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建城400年,計劃騎遊建城所在安平,上集從開台天后宮出發巡禮古蹟安平、下集從熱蘭遮城出發尋找「大員聚落」,讓更多的人認識古早味的台南。

來到安平劍獅公園就很有「安平」回到家的感覺。安平在荷蘭時期稱為「大員」,相傳鄭成功率軍復台後,為懷念故鄉福建泉州府安平橋,將大員改名為安平鎮,為安平地名的由來。

台南人的日常從早餐開始。安平運河旁牛肉湯店,生猛好吃的牛肉湯,帶來一天活力來源。

傳統牛肉湯店隔壁有停車場,與時俱進也有點餐機,多種支付方式,先找位子,再點菜。

台南牛肉湯有名,有人專程坐高鐵從台北下來,也有飯店房客捨棄豐富早餐,一早來品嚐道地的台南牛肉湯。

店裡專門設置處理牛肉的恆溫分解室,透明化作業流程,才能吃的安心。


每家牛肉湯店都有視為「商業機密」的牛肉湯。

牛肉湯配白飯,外加熱炒,美味又快速的經典台南早餐。

熱炒來吃油亮的芥蘭炒牛肉。

滾燙的牛肉湯將鮮紅牛肉泛熟,成為鮮嫩的牛肉湯。雖然小碗感覺像大碗。

半熟還帶著牛肉特有粉嫩顏色,為了避免過熟,盡快享用。

牛肉湯喝完還能續,加蔥花與薑絲,一樣有好味道…

台南人懂得把牛肉湯當早餐吃,喝完牛肉湯暖意上心頭,外套可以脫下了。

水景公園設有公共自行車租賃站。安平景點密集,騎自行車好停車,又能親子同遊。

安平古蹟分佈比便利商店還密集,騎著自行車漫遊古蹟,尋找劍獅,重溫延平郡王鄭成功率部收復大員(台灣舊稱)的史實。

安平公車亭妝點街道,有造型的公車亭與地方意象結合。

公車亭後方是十二軍伕墓。

400年前第一公墓曾是荷蘭人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堡」所在地,在鄭軍發動總攻時遭受強烈砲擊後幾近全毀。

蘆溝橋事變後因應中國戰場需求,從台灣各地徵調軍伕支援作戰,安平共有四百多人前往中國戰場。這批軍伕陣亡者不在少數,日軍送回安葬在「十二軍伕墓園」。

安平天后宮是安平最大的廟宇,又稱「開台天后宮」,為安平信仰中心。

「開台天后宮」代表為臺灣本島最早奉祀媽祖廟。

媽祖廟上方醒目「聖母安瀾」匾。


二側廟角有「憨番扛廟角」。二位「憨番」最大不同處,赤身露體且濃眉大眼,以紅毛番(荷蘭人)外型製作,人物承重造形亦饒富力與美。


廟口對聯說明鄭成功率軍於鹿耳門登陸,一舉收復台灣,青史留名。


「鎮海安瀾」匾與廟門上少見的門釘。廟宇能使用門釘,必須是供奉帝后級諸神的官廟。

由官方出資興建、祭祀的官廟,執事牌寫有「奉旨祭典」凸顯昔日官廟色彩。

光緒皇帝御匾「與天同功」。正殿供奉媽祖神像、千里眼、順風耳,合祀開台聖王(鄭成功)及甘輝、萬禮二將軍。

除了奉祀天上聖母外,還有兩尊廣受學生喜愛的石雕將軍像。

每至考試期間有學子前往拜拜,臨時「抱佛腳」,變成了安平特有的文昌信仰。

離開天后宮來到安平富商盧經堂宅。

盧氏當年賣油燈起家,後任職英國洋行經商而致富。

能在門牌上寫「首富」的就此一家。

不是浪得虛名的首富,盧宅為三落大厝,安平俚語中:「有鎬旗富,無鎬旗厝」以形容盧宅無人能比。

盧經堂古厝現經營古禮抓周活動。

從古時傳承至今的「抓周」儀式,是寶寶滿周歲時的重要禮俗,有預測未來職業和祝願寶寶平安長大的寓意。

離開盧經堂古厝,拐個彎騎到建於乾隆三年西㡣殿,主祀池府千歲。

西㡣殿的「㡣」字取自「康熙字典」,為「龍」的異體字,高掛在西㡣殿外,引人注目。

西㡣殿主祀池府千歲、曹飛大仙(三大帝),是王城西社區的信仰中心

讓西㡣殿爆紅的「王雞屎抽菸神像」。安平仕紳王雞屎生前行善地方,死後化為地方保護神,因神格未達到土地公的標準,無法塑金身。因王雞屎生前喜愛抽菸,以特殊造型出現。

王雞屎神像身著長袍馬褂,翹腳坐於板凳上,手拿大菸斗,常有信眾給祂敬「香菸」,神奇的菸不會中途熄滅,讓人驚奇。(吸菸有害健康)

除了王雞屎神像,還有乾隆三年的百年香爐。

西㡣殿後方防火巷看似平凡的城牆,是四百年前熱蘭遮城舊城牆,廟方牆上設「成功牆」,成為歷史景點。

西㡣殿後方參觀「熱蘭遮城」古城牆。

城牆上留有當年鄭成功率軍從「烏特勒支堡」發動總攻時,鄭軍砲擊所遺留彈孔痕跡。

舊城牆旁是建於西元1937年王雞屎洋樓正門,日治時期王雞屎承攬日本鹽業會社運輸工作,致富後所建。

正門上鑲有白色的「O」字,即為「王」的日語發音,建築物採「閩洋折衷」風格的形式。

在只有「茅坑」的年代裡,王家有專屬「黑瓦廁所」,是非常華麗的配置。

很多遊客錯把後門當正門,繞一圈是後門。據說美軍轟炸機選定安平最高白色洋樓為轟炸參考點,日軍強制將洋樓屋頂漆黑避免安平再遭轟炸。

豪宅連「後門」都很大氣。

後門兩座石椅大有來頭。鹽船載鹽到中國後為防止空船造成危險,回程在艙底加裝壓艙石,來到安平變成家門前座椅。

洗石子的牆柱,配上全白的洋房建築,獨領風騷。


早期劍獅在安平是常見的建築裝飾,由不同材質製成,造型依不同需求打造,常民化的民宅避邪物裝飾具有地方民俗特色。

「捲毛劍獅」在安平只有這一隻,還是罕見洗石材質,外型捲髮,藍眼(鑲彈珠),特有的鷹勾鼻,又稱阿督仔劍獅。

「捲毛劍獅」背後有「蝙蝠祥雲」,祥雲代表好預兆,蝙蝠代表福氣降臨,寓意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不遠處「怒目金剛劍獅」。安平老房子的大門屋簷蓋成船型?當時打漁很辛苦,希望子孫將來入朝為官,把大門屋簷蓋成官帽造型,真是用心良苦 !

「怒目金剛劍獅」走純白色系,猙獰的表情讓人起敬畏之心。

清道光二十年(1840)爆發中英鴉片戰爭,為加強台灣府城防務,安平地區新設砲台四座,安平小砲台是現存的一座。(另為四草砲台)

小砲台與有「大砲台」之稱億載金城互為倚角。小砲台規模不大,卻是昔日保衛安平的第一道防線。

砲台前保留一畦水池,營造昔日臨海砲台的戰術位置,

砲台以花崗石為底座,砌成磚造雉堞,防止彈藥庫被命中設有地下彈藥庫,為現代化砲台設計的前身。

砲台原為英式B.P九磅彈前膛鐵砲,目前陳列古砲並非原砲,文化局從其他砲台運來陳列。

砲台旁安平天主堂。

天主堂門口有露德聖母像。

天主堂文物館前,花崗岩製成「真理之口」。

遊客會將手伸進「真理之口」。遇見誠實的人就會繼續張著口,象徵著真相的追求。說謊的人將手伸進真理之口會被咬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測謊器。

開教於1956年的安平天主堂不只是教堂,有文物館、附設幼兒園。

幼兒園門口有清乾隆時為防海水倒灌而建的「乾隆海堤」。

海堤旁新建單車道,車友騎遊水景公園與遊艇出入的景色。


歷史水景公園設置二位金小姐雕像,結合「安平追想曲」紀念這段發生在安平的淒美愛情故事!

安平追想曲歌詞描述一段淒美的戀曲,金小姐的母親出身安平,與荷蘭船醫墜入愛河,兩人以金十字架項鍊作為愛情見證,但船醫未信守諾言,留下金小姐母女倆獨自返國。

歲月悠悠,金小姐又重蹈多舛的愛情命運…

水景公園對面是洋行集中區。日本治台後將鹽、酒改制專賣,原有洋行紛紛關門。目前只剩德記、東興兩間洋行保留原貌。

建於西元1875年的東興洋行,從事樟腦與糖的貿易,日治時東興洋行改為台南廳安平支廳舍,又改為派出所,光復後成民宅、宿舍。

英商和記洋行經營茶葉與保險的代理,只剩遺跡…

東興洋行旁原台鹽日式宿舍。

日式宿舍原為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長官住所,戰後改為台鹽員工宿舍。

安平西門國小創校於日治(民國二年),當時稱安平尋常小學校(供日本子弟就讀)。光復後改安平國民學校、安平西門小學至今。


古堡街、安北路口安平古堡對角原為德國領事館。德國領事館閉館後,日治時改為酒樓,光復後為台南市第三信用合作社安平分社。

很少人知道「安平分社」是荷蘭船醫與金小姐定情之處。日式挑高二樓可見四角木檽窗,保有閣樓的神秘感。

安平古蹟巡禮最後騎到古堡街「安平古堡」。售票口不是「王城」原始大門。真正大門在「安平分社」對面昔日舊售票口。

百年前「王城」沒有護城河。現有護城河寬約二公尺,跳遠選手都不能(立定)一躍而過,遊客千萬別試 !

從古磚牆爬上去就是逃票,千萬別模仿。

1644年大員(熱蘭遮堡鳥瞰圖)呈現昔日大員沙洲的樣貌。熱蘭遮堡是座大型要塞,與供漢人居住的大員市鎮有段安全距離。中間有刑場以威嚇受統治的大員聚落住民。

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熱蘭遮城、安平城、臺灣城。鄭成功攻台後成為鄭氏三代的居城,又稱王城。

鄭成功攻破熱蘭遮城後改名安平鎮,不到半年就病逝於此,年僅39歲,部將為懷念功績改稱「王城」。

日治時期整理殘破王城遺址,砌起平台成為海關長官的宿舍。現有瞭望塔為民國64年配合觀光年,市政府仿荷式建築風格建造瞭望台,牆面漆成白色,即現有安平古堡。

古堡內最值得參觀為台灣舊城磚牆。1627年荷蘭人改名熱蘭遮城,並將城牆改為磚石構造。建材以糯米、糖漿、蚵殼灰混合砌磚而成,是目前「台灣城」殘蹟規模最大的部分。

1683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奉旨建造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禦敵,因需用大量城磚,一時難以訂購,發現舊臺灣城(安平古堡)失去軍事價值且淪為殘蹟,便拆除城磚送往建造二鯤鯓砲臺,留下現存拆一半的舊城牆。

古堡內展示當年爭奪「熱蘭遮城」的二位主角肖像。鄭成功像、揆一像(荷末代總督)。

十七世紀的大員港圖,當時城堡建在沙洲上,與今日景況相比,證明臺灣四百年來陸地進退。

館內保留荷軍請使求和圖。後世為「請和」或「求降」等說法爭論時,這張求和圖能看出答案?

1662年鄭成功與荷蘭人的締和條約(中文版)。

降書鉅細靡遺記載城內有多少牛、雞、狗,甚至荷蘭人遺留多少債務?如何處理都交待的很清楚…

參觀完安平古堡,從昔日正門離開。台南建城400年,騎遊安平古蹟更能穿古越今,享受單車、古蹟的文史之旅。

台南建城400年(下集)將騎遊安平(大員)聚落,發現更多大員與安平的歷史連結與過去…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