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諾貝爾醫學獎》「呦呦鹿鳴,食野之萍」 以青蒿素獲獎的屠呦呦

中國籍的屠呦呦以發現「青蒿素」(artemisinin,又名黃花蒿素)成為治療惡性瘧原蟲所引發的瘧疾(Malaria)的特效藥,與其他2人共同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也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項的中國籍得獎者。

BREAKING NEWS The 2015 #NobelPrize #Medicine to William C. Campbell @DrewUniversity, Satoshi Ōmura and Youyou Tu pic.twitter.com/qvH9XFZV7I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5 10月 5日

名字出自《詩經》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中國浙江寧波。名字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萍」,「呦(音同優)呦」就是鹿鳴的聲音。

21歲時,屠呦呦考進當時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藥學系,所選擇的專業乃當時一般學生缺乏興趣的生藥學。

屠呦呦認為,生藥的專業讓她最有可能接觸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領域,在求學過程中,屠呦呦尤其對植物化學(Phytochemical)、本草學(Pents'aology)和植物分類學(phytotaxonomy)有著極大的興趣。大學畢業後被分發到中國政府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至今。


Youyou Tu discovered Artemisinin,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malaria & has saved millions of lives pic.twitter.com/hTz8PXpFij
— Ms. Corbyn (@hernamewaselrod) 2015 10月 5日


發現青蒿素


1969 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受了抗瘧藥研究的任務,屠呦呦領導的小組有系統的收集並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藥方,在收集了逾2000餘藥方的基礎上,編寫了以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並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

歷經380餘次失敗,於1971年成功發現了中藥青蒿乙醚萃取物的中性部分,對瘧原蟲有100%的抑制率,隔年,屠呦呦從中分離得到了抗瘧的有效單體,並命名為「青蒿素」。

據稱,「青蒿素」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性」優點的新結構類型抗瘧藥,對各型瘧疾,特別是抗藥性瘧疾具有特效。


開始獲獎與被肯定


1977年3月,屠呦呦首次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發表於《科學通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2年後屠呦呦以青蒿素獲得中國「國家發明獎」。

1981年10月,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中國北京召開的國際青蒿素會議上,屠呦呦以首席發言人的身份進行《青蒿素的化學研究》報告,引發國內外代表的高度興趣。

WHO官員當時在報告會場中指出,理論上,任何一種新藥物都具有新的結構和它的作用方式,這樣才能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具有較長的生命力。顯然,中國青蒿素是符合這一標準的。

1986年,「青蒿素」獲得中國一類新藥證書(86衛藥證字X-01號),1992年「雙氫青蒿素及其片劑」獲一類新藥證書(92衛藥證字X-66、67號),以及「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


與青蒿素畫上等號


外界對於屠呦呦在中藥方面的貢獻,多以其長達50多年的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中,帶領小組發現了青蒿素,她個人也因工作出色,在國家發明獎章、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的獎項中屢屢獲獎。

更難能可貴的是,屠呦呦在2011年獲得了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表彰她在青蒿素的發現及用於治療瘧疾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今年已高齡84歲的屠呦呦,目前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同時兼任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在治療瘧疾及免疫疾病領域繼續研究,研製開發新藥,著有《中藥炮炙經驗集成》一書。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藥物已成功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其中,大多數是生活在全球貧困地區的兒童,屠呦呦以發現青蒿素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實至名歸。
不只是她,還包括傳統中醫都很了不起.

在古代很早就發現青蒿能治病,只是古人將其煮成湯藥
導致療效大減.
中醫是很博大精深沒錯
但把諾貝爾獎頒給屠呦呦卻是荒唐
這大概是近五十年來最離譜的得獎者
簡單一句話:根本不配
小弟現在工作地方過去十年出了至少七個諾貝爾獎
但學校裡大家提到屠得獎
只是一笑置之
根本不認為這值得一提

她不是第一個發現抗瘧疾藥物的
也不是唯一一個
她的藥更不是最好的藥物
但瘧疾研究這領域已經是起碼第三次得諾貝爾獎
她得獎讓其他瘧疾研究者或研究其他傳染病的當場成了白痴
也註定幾年內不可能再頒給傳染性疾病研究

另一方面
中國自己的國家科學院院士會議根本不承認她的地位
況且她還有文革期間逼死工作夥伴
獨佔藥物發現成果的爭議

她得獎還將給中醫藥學研究帶來一個災難性的後果
更多搞不出名堂的研究者
像台灣那些科技大學裡面搞生物科技的
會從此更瘋狂想要學她土法煉鋼賭一把將來名利雙收
這些人不思進取
反而會更熱心於土法煉鋼
就好像如果扶老太太過馬路就能上台大醫科
誰還要扎實努力唸書?


fentanyl945 wrote:
中醫是很博大精深沒...(恕刪)

你寫了這麼長一篇
請問你是得過第幾屆的諾貝爾獎?
fentanyl945 wrote:
荒唐

近五十年來最離譜的得獎者

根本不配

提到屠得獎
只是一笑置之

根本不認為這值得一提

根本不承認她的地位

災難性的後果

她土法煉鋼賭一把將來名利雙收

不思進取



趕快去打臉諾貝爾獎的評審,順帶把之前 Lasker Awards 評審的臉也打一遍。


您會不會想太多了,
我想只要有貢獻,
被諾貝爾頒獎是早晚的事而已,

我Po這篇,
目的是告訴整個台灣醫學界,
中醫是可以深入耕耘的研究產業,
是可以走科學化的中醫之路,
而且是被外國人認可的,
往後更可以與中國進行研究與合作,
甚至台灣的衛福部應該要產生一位中醫研究出身的部長官員,
但台灣的中醫體系非常不健全,
也有被西醫同化的危機存在,
漢學中醫也是有發光的一天~

stanphill wrote:
我Po這篇,
目的是告訴整個台灣醫學界,
中醫是可以深入耕耘的研究產業,
是可以走科學化的中醫之路,
而且是被外國人認可的...(恕刪)


我看不到這樣的現象,因為他的方法還是一樣是西醫的方式
只是參考中醫典籍來找尋研究目標,避免大海撈針
以現今科學看她得獎的理由當然很荒唐,

但是人家發現青蒿素的時間是 38年前耶, 那時藥物有現在這麼多,這麼發達???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由於文革時期,中國學術界發表論文不及時、不規範,

直到1977和1982年才發表了與青蒿素相關的中英文論文,

卻分別選用了「青蒿素協助組」和「青蒿素及其衍生抗瘧藥合作組」的集體筆名;

再加上屠呦呦作為政治上指定的協作組長,其責任和義務與今天國內外公認的研究負責人(PI)有所區別,

這些都為之後的許多爭議埋下伏筆。

中國著名生物學家饒毅表示,在眾多爭議中有三個基本事實是可以確定的:

「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對於發現青蒿的抗瘧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都很關鍵;

2、具體分離純化青蒿素的鐘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組的成員;

3、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組是在會議上得知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瘧作用以後進行的,獲得純化分子也晚於鐘裕容。 」


起碼比你接近多了

albertsun wrote:
你寫了這麼長一篇
請...(恕刪)

fentanyl945 wrote:
起碼比你接近多了


得醫學獎的不一定是從醫學相關行業的喔!!
搞不好他比你接近更多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