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義市有七條自行車道,分別為世賢路自行車道、八掌溪北岸自行車道、博愛路自行車道、頂庄社區自行車道、蘭潭自行車路網、嘉油鐵馬道及港坪花卉自行車路網等,包含休閒、人文、地方特色及運動等功能的七條路線,沿途結合市內各觀光景點,是騎車好去處。

以「嘉義媽祖婆」許世賢博士命名的世賢路寬達90公尺,馬路兩側有寬闊的綠帶森林,自行車道建於其中,成為台灣唯一能在都市林間騎行穿梭的單車道。

世賢路自行車道以世賢路一段與保安二路交界為起點,經世賢路二段、三段至四段壘球場為終點。

騎行世賢路自行車道從嘉義車站開始,嘉義車站挑高建築式樣,外觀折衷建築風格,古典簡約,幾何圖案裝飾充滿現代感。民國87年由嘉義市政府訂為市定古蹟。

中山路直騎來到市中心的圓環噴水池。民國五十九年許世賢市長拓寬中山路,將嘉義圓環重建為全省第一座七彩噴水池。許世賢博士從政任內最為人稱頌的政績,便是不畏強權擴建中山路、改建中央七彩噴水池等事蹟,為嘉義市樹立的「民主聖地」的精神象徵。

因為KANO電影上映,喚醒台灣對昔日棒球英雄的印象。中央噴水池豎立KANO投手吳明捷雕像,已成為遊客來到嘉義的拍照景點。吳明捷投球姿勢非常有特色,獨一無二的高壓式投法,就像老鷹張開翅膀一樣。

中央噴水池週邊有扶輪社捐贈的「仿巴黎鐵塔」復古造型是嘉義市民不變的童年記憶。

中山路轉入文化路來到中央廣場。回鍋再任市長的黃敏惠市長,再一次証明嘉義市有「垂陽」魔咒之說。

老一輩嘉義人熟悉省立嘉義醫院,遷移至西區北港路為署立嘉義醫院。原舊址即為中央廣場。外觀為民眾休憩空間,有草坪等景觀藝術。

略騎往中正公園一角有許世賢市長雕像,許市長早年行醫,中年從政,是台灣政壇的女性指標,清廉執政,深受民眾喜愛,故稱「嘉義媽祖婆」。

許世賢市長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女性博士,對清苦病人慷慨大方、無私奉獻。中年從醫學界轉戰政治圈,以學識與智慧獻身台灣民主運動,一生無私奉獻、服務鄉里。

接著騎往共和路167號,平凡巷弄裡的小門,這裡是「嘉義媽祖婆」的許世賢博士故居。

嘉義人感念其為鄉親犧牲奉獻的精神在故居設立的第一座台灣女性文化地標。象徵許博士從政清廉形象,並以雙手護衛鄉土、孕育台灣民主的理念。

當年「嘉義媽祖婆」就住在小巷內,對照現今政治人物住豪宅、坐名車、有隨扈,真令人汗顏呀…

哲人已遠,典型在夙昔,已故許世賢市長將永遠活在嘉義人的心中。今日騎遊世賢路自行車道也尋找許多史實與回憶…

位於北門驛不遠處的檜意森活村,前身即是日治時代的嘉義林場宿舍區。

至今已近百年歷史的日式老建築,騎走園區中,有種時光錯置之感。

完美重現林場宿舍、湯屋及招待所設施的檜意森活村,很棒的景點,值得一遊…

騎走忠孝路來到世賢路自行車道起點。世賢路為八線車道大馬路,兩側有寬闊的綠帶森林。

自行車道起點沒有明顯標誌,從世賢路一段與保安二路口出發,經世賢路二段、三段、四段至壘球場,全程6.6公里。

起點也是終點,是怕遊客騎過頭,才在頭尾二端各有終點標誌。

若從終點往竹崎方向就是嘉義山線,沿阿里山公路直走就抵達阿里山。世賢路自行車道處嘉義市外圍,卻是傳統嘉義山、海線分界線。

寬敞的林蔭大道,綠地空間大,讓民眾或車友騎自行車,跟著指標騎,保証不迷路。

車道景觀豐富,平坦水泥路面還有步行磚,車道旁有停放自行車的貼心設計。


車流不多,安全性高,還能換到對向車道再出發,或轉入社區品嚐在地小吃。

在松江街轉入西區保安一路。

保安一路有歷史悠久的保安市場。

保安市場規模不大,攤位不多,環境乾淨,午後開始營業的小吃攤可吃點心。

保安市場是地區性改建的市場,攤位不是很多,販售家常用菜為主,週邊小吃是營業超過四十年在地隱藏美食。

招牌主打臭豆腐及蚵仔麵線,就吃這二樣…

蚵仔麵線跟南部常吃的麵線焿不太一樣,麵線焿是微甜焿湯,蚵仔麵線用料較多,比較吃的飽。

麵線是嘉義人常吃的早午餐。撤上香菜,加少許胡椒粉,略加蒜泥口感更好。

細麵線的缺點是久煮易過爛,上桌趁熱吃。

光吃蚵仔麵線是不會飽的,一盤現炸臭豆腐反成點心主角。

吃飽了再出發,續行世賢路一段自行車道。

「BRT」,中文稱公車捷運系統,是發源於南美城市的新型大容量快速交通方式。

嘉義BRT專用道、車站等設施於2008年1月31完工啟用,目前有9輛低底盤的無障礙巴士。

嘉義BRT行駛路線於「高鐵嘉義站」至「台鐵嘉義站後站」間,經高鐵大道、世賢路、自由路、垂楊路等路段闢設有「公車專用車道」。

路口有噴水池等景觀,雖然沒有水,車友能停下車,略事休息。


世賢路自行車道特色是沿途種植阿勃勒及桃花心木等林木,自行車道在林間蜿蜒穿梭。

每逢夏天到來,世賢路兩旁阿勃勒陸續開花,金黃色的花瓣隨著微風飄曳,格外有夏日意境,身歷其中,讓人彷如置身花園的感覺。

自行車與行人道是分開的,很安全的設計。

時序不見美麗阿勃勒,乾淨林蔭小道是居民聚集場所。


種植榕樹、台灣櫟樹、雞蛋花樹、樟樹等,不同樹種有不同的風格,無論遠觀或近賞,都令人賞心悅目。



西區北社尾路屬保安里,里內大多為蕭姓,二次參與總統大選的蕭萬長副總統就出生在日治時期「北社尾庄」,也是第一位在台灣出生的行政院院長,堪稱「嘉義之光」。

「嘉義之光」不止一位,世賢路有嘉義市第一座圖書館「世賢圖書館」。圖書館開館27年,紀念「嘉義媽祖婆」許世賢市長。

嘉義市長久以來市長一職由女性擔任,在台灣民主政治史上獨樹一格。從第一任民選許世賢市長再交棒兩位女兒張博雅、張文英連續擔任市長。

許世賢博士為嘉義貢獻良多,成立紀念館宣揚「世上無雙醫政治,賢能第一女英才」的風範與事蹟,傳承嘉義民主聖地的精神。

世賢圖書館剛完成整修,除展演廳空間改善外,另規劃網路視聽區、筆電使用區、電子書閱覽等數位服務區、多元文化專區。


圖書館也設置多元文化專區,提供英文圖書、東南亞語文圖書及繪本,提供新住民母國語言的書籍。


要搭電梯上樓,電梯門口就有絢懷設計的巧思。

紀念館位於三樓,「媽祖婆」看著莘莘學生認真讀書,心喜嘉義後啟有人。

許世賢博士是台灣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任女性縣市長,開創了女性從政的先河,擔任嘉義市長期間推動中山路電路地下化及七彩噴水池等貢獻,被老一輩的嘉義人稱為嘉義媽祖婆。

館內展出許世賢博士的手稿、剪報、照片、醫療文物等,區分六大專區,從家世、學業、懸壺濟世、從政等資料,將許世賢博士鞠躬盡瘁的生平呈現在民眾眼前。

為讓嘉義市民懷念老市長,影音專區留下擔任市長時影片及致詞聲音。

動畫版生動呈現擔任省議員期間犀利問政能力。

許世賢博士為清朝秀才之後,日治明治年間出生,獲得日本九州帝國醫學博士後返回家鄉從醫,被譽為醫界女傑。


從政前的許世賢,與夫婿張進通在市區開設順天堂醫院看診。八七水災發生後,夫妻倆義診一個月,無論看病或住院一律免費,因而贏得「嘉義媽祖婆」美譽。

紀念館保留昔日看診器具,密密麻麻的看診記錄,讓後人懷念為鄉親看診的義舉。


展館擺放著一張許世賢擔任嘉義市長時的辦公桌椅,現任黃敏惠市長還特地前來試坐。

辭世超過30年的許世賢老市長留下「許家班」傳奇,接任者張文英、張博雅二位女兒回憶家庭生活及事蹟點滴,寫下台灣政壇值得討論的輝煌一頁。

現任黃敏惠市長以「南非曼德拉,嘉義許世賢」,讚揚許前市長一生就是台灣女性奮鬥史的典範,除了爭取女權,以清廉護衛鄉土、孕育台灣民主的精神,更是嘉義人永遠的驕傲。

世賢圖書館旁是世賢國小。

創校於民國七十五的世賢國小,因學校緊鄰世賢路外環大道,校名取名「世賢國民小學」。


校區佈置優雅而且充滿人文氣息,入口廣場開闊並有知性造景!


學生活動場有一面專文介紹許市長生平解說牆…


離開世賢國小再騎上自行車道。

來到北港路,來到世賢路二段。

沿世賢路二路挺進,就算汽車開的再快,自行車騎行時注意警示號誌,安全不受影響。

世賢路自行車道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風景,各有一番景緻。

筆直世賢路騎來非常愉快,不同的地形也是騎車的樂趣之一 !

除了路旁休息站,騎累也能騎到路邊廟宇休息。

鎮安宮供奉關聖帝君,也是地方信仰中心。

鎮安宮有二支各長約150公分的巨型檀木文昌、文武筆供奉在神桌展示。

關聖帝君降旨要廟方製作文昌武筆,讓肩負保家衛國的軍警人員或家屬求取,精神上也有寄托。


離開鎮安宮來到港坪運動公園,全長約11公里的自行車道,特色是經過花卉區自行車道。

途中可探訪運動公園,更增加騎自行車遊的豐富性。


車友可從港坪運動公園出發,經過世賢路就可看到一片花海的港坪花卉專業區。

滿是燦爛綻開的花田,隨著不同季節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風貌,讓此地每一個季節都有自己的風格。

時序種植雞冠花。

每逢花季整片同色系的花卉,以花海的姿態向世人呈現,吸引遊人。


再沿自行車道來到港坪里,騎往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

劉厝庄是嘉義228事件發生地之一,在此成立228國家紀念公園,別具歷史意涵,讓民眾了解及記取歷史意義。

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面積6.1公頃,簡單來說是一個丘陵般的大綠草坪。

公園中心點採竹廳設計,象徵台灣隱藏、內斂的生命力,提醒後人莫忘前人們的犧牲,更彰顯園區歷史紀念意義。

周邊設置228歷史教育、文學、詩詞書畫及紀念雕塑等設施,把事件中家族及個人受難的故事述記給下一代知曉。

湯德章是臺灣臺南人。柔道五段,日治時任職警官、執業律師。

湯律師於二二八事件中遭國軍槍決於民生綠園。(現今湯德章紀念公園)

陳澄波是台灣日治時期及戰後時期油畫家。陳澄波二二八事件期間作為談判代表,最終遭國民政府軍隊羅織罪名,槍決於嘉義火車站前,享年52歲。

陳澄波以一幅(夏日街景)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 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

二二八事件是大時代中台灣人民追求自由與時代的不幸,藉由國家紀念公園的開闢讓受難家屬走出悲情。

離開劉厝里轉騎來到臺中榮總嘉義分院。

不知不覺騎到世賢路三段,進入自行車道末端。

長長的林蔭大道,好像騎不完一樣…

最後來到玉山國中。

校舍外超大彩繪是超美的台灣最高山-玉山。

仍要騎過地下道,注意標誌,千萬別騎錯車道。

地下道出來是另博愛路自行車道,終點靠近北回歸線太陽館,來回約2.6公里。

博愛路自行車道沿線綠樹成蔭,為騎程增加趣味性。

附近南京路通往嘉油鐵馬道,市府利用閒置的中油舊鐵道修築,終點靠近北回歸線站天文廣場,來回約7公里。

嘉油鐵馬道除了自行車道的功能外,具備生態教育、城市美學及休閒遊憩功能的綠色廊道。

運三壘球場到了,市區擁有綠地及燈光的壘球場,嘉義市民真是幸福。

騎抵壘球場,世賢路自行車道終點到達了。

騎完自行車道太陽也下山了,感覺肚子餓了…

嘉義市最有名氣的沙鍋魚頭,因為名氣大也不止一家在賣了。

一路直騎到文化路夜市,來品嚐道地的超人氣嘉義美食林聰明沙鍋魚頭。

沙鍋魚頭生意蒸蒸日上,原本鄰居都變成用餐區。用餐時間外頭已是一片人山人海。

這一大鍋沙鍋魚頭已經有六十年歷史,從早上熬煮大骨高湯至下午,湯底熬成濃濃豆漿色般的獨家極品高湯。

一整盤炸好備用的大頭鰱魚頭來自曾文水庫,生意好就是新鮮保証…

太陽蛋是熱門美食,遊客點餐說「聰明蛋」就對了。

除了魚頭、太陽蛋還有健康涼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一大碗澎派的沙鍋魚頭搭雞肉飯上桌了,光看就食指大動。沙鍋魚頭配雞肉飯吃才吃的更飽。


沙鍋魚頭有大白菜、扁魚、花生粉、金針、木耳、蝦米、豆腐、豆皮、蒜頭、辣椒、蔥、豬肉(三層肉)及獨家配方,再加上特製的沙茶醬…

挑起大塊魚肉,騎遊半天,它是最好的補給報償。

見底時可以加湯,馬上又滿上一大瓢,工作人員大氣加上豆皮及湯底料,吃得很滿足啦!

文化路夜市還有許多道地小吃也值得一嚐,知名雞肉飯、香腸、羅山米糕、粿仔湯、蓮子湯、海產粥、蚵仔煎、生炒鴨肉羹及豆花等等皆相當知名等家鄉風味小吃,不容錯過。

嘉義市已完成嘉油鐵馬道等七大自行車路線,全長約46.1公里,各自行車網環繞全嘉義市,串聯不同景點。亦可由台一線及南京路串連博愛路自行車道、嘉油鐵馬道。騎自行車不需花太多錢又健康,又能深入地方特色及欣賞明媚風光,是周休二日最好的樂活休閒活動。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