息兩天!」
從領先集團一路傳到墊後的押隊,前進的動力瞬間瓦解!唉嚎聲四起。
透過無線電,急叩支援車張羅補給,團員們也在無線電中聽到了,軍情才穩定下來,部隊繼續挺進。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54601cf823580f1d5821532f26cb9602.jpg)
轉入浮圳自行車道, 這一次沒有金色稻浪,但狼煙四起,已經好久沒有看到這種豐收後的農村景象,腦中閃過著童年在稻田中焢蕃薯的畫面:)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d61a38e50d18a01678d6efa858dddee0.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658a66055d99a3434168d98ea8ed1a39.jpg)
池上萬安老田區保留了上百年農業耕作,這種社區的共識在利益導向的社會真的很難維持,可以堅持到今日,真的可以列為文化遺產了。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a4f8650a7a6fdbeb58623bde269d0af6.jpg)
這個時節到訪雖然無法看到綿延的金色稻浪,但是卻可以看到收割前後不同狀態的田區,當然還可以看到收割的整個過程,雖然已經採用機械的方式收割,但是在一些機器無法到達的地方還是只能用人力收割,讓孩子也親身體驗到農夫的辛苦。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6c8fe2d06ad3ed84fde508859177c220.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4ce7097ece7207d71ad0991d40dcffe5.jpg)
進入伯朗大道,驚呼聲四起,第一次來的夥伴一定很驚艷,筆直的大道、寬廣的田區,這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景觀。但是對於老鳥而言,熱門季節的伯朗大道宛如菜市場大道,無論如何,高興就好!至少這次看到的是狼煙中的伯朗大道。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703b7d3c9071c85ba92f741f01980bff.jpg)
支援車不熟悉池上的交通管,被擋在田區西側台9線轉東6的路口,夥伴扛著補給,徒步進入東6,再搭上遊客的四輪腳踏車,硬是把補給送到伯朗大道東端的休息區來, 宛如大旱後的甘霖,真是令人感動!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fe185995f49f9ca06b2939a81964d2da.jpg)
整補後南下萬安,轉入萬安天堂路,這是另外一個大家熟悉的廣告場景。 狼煙中的天堂路,沒見過吧!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a3ba765f0b8b87a41e5011f3d60e415.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ba488a41091c8e1bbcf1ba10008566e6.jpg)
回到台9線南下,過池上大橋後,完全被籠罩在狼煙中,這是騎車以來稀有的經驗,就在斷斷續續地狼煙中,一路下到關山,埋鍋造飯。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1892d0ceb54407f343bf3306a0a201e5.jpg)
飯後,先來瀏覽一下關山市區。關山在日治時期是台東廳里巄支廳所在,是台東廳內第二大城鎮。舊火車站(里巄驛)是關山的歷史地標,位在現今的車站旁,是一棟和洋混合式的建築,中央主體磚造,左右對稱木構,最特別的是中央五角形的屋頂,加上突出的入口門廊,門旁還有兩座圓形的牛眼窗,強化了火車站的意象。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4cbe927b79981718248290c2fa86cdd7.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9ed6b863356f4267a403e452c1b29c41.jpg)
里巄驛旁有一棟日式老建物,是昔日關山站長的宿舍。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66be7c35a0d7823c875849367047244c.jpg)
老車站正對著中山路,這是關山的老街里巄大道,也是日治時期關山都市計劃開始發展的地方,對照著90年前的老照片,有變有不變,城市的發展反應人世的變遷,讓人不勝唏噓!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ebaede2875fbe459736ca1a21bb47110.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decbe0c3ad6229bbdab2027166857b44.jpg)
里巄大道(中山路)另一頭是里巄支廳役場,現在是關山分局,居高臨下,有塑造官府權威的意涵。(請在與上面的中山路對照,山形幾乎無變化)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f28eb9664871f4b9bffd2ecdcc213473.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9ad997c0ef018b1977acbd4d1e766d78.jpg)
騎行在中山路上,還是可以發覺許多很有味道的老建築。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70200dae41ded79951b9cbfe9a4a63a1.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eda0ad6a9d562c8ed21eccc0d25bcd47.jpg)
關山分局後方有一棟修復的日式老建物,這是新近掛牌的關山警察史蹟文物館。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6ae26594ec87e7a721f2a48bfffa8d9d.jpg)
關山分局前左轉,來到中正路民權路口,落魄的日式老宿舍,這裡曾是里巄支廳長的官舍喔。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bb39fd5b1f086e68584bf406570440c5.jpg)
看完了市區的歷史人文,也休息夠了,該好好運動一下,騎東8-1,往關山西邊的小山丘爬上去, 爬上山丘可以鳥瞰關山市區,遠方的稻田還是狼煙四起,算是季節限定的景觀吧!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2cdf19368d3ebf873b1f22be3837feea.jpg)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是全台灣第一座自行車專用旅遊道路,我們當然要來騎上一段,體驗一下。剛好又是下坡,孩子滿們像放出去的野馬一樣,怎麼樣也喚不停,結果,當然是衝過頭了....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f0b5ba152002d86506b9daf6c8a39e1b.jpg)
再度匯入台9線,關山鹿野這一段,長達14公里,號稱全省最直的省道,除了筆直以外還有U型坡,台灣稀少見的公路景觀,看了就熱血盈胸,衝吧!唯一的限制,不能並排,不能超過領騎!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26cb6290ae1c5e89965bd29f72db1163.jpg)
爬上了U型坡,找到一處超大型的路肩,集結隊伍。拍一下團體照。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2ec4c60e24c33a23f12f35cbd1300dcb.jpg)
有幾位第二次來的老團員問:「這裡有點熟悉,是不是....」
「沒錯,就是你們9年前拍團體照的地方!」
9年前的花東騎行,也是在這裡拍了一張團體照,當時小一的孩子現在已經長成180幾公分的高一大男孩,小四的孩子也已經大一了!趕緊把這些九年前騎過的夥伴找出來,再合照一張,歲月催人老啊!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b6f36f234a5bd89eae95c2e9b5c4d5eb.jpg)
續南行, 過了景豐以後, 走東31往西南,東31有隱藏版的綠隧道,如果你是很細心的文字讀者,不要告訴別人喔!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814f93985e4b88606a3d789d2732b437.jpg)
一路來到瑞源站,如果不是鐵道迷,一般遊客很少進到這個車站。支援車送來甘蔗汁,讓大家可以好好邂逅這座一生可能只會來一次的車站。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e0bfe5d9c5a590f2a8cd9d618353d2f8.jpg)
瑞源站是縱谷中比較少見的幾座遠離台9線的車站,瑞源村因此一直維持著單純的農業聚落型態,車站前最熱鬧的街市也只有幾家商店,老屋寂寥,老街寂靜,我們是平靜池水中唯一的漣漪。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389ad618add789b0a9dc4616f0512c8e.jpg)
騎過田間,遠遠地就望見遠方有一條紅色長龍。騎進看,是一座比農田高的水圳,新完工的二層坪浮圳。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0144634a3b464c96ec17ae749bda39bc.jpg)
孩子問:「團長,浮圳未完成之前,這裡的農田怎麼灌溉?」
「好問題,以前這邊也有一條老浮圳喔! 根據當在地耆老的說法,四十多年前,當地居民為了灌溉,徒手堆填出長達600公尺的浮圳,近年不斷塌陷,水利會才新建二層坪浮圳。」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da43e23d868e75afd84b7bff7d608a86.jpg)
小團員不解,水不是都是在地上流的嗎?為何要建一座這麼長的橋讓水在空中流呢?裡面真的是水嗎?
眼見為憑,招呼團員靠近浮圳,看看流動的真的是灌溉用水,觀察浮圳表面,幾乎是水平的,沒有往上。再觀察浮圳與一旁的路面,可以發現路面是往下走,前方是塊低地,所以浮圳是為了讓灌溉用水能夠順利地通過這片低地,到達另一側。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1fbbac1b5341049f90867cae0c50a30e.jpg)
再往前騎,團員都透過腿部踩踏的施力,驗證到地形的變化,我們是先向下滑行,再往上爬升。
從浮圳的拱形結構也可以觀察到,靠近低地中央的拱型結構較深,兩旁較淺。
親身騎過這麼大的一個建築量體,可以想像,以前先民徒手堆築浮圳的艱辛!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9acee5412662830e2097bd554842e668.jpg)
這座浮圳真的是力與美的表現,建築結構與配色從背景中跳脫出來,卻又與當地的地景互相烘托,從浮圳的建設與規模就可以看出,瑞和、瑞源這一帶是台東的大米倉!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588293a8c31cc91b1c14056129d7169f.jpg)
無線電中傳來支援車的呼叫,問我們是不是淋到大雨了?我們這裡陰天沒雨,原來他們去加油遇到大雨。望向遠方的山邊,靠近省道的地方果然大雨滂沱。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e5fed7d64a052cc29c2d99f4b2f1ed4e.jpg)
大片烏雲下一束陽光點亮山頭,一邊大雨雲霧,一邊燒田狼煙衝天,近處卻是翠綠的稻浪。自行車旅行就是這麼奇妙,看盡大自然的神奇變化。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810af56377da38d69c2daae11924e7f4.jpg)
一路往東騎到了卑南溪邊,不要說完全沒有遊客,連居民都很少,只有零星的幾座農舍,彷彿來到了世界的盡頭!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2b1670bd23a9249eb5dd427e86d81768.jpg)
這種單車旅行的感覺真爽,當然要來一次全體的跳拍,卑南溪對岸就是海岸山脈最惡劣的惡地地形,197縣道就環繞在對面那片月世界裡面,這段197縣道,從23K(寶華 )到 37K(鸞山) 間,有長達14公里的非鋪裝路面,是全台已通車的公路中唯一的碎石路段。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250d011938df544fe6a1b3a5d46cf38a.jpg)
既然是世界盡頭,當然只有我們獨享沒有金城武的天堂路了!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38947669bb213e790618b61b3702b051.jpg)
騎往新良濕地,整條防汛道路都被我們包了,世界好像都停止了,只有我們在前進。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ff15aa6d124e25eca8f17864c76241b6.jpg)
原來計劃轉東29瑞景路,過鹿寮溪接台9線,但在瑞井路前,卻發現一座地圖上沒有的自行車專用橋,騎在橋上有倍感尊榮的感覺。東29就在旁邊,這裡也不是單車客常出沒的地方,不太可能耗費巨資建這麼一座大橋!這該不會是一座鐵道橋吧?印像中這一段鐵路有改線東移,對照舊地圖,果然這是一座鐵道橋!過橋後沙石場旁筆直的單車道 也是鐵路路基改建的。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136c5252042d81c3ee63760b5540ad03.jpg)
孩子們都知道,今天最大的挑戰是上鹿野高台的陡坡。下午一有爬坡就問,團長是不是這個。過了鹿野車站以後,我預告陡坡就要開始了。
「要爬陡坡了,要爬陡坡了!」 一路傳遍隊伍。
轉入福佑路, 又長又陡的坡就矗立在面前,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體力好的慢慢龜上去,中等的爬到一半下來牽車,還有一開始看到就放棄的!從山下就開始牽車。
一路上連哀嚎都沒有,應該是沒有力氣叫了。
直到爬上高台階地才聽到,「我死了!我死了!」
真的是喘息後才會叫。無論是騎牽拖拉,至少全體都上來了,喔耶!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97bd867934a80ed80fbebec0eb700a21.jpg)
我們可以沿著台九線繞過鹿野高台,辛苦爬上來一定有可觀之處。
長長的綠色隧道是高台給我們的第一個獎勵。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92c0d3c461588a8e2ce44fed76134b66.jpg)
轉到另外一條幾乎沒有車流的綠色隧道,如此壯觀美麗的風景,當然不然只是匆匆騎過,我們要躺下來,用全身擁抱大地,用所有的細胞感受美麗!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e12c0defb3868313644799184afe63cb.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b43686db8638c425f0cc7185c5e2be2.jpg)
天上有飛行傘,地上有鐵馬,
一起悠遊在寬闊的大地上,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給我一台單車,我可以擁有全世界!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1a7e3526c13221fa7f9bc424bb4fb59a.jpg)
領著孩子們騎到龍田國小,中場休息,補充飲水,團員們很快地與當地的孩子鬥起藍球,我樂得慢慢地感受校園裡的古蹟。
日治時期的鹿野是台東廳內最大的日本移民村,為了解決日本移民子弟的教育問題,1917年成立了鹿野尋常小學校 ,專供日本子弟就讀,後來因為移入的台灣人子弟也有就學的需要,另外成立了鹿野公學校。二戰後,鹿野尋常小學校與鹿野公學校合併成龍田國小。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b5a0f6fe39c3902031f7fc04e5c5785.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863f8bffb1dae9fa04631099504e129a.jpg)
校園內有一棟日式建築,日治時期原是鹿野庄庄長官舍,戰後由龍田國小管理,做為校長宿舍。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6c02c75687d0d475de32e48fa47e3ea4.jpg)
校長宿舍旁還有一棟老建築,這是日治時期,1939年,由愛國婦人會台東廳支部所設立的私立鹿野托兒所,有可能是全台灣第一個托兒所!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5416ffd5a74fe1b95210374002a2738b.jpg)
古蹟巡禮完,孩子們的鬥牛賽也剛好結束,集結隊伍準備出發。
長長的休息完總是有點懶散,我拿出鹿野神社的老照片,「有誰要跟著團長去探索?」
「我,我」, 孩子們的精神又來了。
看,現在的鹿野神社,本殿、鳥居、手水舍,就跟老照片中的神社幾乎一樣。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83a2ea954cffb1042488d2191b8b3f74.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335fe3af4019fa47d45d82972610cd04.jpg)
鹿野神社位在昆慈堂旁,二戰後全部被拆除,僅遺一座基座。直到2014年,由日籍匠師指導,以日本檜木重建。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eed1ad04b902a3516683a905bb53d41.jpg)
這是今日最後一個景點,我告訴團員們,我們就要一路下滑到台東了,不要滑太快,大家興奮的上路。
但是,為什麼過了鹿野溪以後就開始爬坡呢?
「團長不會騙人的 ?」「這應該只是一小段,等一下就下坡了。」
但騎了20分鐘,怎麼還一直上坡?
「團長騙人!」
哈哈哈,這段長坡大約有4公里長,從鹿鳴橋到初鹿,爬升約100公尺,在我善意的模糊下,大家也都龜上來了,休息一下,再度集結隊伍,接著,初鹿到台東真的就是一路下滑了!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d259362df1d1589c65c61f487b811f04.jpg)
直接騎到今晚的家~民宿庫,進門馬上感受到簡約舒適的裝潢設計,一樓有很大的交誼空間,我們喜歡在此點心、用餐、閱讀,也與其他的旅者聊天。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e09def1502e4e8ea2da329d808b0c376.jpg)
民宿管家特別帶著我們打開冰箱,提醒我們一定要嚐嚐民宿庫提供的一種特殊飲料~芭樂心葉茶,這是以台東香芭樂葉子製作的茶。 騎完100多公里正渴著,當然馬上來一杯,茶呈琥珀色,滑順回甘,不錯的台東特產,也是多功能的養生茶。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6d361b24c4ba4ed66685011eb9259fc.jpg)
民宿庫的客房是採用主題式的裝潢,其中有一間的主題是兒童樂園,客房中甚至還有溜滑梯呢!我們孩子都大了,選了禪風客房,裝潢簡約,空間格局也較大,乾淨舒適,有回到家的感覺。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9710d0f6390a7a6a9294ef052d1da1e.jpg)
太陽剛下山不久,藍調的色溫灑進房內,趕緊打開落地窗走到陽台,視野寬廣、空氣清新,民宿庫就在車站附近,這一帶都是還未開發的重劃區,民宿周遭生態豐富,蟋蟀蚱蜢都是鄰居。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2836c3a0f54c5f329dcc5894641b2400.jpg)
晚餐後與老闆聊天,老闆相當年輕,約30多歲,為了孩子,開民宿,以便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成長。 到處都有實踐自己想法的年輕人,這就是台灣的軟實力!
民宿還有洗衣間,車衣車褲洗完脫水後直接晾在洗衣間,隔天又有乾淨的衣服穿了。我們的單車也是放在洗衣間的一角,安全無虞,完全符合單車人的需求。
次日行程不趕,我們可以好好地享用民宿早餐,菜色豐富的自助餐,最令人驚艷的是原住民美食a-bai,這是糯米和小米研磨過後再蒸熟做成的食品,有點類似漢人的年糕。各地的原住民會在中間加上不同的餡,我們這次吃到是加梅乾炒肉的餡,配上一杯咖啡,口味真是一絕!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31adee8164f2b9e5de9dd0fabe8bb89f.jpg)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e0f04f45e9e91674b07f3089d7ff1890.jpg)
相隔9年,領騎健士童軍團的兩次花東單車旅行,也許9年以後還會再有一次,但應該不會還是我領騎了。希望能夠看見9年前的孩子帶著9年後的孩子騎,這才是是薪火相傳!
![[Eric的單車日記] 花東縱谷南段 狼煙中的親子騎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9/mobile01-c54ba5bb66df6712cce8b180ff1c64b1.jpg)
註 :本文參考的老照片,均翻拍自1933年「東臺灣曉聲會」出版的「東臺灣展望」 一書,作者是毛利之俊。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ericchen.tw
Eric的單車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