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改掉家人愛吃"味精"的習慣


大紅荳 wrote:
你不覺得這這大有問題...(恕刪)


好 我會多多注意的

謝謝提醒
我老媽一吃就知道有沒有加味精!!
我是吃不出來...@@"

但是我有買過批發的港式蘿蔔糕!!
當消夜吃..吃完隔天喉嚨乾澀不舒服!!
我老媽說那有加味精..應該是副作用之一!!

PS.我們家料理不加味精


golove123 wrote:
好 我會多多注意的...(恕刪)

MilkyWay wrote:
我老媽一吃就知道有沒...(恕刪)

老人味覺會變化沒錯,甜味跟鹹味都有人實驗過,會加入多幾成,甚至一倍的量,
才會達到滿意的味道(相對於年輕~中年人)

雞粉也好魚粉也好,其實算是含有味精成分的天然製品,只是沒有明說而已
他沒有"添加"味精,只是原本就有味精成分

味精加過多不會讓味道變好,適量才有調味功能
用味精取代部分食鹽對高血壓有幫助,可以在減少鈉量的狀況下完成調味工作
不過味精還是有鈉,不節制還是會造成大量鈉攝取,造成口乾跟影響血壓

味精症候群(中國餐館症候群)一直是有爭議的名稱,因為曾經有過雙盲測試卻無法重現症狀,
也被懷疑其實是中餐的環境,多種調味料或酒等混合產生的作用,而不是味精造成

之前看過有人自製味精!

就是把小魚乾、乾香菇等等,有鮮味的乾食材去打成粉!
比例什麼的,可能要去搜尋依下!


tuanyang wrote:
之前看過有人自製味精...(恕刪)


自製的會健康很多
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換你煮!

這樣你就可以改掉這習慣啦!


味精的化學名稱是谷氨酸納,是最常用的調味料。原來味精溶於水時,會散發類似肉味,可刺激味蕾,增添食物鮮味。



  有關味精是否對人體有害,意見不一。反對者提出「中國餐館綜合症」的醫學病例,表示由於中國餐館烹調食物時使用大量味精,令人用餐後感到不適,出現上肢麻木、心跳氣喘、頭暈無力等症狀。究其原因,味精中的主要成分麩酸鈉,若過量時在人會分解為谷氨酸和酪氧酸。酪氨酸可干擾大腦細胞的正常活動,腦神經生理功能受到抑制,因而出現不適症狀。



  另一種論點則支持味精,認為進食味精對人體無害,而谷氨酸鹽是氨基酸的一種,是人體所必需。



  一般來說,若非大量食用味精,應不會有害。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攝入量為成人每人每日120毫克/公斤體重(約體重為50公斤,每日可食用味精6克)。須注意的是,味精不能加熱,因為一加熱(超過攝氏120度),谷氨酸納便變為焦谷氨酸納。這是有害的物質,並且難以排出體外。雖然焦谷氨酸納的毒性不大,但會積聚在體內,同時會出現心跳、手震、失眠及輕奮等反應。此外,亦不要將味精放進鹼性和酸性的食物內,因為味精遇到鹼會起化學作用,產生氣味欠佳的谷氨酸二納,遇到酸則難以溶解。涼拌菜亦不宜放味精,原因同樣是味精難以溶解。



  嬰孩和幼兒都不適宜大量進食味精,原因是味精會使血液中的鋅變為氨酸鋅,從尿液中排出,造成急性缺鋅症狀。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小朋友若缺乏鋅,會引起生長發育不良、智力減退、性晚熟,同時亦會令味覺紊亂,食慾不振,長期下去會導致營養不良。市面上大部分的零食都含有味精,以刺激味蕾,家長不宜讓小朋友進食過量。此外,哺乳期間的婦女,亦不宜過量進食含有味精的食物,因為谷氨酸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
冰糖
醬油
味噌
蝦粉 烹有調前就 有那股味 但烹調後味道就 沒那明顯且料理會多了粉鮮美

這些都是不錯的調味料

sryang wrote:
味精跟雞粉的主要成份都一樣:麩胺酸鈉
雞粉簡單來說,就是雞肉口味的味精..(恕刪)


+1

很多人都覺得雞粉是天然的............

適當調味,才能吃出食材的自然原味

過多的鹽巴味精把每樣菜的味道都搞得很類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