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LDL 對生酮者來說真的等於心血管風險嗎?

hittaku0413 wrote:
有些人一直想要證明生酮飲食是對健康有益的,不能說他們是錯的,
我感謝他們用身體對醫學做出貢獻。

你說的應該是這篇研究: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Induced Elevations in LDL-Cholesterol and Atherosclerosis: The KETO Trial

首先,生酮飲食是個極端飲食,起初是認為它能改善糖尿病,
所以多數生酮飲食者都是有代謝疾病的。
但這項研究的試驗組是健康的人。
這就好像,說腎臟病不能吃高鉀高蛋白,於是我做實驗,找健康的人來吃高鉀高蛋白。

其次,照這個結論看,健康的人生酮應該不錯。
但實驗組是健康的人生酮飲食,
對照組卻來自另一個MiHeart的研究。
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是由兩個不同研究來比,這樣也可以嗎?

第三,作者群中的
Nicholas G. Norwitz、Matthew Budoff、Venkat S. Manubolu、 Thomas R. Wood,
還發表了另一篇
Elevated LDL-cholesterol levels among lean mass hyper-responders on low-carbohydrate ketogenic diets deserve urgent clinical atten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說需要謹慎的臨床方法來管理LDL,建議很高的LDL的生酮飲食者要諮詢醫生。
這是自打嘴巴嗎?
喔不,我傾向認為他們是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

總之,生酮飲食「或許」有益健康,我只能說或許!
主流醫學還沒認同生酮飲食,沒有確切定論前,
不建議照單全收。


有責任的學者,存有謙卑的心;要證明一個 藥品或方法有某種功效,比較容易;但是要證明沒有其他不良副作用,卻很難窮盡一切可能去證明。而且好像沒有人會這麼做,除非傷害了患者的實例連續出現。
因此說話留有餘地。再加上醫療講究臨床實證醫學,沒藥廠支持很難有資金做這種燒錢的研究;更何況是要砸藥廠的金飯碗?
我認為這幾篇論文會有後續,會越來越明確證明他的論點。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出資方不是藥廠或相關藥廠資助的基金會;是公民團體發起的小額集資來的,很不容易,壓力會很大;稍有不慎,這些出頭的醫界人士會砸掉自己的飯碗;已有先例。
值得鼓勵支持。

我是位生酮飲食的實踐者,已經放鬆管制一段時間了,原先減了20公斤,近來回升高了8公斤,他幫我緩和三高及肥胖問題,因體重減輕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得以減輕;現在我在對抗我的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問題;目前發現血管斑塊嚴重(CCTA),鈣化指數731,一直沒有任何症狀。
開始吃藥控制,降血脂,降血壓,降尿酸,吃低劑量阿斯匹林,隨身帶著血管擴張劑舌下錠,檢驗數據都很好;但是不太相信醫師只盯著LDL在下藥的處理方式,雖然LDL由239降到67但是空腹血糖(108)及HbA1c(5.8)、空腹胰島素濃度(6.7)及胰島素阻抗升高(1.79)。
目前重拾嚴格生酮飲食,配合吃藥,運動,充足睡眠;希望能阻止心腦血管病變發生,甚至減少血管斑塊的數量及體積。再過半年~1年,會再做一次血管影像檢查,對比確認效果。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IMT)檢查或心血管斷層掃描(CCTA)。這兩種檢查今年上半年我都有檢查留底,以後可以對比效果。

AI 摘要
頸動脈內皮與中皮層厚度檢查,或稱為**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IMT)檢查,是使用頸動脈超音波**技術,透過測量頸動脈壁內兩層(內膜和中層)的厚度,來評估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堆積)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項非侵入性檢查可作為早期檢測血管變化的工具,有助於評估腦中風、心臟病等風險,並能作為健康檢查的項目或追蹤治療成效的依據。
檢查目的與意義
評估動脈粥狀硬化程度
:當動脈內膜與中層的厚度增加,並形成斑塊時,代表動脈硬化已發生,這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跡象。
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
:透過CIMT的數值,可以評估未來發生腦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監測血管狀況
:對於已有動脈粥狀硬化的人士,可定期檢查追蹤疾病的惡化程度及治療效果。
檢查方式
非侵入性
:這是一項無痛、無輻射暴露的非侵入性檢查。
超音波掃描
:醫師會在受檢者的頸部塗抹導電膠,並使用超音波探頭掃描頸動脈,分析血管壁的結構與血流狀況。
適用對象
高危險群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者。
有症狀者
:曾有腦中風、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等症狀者。
健康檢查者
:許多健康檢查會將頸動脈超音波納入項目,以早期篩檢心血管疾病。
年齡考量
:建議男性45歲、女性55歲以上,或是有上述危險因素者應定期檢查。
注意事項
衣著
:檢查當天請穿著寬鬆、低領的衣物,避免穿著高領衣物。
進食
:檢查前不需禁食。
配合度
:檢查時需配合醫護人員指示調整頭頸部的位置。
williamwu1107
"治病"交給醫師;健康要靠自己。健康是遠離疾病,這方面醫師不行?因為沒有"利益",所以不會花力氣去研究及推動嗎?感覺現今的醫療體系像是受大藥廠操控的懸線木偶戲劇團?我不要當戲迷,更不要吃木偶開的藥。
jazzyfunk wrote:
如果你有關注主流的醫...(恕刪)


這該是你講的論文之一吧?


Game-Changing Study on Heart Health and Cholesterol: New Insights Revealed
改變心臟健康和膽固醇的研究:揭示新見解


觀看次數:82,434次2025年4月7日 #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生酮飲食
它終於來了!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發表了開創性的、首創的前瞻性臨床數據,為以下問題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身材瘦削、代謝健康、高 LDL 和 ApoB 且採用生酮飲食的人是否患心臟病的風險很高?研究結果在科學上令人震驚,毫無疑問地將挑戰人們對心血管健康和膽固醇管理的傳統觀念。對於任何對心血管疾病預防、LDL 和 ApoB 研究、生酮飲食安全、心臟健康、血脂狀況、膽固醇測試和代謝健康優化感興趣的人來說,這都是必讀內容。這是一次重要對話的開始。分享此論文: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

有關更多參考文獻的書面分類,請參閱相關的《保持好奇心代謝通訊》:https://open.substack.com/pub/staycur...

繼續醫學教育 (CME) 學分!我很高興與代謝健康倡議合作,為我精選的內容提供繼續醫學教育 (CME) 學分,包括在代謝倡議平台上觀看此影片和閱讀其附帶的論文!請造訪https://membership.metabolicinitiativ...以了解更多資訊。您在該平台上的前 7 天是免費的,註冊時輸入代碼“StayCurious”可享受每月會員費 15% 的折扣。非常適合希望在營養科學和個人化醫療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醫生、研究人員和健康專業人士。代謝健康倡議將此持久活動指定為最多 1 個 AMA PRA 類別 1 積分™。代謝健康倡議獲得了繼續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 (ACCME) 的認證,可以為醫生提供繼續醫學教育。有關脂質和膽固醇的更多信息,請參閱此播放列表: • 膽固醇與脂質

主要參考文獻 基線研究,PMID:39372369 統合分析 41 RCT,PMID:38237807 LEM,PMID:35629964 章節
0:00 – 心血管疾病的突破性新研究
0:52 –
生酮飲食對膽固醇的影響–
LDL和 ApoB 預測斑塊進展
5:47 –
斑塊產生斑塊
6:10 – 這對心血管風險評估意味著什麼
6:58 – 瘦體重超反應者是獨一無二的
9:29 – 個人化心血管健康:重新思考一刀切
12:28 – 我的總結研究的關鍵要點
14:33 – Soto Mota 講授
12:28 – 我的總結研究的關鍵要點14:33 –講的


'24.10.14【名醫On Call】宋晏仁醫師:LMHR追蹤報導5-KETO試驗正式論文出爐 再探LDL-C膽固醇與粥狀動脈硬化關係的爭議

經宋醫師的解說,更容易理解。


觀看次數:22,630次 串流直播日期:2024年10月14日 #宋晏仁醫師 #名醫OnCall #News98
主持人:宋晏仁醫師
主題:LMHR追蹤報導5
KETO試驗正式論文出爐:再探LDL-C膽固醇與粥狀動脈硬化關係的爭議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am-12: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4.10.14

說明: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普遍被認為是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容易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的原因,現在甚至只要單純LDL-C超過130 毫克/分升,就有可能被醫師指示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但是過去一直也有很多論文,發現完全相反的結果,有些族群(尤其年長者)的LDL-C越高者,總死亡率越低,而且心肌梗塞的住院病人,約50%的人LDL-C並不高。降膽固醇藥物的副作用也讓很多人無法耐受,甚至有增加糖尿病、失智症、性功能障礙的研究報告。近年來,有一群人原本LDL-C都在所謂正常範圍,在採行低醣飲食數年後,發現LDL-C膽固醇飆升到過去認為只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人才有的高度。這種非基因遺傳的表徵,成為「表現型」,這群人有一些公共特徵:較瘦、愛運動,除了LDL-C之外,一切健康。因此他們暫時被稱為LMHR—瘦體超高反應者(對低碳飲食有LDL-C飆升的超高反應)。如果LDL-C是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原因,那麼這群人長期暴露在這麼高的LDL-C下,其動脈硬化情形如何呢?這群LMHR會不會為我們了解LDL-C的代謝生理學打開一扇窗子呢?本集是LMHR研究追蹤報導的第5集,追蹤的目的是為了探討科學真理,不提供任意醫療建議。


'25.04.14【名醫On Call】宋晏仁醫師:大神們請至少看一眼這研究「膽固醇不是動脈硬化的主因」!舊有斑塊才是:Plagues beget plagues!


開始直播時間:11 小時前2025年4月11日 #名醫OnCall #News98 #宋晏仁醫生
主持人:宋晏仁醫師主題:大神們請至少看一下這研究「褶皺不是動脈粥狀硬化的主因」!舊有斑塊才是:瘟疫生瘟疫!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am-12:00pm 本集講述日期:2025.04.14


#News98 #名醫OnCall 8.1 ▏仁醫師

這篇論文不論是從成員及發表的期刊來看,都屬於重量級程度。
發表在 JACC 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直接插旗在別人的大本營上,有夠囂張。

有一群人代謝正常,屬於LMHR群體;改吃低炭生酮飲食、、、、、
論文中的結論是
LDL及APO-B與冠狀動脈斑塊及鈣化無因果關係。
及冠狀動脈斑塊會產生斑塊。
當心臟影像檢查出斑塊後,斑塊會隨著時間繼續長大及更普遍化;進展程度與原因還不明。


血脂三聯關係;這種情況下檢測結果是健康無害的。
以下參數都必須是檢測出來的值,不可用推估計算值 ;BMI 最好要小於 25
高LDL >= 200
高HDL >= 80
低TG <= 70

我覺得維護心血管及血糖、血脂、血壓的的健康重點應該就是;高HDL,低TG(三酸甘油脂);而低碳生酮飲食與適當的運動,恰恰滿足需求。
簡單地說;LDL與心血管疾病之間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

以上內容不是醫療建議,是論文分享。
請諮詢你的主治醫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