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聽過中醫的水藥嗎

以前很多轉骨長高藥都是水藥阿
中藥都要長久吃
所以還是要看要吃多久
不然也是累積起來很貴的花費欸
有!但我喝沒用...
不知道是醫生的關係還是怎麼
但有朋友喝是有用

不過看中醫也是要慢慢調整,不會立即見效
提供小弟對中醫水藥的觀察給大家參考,
不一定正確,大家看看就好~~

1.中醫是治身體機能,所以對急症不是那麼速效(?),
  像我們吃藥的療程,是以兩個禮拜起跳,兩個禮拜後,看身體反應再調
  整藥的內容。
2.藥方是依醫生望聞問切得出的,而且看的是你的"五臟、脈象、氣色",
  所以...綜合各種藥材的效應下,有可能配出的藥,無法一次藥到病除,
  而且中醫比較偏治本,治的是你的根因;如果要速效,或短期內有生命危險,
  或是要開刀治療的,比較建議看西醫。
3.水藥比較直接、有效,科學中藥的效力吃起來感覺差一些。
4.有遇過高明醫師的真實例子:直接跟病人說,我的藥你吃了2、3次都沒效,
  這不太對勁,你趕快去大醫院檢查一下;病人去大醫院檢查後,發覺是癌症...
5.煮水藥時,醫生只跟我們說8~9碗水煮成2碗,然後...就沒然後了。
  但從西醫的科學角度來看,8~9碗水是幾西西?煮成2碗是要剩幾西西?
  要煮多久?溫度要保持多高?沖洗藥材能丟棄多少?這些是要定量的。
  但中醫沒去要求這些,"大概"就好,似乎是容忍範圍比較大、藥性較緩?
  
最後說個題外話,中醫在台灣是不被重視,或是最終會被消滅的一塊。
原因是:
1.目前醫師公會或協會或官方,佔重要位置的,多是西醫派,或是受西方醫學教育。
2.中醫似乎很難有一個標準的考評體系,或是我不知道?
3.官方不重視,也不想重視!台灣的大學,有多少中醫科系?專業研究所?
  反而日、韓都很重視這一塊。

蠻悲哀的...
湖海一散人 wrote:
3.官方不重視,也不想重視!台灣的大學,有多少中醫科系?專業研究所?
  反而日、韓都很重視這一塊。

真的很可惜,當年國民黨失勢,老蔣來台,很多優秀中醫從大陸逃來台灣,本來有很好的基礎。無奈台灣政府就只想順服美國,消滅中醫。

現在健保被西醫綁死,想用罕見病來敲詐,各種慢性病也治標不治本長期吸血,各國醫療占GDP比例節節升高,醫療成了吸血怪物。

其實很多怪病中醫都能根治,放棄自己祖宗珍貴智慧財產,任洋人宰割,實屬不智。
湖海一散人 wrote:
提供小弟對中醫水藥的...(恕刪)

中醫很多都是智商稅
像清冠一號
從來也沒法證明療效,國外只能當保健食品賣
還是能在國內發大財

https://professorlin.com/2022/05/24/%e6%b8%85%e5%86%a0%e4%b8%80%e8%99%9f%ef%bc%8c%e7%99%82%e6%95%88%ef%bc%9f%e7%a7%91%e5%ad%b8%e8%ad%89%e6%93%9a%ef%bc%9f/
水藥是最近流行的稱呼,屬於中藥的一種劑型,一般稱呼應該是"湯"。
"湯" 者盪也,從中藥的各個劑型分別看,急病會用湯,取其藥效強大快速之意。

個人目前對中藥的認知如下:
1, 急症的話湯藥入口,30分鐘內沒有改善,必是藥證不符。
2, 調整身體就複雜多了,時間會拉長,可是,一定是身體感覺越來越好,才對。
3, 在健保可給藥的範圍內,科中跟水藥的有效比例差的很多。但是,只要對證,科中吃了也是會好。
4, 好的中醫師非常難找,有碰到不錯的醫師要珍惜。
5, 中藥的容錯率相當大,這在古代是一件好事,畢竟各家條件不同。
其實在古時的中醫藥書籍上,例如傷寒論等,藥的煮法跟重量很明確,比如像是6升水煮成3升。問題出在哪呢? 時間太過久遠,現存的醫書像是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備急千金藥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等,書有了,方子也有。結果度量衡失傳了。也就是說,漢朝的一升水,跟明清的一升水,全部換算成現在的容積,會一樣嗎? 這個在之前是不知道的。但是好在藥方的比例還在,一升水就直接變成一碗水來煮,這就是現在醫生直接跟患者說用幾碗水煮成幾碗的原因。
那麼回到現在,感謝近幾十年考古學的發展,大陸挖到一些漢代的古墓,其中恰好有陪葬的度量衡器,確定漢代一升換算成現代的容量是200cc。以後醫生說幾碗水,就直接換算就好了。
6, 在台灣現行的健保體制下,中醫藥真的很難發展,會被抑制。這是體制跟現代社會特性的所導致的,個人無力改變。但是,個人也不覺得中醫藥會消滅,畢竟療效還不錯。
7, 有能力的話,多讀點醫書,對家人的照顧,多多少少會有幫助,切不可用"智商稅"的角度來看,很可惜。
之前去看中醫有買過
價格真的貴很多
有沒有效就看個人體質了...
我自己是不會再買
snoopy7722 wrote:
有沒有效就看個人體質了...

西醫才這麼說,這是推諉責任的說法,中醫應該要能從望聞問切推斷病患體質,量身打造對症下藥。做不到,就是醫師醫術不夠高明。西醫是以藥廠為出發點賣藥,所以千錯萬錯都是病人的錯。
只能說現在很多人都因為健保的藥價補貼,以為藥物都是很便宜的東西。
中醫健保有給付的藥物不管是單方還是複方,全部都是錠劑、粒劑、粉劑、散劑的科學中藥,光靠這些配方比例固定的科學中藥並沒有辦法治療全部的病症,很多病症治療的中藥還是得要自費。
中藥材本來就不是很便宜的東西,我小時候拿著中醫開的藥單去中藥行抓藥就要花幾百塊(當時的幾百可不比現在的幾百),加上近20年來中藥材的價格一直漲,現在不管是自己去抓藥來煮還是買水藥來喝,價格早就不便宜了。
cd2y0581
主要是中藥的產地: 大陸,在疫情期間漲得太離譜,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希望今年的中藥價格可以回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