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13126分
文章編號:78932966
人體控制血糖的兩個器官,就是肝臟及胰臟。
胰臟,我們不是很清楚,但肝臟一般研究比較多。
上面有人貼的那個老外柏格醫師的理論,合理的解釋了很多的現象。
最簡單的理論,肝臟會分泌數百種荷爾蒙,其中有蠻多攸關血糖的控制,所以如果可以讓你的肝回到正常的機能,那麼你就可以恢復血糖控制的能力。
這種理論,也影響了現在醫界治療糖尿病的用藥方向。
而就我們民眾而言,我們沒有開藥的權力,但他所提的有益肝臟功能的項目,是民眾可以自己執行的,例如 運動 (有技巧的運動 )、降低脂肪肝 、還有多吃含鉀的蔬菜,足夠的睡眠,不要飲酒等,如此有益於肝臟增加分泌一種有助於降低胰島素阻抗的荷爾蒙,其實有些我們雖不知原理,但本來就在執行的健康因應之道。
總之,他認為肝臟是人體控制血糖的最重要器官,而肝臟機能是可以改善的,這是肯定的。
這解釋了,為何有人可以在做了一些改變後(主要就是運動及改變飲食),就不再為血糖問題所困擾,而有些乖乖看醫生吃藥的病人,卻一輩子脫離不了糖尿病,因而下了一個“糖尿病是不可逆的疾病”,這種錯誤的認知。
原因就是:他們的治療方向錯誤。
以前的醫療總以為,血糖過高,是胰臟出問題,胰島素不足,如何刺激胰島素分泌,甚至是直接注射胰島素,這算是完全搞錯治療方向!
因為這種治療方式,雖可快速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但也增加胰島素阻抗,對日後對抗糖尿病,增加了困難度。非治本之道。
個人積分:13126分
文章編號:78934606
茶醉癮 wrote:
我再寫一下特別標示出(恕刪)
多的是比這個還嚴重多多的確診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正確方向調整,回到正常狀況,不需再依賴藥物。
本人就是見證,我三年多前確診時,空腹血糖226,飯後血糖338,糖化血色素10.4%。
坦白說,在當時之前,我對糖尿病一無所知。
回顧我那時之前的一些症狀及習慣。
1.一吃飯,就要吃很多飯,特別喜歡吃麵包、甜食,甜飲。聚餐時無論吃再多肉類,只要沒吃米飯就沒吃飽飯的感覺。吃飽飯,還是會想拿餅乾、麵包來啃。
2.經常覺得渴,所以每天都喝很多茶,泡茶是一定的。喝多尿自然也很多,且較臭。
3.平常到吃飯時間,也不覺得餓,就算一兩餐不吃,也不覺得餓,會去吃飯,是吃飯時間到,跟著去吃飯,而非餓。
4.有時視力模糊,以為是老花眼。
所以確診後,開始爬文,其實我不緊張,我認為,我沒得什麼病,我只是吃太多澱粉類、醣類食物罷了,只要減少,便會改善。
為何我真的不覺得我有病,也不覺得該緊張?
因為有些人是吃飯時間到,不吃東西,血糖會太低,四肢無力,甚至頭暈。
我可以長吃間不吃,完全無不適感覺。所以,到底誰才有問題?
我採溫和的方式,服藥+飲食控管(總量管制觀念),花了約十個月才停藥,之後改採飲食控制(和一般人差不多,僅是飯量減少)我還少了一樣,那就是懶得運動呢!
我還沒下猛藥呢!(運動及斷食)
我認為生酮飲食,算是猛藥,如果有所顧忌,其實不用完全遵造,光是運動+醣類澱粉類食物減量,就會有改善成果。
我相信,許多糖尿病患者,被錯誤的治療,被錯誤的教導。
MICHAELCUB81 wrote:
多的是比這個還嚴重多(恕刪)
現在的西醫堪比麥當勞的得來速
一聽症狀二話不說直覺反應就開藥
我以前在復健科治療膏肓痛 二話不說 叫你拉脖子
誰知道我現在用震波治療 加上我平時會自己做一些瑜珈復健
才發現是腋下肌肉受傷
而且我只記得以前感覺腋下怪怪的,但跟醫生說 醫生就說是我頸椎有問題引起的
上網搜尋 這旋轉肌群受傷問題很大,也不易發現,一條肌肉受損 有其他肌肉可以代償,也因為這樣受傷之後不易發現
容易受傷的主因就是重複式的機械性動作
當時看到影片這裡 我拳頭就硬起來了,當初叫醫生檢查,但他一口咬定是我頸椎有問題,亂拉亂用,一堆無效治療…2014年治療 搞不好2020現在早就好了,不過也還好 我也因為如此去接觸陳俊旭 賴宇凡 這類的自然醫學…我才知道西醫有多…

難怪有學自然醫學的醫生說現在的醫生只是被訓練成會開藥就好
智商157的醫師是無辜的;被藥廠醫院保險公司綁架。讓病患吃一輩子藥,才符合利益最大化。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