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楠梓單車之旅,發現行政區內還有一個響亮地名「後勁」,搭高捷紅線停靠世運站,就能一遊上回來不及騎遊的中油宿舍群「宏南新村」。

「後勁」地名來自明鄭時期軍屯制度,因緊鄰後勁溪,水源灌溉便利。後勁範圍包含楠梓區內的錦屏里、玉屏里、金田里、稔田里及瑞屏里等九個里(紅框所示)。

高捷計劃階段將世運站暫名「半屏山站」,因離世運主場館最近的捷運站而最終定名「世運站」。

世運站為高捷高架化的第一座車站,規劃時期望與北捷劍潭站一樣成為代表地標,以象徵大海的船帆,呈現高雄身為海港城市的地理特性。

出站略騎小段來到中油宏南宿舍群。大門雖然有警衛室,目前可以直接進入。

昔日中油員工住在宏南宿舍群,有自己的公車系統,前往高雄市區,員工免費。

發現路旁的路標牌。除了宿舍群外,還有游泳池等多樣文康設施,等同小城市一般的規模。

體育館昔日是羽球館,員工或眷屬才能使用。

員工活動中心門口雨遮只有一根柱子,非常有特色。內有圖書館、理髮室、福利社、小型超市...

宏南圖書館。


圖書館外有古典造型圓拱門廊,在台灣已不多見 !

古典圓拱門廊曾是五月天樂團「知足」MV拍攝地。

二戰後原日軍燃料廠被政府接收,成為高雄煉油廠的基礎。日軍員工宿舍成為油廠員工宿舍。

宏南宿舍區設有中油高雄區福利分會。

福利分會附設福利社,招牌為「中油冰棒」。

傳統理髮室外長條木椅充滿歲月感。

剪髮修容價格公道。

懷舊的宏南福利餐廳,午前能用餐,歇息一下。

昔日中油高雄廠附屬餐廳有對外營業,員工眷屬與左楠居民,都能聚餐或辦理婚宴。

員工餐廳經濟實惠,自助餐三副菜、一主菜加白飯只要70元。


典型員工快餐菜色,附熱湯,能吃飽。

吃飽到戶外走走,享受宿舍區自然的氛圍。小葉欖仁老樹與整齊的日式矮房,交織出寧靜景色。


中高階職員住日式風格的宿舍,獨門獨戶,前庭後院配車位,目前屋舍老舊已無人居住。

每幢宿舍都有編號。

小巷有懷舊風格「四巷」路牌,只有在老宿舍群才看得到。

規劃成棋盤式的街道,鮮無人跡,歲月靜好在此呈現。

日式建築有黑瓦、雨淋板,屋底透氣窗為適應南部多雨氣候而設計,分配給主管階層幹部居住。

日式建築屋外都有廁所,將廁所建在屋內會有臭味。隨後入住者改成小倉庫,專放打掃用具。

屋頂上黑瓦是二戰後燒製,日式建築必有的配制。

屋頂已傾廢是原「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官舍」,被列市定古蹟。已完成整修非常新穎。


小巷裡漫騎,發現除藍色木屋外也有漆成紅色、綠色,每棟褪色程度不一,色彩動人....


門前庭園與老樹讓人感覺療癒。

拐個彎來到出差招待所,還在使用中。

招待所旁是高爾夫球場,受限場地不是標準18洞(只有9洞)。

難得騎到高爾夫球場,只能在場外看果嶺。

遊泳池為室內游泳池。

還有室內籃球場、網球場等…

整個宿舍群與外界隔離,只能從唯一出入口離開,對面就是煉油廠西門,背景是半屏山。

油廠國小捷運站旁國光聯合診所與教會,據說中油員工往生能葬在半屏山墓園,生老病死都有完善設施。


教會後方是中油勞工住宅(國光新村)。

建築新穎的住宅一改原日式宿舍的風貌,住幾棟樓是居住代號?成為宿舍居民獨特的話語。

完善住宅區,還有油廠國小捷運站。

中油子弟有自己的國小(油廠國小)、國中、高中有國光中學,昔日油廠子弟有別於一般學生的學習與交友環境。

油廠國小運動服非常有「中油風」。

昔日中油專屬各級學校都捐獻給市府,「國光中學」改為中山大學附中,不限油廠子弟才能就讀。


昔日抗爭聖地煉油廠北門,對面有幼兒園、麵包店、餐廳、生鮮百貨等…

內有「宏毅宏榮宏南」聯合活動中心。

辦公室對面是後勁食品部。

食品部變身百貨部,早期專屬中油員工使用,現已對外開放,大家都能進來採買。

最受歡迎的中油冰棒單支16元,口味超多,桂圓、紅豆、綠豆、鳳梨、牛奶、花生等…

記得台糖有製作冰棒,沒想到中油也有冰棒。(圖為台糖冰棒)

麵包種類很多,價錢合理,口味不輸外面麵包專賣店。


門口有遮蔭的地方休息用餐。

芋頭冰棒有古早味的感覺,還能看見芋頭。

宏毅社區新舊民居交織,生活機能良好。據說昔日不必等垃圾車,鄰近油廠,停水停電都不會,住起來舒適。

有別於南宏宿舍群的獨門大戶,油廠職工入住面積較小「後勁宿舍」,又稱宏毅宿舍區。

防空洞為油廠宿舍的特色,因地勢平坦無法挖山洞當防空洞,只能挖建地下防空洞。

整齊的道路也是宏毅社區的特色。

隨著廠區增建與員工家庭增加,陸續興建新宿舍與擴大範圍,形成現今社區面貌。

現有宿舍有承諾能居住於此,住戶繳清地上權房屋費用,後因中油調整租金、二方陷入爭議不休。昔日員工付出青春勞力,公司誠信也面臨挑戰?

楠梓分局後勁派出所。

昔日後勁地區配合一輕與二輕關廠時程,1987年經濟部計劃於後勁設立「五輕」,引發「反五輕」抗爭運動。1990年經濟部承諾「回饋金」後,五輕開始動工,承諾25年後「遷廠」。

後勁地區雖小卻有不少廟宇,有聖雲宮主祀保生大帝、鳳屏宮主祀神農大帝、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迦藍尊神,萬應公廟、明修堂主祀關聖帝君等…

離煉油廠最近的聖濟宮主神是濟公師父。

濟公師父的造型總是與眾神不同。

後勁南路直騎往鳳屏宮。

黃昏菜市場原址是鳳屏宮舊廟,將原聖雲街菜市場攤販搬遷到此,改建黃昏菜市場。

富麗堂皇的聖雲宮活動中心,離聖雲宮還有一段距離。

超大廟埕的鳳屏宮,後勁居民納涼聊天的好地方。

在後勁反五輕運動中,鳳屏宮與聖雲宮、萬應公廟、福德祠等後決議挹注200萬元作為反五輕基金,在地宮廟加入反五輕運動的戰線,成為結合在地信仰對抗威權的象徵。

鳳屏宮以舊地名鳳山縣,位於半屏山下,取廟名「鳳屏宮」。

鳳屏宮主祀神農大帝,代表昔日在地以農業為主的社會。

古代醫學並不進步,鄉下人生病常向神農大帝求藥,只要用心祈求,神農大帝總是用心保護每個村民。

神農大帝還教導耕作技術,與使用農具來耕種,幫助人們豐衣足食。

廟口有家沒有招牌的炸雞攤,據說風味不輸給炸雞名店,且價格實惠。

炸雞攤各種炸物,有雞翅、雞腿、雞塊,還有少見的炸地瓜美食。

最好先打電話預約,想吃熱銷的小雞塊,等約半小時。

雞翅與整顆下鍋炸的地瓜,吃起來不會乾柴的口感。


現炸的小雞塊。

目視「小雞塊」並不小,香氣十足。

現炸小雞塊,熱熱來吃最好。

單價最高的炸雞腿引人食慾,路邊攤的肉汁與香氣不輸炸雞名店。

雄偉大廟聖雲宮,後勁人稱老祖廟、大道公廟,主祀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台灣民間稱大道公、吳真人等,原是醫術高超的神醫,勤診濟人民病痛,成道之以屢現神蹟,博得世人遵從與愛戴。

廟柱上方「後勁」二字各有一尊「憨番扛廟角」,雖有廟簷擋住仍能看見坦胸露毛的「憨番」,造型生動有趣。


現今廟宇於民國79年重建,歷經5年竣工,興建費用超過兩億元,處處華麗的精美廟宇。



聖雲街110巷有雜貨店、銀樓、中藥行、美容院。




後勁西路旁天母宮為在地媽祖廟。


雖然是媽祖廟仍有「王船」新湄洲一號。

後勁北路與後勁西路交會路口,像圓環一樣是福德祠。


廟側沒有閃光警示裝置,也沒有擦撞或重修痕跡,開車經過務必減速慢行。

神明界的里長伯福德正神、伽藍尊神。

南部廟宇座落於路中間的廟不少,庇佑庄社平安或務農聚落農作豐收。

略騎來到加昌路,因捷運紅線經過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加工出口區),附近蓋起豪宅大樓。

後勁雖小,卻有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建築風格。

騎訪最後一座後勁廟宇是北極殿。

一樣有坦胸露毛,濃眉大眼的「憨番扛廟角」。


北極殿奉祀玄天上帝、呂祖先師、福德正神等。

呂祖仙師是「八仙過海」之一的呂洞賓。因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敬仰,被尊稱為呂仙祖。

後勁站設計主題為「學院風華」。站旁後勁國中,出站走海專路是高科大楠梓校區。


後勁國中與國小原稱「和平國中、國小」,為落實在地化更名為後勁國中、後勁國小。

後勁夜市。

加昌路段的捷運高架彩繪橋墩,以柔美的色彩,取代水泥牆面,賞心悅目,開車也安全!

楠梓加工區站(副站名為科技園區)。

楠梓加工出口區,曾撐起南台灣50、60年代經濟發展。經濟部已改名為「科技產業園區」,楠梓加工區已卸除昔日招牌,將帶動台灣南部科技產業走向新時代。

園區莊敬堂前的候車亭。

莊敬堂位於園區出入口,民國62年興建即成為重要地標。

莊敬堂由沈祖海建築師設計,曾任外交部長、駐美代表的葉公超先生落款。

在楠梓應該沒人不知道這家公司吧?

過去以勞力傳統產業為主的加工區,如今超過六成業者為科技公司。歷史悠久的楠梓電子。

專營半導體封測的華泰電子。

中央路與開發路交會口大圓環,昔日員工都稱「中央圓環」。

科技產業園區有郵局當然也有銀行。

銀行與郵局的鄰居為保二總隊駐廠中隊,非常安全。

楠梓加工出口區已走入歷史,只剩門口舊標誌讓曾經在這裡上工的作業員,懷念過去的青春歲月。

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已開設第二、三園區,台積電完工啟用後,榮景可期…

騎到加昌路與外環西路人行道上抵達後勁地名牌。後勁人發動驚天動地的「反五輕運動」全台皆知,多年來帶動石化工業發展,功不可沒。後勁的歷史不只有反五輕運動與煉油廠,到此一遊發現仍存不少在地的歷史,等待著大家來了解與紀錄。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