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復胖 wrote:軟骨素https:...(恕刪)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這個回覆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哈哈!不過,保養的方法應該很多吧?像前面網友提的物理治療,輕鬆而適度的運動,拉筋,以及樓主提的護膝應該都有幫助。有人說保養就是一定要去吃所謂的健康保健補充食品嗎?更不要說是否有取得衛生署審核通過的小綠人標章呢!衛生署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一覽表(衛署健食規字)----------------台中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傅瓊慧提醒,健康食品須經過食藥署查驗登記,在包裝上取得健康食品字號(小綠人標章),才能針對食藥署審核的功效對外宣傳,民眾若選購沒有標章的一般食品,應自行判斷以高價購買、食用是否划算。家醫科醫師施勝桓說,任何保健食品都不能取代藥物治療,尤其是慢性病像是高血壓患者在目前天冷氣候停藥,恐中風、心肌梗塞,而糖尿病患者亂停藥,則會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危急生命。患者若非要吃健康食品,也不可擅自停藥。新聞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211/37548410/另外再補個兩篇:1.四原則聰明吃保健食品2.腎臟科醫師:保健食品吃錯了,更要命!---------------至於我個人則是用熱敷方式,每日練功完畢開始靜坐時,把雙手手掌置於兩腿膝蓋上方,靜坐多久就熱敷多久。靜坐完畢,也可以再加強幾分鐘,不過改成一手於外側另一手於內側,等於用雙手手掌夾住膝蓋熱敷。練功十年來我一直都持續這樣做,自覺效果不錯,而且完全免費。
airbus330 wrote:蠻奇怪的,樓主尚未...(恕刪) 不奇怪啊!樓主上來發問,就是想徵詢大家的意見,網友提供的方法,不論對錯或有無效果,總是一番好意。樓主本來就可以思量再三,看看別人的經驗或方法,而後再決定是否有參考價值。當然,有病一定要看醫師,徵詢醫師的意見當然是最正確的,不過,也可以尋求醫師的第二甚或第三意見。
推薦穿Dymoco鞋墊,立即穿,疼痛感立即改善,若你在高雄,就去高雄展覽館,目前有展覽,DYMOCO有參展,現場還有日本醫生諮詢,若在北部,就去台北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或敏盛、同仁醫院問DYMOCO鞋墊吧或是可以自己GOOGLE粉絲團看看
膝關節如果腫脹,要想到是不是十字韌帶損傷引起的,以下是自由時報的報導,提供参考。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11/today-health1.htm大部份情況不是十字韌帶損傷引起而是單純退化。較常見是膝關節疼痛,上下樓梯不舒服,還伴有聲音。髕骨是位於膝關節前方一塊可移動的骨頭,其作用猶如槓桿的支點,讓大腿股四頭肌活動起來更有效率。隨著行走、跑步時,膝關節的彎曲伸直,髕骨會由下往上做C字形移動。肢體不斷重複性的動作,強迫髕骨反覆上下磨動。如果再加上股四頭肌之間肌力不平衡,亦即讓髕骨在不當的軌跡上滑行,更加速髕骨軟骨產生磨損、破裂等傷害。護膝可讓髕骨在正常的軌跡上滑行,目前用的兩個德國廠牌都是Size 3,第一個是Genumedi(簡稱medi),杏一有在賣;第二個是Bauerfeind(保爾範)基本款,維康門市有在賣,比第一個貴很多。運動打球時用Genumedi,如果用Bauerfeind(保爾範)會感到容易鬆脫。在家看電腦或開車等靜態要彎腳時用Bauerfeind(保爾範) ,如果用Genumedi會感到太緊不舒服。購買時可當埸試戴選擇SIZE,不要買有開孔的要買整個膝蓋能包覆的那種。護膝在戴上時兩手要抓住左右兩邊護條施力,脫卸時要跟脫內衣一樣的翻面脫下。另外,游泳時蛙式是重複彎曲動作易傷膝,不適合膝蓋退化者。又運動後冰敷膝蓋,可以保護膝蓋、縮短肌肉恢復期,降低運動後的不適感。可使用專門冰敷膝蓋的冰敷袋,上對岸最大購物網站搜尋「膝蓋冰敷」可以買得到。以下是網路搜尋到的,提供參考。一、 前一晚睡覺因身體長時間平躺少動、血流緩慢,膝蓋發炎的內側皺襞會更腫脹,半夜上廁所及早上起床前要做暖身動作,就是躺著時膝蓋小角度彎曲不要超過50度 (腳伸直是0度)再伸直,重複多次,改善血液循環就能順暢自如。起床時側身放下腳坐好腳伸直再彎曲,身體微微往前手掌置於膝蓋上再慢慢站起來,就不會夾到內側皺襞而發炎(超過50度內側皺襞會被膝蓋骨夾擊)。二、 大腿外側肌力較強壯,內側較弱以致於髕骨外翻;故要強化內側肌力使得髕骨在正確位置不要外翻(要做好大腿內側和外側、前側和後側的肌力平衡)。要加強大腿內側的訓練,可夾球(我是用小孩用的玩具籃球,體積比標準籃球小且較有彈性)靠著牆壁做蹲下動作但要出力往內夾,每天共兩三百下,很快就改善膝蓋疼痛了。內側肌力夠強,外側肌力放開的時候,左腳的前一步彎曲,左腳向後伸直,右手伸直向上向左側做伸展動作;換邊做,這樣可以伸展外側肌肉群。
樓主要不要去看看這位醫生(呂紹睿醫師),以下是網路文章節錄。""膝蓋疼痛令人困擾,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上的膝痛患者,如果去找醫師診治,X光檢查往往會看到或多或少軟骨破壞的現象,大概都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但是,關節名醫呂紹睿醫師卻要顛覆這樣的說法,他表示,其實「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是退化,而是摩擦。正確來說,是罹患了「內側摩擦現象」引發的「內側摩擦症候群」。透過3招護膝運動,能增加關節的動態穩定性,進而保護軟骨。""
骨科醫師覺得骨頭沒事吧那這應該找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建議你找外面復健科診所看起來完善的因為大醫院醫師太忙自己的保養建議可看[痠痛拉筋解剖書]之類書籍很有幫助保健食品都不要多吃了基本觀念是1. 缺乏那些營養素有可能造成問題,但一般人不會缺2. 多吃無益3. 有些是吃了也沒意義,科學證實人體只會自行產生,無法經由吃下去獲得,吃O不會補O的意思
你有點膝蓋退化的感覺,你在澳洲是搬很重的東西嗎?不要拿過重的東西,並帶護膝,我建議你吃HERMA靈活二型膠原UCII,真的滿有效的,可以試試看,我家長輩年紀大,退化痛到唉唉叫,吃什麼都沒用,吃這才好多了,你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