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繼完成品 味 遊 壢 ( 下 集 )馬祖新村、龍岡圓環、忠貞新村之旅後續騎遊中壢的鄰居「平鎮」。平鎮舊稱「安平鎮」,乍聽與台南安平古堡似有關連?但二地南北之遙,毫無關系。平鎮有紀念胡嘉猷抗日紀念碑與忠義亭,紀錄先民為台灣英勇犧牲的故事,與鄭成功在安平(大員)收復台灣同列史冊。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平鎮區先民昔日為防禦盜匪,在進出要道搭建守望寮,讓地方日趨平安,逐漸形成「安平鎮 」地名。日治時期推動將全台三個字以上地名改成二個字,安平鎮簡稱平鎮至今。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桃園市升格六都後平鎮區與中壢區、楊梅區、龍潭區、八德區、大溪區比鄰,人口已超過二十三萬人。因與中壢共用中壢交流道,還有縱貫線省道經過,工商快速發展後台鐵更將規劃「平鎮車站」,榮景可期。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三級棒球中傳統強權平鎮高中棒球隊,成軍二十一年來獲得無數國內外賽事冠軍,歷屆畢業學生球員超過50人投入職棒,旅外球員更大展身手,亦在國際賽事中為國爭光。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離桃園市立棒球場不遠的新埔粄條專賣昔日平鎮球員愛吃「小高飯」與「承飛麵」,隱藏版美食有學生球員辛勤苦練的味道。菜單外還有激勵球員的海報,更是棒球迷常光臨的「棒球大飯店」。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單車遊桃園平鎮從民俗文化公園出發,騎經安平鎮庄自行車步道,探索1895年乙未保台戰役中少數讓日軍難以攻克的「安平鎮之役」,沿路有先民保家衛國的忠勇事蹟與在地歷史。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光復後隨各省人士在龍岡、平鎮一帶興建眷村,帶來異國美食,其中雲南米干與台灣人常吃的粄條相似,接受度最高。騎車要吃飽再出發…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米干店專賣米線、肉蛋哨子麵、乾拌哨子麵,還有月亮蝦餅、大薄片等雲南美食。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米干以在來米漿淋在大鍋上,薄片蒸熟後,放上肉片與現煮蛋包,再加大骨湯,淋上自製醬汁,即是一碗在地米干。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湯底有蕃茄味、豬肝蠻多塊,四週鄰居常光顧的家常麵店。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民俗文化公園週邊是平南里,由女子團體「閃亮三姊妹」的小妹轉入政壇擔任里長。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公園一角是「南勢納骨塔」。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民俗文化公園要呈現古早味的草根藝術品。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公園附近廟宇、大樓、社宅、運動場與兒童遊樂設施週全,滿足不同年齡層生活需求。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福星宮土地公廟是平南里民信仰中心。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主祀土地公卻有北港朝天宮的贈匾,非常少見。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公共自行車在平鎮區設有33個租賃站,YouBike1.0或2.0都有。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平鎮街道名稱深受中壢影響。中壢健行路一帶街巷多是以民族英雄命名,平鎮則以大陸地名來命名,如長沙街、漢口街、開封街、南京路、上海路等,有寓意勿忘「祖國」,還我河山之意。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中庸路一段騎入安平鎮自行車步道。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過鄉間小路,路徑不寬,騎單車最合宜。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行一小段來到胡嘉猷乙未抗日紀念碑。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1895年胡嘉猷率客家先民力戰日軍近衛師團,戰後胡家夥房被日軍燒毀,土地收歸總督府,因日軍死傷慘重在此立忠魂碑告慰日軍。光復後將忠魂碑拆除改建忠義亭。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紀念碑一帶是當年的古戰場(鐵皮屋後方為胡家夥房舊址)。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1895年的乙未戰爭近衛師團從北部登陸,在台任職的清朝官員紛紛離台,以清朝為宗主國的台灣民主國轉戰中南部伺機決戰。與開城投降的台北城仕紳不同,桃竹苗組成義勇軍,自募鄉勇與後勤,以「竹篙套菜刀」等冷兵器對抗有配備現代化兵器的近衛師團 !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在三角湧(三峽)遭受激烈的抵抗,特別在桃園更為激烈,其中「安平鎮之役」讓近衛師團元氣大傷。1895年11月近衛師團調離台灣,從此不曾離開日本。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0628日軍進攻安平鎮,胡嘉猷率義軍依靠防禦盜匪的竹籬與工事重創日軍。0701日軍集結工兵、步兵與砲兵圍攻胡家夥房皆無法攻克,退回中壢待援。最後調集重砲,轟平胡家夥房並摧毀水井,才讓義軍退守龍潭坡。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忠義亭內保存戰役地圖與文件,真實記述客家先民英勇抗日事蹟。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現場已無戰場遺跡,倒是抵禦日軍的刺竹林仍在,彷彿訴說著當年屍橫遍野的慘烈…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離開紀念碑騎到擔任義軍的後援工作的湯家夥房。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昔日戰場地圖中「湯家夥房」現址變成湯家祠堂。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湯家祠堂堂號是眼熟的「中山堂」。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二側有宗族廳與萬代廳,供奉先祖牌位。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續騎中庸路一段,騎過平鎮三座百年糯米橋之一的鎮南橋。乙未戰爭時舊名「安濟橋」。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過橋是安平鎮庄水岸公園。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公園座椅仿造「鎮南橋」拱橋造型。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鎮南橋身以糯米黏接紅磚拱橋,顯現先人精湛造橋工藝。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鎮南橋跨越大坑缺溪,戰役時溪流為天然地障,曾阻擋日軍攻入胡家夥房。時間歷經百年,紅磚拱橋還能承受現代汽車的重壓。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鎮南橋對岸有200年歷史的福德祠。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早期平鎮多數務農,認為伯公是地方神明,信仰虔誠。平鎮大小土地公廟多達200多座,以大庄伯公、坑西伯公、圓墩伯公、福德伯公「4大伯公」香火最鼎盛。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福德祠後方老樟樹,據傳有樹才有廟,福德祠又稱「樟樹伯公」,被列入市管珍貴樹木。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沿大坑缺溪車道騎行,沿路還有更多伯公廟。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略騎450公尺來到鴉片菸潭。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大坑缺溪有處寬廣的水潭稱鴉片菸潭,相傳清朝有大戶人家因吸鴉片敗光家產,無顏見家人在此投水自盡。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後人將此處命名為「鴉片菸潭」以警惕後人,永遠與毒品劃清界線。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離開鴉片菸潭騎到黃屋水頭伯公福德祠。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路旁小路是「通學古道」。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日治時期平鎮一帶學生要跋山涉水前往瑞埔國小就學,昔日沿綠水溪結伴而行,成為古老通學古道。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步道鋪設棧道,處處小橋流水,環境清幽。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沿路有詩詞對聯,表述求學的辛苦。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通學古道沿水圳而行,一路都是田園風光。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通學步道連接到跟政治一點都沒關系的「黃復興號」老宅。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1946年建立「黃復興號」,從迪化街批發藥材運至埔心車站,由人力車將藥材拉回「千頃第」,經洗滌、包裝後批發至桃竹苗各地中藥店鋪,開啟發家致富的傳奇。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門前小溪流(大坑缺溪)浸泡龜板等藥材,如今成為綠水溪步道。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堂號「千頃第」意謂祖先曾有千頃田園。對聯為:「千里青山朝甲第,頃連綠水繞華扉」,清楚表述昔日家大業大的榮景。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千頃第前為舊稱「蔭溝」的綠水溪生態步道,因樹木茂密成蔭而得名。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生態步道也是平鎮里居民運動的好去處。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續沿大坑缺溪騎走,下一站「大庄伯公」。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大坑缺溪步道設有護欄,騎車很安全。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溪對岸有座超迷你的土地公廟,平鎮人稱「水汴頭伯公」。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水汴頭伯公」以三塊石頭堆砌而成、沒有神像,為平鎮最小的土地公廟,超過百年歷史。與四大伯公之一的大庄伯公隔水相望。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只有三塊石頭不容易被發現,護岸設有風景框,方便找到「石塊」堆砌的土地公。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就算不是伯公,先祖也會永遠守護世代相授的田園家業。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大庒伯公有涼亭,貼心裝有飲水機,讓車友補充水分!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休息區座椅是可愛列車造型。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平鎮里信仰中心大庄伯公廟,供奉一前一後(一大一小)的雙土地公神尊。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為什麼會有二尊「伯公」?20多年前神像曾遭偷走再尋回,二尊土地公神像一起接受香火,讓大庄伯公廟更靈驗。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警語提醒:別當伯公面前捉魚,因為都是祂的管區…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過萬福橋,還在安平鎮庄自行車步道。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很快騎到伯公潭水岸公園。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跨過伯公潭需走過跳石步道,留意腳下,千萬別掉下去…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這裡聚集三尊伯公,取名「伯公潭」。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水岸公園入口。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因大坑缺溪匯入老街溪的走勢像「八」,就地取名「八字圳」。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遠方是66快速道路,橫跨老街溪是百年糯米橋,串連圓墩伯公與福潭伯公,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客語小土堆為「圓墩」,取名圓墩福德祠。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八字圳取水入口處的廣仁宮,因歷史悠久有「水頭大伯公」之稱。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廣仁宮旁有棵老榕樹,雍正年間先民到此開墾荒地,常與原住民發生衝突,後以豎石為福神,祈求平安至今。路旁一棵老樹深具族群融合的歷史意義!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發現車道二旁都是梅花與櫻花,盛開時節到此騎車,一定很美。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抵紅色新富橋,平鎮市中心已經快到了。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橋下老街溪流向中壢,從大園區許厝港入海。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昔日新光吊橋不堪歲月洪流,只剩基座讓老一輩平鎮人懷念。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新建的新光吊橋非常牢固。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看見高樓大廈,平鎮市中心近在眼前。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在平鎮幾乎公家單位或商圈市集,都會有公共自行車。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台灣高中棒球強權平鎮高中到了。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不只棒球隊有名氣,同學也有考上第一志願,為校爭光。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光看歷年畢業加入中華職棒的選秀英雄榜,平鎮高中要組一支中華隊綽綽有餘…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平鎮有農田與高樓,經濟發展緊密結合中壢,也帶動房價高漲。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將來「平鎮車站」選址於此,也是桃園捷運橘線規劃中的車站。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市區裡也有土地公(新興福德祠)。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平鎮區公所。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區公所對面是平鎮國中,調解里鄰糾紛的調解委員會也在這裡。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區公所後方為培育桃園棒球人才的市立棒球場。現為平鎮高中與新明國中訓練場地。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走進棒球場,天花板上方是一顆超大棒球。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球場剛整修完成,設備完善也維護的很好。另有室內人工草皮練習場!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球場的特色是內野以紅磚粉鋪設,減少桃園風大易揚沙的問題。遠方縱貫線經過外野,若是全壘打可能會擊中列車…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球場可容納三千位觀眾進場。也是早期電影「紅葉小巨人」的拍攝場地之一。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午餐來吃離球場不遠新埔板條,最後來碗豆花或燒仙草。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小麵店離球場很近,昔日學生球員練完球後來此用餐,老闆還為球員客製個人化餐點,包括「承飛麵」、「小高飯」等。店裡也掛不少明星球員的加油海報。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為學生球員補充體力的麵店,價格不貴,吃飽練球沒問題。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來吃「承飛麵」與「小高飯」,原來棒球不只能用看的,還吃到球員愛吃的餐點,來此吃飯有飽食感與追星感。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吃著承飛麵,雖然我不是樂天球迷,還能想起「阿飛」在場上征戰的畫面…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小高飯」是中信兄弟當家捕手高宇杰最愛的客製餐。15年前從遠征威廉波特的龜山少棒隊就看你打球,期許UJ場上要加油,別再關鍵時刻又熄火,讓太太及廣大象迷失望…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餐點都有炒蛋與豬頭肉。球員練球需要大量熱量與蛋白質,才會有客製化配製。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另有隱藏版「公所飯」,據說專為公所上班族客製,有魚丸與青菜,價錢稍高,營養活力也滿分。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炒蛋是比較營養的紅仁雞蛋,味道很讚。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平鎮」離中壢不遠,因為發展較早,多元族群在此交會。騎遊平鎮從1895乙未保台戰役開始,伯公信仰傳承客家文化,還有異域孤軍帶來美食。棒球迷更是對「平鎮高中」孕育無數好手而注目,來平鎮一遊處處都有台灣的歷史與驕傲。
騎遊抗日保台第一戰(桃園平鎮)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文章關鍵字
非常有心的 介紹 平鎮, 字字入味, 感謝您!!
令人懷念的美食

客家族群的好客
外省族群的豪邁

喝酒的好地方

新舊文化互相衝擊及曾經的曾經的那個女孩



已經數十年未曾再造訪


真的

慢遊慢騎
才能見証臺灣每一寸土地的可貴與美


感謝分享
應該是在地嚮導級的人物,感謝分享
雲南米干真的很不錯
念念不忘的東西
在地平鎮人,有些事蹟都沒聽說過!!!

只能說太厲害了,但只介紹到南勢,後半段山仔頂就沒了
以前,我帶那個鋼琴妹去過,哈哈哈,還順便去遊石門水庫,吃一魚三吃。

但是,我現在被醫師快搞掛,不敢出門。 XDDDDDDD
很棒的旅遊經驗分享~
很棒的在地遊記介紹...
感謝分享,平鎮就比較少去,有機會來去瞧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