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如鄉位處屏東平原,北臨里港鄉,東鄰鹽埔鄉,東南連長治鄉,南接屏東市。11個村落、人口約2.2萬人。農特產為檸檬、椰子。台灣唯一「香蕉研究所」也在九如。

騎遊九如除品嚐清爽消暑的檸檬原汁,更不能錯過外地人沒吃過的特色美食魯粿仔。

魯粿仔類似炒鱔魚的做法,羹湯酸甜,夠味。騎遊景點外,試試魯粿仔與一般粿仔的不同?

九如鄉相傳最早由九戶人家來此開墾,舊名「九塊厝」。戰後初期劃入高雄縣九塊鄉。1950年劃歸屏東縣,取三多九如之意,定名為「九如鄉」。

國道三號九如交流道下來,整修過的鄉公所門口地標是碩大青綠的檸檬。

相較整修前的舊鄉公所,走親民風格外觀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舊照)

九如鄉屬於街道型之鄉鎮,商家或村落皆沿台三線(九如路)主幹道而居。

騎到九明村,先參觀巴轆公園。

昔日九如地區為平埔族巴轆社居住,主要溪流武洛溪舊名巴轆溪,取名巴轆公園。

公園廣場上有彩繪牆,記述九如農特產與田園風光。

巴轆公園舊址是菸酒公賣局菸葉試驗所改良場。原有辦公室與倉庫變成社區關懷點。


改良場舊址以前是生存遊戲玩家天堂,環境整理後花木扶疏是鄉民散步休閒去處。

可惜原有日式宿舍被拆除,因缺少歷史價值,成為一般公園設施。(舊照)

九如果菜批發市場緊鄰台三線(九如路)。市場超大,農友、攤商交易非常方便。

成堆當季農產品都是產地直送,依大小或等級待菜商來批售。九如不止是農產集散地,亦是附近鄉鎮農產中心。


市場附近是粿仔店最密集的區域,俗諺說:「里港呷豬腳、餛飩,九如呷粿仔、粉腸」,騎到九如,早餐要吃粿仔,目前蕭家粿仔知名度最高。



在地粉腸幾乎是粿仔外必點的招牌美食。

粉腸放在餐檯裡,光看就讓人胃口全開…

昔日路邊小店靠粉腸打響知名度,從黑白報紙就知歷史悠久…


粉腸以後腿肉與蕃薯粉當內餡,使用豬腸衣製成,堅持手工灌製。

粉腸是咖啡色瘦肉多,QQ口感。與一般麵攤常見粉紅色粉腸截然不同的味道。

單純油蔥拌著粿仔與肉片,與講求湯濃味重的客家粄條都是好味道。

早餐吃「湯粿仔」活力滿滿。中餐吃「魯粿仔」更有飽足感。

桌上有玻璃瓶身古早味辣椒醬與烏醋,玻璃瓶裝的調味醬,與市區麵店調味盒有天差地遠的味道。

充滿回憶的滋味上心頭,Q彈的湯粿仔色香味俱全,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早餐後九如路直騎經過里港分局九如分駐所。

九如鄉檸檬種植面積居全台之冠,特色門牌以檸檬果肉與顏色呈現,搭配檸檬圖樣設計。

東寧路與九如路交會菜市場有超大檸檬地標,外觀雄偉壯觀,氣勢恢宏。

檸檬地標非常仿真,葉片與顆粒仿真一模一樣。

不止路口有地標,連路燈上都有檸檬。

「大檸檬」地標旁是九如菜市場。

菜市仔是九如最繁華的地方。

離市場不遠是在地農友自種自銷的果汁店。最夯金桔與檸檬,搭配甘蔗汁調和,都是原汁不加水,也能照喜好比例調整酸度。

金桔檸檬汁大杯50元,咳嗽或剛感冒,喝上一杯緩解症狀。在地甘蔗、檸檬、金桔,三者加在一起是抗感冒的秘訣。

吃完湯粿仔後喝杯原汁金桔檸檬,清化一下口內的油蔥味。

仁愛路還保留幾戶古厝,可惜只剩斷垣殘壁。

古厝馬背山牆有掛飾,昔日是精心雕飾的建築精品,沒有保存失去文化價值,有點可惜了。

仁愛街直騎,榕樹旁就是三山國王廟。

九如「三山國王廟」興建於清乾隆39年(西元1774年),至今有249年歷史,為全台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

早期客家人奉祀的原鄉信仰,如今變成閩南人的信仰,九如鄉親團結建廟,象徵神恩浩盪。

三山國王為廣東潮州府客家人的信仰,隨著移民向外擴展,成為東南亞、香港與臺灣民間信仰之一。

廟頂有剪黏藝術。民間相信廟頂以龍來裝飾,能帶來雨水以濟蒼生之苦,也有祈雨壓制火災發生的神跡。


龍邊牆堵象徵「多子吉利」的交趾陶藝術。


「國王廟」的廟匾。三川殿楹聯,紅底金漆「唐宋君民主」、「潮嘉父母神」。

廟聯由麟洛鄉親落款,見証兩地居民因神明「交陪」的關係非淺。

參拜請由龍邊入廟。

大門彩繪正氣凜然的門神。

門神為國寶級廟宇彩繪大師台南潘麗水先生所繪。

廟裡珍藏的古匾、碑跨越清朝各代。

上方懸有「威震海東」匾,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所立,是廟裡歷史最悠久古匾。

第一次來沒關系,拿香跟拜有參拜流程。

正殿主祀三山國王。

天公爐後向三山國王敬拜。清嘉慶年間打製青斗石方形大香爐也是古物。

「河山保障」匾,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所立。「德被寰瀛」匾,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所立。

後殿上方懸有「慧光南海」匾,嘉慶庚申年(西元1800年)所立。

三山國王中的大王爺於清嘉慶24年(公元1819年),與麟洛鄉姑娘徐秀桃(王爺奶)「人神聯姻」的傳奇。

三山國王廟每年宗教盛事「王爺奶奶回娘家」為全台三山國王廟所獨有,極富有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這項民俗文化活動已深入鄉間永續舉行。

每年正月初二,麟洛人會熱熱鬧鬧到九如將大王爺和王爺奶奶迎回娘家麟洛。(取自網頁照片)

到了正月十五,九如人至麟洛迎回「王爺奶奶」,為九如年度最盛大的廟會,比過年還熱鬧。(取自網頁照片)

人神聯姻化解昔日閩南(九如)、客家(麟洛)的族群紛爭。兩地的居民,都維持著和諧的族群關係,彼此跟親家一樣迎來送往。老一輩九如人還要稱麟洛人一聲「阿舅」。

王爺奶奶非常靈驗,信眾會選購保養品或化粧品及首飾來還願。

廟殿外供列「廟庄甫集資購置廟產紀念石碑」。

石碑立於1796年(嘉慶元年)。碑文記錄王爺奶轉後頭緣由及購置廟產的歷史。石碑曾失蹤一段時間,等到1980年才由里港人在武洛溪尾採砂時發現,並歸還廟裡呈展。

早期建廟時即開鑿水井,作為村落民生飲用的水源。

歷經多次改建,古井座落廟中天井,已加蓋保護,井底仍有源水。

參拜完畢,記得從虎邊離開。

重返台三線,外觀古色古香的九如農會。

昔日九如國小遷移後變成鄉立圖書館。

新建的「九如社會福利綜合館」。

福利綜合館戶外遊戲區,有體能設施與兒童溜滑梯。


戶外規劃運動場、籃球場,歡迎鄉親多來使用,普及全民運動的概念。


蘭花蕨鐵馬道利用國道三號屏東段高架橋下路段開闢,跨越九如、鹽埔、長治三鄉,總長度約7公里。


鐵馬道二側種植蕨類各式花草,還有裝置藝術欣賞,增添不少騎趣。

鐵馬道平緩且不怕日曬雨淋,適合全家親子同行的休閒級自行車專用道。

因鐵馬道沿著高架橋下而建,縣府為觀光取名「單車國道」。

單車國道有自行車專用號誌,確保人車安全。

鐵馬道二側田園種植主要農產-檸檬。

在地產檸檬比較大顆,香氣濃郁,九如鄉舉辦首屆檸檬文化節,推廣優質農產品。

檸檬富含營養價值,包含維生素C、B1、B2、鐵、醣類等有機酸。

九如鄉生產的「綠皮檸檬」,具備多汁、果香濃等特點,甜度高達7度,PH值約在2-3之間。

參觀完檸檬園來吃家鄉味。到處都有帶點酸甜,料多又實在的魯粿仔 。

刻意挑這家「30年老店」的魯粿仔來品嚐…

「魯粿仔、乾粿仔、炒粿仔」,每樣粿仔都是快炒過的庶民美味。

除了魯粿仔還有炒粿仔、炒飯、炒麵、熱炒等選擇!

內用有冷氣開放,大熱天來吃最好。

據說老闆本想當消防員,卻意外接下懷舊料理。每家有年份的店都有代代相傳的故事。

遠遠聽見一陣熱炒聲,想吃的「魯粿仔」鑊氣四冒,即將出上桌,滿心期待…

略帶勾芡後,魯粿仔完成。

魯粿仔太晚來了,金桔檸檬先被喝光了。

魯粿仔配料有花枝,魚丸,豬肝、高麗菜等。主食以粄條為麵,一大碗二人分食剛剛好。

類似炒鱔魚的做法,羹湯酸甜,料多豐盛,豬肝新鮮很夠味。

湯汁勾芡,顏色與味道獨特。第一次吃到九如特色美食,有點像鱔魚意麵羹的2.0版。

特有魯粿仔,據說屏東以外吃不到。

先喝湯再吃粿仔,海鮮,香菇、肉、丸子、菜,有層次感的吃下去,很快見底…

九如有台灣唯一「香蕉研究所」、歷史悠久的龔家古厝,夏夜螢火蟲樂園的玉泉村、「水溝養錦鯉」的耆老村等在地觀光景點。下次經過交流道往屏東市時,別忘停下腳步一遊…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