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在哪?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椎間盤是軟骨組織,位於我們每一節脊椎骨與脊椎骨中間,椎間盤的作用是在脊椎動作時作為脊椎骨之間的緩衝墊,增加脊椎的活動度減緩脊椎骨受到衝擊。
 
椎間盤為軟骨組織,四周有韌帶纖維環保護著,若因為長期的磨損,年紀大退化,過度彎腰長期姿勢不良,突然車禍受力過大,就有可能讓椎間盤突出。
 
常發生椎間盤突出位置
 
90%的人椎間盤突出的位置會在下背部的第四、第五節腰椎間,少數會發生在頸部。
 
一開始的椎間盤突出往往還沒壓迫到坐骨神經,所以會出現的症狀為:
 
1. 腰痛。
 
2. 下背痛。
 
如果症狀嚴重且壓迫到坐骨神經,則會產生更多不舒適,如:
 
1. 臀部痠痛麻。
 
2. 下肢無力,痠痛麻。
 
3. 運用到腰部肌肉的時候,肌肉筋攣。
 
4. 如果椎間盤突出的位置在頸椎,則手臂、手部,產生痠痛痲的感受。
 
椎間盤突出的危險族群是?
 
椎間盤突出患者多半為40-60歲的中老年人,80%以上為男性,以下幾個族群也是椎間盤突出的危險群:
 
1. 30歲開始,椎間盤就開始退化,椎間盤彈性變差
 
2. 體重過重肥胖者,腰椎受壓力太大
 
3. 長期姿勢不正確,彎腰駝背,久坐上班族,頸椎前傾低頭族
 
4. 經年搬重物的勞動者
 
5. 外傷,摔倒,撞擊
 
6. 腹肌、背肌肌肉力量較弱者,椎間盤支撐力會不足
 
4招自我檢測椎間盤是否突出
 
1. 站姿向前彎:向前彎曲時,下背部疼痛劇烈,向後彎疼痛感較輕。
 
2. 單腳站立:無法維持單腳站立姿勢。
 
3. 仰臥抬腿:躺下並將腿抬起到大約30度便開始疼痛。
 
4. 踮腳尖:無法施力墊腳尖,下肢有酸麻感受。
 
椎間盤突出和骨刺有什麼不同?
 
「椎間盤突出」和「骨刺」常常被搞混,因為病症非常的像,「骨刺」並不是真的有一個刺。
 
骨刺是在脊椎這些活動較大的關節處,因為退化或是長期坐姿、睡姿不正確,導致骨骼過度生長,就像下圖一樣,骨頭突出的部分去壓迫到了神經,產生了疼痛,才會被我們所察覺。
 
骨刺與椎間盤突出的差異
 
而「椎間盤突出」則是兩個椎間盤之間的盤狀纖維軟骨結構異常,突出壓擠到神經,所產生的疼痛與不適;跟骨刺是骨骼額外增生的不同,椎間盤突出是骨頭間的,軟骨受到擠壓跑出來壓迫到神經。
 
除了年紀與長期姿勢不正確以外,受到車禍或是直接重坐在地的碰撞擠壓也是產生「椎間盤突出」的常見原因。
 
「椎間盤突出」和「骨刺」都會因為長期坐姿、睡姿不正確產生,所以我們要除了正確的坐姿與站姿以外,減少脊椎的負擔,最長的時間其實是睡覺的8小時,因此適合自己的床墊也相當的重要~
 
椎間盤突出就一定要睡硬床嗎?
 
一般人會認為「椎間盤突出」需要給脊椎足夠的支撐,所以要睡硬床,這邊只說對了一半。
 
「椎間盤突出」需要足夠的力量來支撐脊椎,但是如果一味的選擇很硬的床墊,可能會因為體重不夠重,無法將部分的彈簧壓下去,導致腰部有空洞,反而會造成腰酸背痛,甚至加重椎間盤突出或是骨刺!
 
傳統連結式床墊是我們印象中的硬床,但因為彈簧彼此之間相連的關係,一處下壓別處就會跟著下陷,也容易產生腰部的空洞,不符合人體工學,導致腰酸背痛~
 
椎間盤突出該選擇怎樣的床墊?
 
椎間盤突出以及骨刺患者確實都需要特別關注床墊對於腰部的支撐性,必須選擇硬一點、支撐性好一點的床,但是我們也不能選擇到過硬的床墊!
 
不管是「椎間盤突出」、「骨刺」還是一般人在選床,我們都應該選擇支撐力適合自己身形體重的床墊!
 
一張好睡的床墊應該讓我們躺下時,脊椎能夠跟站立時呈現一樣自然的人體曲線、符合人體工學,彈簧必須給我們適當的支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必須是適合自己的。
 
床墊給脊椎足夠的支撐,讓脊椎呈現最自然的姿勢,沒有額外的出力,脊椎間也沒有空洞可以生成骨刺,自然能讓我們整晚睡的舒適又不會腰酸背痛。
 
椎間盤突出的人對於床墊軟硬度會特別的敏感,只要躺上去感受腰部是不是確實的被床墊支撐著,不會有酸麻的情況產生,就會是支撐性足夠的床墊~
 
如何減緩椎間盤突出的不適
 
椎間盤突出並不會因為藥物、民間偏方或是復健治療而讓移位的椎間盤縮回原位完全治癒,如果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問題,往往還是要經過外科手術開刀治療,以下跟大家分享幾點能減緩椎間盤突出疼痛的方法:
 
1. 急性發作時,必須平躺休息數日。
 
2. 避免彎腰、彎腰搬重物以及劇烈運動。
 
3. 平時養成正確的姿勢,避免復發。
 
4. 椅子加裝腰墊增加腰部支撐力。
 
5. 穿著背架或束腹。
 
6. 熱療、電療,緩解疼痛,舒緩緊繃肌肉。
 
7. 肌力訓練,增強背部肌肉的力量,讓椎間盤的壓迫減輕。
 
腰部及骨頭的病痛,通常都不是一夕造成的,自然也不可能會有一張,馬上能治好腰酸背痛的床墊,嚴重的病痛還是必須找醫生才能根治。
文章關鍵字
chenqqq wrote:
4招自我檢測椎間盤是否突出
 
1. 站姿向前彎:向前彎曲時,下背部疼痛劇烈,向後彎疼痛感較輕。
 
2. 單腳站立:無法維持單腳站立姿勢。
 
3. 仰臥抬腿:躺下並將腿抬起到大約30度便開始疼痛。
 
4. 踮腳尖:無法施力墊腳尖,下肢有酸麻感受。



長年腰酸背痛,因為久坐和姿勢不良
加上某次搬家時,搬起重物直接感受到瞬間痛感和感受到臀部上方有物質"擠"出來的感覺
當時有點嚇到,但當下也能正常行走,所以好奇那是什麼狀況
去成大醫院照MRI確認有椎間盤突出

但以上的四點我都沒有
謝謝你的分享
挑床墊的部分很有感
之前去台中老字號的名流寢具看床墊的時候
有特別試躺一組
是前中後分三段的彈簧
躺下去能符合我的身型
睡了四個月了 還不錯
符合身形很重要
真的不是一味的挑硬床
chenqqq wrote:
椎間盤突出並不會因為藥物、民間偏方或是復健治療而讓移位的椎間盤縮回原位


麥肯基運動有機會,但時間可能長達2年半.
千萬別做前彎運動(威廉氏運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