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鄰近太武山下的內埔鄉有美麗的自然景觀,純樸的人文客家聚落。內埔客家建築與傳統廟宇在六堆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客家美食更是騎遊中不能錯過的。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內埔除了歷史建築與老街,騎進巷弄裡有不一樣的驚喜,來趟「古蹟尋訪之旅」,參觀景點,更要品嚐特色美食!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屏東縣三十三鄉鎮市中,有個形狀似縮小版的台灣的地方,它是純樸的內埔鄉。內埔鄉地勢平坦,面積約82平方公里,下轄有23村,人口約5.5萬人,為屏東縣人口第三多的行政區(僅次於屏東市、潮州鎮)。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內埔鄉因客家先民到此開闢出一片旱田,旱田在客家話稱為「埔」,故以森林內的旱田稱為「內埔」。客家先民以內埔為起點向外開拓農田,造就今日繁榮。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國道三號經過,下麟洛交流道(內埔、麟洛、竹田三鄉交界)來到內埔鄉境,到年產酒量約六百萬打,生產米酒最多的屏東酒廠設在內埔工業區。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抵內埔市區外,筆直台一線後抵達六堆中「後堆」的內埔。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屏東線鐵路未經過人口綢密的內埔鄉,居民利用鄰近竹田鄉西勢車站。歷史悠久的內埔加油站,位於台一線旁。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帶著輕鬆的心情,從東寧村騎入內埔客家庄。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東寧村彭城堂是客家先祖開拓時供劉姓子弟讀書的書堂,已有百年歷史。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鄰近的古厝皆改建成透天厝,劉氏家族為保存古厝,拒絕了好多建商力邀賺大錢的機會。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劉氏先祖由廣東原鄉來台,一部於萬巒鄉五溝水地區拓墾,建立頗負盛名的劉氏宗祠,另一支則在內埔地區開墾,留下彭城堂。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彭城堂為二堂一棟式的傳統四合院,因宗族欠缺祠堂,於是改為祠堂兼書堂。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劉氏遠祖曾有高中考功名的紀錄。門樓、前廳造型沒有官家的華麗感,呈現客家人勤僕興學的精神。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南寧路直騎,來到「有錢存農會,沒錢農會借」的內埔農會。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農會前方是大停車場,商展、選舉集會都在此。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與農會倉庫相鄰是內埔基督長老教會。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內埔基督長老教會傳教有百年歷史,是南部客家教會的始祖。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教會旁是內埔十三莊福德祠。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福德祠位於北寧路,民國66年重建。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廟口對聯:福庇千萬戶、徳化十三莊。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廣濟路與天后宮前是內埔最熱鬧的地方。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右轉崇文巷來到龍頸溪溪畔公園。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龍頸溪環繞媽祖廟與昌黎祠後方,是內田村鄉親休憩的好地方。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機智門」原是古厝,配合造景保留下來。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溪畔公園有座歷史小橋。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橋旁碑文記述昔日內埔鄉親捐輸建橋的歷史。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民國六十一年的五千元是筆巨款,沒有熱情與財力是捐不出手的。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捐款金額與結報清清楚楚,帳目詳細到十位數,可見客家人的勤儉美德。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溪畔公園有內埔鄉市中心少有的綠地。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公園最近增添的健身器材與遊樂設備,適合老人及小孩來散步運動乘涼。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還有客家婦人們昔日在溝渠中清洗衣物的洗衣場。與鄰居好友閒話家常,像「田邊俱樂部」般熱鬧。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公園旁有家「老實麵」?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為什麼取名「老實麵」?是最多客人問的問題。老實麵不止賣食物,也賣懷舊與回憶。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用餐時刻生意蠻好的。坐在國小的課桌椅上吃飯,看著老照片佐餐,增添懷舊氣息。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店內佈置懷舊文物,有唱片機、三輪車、梳妝台等物件,吃碗麵也有懷舊氣氛。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傳統的四方桌及國中、國小的課桌椅。「老實國小」應該沒有這所學校吧?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懷舊站牌與昏黃路燈佈景、緩緩響起的熟悉老歌,吃著懷舊的餐點…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食德飲和」諭指吃(喝)後感覺到自在,享受到先人的德澤。簡單説來,飲要和諧,食應道德。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木櫃裡滷味添加歲月感。燉煮豬腳與魯苦瓜讓人期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菜單有豬油拌飯、老實麺(飯)、豬腳飯、薑汁豆花、客家豆腐等…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老實飯是薑黃飯與肉鬆、豆棗、地瓜葉的組合,呈現客家「割稻仔飯」的特色!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餐後點心是手工製作的傳統熱豆花!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熱豆花入口即化,豆香加薑汁,紅豆暖心又暖胃!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餐畢仿古餐碗很少見。簡單說,邊吃飯,回想起那段回不去的青春歲月....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餐後再續人文景點。從廣濟路一帶的天后宮及昌黎祠開始。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媽祖廟前廣場,當年這裡是台汽、屏客候車場。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如今改成內埔老街廣場。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在地人稱媽祖廟的六堆天后宮,建於清嘉慶八年,是六堆中最古老的媽祖廟。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昌黎祠是全台唯一供奉韓文公(韓愈)的寺廟,與六堆天后宮同在清嘉慶八年興建。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觀音廟建在六堆天后宮與昌黎祠中間,三者結合同一廟體全台罕見,展現客家包容傳統宗教文化的精神。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觀音廟小小一間,顯得袖珍可愛。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媽祖廟發展為六堆集體信仰中心,廟名冠上「六堆」,被稱為「六堆天后宮」。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雄踞屋頂上的回首龍,永遠不怕風吹雨打保護在地鄉親。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廟口一對石雕龍柱,線條簡潔優美。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正殿主祀「與天同功」的天上聖母。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六堆天后宮百年來保存許多珍貴文物,做為研究六堆歷史的史料參考。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正殿懸掛嘉慶年古匾「恩庇水陸」、咸豐「慈航普渡」、同治「寰瀛覆冒」,都是清代留傳的珍貴文物。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日治大正年間的對聯,記述天后媽祖的由來…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昌黎祠是客家先民紀念韓愈古文大師所建,後做為私塾,是內埔文化的發源及傳承地。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昌黎祠裡香煙撩繞,在文化、藝術、建築方面頗具歷史價值。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韓愈文章以排斥佛老,闡明儒家之道為宗旨,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韓愈留下名句有: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晚春」是韓愈詩作之一: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回歸,萬紫千紅競相展示美麗芳菲。
楊花榆莢沒有這種才華情思,只懂得像漫天白雪四處紛飛。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兩旁掛滿各種考試准考證影印本,莘莘學子們都想金榜題名,不想名落孫山。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二側高懸先祖對後代子孫的期許。努力唸書考取功名,入朝為官講求「節、義」!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若不在朝為官,在家也要謹守「忠、孝」傳家。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客家人重視教育,晴耕雨讀的精神世代傳承,學子要努力唸書,昌黎祠也是無形支持力量。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表述客家先祖金榜高中事蹟,提醒後人莫忘先祖,方能光宗耀祖。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昌黎祠門口有「封禁古今埔」。清康熙年間為區別閩、粵籍移民及北大武山原住民生活地界,在此設立「漢番界碑」。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過這界碑屬原住民生活地區,漢人不得進入,否則後果自負。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昌黎祠旁有內埔唯一的保齡球館。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歷史悠久的保齡球館興盛於保齡球流行的年代,目前屏東僅存幾家之一。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不只保齡球可打,旁邊有撞球場。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星期四收費比較便宜。下午時段冷清,處處有歲月感。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內埔客家美食很有代表性,遊客先吃粄條或麵食,再逛內埔老街 !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阿英麵店從0900開到晚上9點半,不論是正餐、午後點心都沒問題。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小菜種類多樣,盛盤裝好放在冰櫃裡待選。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生意很好,點餐要排隊,餐點以麵食或粄條為主。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清湯不用錢,熱炒及乾麵的必備佐餐。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櫃台點完小菜後,烹調處理後上桌。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炒青菜油亮很大盤,蒜頭給的很多 !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豬耳朵切很薄,少許蔥花與醬油就很好吃。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炒粄條份量超多,豬肝也是大片的。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大碗麻醬乾麵使用細麵條,麻醬的味道很濃郁。加上脆口的豆芽菜,攪拌後不會過乾。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麻醬麵要加烏醋及辣椒油,重點要快點吃,否則會結成一大塊。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拌勻的同時聞到濃濃麻醬香,還有肉燥,讓麵條多了鹹香及肉香。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飽餐後出發,沿內埔老街騎遊陽濟院老街。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內埔老街又稱陽濟院老街,型態與一般觀光老街不同,仍保留在地居民生活。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陽濟院老街是內埔最熱鬧的區域,也是最早開發的地方。(昔日舊照)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據說昔日以竹籬做成羊圈、眷養羊隻並販賣的場所,而有「羊聚圈」名稱,後演變為「陽濟院」。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陽濟院老街新舊建築交融,處處都有古厝與三合院。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老街建築群成為遊客拍照景點。隱藏的老街巷弄,能感受回憶的時光隧道。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屋簷下方保留電信舊礙子,老街也有現代風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源順是百年老店,從清朝起從事釀酒(米酒釀製)製作,酒廠後轉為販售紅槽與酒釀,曾經是老街知名的老店。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遵循古法製造的酒釀紅豆湯圓是源順酒釀的招牌,可惜疫情停業中。(資料照)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源順酒釀旁的巷弄是知名「青花巷」。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青花巷昔日以藍白為色調主軸彩繪青花,在歲月的洗禮下已經退色。(下下圖為舊照)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青花巷內保留昔日二層樓客家洋樓,當時是內埔的豪宅建築。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東望樓是已故醫生劉煥祥興建,因大門面向(東方)大武山而取名「東望樓」。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東望樓建材為紅磚紅瓦,正門兩邊泥塑的竹節窗,是客家人勉勵子孫學習竹子正直、謙虛精神,屋脊有燕尾,彰顯大戶人家氣派。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東望樓」是內埔第一棟傳統樓房,縣府已列為文化資產保護。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老街出口正好是內埔圓環。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圓環對面是已停用的舊鄉公所。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老街的特色是老麵店與青花街的二層樓房,還有清河診所、清河戲院等…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內埔昔日有清河大戲院。目前保留售票口及外觀建築。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離醫院很近是客家人守護神-三山國王廟。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正殿兩旁刻有對聯:「聖蹟昭彰百姓時沾雨露、王恩浩蕩萬民日荐馨香」。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二樓為祭拜正殿,由廟埕、金爐、字爐、天公爐組成。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上方掛有威靈顯赫的牌匾。清楚可見日治大正時代的字樣。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客家人信仰三山國王,「三山」乃霖田祖廟西面的「明山」、「巾山」和「獨山」,三座山因地臨潮州、惠州、梅州間,是民眾信仰的鄉土保護神。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精神信仰的三山國王外,真實守護大內埔地區治安的是內埔分局。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中興路在午後變身為傳統市場。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文化路上有內埔國中與文康中心。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六堆紀念公園有棵命名為金成武樹(內埔版)。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文山、南華路口,新建的鄉公所在向日葵花海中辦公。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今年6月遷移的鄉公所,應該是屏東縣最新的鄉公所建築,週邊有停車場,非常方便。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原地是一片公墓地,整理後興建融合文化歷史的「六堆紀念公園」。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六堆紀念公園面積約3公頃,包含多功能集會場所球場,另研建六堆紀念碑。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六堆公園旁是內埔庄忠勇祠。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內埔忠勇祠,祭祀在莊大田事件中陣亡的六堆客家人。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拜亭圓柱上的對聯:「忠貞可轉昇平運、義籺勘承寵錫恩」,正上方額書「忠勇」。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正殿供奉三座忠勇義士之神位。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忠勇祠是紀念清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在彰化作亂,莊大田附和在南部的鳳山到枋寮間作亂,進而發生閩、客族的糾紛械鬥,客家先民為保鄉衛土,動員鄉勇協助清廷平亂,內埔庄鄉勇犧牲無數,忠勇祠內的神牌便刻著這廿位客家先烈姓名,供後人祭拜。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六堆公園旁是和興村。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為形塑社區識別,和興村舉辦村花、村樹選拔活動。村花代表精神指標,村樹有綠美化效果。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經和興村民熱心投票,選出燈籠花及茄冬樹村花、村樹,並發送樹木花苗,供居民栽種。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燈籠花(又名扶桑),早年學校圍籬都種植,顏色衆多四季開花。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和禎園是內埔先人們走完人生最後歸處,非在地鄉民以五倍計費。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興建和禎園後鄉民掃墓就不會日曬雨淋,綠意盎然的環境,是後人慎終追遠的地方。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對面是三代傳承的「賴媽媽花生豆腐」,是在地人才知道的美味小吃。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看來不起眼的店面,門口擺了小小豆花攤。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今天最後「吃的」景點。「日頭落山」是賣完為止,晚來一步,下次請早…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廣闊的用餐環境,像沒有特色的民宅。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花生豆腐、原味豆花、決明子茶、冰棒都是美食!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手工豆花是美味的秘密。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點了紅豆豆花,主打古早味,簡簡單單,沒有多餘的花式食材。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不同口味都會加綠豆蒜。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紅豆的綿密感,搭配軟香豆花,退火氣的綠豆蒜,盛夏來吃最好。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有薑汁口味的糖水甜而不膩,現代人養生低糖,喜歡吃甜食會失望。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略騎一小段來到私立美和中學。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講到台灣的棒球史一定會提到「北華興、南美和」的美和中學。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民國五十年(1961)外科名醫徐傍興博士為響應政府私人興學,便利學子就學,捐出祖產及鉅資,在窮鄉僻壤的出生地─美和村創辦美和中學。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美和中學曾勇奪6次世界青少棒冠軍及5次世界青棒冠軍的光榮校史。出過太多為國爭光及職棒界中打拼且響叮噹的名字。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美和棒球場是不甚標準的紅土球場,昔日幼小心靈的棒球夢從這球場開始啟蒙。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為紀念徐傍興博士推動棒運及興學的貢獻,美和中學一角有「傍興樓」。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昔日棒球名校漸為世人淡忘,升學率及考上好的大學是辦學指標。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民國五十五年開辦「美和護理專科學校」,是台灣第一所私立護理專校,後升格為美和技術大學。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美和村有小學、國、高中、大學,在地學生不必到外地就學。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美和村村名是期許地方為「美麗和寫意」的故鄉之意,與棒球沒有什麼關系。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在內埔,沒有太多的客家文創商品,或過於做作的客家特色裝飾,外地遊客來到內埔一遊,從六堆天后宮、昌黎祠出發,騎遊內埔老街,參觀古厝建築,最後品嚐客家小吃(粄條、客家小炒等),帶著滿滿的幸福感回家。
騎遊屏東內埔老街古蹟之旅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很不錯的旅遊
薑黃飯好特別
用力騎 wrote:
鄰近太武山下的內埔鄉(恕刪)


除了 阿英麵店 名過其實之外

剩下的 我沒意見

內埔想不熟都不行的台北人回答

榕樹下麵店 才是真正好吃的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nemoboy
我覺得阿鳴嫂更好吃耶~
cutethau1
真的~ 榕樹下 超好吃!
好棒
找個時間 也想去逛逛
純埔小鎮
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很用心的分享 推推
我只記得有跟美和護專女孩聯誼過

其他都沒什麼印象
介紹很詳細
曾經在內埔待過10年
有些地方都沒去過吃過
我是內埔當地人,裡面介紹的地方很多都有去過,有經過,生活過,這些都是日常的生活,不過話雖如此,很多地方看了一輩子,卻從來沒有進去過,例如我知道昌黎祠很有名,也經過了不知道幾百次,可是卻從來沒有停下來走進去。
不過還是很開心、很高興有人能如此詳盡的介紹我的家鄉,實在很感動,決定最近挑一個假日,帶家人去實際走走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卻又不曾碰觸的地方,進一步更了解我的故鄉。
wth238238 wrote:
我知道昌黎祠很有名

別錯過昌黎祠對面的北平小館!
wth238238
有吃過,但可能就是太日常生活了,反而沒亮點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