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農曆三月媽祖遶境是大甲鎮瀾宮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來自各地信眾組成聲勢浩大的進香隊伍,從大甲鎮瀾宮出發,在九天八夜中徒步至新港奉天宮,來回超過三百多公里。

被Discovery列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的「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於今年4月8日晚間從大甲鎮瀾宮起駕。

若想觀看大甲媽繞境現場與位置追蹤?只要手機下載App,掌握即時位置及收看繞境直播。

礙於時間及騎程,每年都會前往一個鄉鎮,與信眾一起隨大甲媽繞境。繼去年回鑾西螺後,今年決定騎遊北斗鎮,參與遶境隨香活動。相較一路風吹日曬的信眾們,我的一日隨香公益體驗顯得輕鬆。

「大甲媽」回鑾的第二天,我來到「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的北斗。(北斗鎮公所)

肉圓是北斗遠近馳名的特色美食。北斗有三寶,不能吃的有「教員、警員」,還有好吃的「肉圓」,可見代表性之大。

北斗肉圓店很多,街上招牌都是「肉圓0」來稱呼。來到北斗,一定要品嚐這道著名美食。

沿北斗最熱鬧的斗苑路,還沒走完,已經看到「北斗大廟」的雄偉英姿。

奠安宮不僅是北斗鎮民重要信仰,二百多年前「東螺街」居民以廟為舊街為中心,逐漸擴大為四境(東門境、西門境、南門境、北門境)。想要一探百年風華的北斗老街,要以奠安宮為起點。

因疫情升溫,大甲鎮瀾宮宣布防疫政策,請全程佩戴口罩、不鑽轎底、不搶轎、提供盒裝餐點、不能邊走邊吃、避免群聚休憩,並提供活動現場直播,大家可以在家參與!

此行除騎遊北斗,也陪同太太及朋友,發放防疫口罩給香燈腳,願大家一路做好防疫,走的平安、心想事成、快樂回家...


大甲鎮瀾宮要求董監事、工作人員及香頭和團隊、隨行香客都要完成三劑疫苗注射,大甲鎮瀾宮會提供「疫苗3OK」的識別證發放,讓彼此都更安心。

疫情當前,廟口出入皆有志工進行防疫作為及管制人流量(實名制)。

廟方準備了進香旗上必有香火,或平安符結。

還有平安符或壓轎金讓信眾帶回家,供在神桌或財位就能獲得媽祖神威加持。


記得要過香火繚繞的金爐,因為香火視為神明靈力,附著平安符或壓轎金才有效哦…

相傳「東螺街天后宮」建於康熙57年,在嘉慶11年舊社東螺街居民遷至北斗,以祭祀的媽祖間為信仰中心而建街,為了祈求「奠定厥居,安集乎民」,將新廟定名為奠安宮。

戰後廟貌漸圯,就地改建或重建不停討論?能從保存黑白照片,看見舊廟樣貌。

舊廟被拆除送鄰近台灣民俗村保存。奠安宮不僅見證北斗建街的過程,更是寶斗(北斗)最重要的歷史遺跡,就像鹿港天后宮在鹿港的地位。

原址改建成今嶄新亮麗的廟宇建築。廟前方就是百年老街-宮前街。

今晚是大甲媽駐鴐的大日子,內外都是朝拜信眾,祈求「媽祖婆」護佑一家平安。

正殿保存五尊百年以上軟身媽祖,數量之多,堪稱全台之最。除了開基媽祖外,其他四尊軟身媽皆是清朝前往大陸謁祖進香時迎回奉祀。

奠安宮「海疆靖鎮」牌匾,証明建廟的歷史,高懸在正殿大門上方。

嘉慶年間建廟時,地方儒紳胡克脩贈「海疆靖鎮」牌匾成為鎮殿之寶,原本此匾收藏在地下室,清理廟產發現該匾極具歷史價值。

奠安宮是少數有官方主題曲的廟宇,「天上聖母奠安宮」表述先人渡海來臺的艱辛,還有東螺媽有求必應,保佑四季無災的神威。

官方主題曲裡提到太子爺,也笑咪咪迎接香客。

沿樓梯往上走,參觀千年神木觀音佛像。

廟前熱熱滾滾,二樓空空盪盪,先欣賞小朋友彩繪燈籠區。

二樓玉皇大帝殿香火鼎盛,是鎮民心靈寄託的地方。

後殿看到觀音佛祖神像,幾乎與廟柱一樣高,不同於常見的神龕。

巨大觀音佛像取自巒大山區的紅檜神木,高度超過4公尺,是東南亞地區以整棵原木雕刻最大神像,下方神像高度只到腳尖,多年來煙香將檜木外表染成薰黑。

觀音佛祖將甘露水變成雨水,寓意救苦解難,讓眾生業障得以消除,終得安樂!

重回大殿,平安水讓連走五天的香燈腳們,獲得如同甘霖的加持。

廟埕擺放一對石獅,造型與一般廟前石獅不同。這對日本狛犬建造於昭和十三年,原為北斗神社的吉獸。光復後北斗神社廢除,狛犬搬移至奠安宮前,成為媽祖座前的守護者。

日本狛犬獨特的尾巴與花紋,對照解說牌,一目了然它的真實身份。

狛犬後方有棵大榕樹,據說是昭和天皇還是裕仁親王時到台灣巡視時手植。

榕樹旁有二塊古碑,分別是咸豐七年的「嚴禁筏夫勒索示碑」,與光緒二年的「買補倉糧示禁碑」。

咸豐七年「嚴禁筏夫勒索示碑」,如今北斗因濁水溪改道不見榮景,因咸豐時該碑的設立,証明清朝時北斗街渡口的盛況。

光緒二年的「買補倉糧示禁碑」,要求各地官府不得以買倉糧之名侵擾百姓,落款署名是總理船政大臣福建巡撫丁日昌。

福建巡撫丁日昌到台灣,首辦煤礦,架起中國第一條自建電報線,與沈葆楨、劉銘傳均對治理台灣有功的清朝官員,只是在台灣少見關於他的碑文。

奠安宮前阿美姐高麗菜飯,大甲媽到臨的日子佈施供餐,大排人龍來領取平安麵。


北斗的高麗菜飯是在地人的最愛,也是香客到北斗必啖的美食。

店內香菇肉羹、酸菜豬腸、冬瓜排骨等湯品都40元,配筒仔米糕或高麗菜飯,經濟又實惠。

餐檯上大鍋滷豬皮,是高麗菜飯上畫龍點睛的佳餚。

白飯鋪上高麗菜,加上滷豬皮,讓軟爛入味的菜香和油脂香瀰漫整碗高麗菜飯。

燉滷的豬皮香Q、多汁,充滿膠質。

油油亮亮的豬油醬香,還有飽滿飯香,配一口熱湯,覺得米香四溢。

台灣早期為農業社會,農作耗費體力,容易吃飽的高麗菜飯被稱為農家的庶民美食。

吃完高麗菜飯後,再領取奠安宮旁佈施的午餐美食。

中部叫米糕,南部稱油飯,都是糯米煮製具有飽足感的台式料理。

米糕與高麗菜飯有不一樣的口感,粒粒分明軟硬適中,有肉燥與綠紅菜色提味,雖然佈施不是店家,卻有職業水準。

新市街因市場遷到此得名,北斗人稱「新市仔」。斑駁外牆看到「北斗鎮公有零售市場」。


名列縣定古蹟的北斗紅磚市場在不同方向,騎繞過去才能發現。

紀念碑上留有「武舉陳聯登、文舉人楊啟元」等多人姓名,希望後人要感念先人創業的艱辛。清嘉慶年間舊濁水溪暴漲成災,還發生泉漳械鬥,導致「東螺街」民不聊生,當時武舉陳聯登、文舉人楊啟元等人尋得地勢較高的「寶斗」(今北斗鎮所在地),經由「東螺開基媽祖」同意後,率全體街民們遷移至「寶斗」。

紅磚市場有高聳山牆與洗石子,屬日治昭和時代的建築風格。每塊紅磚都經歷二戰、光復到現代。


市場內環境乾淨,「迎媽祖」的日子攤商休業,北斗人與大甲人一樣同心為「大甲媽」扛轎、拿頭旗。

北斗市場曾是彰南最大的零售市場,後因電線走火,焚燬市場木造結構,僅存紅磚外牆,修復後成為新興攤販市場。

紅磚市場旁小廟是保安館。

保安館創建於清嘉慶元年,主祀蘇府王爺、配祀楊府王爺,由鹿港街分靈而來。


保安館屬奠安宮東門境的角頭廟。

保安館門牌是北斗鎮七星里,正好「北斗對七星」,非常巧合的地名。

市場老店招牌留有六位數電話號碼,相較現在七位數電話,可証年代久遠。

廟前是宮前街,往南直通東螺溪渡船頭,廟前橫街仔(斗苑路),形成以奠安宮為中心的舊街仔,縱橫交織的井字街道,源於日治時日本人的街道設計。


宮前街三連棟的三層日式街屋,滿佈滄桑的洋樓風華,值得細看。

三層樓仔建於大正14年,當時鎮內最有名氣的最高建築,也是台中州著名的豪宅之一。

山牆有「陳」的家族姓氏,北邊有「拱天樞」字樣,可惜拱字剝落,留存「天樞」二字。


另邊完整保留「獻瑞、聚星齋」字樣。三樓外牆洗石仔磚面,優雅弧型陽台,能在頂樓欣賞鎮內風光,必是大戶人家 !

宮前街其他街屋也古色古香。

大甲媽約在下午抵達,沿路補給多樣化,是信徒發心向媽祖擲筊,要準備涼水、點心給香燈腳們補充體力。


北斗人稱「舊市仔」的元市街,位在北斗市場舊址,後來遷到剛去過的紅磚市場。


元市街已離開鬧市,做為北斗老街的古街之一,仍保留值得一看的街屋。

長裕商店是元市街最長的街屋,建於大正13年,僅能從華麗外牆,遙想當年商貿興盛、人流不息。

長裕商店曾經營中央旅社,停業後改為家屋,依然留著最原始的面貌至今。


元市街、民族路口是北斗長老教會。

北斗長老教會。

離長老教會不遠,大榕樹旁是奠安宮南門境角頭廟。

南門境角頭廟又稱「三角永」普度公壇。北斗各角頭廟在中元普渡時互較高下,普度公壇在普渡中是規模最大的。

三角永普度公壇建於嘉慶年間,歷經多次改建變成現在的廟貌。

神威顯赫信徒遠在日本也敬奉建廟基金。

普度公壇門神繪有賞善司、罰惡司的圖像,最具特色,非常少見。

殿前懸掛「地藏王菩薩」匾額,正殿主神是普度公,地藏王菩薩是配祀。

公壇鄰近昔日東螺溪(舊濁水溪)畔,經常遭水患。明治41年發生大水災,相傳水災發生前,媽祖托夢給武秀才陳作舟,預告洪水會淹到三角永,隔天果然淹至三角永就停止。神蹟發生地應該就在普度公壇。

公壇也是補給點,備有里長冰茶。

抗疫聖品的芭樂來自產量全台第一的鄰近社頭鄉,車友大飽口福。

台灣人堅信媽祖「慈航普渡」,最危急狀況下媽祖婆會現身救援。每年繞境活動中信徒懷著感恩的心,帶著「進香旗」不遠百里,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參加繞境活動。


回到斗苑路也有傳統街屋建築,幾幢日治時圓拱屋頂洋樓建築,十分珍貴 !


斗苑路萬安館是西門境。萬安館初建清道光年間已有185年歷史,日治時歷經火災再修建。

萬安館供奉百年金府千歲。廟門兩方的廟聯上書:「金安北斗千古在,王鎮西門萬年興」。

金府千歲在萬安館,相鄰的小巷就叫「金安巷」。

金府千歲相傳是周文王與姜子牙的大將,戰死在沙場獲朝廷褒封,百姓信奉為神靈,南北朝南渡後將金王爺傳入南方,供奉於泉州富美宮。隨著閩人遷台,台灣各地廟宇,也有分靈。

萬安館對面是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

福德祠歷史悠久,已列縣定歷史建築。

開基祖廟福德祠,北斗人稱福安宮,初建於康熙年間,與奠安宮見證了北斗建街的歷史,被指定為歷史建築。

福德祠位於市中心,來奠安宮進香前需先參拜,再入廟參拜天上聖母。

福德祠有民國65年修復石碑,有奠安宮管理委員會認証,可見有前述參拜程序。

香燈腳不斷湧入鎮上,路旁小販琳瑯滿目商品讓小朋友滿心期待。

今年繞境盛事逢疫情擴散,更要積福造褔來行善與佈施。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來佈施結善緣。

今年準備結緣品防疫口罩,與眾生大德結緣。下個月白沙屯媽遶境選定北港朝天宮定點佈施發放...


斗苑路與中華路是北斗鎮最熱鬧的地方,銀行及肉圓店大多在此。


北斗是重要的香菜產地,光復路旁有家咖啡店,賣起咖啡與香菜的組合,推出各種香菜料理,小鎮裡的小咖啡店就一舉成名!

香菜的味道不是人人都喜歡,店家曾被檢舉,被冠上「魔人或暗黑料理店」等不雅名稱。

全台香菜產地集中在彰化縣、雲林等地,彰化以肉圓聞名,香菜在肉圓店是必備的佐料。

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香菜,最合適種香菜是中部,而北斗是最合適的地區。據查夏季能供應台灣九成用量,店家都準備了滿滿的香菜備料。

新鮮香菜本尊在此。

美味咖啡添加香菜配方,呈現不一樣的味道。

還有以香菜為原料,開發出來的產品,有太陽餅、鳳梨酥、香菜拌麵等…

甚至還有香菜製成的啤酒,挑戰酒客的味蕾。

鎮上點心站絕無冷場,店家招待150杯「媽祖請的香菜咖啡」!

不少香燈腳特地來朝聖「香菜料理」。大甲媽繞境有句話說:「有一種餓,是怕媽祖信徒餓」!

非常感謝店家發心招待,帶著一杯香菜咖啡,路上補充體力。

獨家販售的香菜咖啡很特別,除了肉圓、高麗菜飯,別忘來杯北斗才有的香菜咖啡。

騎過光復路,發現歷史悠久,已廢棄的遠東戲院。

遠東戲院在甲午戰後日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住宿,日本治台建紀念公園,豎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舍營之址」。戰後改立台灣光復紀念碑,戲院落成取名遠東戲院,鎮上已有北斗戲院,在地人稱新戲院。

遠東戲院約營業15年後開始落沒,已訂為縣定古蹟,目前經營「紅燒羊肉爐」。

曾經繁華的小鎮戲院不敵影視新科技,封閉後有人走茶涼的感覺,更塵封了當時樣貌。

戲院一帶曾經有「北斗西門町」之稱,如今散場出口顯得蒼涼。

戲院是重要的發展指標,將來改建指日可待,老北斗人懷念的「新戲院」將走入歷史。

中華路上「中華商業大樓」是北斗最高建築。

寸土寸金的「肉圓一條街」中華路,據說一坪單價上看125萬,價格直逼六都。

北斗以肉圓聞名,據說是自家人在經營,來到北斗不能錯過肉圓。


光復路直騎來到北斗鎮農會。

農會前原是「蚊子巷」,昔日衛生條件不佳,蚊子超多,滅蚊有成後改成「文子巷」。

農會對面有間小廟富美館,原來「館」也是廟的名稱之一。

富美館是奠安宮北門境的角頭廟,主祀蕭府王爺,與鹿港主祀薛仁貴將軍的永安宮一樣護佑鄉民。

蕭府王爺是興漢三傑之一的蕭何,與薛仁貴將軍同享香火,第一次來到祭拜蕭何的廟宇。

富美舘於清光緒年間建於現址,明治37年重新擴建,為北斗「北門」居民的共同信仰。

兩側對聯是「富我邦家千歲威靈鎮北斗、美斯鄉土三王神庇遍螺陽」。

小廟不大但香火鼎盛,「富美」兩字引人好奇!信徒不知廟名從何而來,有信眾返回泉州祭祖,發現當地也有個「富美宮」,原來是泉州富美宮的分靈。

大甲媽祖遶境參加團體眾多,已不舉辦「搶頭香」,改以廟方協調的方式。有掛媽祖會香旗的廟宇有排入繞境行程,大甲媽會照表定時間來到。

為感謝大家熱情接駕大甲媽,鎮瀾宮在接駕廟宇貼感謝狀…

香燈腳添油香後獲得「媽祖平安護照」,沿路蒐集各宮廟印章,集滿100個宮印以上,福氣滿滿,還能參加抽獎。

廟方備好平安符結,綁上進香旗後就能出發。

有備而來的大布條,每年蒐集平安章後裱框,留做永恒紀念。

蓋的平安章越多,進香旗就像一棵樹,載著滿滿祝福,與神同行。

離富美館不遠是北斗分局。現在的北斗分局所在地是奠基在郡役所遺址。

來到文苑東路看到「寶斗古街歷史文化區」的招牌,附近有保甲事務所、郡守官舍、奠安宮等,串連為北斗鎮的文化觀光地標。

街口有「北斗七星」標誌是觀光導覽圖。

古街歷史文化區約五百公尺,能看完各歷史景點。

光復路、文苑路口停車場,為昔日台灣三大牛墟之一的北斗牛墟。

地政事務所對面是建於1936年保甲事務所,是彰化縣內最大,保存完整的保甲事務所,外型為外披雨淋板的日式木造平房,

修復前後差異很大。

入口門廊,原有殘跡已重建。「保甲事務所」是日治保甲制度的重要見證。

日治時期規定每十戶為一甲、每十甲為一保,每「甲」設「甲長」為領導,每「保」設「保正」。保正與甲長有維護地方秩序、宣導政令等職責。保甲採「連坐制度」,即一人犯罪,所屬保甲均負連帶責任,收人民互相監視之效。

事務所今天沒有開放,只能拍外觀,還有看中文解說牌。

事務所建築材料以原木為主,內部能舉辦研討會或展覽,是鎮上多元化場館。

事務所上方木桁樑都保留下來,透過昏黃的吊燈,很有歷史懷舊感。


日治時代頒布保甲條例,包含戶口整理、維護保甲治安、掌握居民動態以及徵用勞力。整修時發現有百年歷史的保險箱。

SAGAWAKINKO保險櫃是昭和年間日本製,古董級保險箱。

磚牆下有圓拱小門洞,為地板通風防潮之用。

對面有成排大王椰子樹是地政事務所。

地政事務所前身是日治台中地方法院北斗出張所,戰後一度改為衛生所,也是北斗郡官舍建築群的成員之一。

旁邊古樸典雅的第二辦公室。

門廊有銅造的排水管,因是法院才逃過被征收為國防使用。

原出張所搭配日本黑瓦,典型昭和風格,充滿歲月感。

附近公家單位較多,空地綠樹下是隨香客、香燈腳休息、搭營帳的好地方。

疫情不開放廟裡做為休息的場地,信眾把貨車改成行動車屋,充分休息後,待鑾轎出發再跟上。

防疫期間,有熱心團體提供隨香沐浴車,為香燈腳的後勤保障。

沐浴車是香客限定版,清消再上車,熱水洗掉滿身汗,就會很舒服。

隨到隨洗,使用率很高。老香客想洗澡就找它,還能洗衣服。洗完等衣服乾,再跟隨鑾轎「夜行軍」。

不止有沐浴車,走累了還有隨招隨停的休息車。

休息車座椅軟墊專供年紀大的香燈腳使用。

附近是日治時北斗郡行政區,留下郡守官舍等日式宿舍建築,走在路上感受靜謐的幽然氛圍,與街上迎大甲媽的喧鬧宛如二個世界。

北斗曾是日治時期是彰南最繁華的城市,日式官舍建築群是最佳見證。一樣的公職宿舍,日治與民國二個不同時代風華,清楚可辨。


建築群包含高級官舍等不同型式,有獨棟、雙併、連棟都有。主要參觀郡守與分局長宿舍,二者無疑是彰化縣重要的文化資產。

有雄偉大門是郡守官舍,是彰化縣僅存官階最高的文官高級宿舍,將近三十棟的官舍建築群裡等級最高 !

日治地方行政首長為「郡守」,光看門面就有威嚴感 !

原本殘破外觀經修復後相當完整,鎮上都忙著迎媽祖,無法進入參觀。

郡守官舍改建成二二八暨人權紀念館。

館內展示發生在彰化關於228事件的文件,也展示1980年代彰化在推動228平反運動的照片。

紀念館屋頂黑瓦、北側立面的凸窗歷經歲月,仍然為老宿舍擋風遮雨。


山牆下方有六角型氣窗,有神秘感。歇山造型屋頂,檜木建材透露時代感。

庭園裡有棵末代郡守高岡義雄為女兒所植的龍眼樹。

在宿舍群裡騎走,改建後樓房與木造平房,很有光復後高級眷村的風味。

另一個雄偉大門是分局長宿舍,典雅門柱與枝繁葉茂的綠蔭大樹讓人賞心悅目。日治時應該是郡役所警察課長宿舍。

樸素宿舍有牛眼窗,門外有春聯及雨傘,感覺仍有人居住。說不定是現職分局長?

既然分局長大人住的宿舍,當然有巡邏箱守護。

騎越成排大王椰子樹,來到北斗國小。


北斗國小創校120週年校慶時畢業校友集資,整修母校門面,聘請田中窯,以半浮雕陶高溫窯燒組合繽紛圖案,讓校門呈現活潑風格。

國小與國中間是神社路。

北斗神社的解說牌,日治「北斗神社」就在這裡 !

神社路是昔日「北斗神社」的表參道。兩旁原有成排石燈籠已消失,神社門口狛犬移到奠安宮。

神社路終點是北斗家商為神社正殿。

校門以前是鳥居遺址。台灣光復後神社被拆除,北斗鎮長遊說民意代表,以投票表決通過將土地捐給省政府籌建省立北斗高中,凍省後改制為國立北斗家商。

北斗家商校訓:「忠、誠、勤、毅」,可見是男女合校。

北斗家商辦學優異,成績亮眼!

神社路旁是北斗國中。

國小原是日治時台灣人唸的公學校、國中是日本人唸的小學校,殖民地有不同教育環境。

校門公車站牌呈現「神社」風格,饒有創意。

北斗國中校園內有縣定古蹟中正堂。

中正堂前身為日治「北斗郡青年道場」,為培養青年報國精神,顯現皇民化生活信念。光復後拆掉,原址作為北斗國中禮堂使用,或地方藝文展演,為鎮民共同記憶空間。

北斗家商一角是引發爭議「玄璣公園」。

因標語「玄璣公園在北斗」內嵌鎮長的大名,引起網友抗議與爭論。鎮長也將修改公園入口意象順應民意。

「玄璣公園在北斗」是公園名稱及景點、美食結合的創意,只是鎮長大名剛好在顯眼處,引發非議。


感覺李鎮長蠻親民的,標語與文宣太個人化容易引來爭議,改進就好。

國小旁是文化中心(圖書館),方便借閱圖書及使用各項圖書資訊服務。

一樓為期刊室、圖書室,館藏收集高齡及幼兒的主題圖書。另有健康養生、旅遊為館藏特色,供社區民眾閱讀。

重回中正、中華路口,看見肉圓店招牌,肚子餓了。要留時間來品嚐在地美食…

離開熱鬧中華路,騎往公所旁巷子裡的肉圓店!

小巷矮房裡有好吃的肉圓,迎媽祖更是人潮滿滿。很多返鄉遊子來吃家鄉美味。

彰化肉圓與南部蒸煮的肉圓不同,是油泡炸熱的肉圓。

肉圓不大,一碗都是兩顆起跳,老闆先剪開,再淋特製醬汁…

吃肉圓一定要配熱湯,在地名稱叫「一組」,在地人都這樣點!

生意太好沒有加香菜,就少了在地味…

魚丸湯沒有了,只有豆腐湯。也有魚丸及豆腐各一塊的綜合湯。豆腐湯的味道稍淡。

內餡有豬肉和筍子,醬汁鹹甜適中,比例調和的很好,吃一個嫌太少,二個剛好飽…

肉圓皮軟能透光。北斗肉圓由來是日治時發生水災,損失慘重,為接助災民製成肉圓,從此肉圓成遠近馳名的特色美食。

湯的味道稍淡,只好把吃完醬汁倒入湯內,有醬香與肉圓調味,好湯圓滿。

吃完肉圓往河濱公園騎去。

河濱公園離奠安宮相距不到一公里,略騎就到。午後來看舊東螺溪的美景。

河濱公園有匹銅馬,是否為原北斗神社的銅馬,就不得而知?

據查鳳山陸軍官校有匹銅馬與北斗神社那隻很像,但陸官說「精實馬」光復後就存在。如果能証明是同一匹,會樂於歸還...

銅馬旁有石燈籠,典型的日本神社風格。

水流濁黑是八堡二圳也是舊稱東螺溪。

昔日下游出海口的鹿港可以航運至北斗,形成「五寶斗」的榮景。很難想像昔日台灣最大河流曾經在此...

經過天權橋,以「北斗七星」之一命名的橋。

公園依河而建,幾座造型特異的橋,適合到此騎車一遊。


河濱公園風景悠美,騎車不會曬到太陽。

這裡有個很歐化地名叫「西德里」。

可惜岸際美人樹盛開花期剛過…

騎至北斗橋返回北斗市區。

早上參訪老街與歷史,下午要騎車追上大甲媽遶境的隊伍。打開即時定位系統,呈現大甲媽的即時位置。

大甲媽即將進入鎮內,分局動員不少年輕警力護轎。搶轎是繞境來到彰化必有的狀況。搶轎的目的是為了讓媽祖停留久一點,動員警力戒護避免衝突發生。

大甲媽特色是按表操課,在固定時間抵達寶興宮。

鎮上相迎大甲媽的團體不少,連「銀樓媽」都來了…

銀樓媽身上佩掛金牌、銀牌,還戴上翡翠項鍊耳環打扮,供奉在北斗民宅內,很好奇為什麼會稱作銀樓媽?

據說有位銀樓少東將媽祖從鹿港請回自家銀樓供奉,信眾越來越多,銀樓媽超有個性,還南下參加張惠妹高雄小巨蛋演唱會,留下「天后對天后」的紀錄。

大甲媽鑾轎前是奠安宮「東螺開基媽」繞境的儀杖隊。傳統在地媽祖帶領繞境安民,北斗人人熱情迎接---



千里眼、順風耳行進時散落能聚財、收驚的「高錢」,可遇不可求…


報馬仔頭戴斗笠,載老花眼鏡,帶著錫壺(惜福)、豬足(知足)、韭菜(長長久久),看到他就知道媽祖快要來囉!

報馬仔是媽祖的駕前先鋒,繞境前沿途敲鑼,告訴信眾遶境隊伍即將抵達…

遶境隊伍前方是頭旗,鎮瀾宮的頭旗代表大甲媽,是遶境活動的指揮旗。


頭旗隊會發放平安符,有昭告四方平安之意。

後方是頭香及車陣,出發前協調產生頭香、二香、三香得主,取得資格的團體需捐錢以協辦遶境活動。


遶境是巡視轄區信眾,須有完整儀隊,最前頭是報馬仔、頭旗、彌勒、神童團等。

媽祖是台灣最普遍信仰的神明,全球媽祖廟數量超過五千座,信眾人數超過兩億。

贊香是廟宇間恭迎神明的聯誼活動,像是好朋友間的串門子。來自故鄉的「樓厝媽」很有親切感。


台灣統計有五百多座媽祖廟,建於明代的3座,建於清代37座。媽祖是台灣單一宗教團體信仰人口數最多,非正式估計,媽祖信仰人數佔台灣人口六成以上。

大甲媽有全國規模最大的繡旗隊,可以充實進香隊伍的陣容,因為報名熱烈,在元宵節報名當天就已額滿。

太子團主角為「太子元帥」和「濟公活佛」兩位神尊。太子元帥身插五營元帥旗,行進時吸奶嘴、打陀螺、玩水槍,十分逗人喜歡。

有新生兒的信徒都會買奶嘴交換或求一個新奶嘴給新生兒吸吮,藉以求平安健康長大。

太子團在遶境進香中除了表演增添熱鬧氣氛外,亦有護駕之責任。

大甲媽行走路線早有安排,駐駕都事先計畫,重排場。為維持秩序有志工協助開道交管。

後方是哨角隊與馬頭鑼,哨角待馬頭鑼敲響才吹奏,途經橋面、墓地或喪家時則亂鑼響之,為驅趕邪魔之意。


為防範疫情,鎮瀾宮設置醫療車提供額溫槍、乾洗手供民眾使用,並宣導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宣導。

三十六執士走在鑾轎前方開路、護駕並維持秩序。彩牌具有開路功能,肩扛兵器有護駕神威作用。

進香的過程中遇到喪家時,三十六執事隊會將媽祖鑾轎團團包圍,並快速通過。

人氣最高是「文昌筆」,參加國考的考生拿筆來加持,保佑金榜題名。

看見「涼傘」知道鑾轎即將抵達。涼傘是給媽祖遮陽之用,是古代「萬民傘」之遺風。

「隨香」是遶境中最輕鬆的角色,跟隨大甲媽的腳步踏遍大街小巷,表示對媽祖的歡迎與虔誠,亦可體驗台灣獨特遶境文化。

每次離大甲媽很近時,滿心祈福與感動。

疫情不讓信徒鑽轎腳。大甲媽尚有「敬茶」供信徒索取, 每到過夜之廟宇,轎班人員都應付信徒索取。

等了一下午終於被我扛到了,謝謝大甲媽的慈悲。

大甲媽南下途經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四個縣市,路程雖然辛苦,仍吸引大批信徒自願跟隨。

今年遶境主題為「同心」,除虔誠參拜媽祖外,設置點心站提供餐點、飲料、水果給隨行遶境的香客或香燈腳解飢止渴。

走累了,路旁有免費氣壓按摩服務。

氣壓按摩每次15分鐘,讓大家回復腿力,再努力走下去…

從白天走到黑夜,從腳上纏繞的傷痕與繃帶能體會信仰的力量。

大甲媽到北斗,晚餐幫您準備滿滿,怕您吃不飽---

今年的結緣品不少,有需要壓轎金、平安符請告訴我!

大甲媽繞境年年掀起風潮與話題,完成騎到北斗迓媽祖,防疫也做公益。明年若有機會,還是會選擇大甲媽經過的城鎮與路線,再來趟在地愛媽祖之旅…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