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itiously wrote:
想請教大家吃檳榔到底(恕刪)
宋朝重心南移,很多士人或遭貶謫、或是遊歷,來到了嶺南這個瘴氣的故鄉。他們把所見所聞,以個人筆記或采風誌的形式記錄下來。例如大文豪蘇東坡,被貶官到儋州(海南島),就留下不少文字。
士人或墨客提到瘴氣,總猶如妖魔鬼怪一般,例如杜甫曾言「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幾乎都帶有一種蠻荒恐怖的氣息。但蘇東坡即使來到他人眼中的蠻夷之地,仍然不改樂天的個性。
當地人認為檳榔可以解瘴癘之氣,蘇東坡便入境隨俗、大吃特吃,吃到臉紅冒汗好像喝醉一樣,甚至還特地寫詩歌詠檳榔:「可療飢懷香自吐,能消瘴癘暖如薰。」很難把國文課本裡的唐宋八大家,和台味十足的紅唇族聯想在一起。
除了蘇軾之外,也有其他人支持吃檳榔可以抵禦瘴病的觀點。像是南宋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一書中提到:「嶺南人以檳榔代茶,且謂可以禦瘴。」他說自己剛到嶺南的時候,對檳榔敬謝不敏,過了一段時間後,敢稍微嘗試看看,等到住了一年多,完全就吃上癮了,「不可一日無此君矣」。

ambitiously wrote:
戒煙,戒酒都有了
就是戒檳榔少之又少
戒酒大概五年
戒菸、戒檳榔都滿三年半
三種都戒好處真的很多
最基本省下不少錢
但不代表可以遠離癌症
國小看國語日報
投稿的學生阿爸是公務員
作息正常
上述習慣通通沒有
結果還是中年肝癌離世
這篇文章對我影響很大
那時心想
既然無論如何都有機率罹癌
所以我15歲就開始抽煙喝酒吃檳榔
蠻自豪戒掉這些習慣都是靠自己的意志
沒有接受過任何醫療療程
但走的那天如果不是因為癌症
我會更自豪!
我外公11歲開始抽煙吃檳榔
小時候回外公家
他老人家都會騎他古董腳踏車
載我去買檳榔
檳榔攤都會送楊桃乾
阿公吃檳榔
我吃楊桃乾
阿公70幾歲走的
很慶幸與癌症無關
而是因為外婆離世
我個性跟我阿公還有舅舅們很像
一天到晚嘻皮笑臉
那年外婆一走
就不曾聽過外公開口說話了
總是一個人落寞的坐在長板凳上發呆
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發呆
過沒多久就聽小阿姨說阿公失智了
看到親人都認不出來
一次坐公車來找我媽
下了車不知道路走到菜市場
剛好我媽正在菜市場買菜
看到阿公的時候嚇一跳
問說阿叔你怎麼跑來這裡
(我媽小時候送給人家當養女,所以叫阿叔,其他舅舅阿姨都叫日文的爸爸)
我阿公竟然跟我媽說:我來看我女兒阿未
我媽當場哭笑不得說:我就是阿未啊!
再過不久
一次阿公洗澡的時候摔倒
進醫院之後就再也沒出來了。
好像扯的不是普通遠…
我想說的是
檳榔雖然會提高致癌機率
但吃檳榔不代表一定得癌症
得癌症也不能說一定吃過檳榔
古時候人說:天下雨一定地上濕
地上濕不一定天下雨
遺傳基因、體質、作息、生活習慣、嗜好、飲食…等都有影響
醫生跟我爸說:如果夫妻都罹癌
子女得到癌症的機率也很高
如果這樣的說法可信
那一個人罹癌與否
遺傳基因應該就佔了很高的比重
好像又離題了…
既然離題了
那我再說一個
你們吃過檳榔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