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38027
老化、營養不良、運動量不足等都是導致肌少症的因素,但醫師提醒,很多人以為每天散步或有流汗就是有運動,但這樣的運動型態其實不夠,甚至反而會讓肌肉流失。
蛋白質攝取不足加速肌肉流失
經常會看到長輩過馬路時,小碎步、速度緩慢,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表示,像這樣走路吃力的長輩,如果不是有受過傷或是疾病造成,大多是有肌少症。但很多人以為每天出門散步或有流到汗就是有運動到,但這樣的運動型態其實遠遠不夠,甚至反而會讓肌肉流失。
陳映庄說明,在無疾病狀態,肌肉會隨著年齡而減少,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從巨觀的行為,肌肉活動量的減少是造成肌少症的關鍵因素,但是營養攝取不良會加速此一狀況,常常見到的狀況是,上了年紀的長者常常因為厭食而沒有獲得足量的蛋白質補充。
此外,肌少症在人體的生理機制,主要討論聚集在:1.老化造成肌肉纖維的萎縮;2.代謝蛋白的合成率隨著老化而減少;3.生長激素因素(如睪固酮)隨老化減少。
肌少症早期症狀有哪些?
陳映庄也提醒,肌少症早期症狀有以下5項:
1.肌力下降:毛巾擰不乾、提不起5公斤的物品。
2.行走困難:室內平地行走困難;或速度緩慢,每秒走不到0.8公尺。
3.常常跌倒:跌倒機率增加,1年內跌倒2次以上。
4.起身困難:起床或從椅子上站起來很費力,或必須撐手輔助。
5.爬梯困難:無法一次爬完10階的樓梯。
老化是無可避免,但陳映庄說,從飲食和肌力訓練,可以提早開始存「肌本」預防肌少症。飲食除了 要補充足夠蛋白質,也可以額外補充維生素D、硒、鎂和Omega-3脂肪酸等,以及透過地中海飲食型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