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能夠讓人食用的部分分成,「板油 」、「中脊油」、「碎肉脂肪」這3種:
1. 豬板油:
位於豬肚裡,包裹豬腎臟外的脂肪,一隻豬只有2塊豬板油,台語俗稱「板仔油」。
提煉出來的豬油乾淨沒有雜質,是豬肉中最好的脂肪,豬板油所煉(炸)出來的豬油香氣足!
一隻豬在屠宰時通常是100多公斤,豬板油的部分只有0.7公斤左右,再經過煉製出來的豬油大約剩下0.5公斤,是相當好且珍貴的豬油,出油率很高,萃取率約72%。
2. 中脊油:
位於豬背脊大里肌附近的脂肪,台語俗稱「肉仁」。
提煉出來的品質相較豬板油差一些;中脊油的萃取率也比板油低一些,一隻豬約1.2公斤的中脊油,能製作出0.8公斤的油,萃取率只有66%左右。
3. 碎肉脂肪、豬花油:
豬肉切割之後剩下的脂肪組織,豬花油則為豬腸周圍的油脂,一隻豬約有7公斤的碎肉脂肪,價格便宜,但碎肉脂肪與豬腸周圍脂肪提煉的豬油不建議食用!
因為,切割下來的碎肉脂肪與肌肉組織接近,會有蛋白質組織及淋巴組織,還可能有藥劑殘留及異味的問題,屬於最差的豬油,在國外為動物飼料用油。
一般去豬肉攤跟老闆說要買豬油回去炸的時候,板油跟中脊油較少常常會買不到,老闆就會用台語推薦「膩瓤油」。
所謂的「膩瓤油」就是皮下組織油,也就是豬皮下面的那層脂肪,屬碎肉脂肪油等級,
豬皮的皮下組織靠近肌肉容易有藥劑殘留,也不建議食用,最好還是使用「板油」或「中脊油」來自製豬油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