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心理健康工作正出現重大的危機,原本預訂成立的心理健康司被變更成口腔與心理健康司。這是牛頭不對馬嘴的事情。或許大家對心理健康的感受不深,那有幾個數據可以幫助大家瞭解。心理健康跟你我有密切關係。(1)台灣十大死因中,自殺連續幾年都進入十大死因,去年(2012)在心理衛生工作人員努力下,暫時的退出十大死因。(2)校園霸凌問題,校園的霸凌事件多不勝舉,而兒童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會影響長大的人格身心發展,也直接一個國家的發展。(3)家暴問題,諸多研究發現家暴受害的小孩在長大易出現人格偏差,進而有行為偏差,造成犯罪事件,而適時的介入與關心,能減少更多犯罪事件發生。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窮凶惡極,家暴就是會影響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4)性侵受害人,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性侵犯罪事件有增無減,這代表受害人的增加,一個受害人往往代表一個受害家庭,幫助一個受害人的心理重建就是幫助一個家庭重新找到新的方向。以上幾個面向只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部份環節,而這些跟口腔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在立法院的審議下,口腔跟心理健康極可能會合併在一起。爲你我的福祉,也爲了下一代的幸福與心理健康著想,請各位能關心這個跟你我有重大關係的健康議題。
文章關鍵字
感謝版主PO文,幫蓋大樓先~
x823y918 wrote:
台灣的心理健康工作正...(恕刪)
支持

我因為患有憂鬱症,而去閱讀人格.心理相關的書籍,

再回溯自己的成長過程,才恍然大悟。

職場上的競爭 變成鬥爭,也導致社會越來越變態。
x823y918 wrote:
台灣的心理健康工作正出現重大的危機,原本預訂成立的心理健康司被變更成口腔與心理健康司。這是牛頭不對馬嘴的事情。或許大家對心理健康的感受不深,那有幾個數據可以幫助大家瞭解。心理健康跟你我有密切關係。(1)台灣十大死因中,自殺連續幾年都進入十大死因,去年(2012)在心理衛生工作人員努力下,暫時的退出十大死因。(2)校園霸凌問題,校園的霸凌事件多不勝舉,而兒童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會影響長大的人格身心發展,也直接一個國家的發展。(3)家暴問題,諸多研究發現家暴受害的小孩在長大易出現人格偏差,進而有行為偏差,造成犯罪事件,而適時的介入與關心,能減少更多犯罪事件發生。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窮凶惡極,家暴就是會影響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4)性侵受害人,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性侵犯罪事件有增無減,這代表受害人的增加,一個受害人往往代表一個受害家庭,幫助一個受害人的心理重建就是幫助一個家庭重新找到新的方向。以上幾個面向只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部份環節,而這些跟口腔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在立法院的審議下,口腔跟心理健康極可能會合併在一起。爲你我的福祉,也爲了下一代的幸福與心理健康著想,請各位能關心這個跟你我有重大關係的健康議題。

心理健康司與口腔衛生會合併為"口腔及心理健康司"固然是很奇怪,
但老實說,
我認為"心理健康司"有名無權,對國人的心理健康幫助不大,
它的成立是為了你我的福祉?抑或是心理衛生工作人員的福祉?

我們也需要完整的口腔司

因為 依據衛生署調查,100年5-6歲兒童乳牙齲齒率高達79.3%

研究也發現口腔衛生不良,牙周病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產生,所以口腔很重要

我們也需要年金司,因為年金問題很嚴重,會影響國家國力與發展

我們也需要退休司,因為大家退休後都沒有好日子過

我們也需要動物保護司,因為虐待動物很可怕

政府部會何其多,但多了這些部會,就會順利推行這些大家所需要的政策嗎

大家仔細想想工作的時候,公司新增業務時,會先由現有人力,調整工作內容,還是新增一個人力

現在國內缺乏的是完整的社會關懷網路與基層心理衛生服務的建置,而非一個高高在上的部會

而這些事,難道沒有心理健康司,或是變成口腔及心理健康司,這些工作的推行就會從衛生或社政體系消失嗎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全民健保這個政策,是成立了健保局才產生的嗎,而當初這個政策的重要推手反而是經濟學家李國鼎先生

時值政府組織再造之際 大家應該思考如何增加行政效能,而非各利益團體各擁山頭,疊床架屋

以下這段話,電影黑金(舊稱情義之西西里島)的台詞,值得大家深思玩味,簡直就是現今台灣現況的縮影

「我希望大家和氣生財,共同將這個『圓仔湯』搓好,共同分取政府的錢,我們政府很有錢阿!」
老實說,心理健康司對專業人員的工作增加是沒直接關係。
舉例來說,對醫院人員編制的增加是受到醫院評鑑的規定,跟心理健康司沒有關係。
心理健康不是單獨是一個專業,這是一個跨專業的領域,包含精神醫療、臨床心理、社會福利、身心障礙等等,不是說單一個專業要成立一個司,那這樣成立不完。心理健康之所以希望獨立成為一個司,這樣可以整合心理健康中的各資源,如果硬是要跟口腔合併,試想牙科知道長期老人福利需要如何規劃嗎? 兒童校園的霸凌事件要如何處置嗎? 像921地震、八八風災的後續處理是口腔有關嗎? 我們都不能預期自己會不會遇到災害,或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突然有困頓,再需要幫助的時候,有整合的資源幫助你我一把,這難道不是為了你我的福祉嗎?

kangsc wrote:
我們也需要完整的口腔...(恕刪)



我想您拋出的疑惑是相當正確的。
不過,動物保護在農委會底下有相關單位處理。年金問題有內政部的專責處理。退休問題跟心理健康有莫大關係,現在老年人口增加,對老年人不再只是身體健康,更重視老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司是基於全民的心理健康,從小到老都涵括在內。確實,政府不能隨便疊床架屋,可是看到政府組織正在疊床架屋,即口腔對心理健康,難道你我不該正視嗎? 事後官員又花更多錢來正名,為何不一次做好呢?
心理健康司一直在心理健康的前輩們努力下能開花結果,可是在近期突然有冠上口腔之名,實在是讓人感到錯愕。心理健康絕對不是醫療治療,這更是一種心理保健,如何活得更健康,才是關鍵。
x823y918 wrote:
老實說,心理健康司對專業人員的工作增加是沒直接關係
舉例來說,對醫院人員編制的增加是受到醫院評鑑的規定,跟心理健康司沒有關係。
心理健康不是單獨是一個專業,這是一個跨專業的領域,包含精神醫療、臨床心理、社會福利、身心障礙等等,不是說單一個專業要成立一個司,那這樣成立不完。心理健康之所以希望獨立成為一個司,這樣可以整合心理健康中的各資源,如果硬是要跟口腔合併,試想牙科知道長期老人福利需要如何規劃嗎? 兒童校園的霸凌事件要如何處置嗎? 像921地震、八八風災的後續處理是口腔有關嗎? 我們都不能預期自己會不會遇到災害,或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突然有困頓,再需要幫助的時候,有整合的資源幫助你我一把,這難道不是為了你我的福祉嗎?

這句話說得很含糊其辭。

心理健康司對專業人員的工作增加是"沒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吧?

尤其這跨領域的工作,你沒人,又要如何推動業務?若說心理健康司的成立不會增加"職缺",豈不自相矛盾?

我也不想苛責,言盡於此吧。

x823y918 wrote:
原本預訂成立的心理健康司被變更成口腔與心理健康司...(恕刪)


看新聞說:那是因為衛生署的署長女兒是牙醫,所以才要成立口腔健康司

後來怕社會觀感不好,才硬加入心理健康司

所以就有效的方法是請署長女兒改做心理諮商師

他老爸就會.....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x823y918 wrote:
心理健康絕對不是醫療治療,這更是一種心理保健,如何活得更健康,才是關鍵。...(恕刪)


請繼續相信政府和商人說的話
就會活得健康了

把政府和商人當成母體就好
沒事別回到現實世界 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