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集將從海濱公園出發,騎經小白屋、天后宮等在地廟宇、琵琶湖,最後騎上中華大橋到「飛機巷」追勇鷹高教機。來到臺東騎車,有美食有美景,每次都能滿足而歸。



晚清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從福建沿海招來遷台移民,歷經波濤洶湧的黑水溝登陸台灣「後山」,上岸地點為現今台東市寶桑里一帶。1886年台灣建省,將花蓮縣與臺東縣一帶劃為臺東直隸州,州治設今台東市。目前台東市人口約十一萬人,佔全縣人口近二分之一。

海濱公園腹地廣大,園區設置許多裝置藝術,入口寫著台東英文的地標,正反二面各有美感。昔日引人注目的紅色大相框已不復存在,但遼闊的海天一色美景,還是遊客來到海濱公園必拍的景點之一。


喜歡來台東,搭車窗外是海景與藍天,騎車街景為雄偉大山。連新蓋的派出所都離海好近---

寶桑派出所已經不在中華路,原寶桑派出所變成全家超商,縣政府編列4200萬元經費,臨海四維一路落成嶄新派出所。

四維路底,只有老台東人才知道的「普魯」游泳池(POOL)。

POOL湧泉公園有座天然湧泉的游泳池,全台首見離海邊很近的天然泳池。據說,還有魚蝦會一起共游的天然泳池!

不收費的無料游泳池不限縣民才能使用。湧泉保持恆溫,日曬造成藻類寄生池底看來綠綠的。總之,夏天來游,就是痛快。

看完湧泉泳池。來到台東,要來吃鮮美厚切生魚片名店。不到十點門口已大排長龍,桌子沒幾張,還有高腳桌,讓內用的客人站著吃,也是特色。


內入點餐,店內冰櫃都是各式冷凍海產,適合在地人買回去料理。


菜單有黃金魚蛋、甜蝦、花枝與章魚腳等,綜合生魚片,價格從150元起,就看你能吃多少?

冰箱裡滿滿現切的生魚片,有鮭魚、鮪魚、旗魚等,還有去殼的大蝦,一看就新鮮…


付帳後取號碼牌,等叫號取餐…

150元綜合生魚片,超多片,加幾尾甜蝦。哇沙米給二包,CP值很高。

光吃生魚片擔心鬧肚子,鄰居正好有賣肉燥飯,能吃飽、也能吃巧。

生魚片現切才新鮮,肥美、原味鮪魚軟嫩新鮮、有彈性。呈橘紅色的鮭魚,色澤佳。旗魚則口感紮實。



還有一尾10元的甜蝦,一定要試試。

吃完鮮魚原味,再沾哇沙米,品嚐生魚片的另番風味,還能帶出美味!

附蘿蔔絲有酵素能殺菌,不會太油膩,也去除殘留的魚腥味。

再來哇沙米沾醬油再搭蘿蔔絲,大口吃,滿足穿山過縣的口腹之慾!

肉燥飯與生魚片還沒吃完,快吃不下了…

吃飽就要騎車,幫助魚脂消化…

台東市區巷弄裡有歷史的廟宇不少,從斑駁的外觀能看出很有古早味的廟宇。

早期閩南式廟藝建築。上面刻著原來的廟名「接天宮」。

聯天宮原名接天宫,以台東最早北港媽建廟,四十九年改建現貌、七十三年奉諭改聯天宮至今。

聯天宮主祀天上聖母,蠻有歷史感正殿。

聯天宮與鄰近的天后宮都是媽祖廟,風格有強烈的對比。


拐個彎是中華路,雄偉廟門的台東天后宮。

天后宮廣場有超大停車場(廟埕),戲台有二座。與對街小巷裡接天宮(聯天宮)有明顯的差別。


天后宮位於熱鬧中華路商圈附近,市民信仰中心。

天后宮位於寶桑里為市區最早發源地,建廟百年歷史,與關山鎮天后宮都是東部二大媽祖廟。(下圖關山天后宮)


廟內裝飾富麗堂皇,建築細節、不輸西部媽祖廟。


天后宮建廟於光緒15年(1889年),時任提督感念天上聖母賜湧泉為官軍解圍,捐出月俸提議建廟。

光緒皇帝感念聖母護軍有功,親賜「佑誠昭靈」匾額,仍懸掛於天后宮中,為清代東台灣唯一的媽祖官廟。


殿前千里眼、順風耳…


台南大天后宮分靈東部,「東邑傳香」由大天后宮贈匾。

仁愛街到底,對面小巷是福安宮。

福安宮是臺東最有歷史的土地公廟,也是最大的土地公廟。


主祀福德正神,神蹟不斷…


供品都是土地公爺爺愛吃的。

上集騎經多為中國北方街道名(開封、青島)。下集騎到濱海公園,離海邊近,故命名廣東路。


海濱公園旁有間褪色小白屋,不同一般建築,據說由退伍老兵以撿拾廢建材,採「兵工自建」蓋起來。

臨近海邊加上「小白屋」外觀奇特,遊客因電影發想,取名「霍爾的移動城堡」。

「小白屋」有建照才能取得門牌,時間一久變成市區觀景之一。


白色破舊的老宅,有補丁文青風。一樓原是水泥洋樓,現已裸露鋼筋,不是隨便起蓋的違建,或由廢建材拼裝而成。

「小白屋」層層疊疊往上蓋,卻能在颱風、地震頻繁來襲的台東,屹立不搖四十多年,讓人嘖嘖稱奇。

由志航基地起飛的勇鷹高教機,不時飛過天際傳出震耳欲聾的聲音。空軍體恤民情,改變航道並減少夜航訓練。

海濱公園加森林公園範圍超大,入口有自行車出租店。

黃記蔥油餅在海濱公園入口旁,總是大排長龍。

只賣蔥油餅,加蛋或不加蛋?價位不同。

現場手工揉製的麵糰,加青蔥與九層塔提味。下鍋煎到表皮變香脆。


大氣刷上醬油與辣醬,更顯風味獨特。

加蛋或不加蛋?吃來感覺大不同。


吃完蔥油餅,往海邊騎,來到海濱公園。海邊傾聽浪花聲,等待日出是最幸福的事。

迎曙之濱勒石後是廣闊的臨海草原。海天一色的太平洋,天氣好,看到美麗綠島。

海濱公園有人文步道、廣場、湧泉地景與公共藝術品。


公園景觀橋取名「馬卡巴嗨」為阿美族語,原意「代表一切美好、令人快樂的事物」,用於表達對朋友的讚美與問候。


「消逝的船與地景」設置在礫灘上,以金屬搭配木頭搭造船身,營造海天一線的航行感。


昔日海濱公園的人氣打卡裝置藝術「望鄉」已被拆除。

原有紅色相框造型是達悟族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對故鄉蘭嶼的思念。「大相框」長年日曬雨淋,嚴重銹蝕,市公所決定拆除。今日人車重遊,只剩回憶…(舊照)

海濱公園是國際地標,原有藤編屋頂造型,可能讓颱風吹走,留下鋼架與回憶…

今日重遊,國際地標「向陽樹」也不見了…(舊照)

海濱公園自行車道與山海鐵馬道相連、進入森林公園需購票。


森林公園長約3公里,寬約800公尺,面積280公頃,單車道經過茂密樹林,沒有上下坡,設有涼亭,洗手間、賞鳥亭。


騎車經木棧道,賞鳥小屋、琵琶湖、花架隧道等景點。



沒騎到琵琶湖,森林公園白來了。


琵琶湖水十分清澈,岸邊水裡有大小魚類。

綠蔭幽靜,湖旁木造景觀台。水域面積隨雨季或地下水層升高會溢出湖岸,形成綠意盎然的意境。


從觀景台往海邊看過去,湖畔美景最漂亮的視度。


偶爾勇鷹高教機也會現身,給人不小的驚喜。

騎經花架隧道,斷斷續續的隧道約一公里長。


森林公園廣大的草地與茂盛樹林,串聯琵琶湖、活水湖、鷺鷥湖三處湖泊,騎起來十分舒適,很適合親子騎單車,享受悠閒時光與美景。

離開森林公園,經中華大橋騎往飛機巷。

中華大橋是騎往「馬到成功自行車道」必經之道!


橋上向右看座台灣最大「游泳池」活水湖。

活水湖長1100公尺,寬100公尺,騎繞一圈約2.5公里,是森林公園三個湖面積最大的一個。
曾被盜採砂石業者挖成好幾個大窟窿,縣政府取締非法業者,重新整建,打造全新活水湖。

中華大橋上近距離看見勇鷹高教機起飛與落地,偶爾有二代戰機降落。

曾經近距離欣賞勇鷹高教機在嘉義基地。從空中近距離目視,還是第一次。

勇鷹高教機為「國機國造」代表作,也是續經國號戰機後再量產的高性能戰機。從遠方緩緩降落,偶有衝場,聲音震撼,讓人興奮。

騎下中華大橋轉個彎,來到飛機巷,稻田與飛機、都蘭山景同框,是台東專屬限定的美景!

重返中華路,受焚風影響,台東天氣經常讓人受不了,躲屋裡吹冷氣是最好享受。騎車希望有一絲涼意,還是超熱,連吹來的風也是熱的。

清朝移民拓殖時以阿美族社名「寶桑」為地名,日治時稱「寶桑庄」。市區有寶桑路、寶桑國中(小),原寶桑派出所已變成超商。


到台東吃膩了米苔目和炸雞,不妨騎往福建路,品嚐「美國油條」,與正東山冰屋。


油條本尊長這樣,現點現做,不用久等。


超級復古的冰果室,牆壁打通形成圓拱門,有老店風格。點一碗冰或涼飲,漫畫看到飽。


「美國油條」是油條夾上滷蛋與火腿片,還有美乃滋。(下圖為基隆廟口營養三明治)


美國油條配紅豆牛奶冰。

吃完「美國油條」,再到隔壁正東山冰店喝果汁或吃古早冰。

復古玻璃杯500CC裝的現打果汁,喝起來口感綿密、果香濃厚。

回程再次體驗「無敵海景」,這次不拍大海,將車窗入鏡,才是標準「海上列車」。

無敵海景呈現出「台東藍」。壯麗無邊的海景,才是南迴鐵路美景最佳寫照。

「輕鬆騎遊台東」從上集馬蘭篇,到下集美食篇,謝謝大家看到最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