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行車運動。》
自行車運動會不會瘦,會的,但前提是你必須要相信strava算出來的消耗熱量。很多人剛開始挑戰時會以為20公里衝刺我全力累的半死了應該有1000卡了吧,又或者是我今天花了4小時騎了40公里,應該有破千卡了吧。答案是當然沒有。
自行車運動得靠長時間,高輸出,來達到消耗熱量。沒有一定的基礎體能,初階者要靠自行車運動,還是得靠大量的訓練累積,簡單來說最有效的運動當然還是跑步,但我本人不喜歡跑步,靠自行車運動就必須花上至少跑步的兩倍時間達到消耗熱量目的。
自行車運動,屬於雙腿與心率的有氧運動,有效訓練心肺功能,比喻來說,很類似像在爬樓梯,爬山,或是抬腿小跑步,肌群非常類似,對大部分人,心肺心率才是騎行成績最大門檻。你可能打籃球跑得快跳的高腿部肌肉練的非常發達,但是騎車更吃你心肺的強度,能夠爬坡不喘,心率穩定,才是真的登山之王。
初學者腳踏車怎麼買,分為休閒或公路車取向,兩種都可以達到運動的目的,差別只在於公路車性能較優越速度會更快,可以幫助你達到更好成積,當然價格也更高。也有介於中間的好騎,舒適,長度,輕量,速度的車種,比較適合大眾化,捷安特的設定就可能會是defy, fastroad 。我個人認為初學者第一台車可以選擇個“輕量鋁車”,一來是預算不會太高,二來是車子總是會摔的,摔了幾次你才知道哪些地方該注意,第三是未來想換車升級了才有感。平把跟彎把的不同是騎姿,彎把可以將身體彎下去形成低風阻並加強臀部力量。平把車也是可以將椅墊抽高彎下去,但能不能彎得下去要看身體柔軟度,剛上彎把一定是不舒適的,會覺得肩膀跟脖子痛,但久了會抽車跟姿勢成型以後,其實彎把比較多種變化姿勢空間,對於長途壓力反而更輕。
我一直認為,時間是單車最大的限制,但相對來說,今天有時間騎車的人,那一定是生活相對過得充裕。目前平均下來大概週騎兩趟,騎乘時間4小時46分,108km。據我所知要達到業餘車手的訓練量大概要週10小時。所以想要有進一步加強無非是增加次數,或是拉長距離。所以有車友不建議讓學生接觸自行車,原因是天呀你想當個邊緣人嗎,不如把時間金錢體力花在年輕該做的事情。我到了這年紀籃球打不動也沒有球友了,跟高爾夫球比起來,騎騎車算是一個不用花錢的休閒,更不用花太多時間在交朋友上面,還可以探索未知的路線。夏天很怕午後雷陣雨,我通常又選擇自然起床法,所以幾乎速戰速決三小時內為目的。沒錯一個風櫃嘴來回就是差不多三小時回到家,這才只是速戰速決的行程,要是熱門的行程金山北海岸石門基隆九份,那個來回就要五,六小時了。可能要等哪天確定沒有午後陣雨跡象,我才會規劃一個中長途。總之你買車之前要先想看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在騎乘上,當然退坑的人也不少,所以現在路上留下來的菁英等級居多。從七年前參加北高開始就發現,一年比一年車友們的裝備更專業,表情更肅殺,以前還有說有笑,現在尤其出發時間大半夜根本就是一路衝到底,現在的北高你去看看,休閒組根本就是人數少弱勢被海放一群。
初學者總是被海放怎麼辦,跟朋友騎都跟不上如何進步。老話一句,換車要錢,換車友不用錢,跟不上絕對不是你裝備的問題。想要求進步的方法,總歸三個字,練不夠。初學者是絕對被海放的,因為還沒有達到第一個一萬公里里程碑,你是無法體會出如何人車一體。自行車運動的訓練量是很現實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除非你短期訓練班就是上訓練台課程,那要繳費在設備跟專業教練,然後你還要按表操課。怎麼循序漸進,其實就是立幾個目標,例如一日20公里,40公里,60公里,80公里。你能完成20公里代表一定能完成40,能完成60公里代表下次一定能完成80。有初學者問說怎麼完成北高,當然是經驗呀,這方面我是可以建議用騎行時間來推算,假設今天完成了41公里總騎行2小時,那不就代表80公里需要4小時,相對的,你想要試著達到80公里,那麼你就要先確定你至少可以忍受連續騎乘3小時。總平均時速,可以與用來推算你預定的距離所花費的時間。200公里,我時速25kmhr的話,那就是8小時呀。需要8小時的話,自己要不要先騎看看4小時還是6小時到底是什麼感覺。

個人積分:418分
文章編號:85640593
因為營養學跟運動醫學告訴我們,你的身體在遇到額外消耗時會進行額外能量儲備
假設你一天所需消耗的熱量是1500大卡,那麼你一天吃1500大卡就OK了
但如果你今天做了一項運動額外支出了1000大卡
那你今天的熱量總攝取量就會變成1500+1000+1000大卡
前面的1500+1000大卡是你今天的消耗量,身體會讓你吃回來
然後再多吃1000大卡,做為明天的額外消耗使用
不管你明天是否會運動,他都會先幫你吃好吃滿
你可以拒絕身體的要求,但會因此出現強烈的戒斷反應
並且你的身體會認為熱量攝取不足,而將血糖下調,阻止你進行不當的消耗
也就是你會感覺身體沒力
即便你已經吃了1500+1000大卡都沒用
只要最後那1000大卡的儲備沒吃滿,你的身體就會搞你
那麼,身體為什麼會有這種額外儲備反應呢?
答案,是為了生存
因為食物要轉換成能量需要時間
身體認為你無法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情況下,能夠一下子就準備好
所以事先幫你準備
你可能會說,有那麼緊急嗎?
運動的時後撐一下,回家再吃飯也是可以的吧
而且現在糖飲、單糖能量飲都可以迅速補給阿
在現代是可以啦,但在古代,尤其是石器時代以前的人類並沒有這種條件
他們主食常見是肉類,消化需要三四個小時
沒辦法在需要大量能量的時候馬上吃馬上轉換
而一旦在野外你的能量不夠了,你的下場很可能就會變成一坨肥料
------
以上
所以想要減肥
排除藥物動刀等非自然手段,唯一的方法只有挨餓
可能有人會說我沒挨餓,也是靠運動瘦身成功阿
其實那只是你對挨餓的感覺比較遲鈍而已
只要額外儲備你沒吃,那就是挨餓
但因為你的感覺遲鈍,所以才沒被食慾支配
這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遲頓感有可能來自生理問題
很可能你已經有厭食症的問題,需要就醫

個人積分:66分
文章編號:85646978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