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長野縣中西部的白骨溫泉,以如牛奶般濃白的泉水聞名全日本,吸引了無數泡湯愛好者,卻在2004年7月因一場「溫泉造假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當時,有知名浴場與部分旅館為了讓泉水看起來更渾濁、更「有感覺」,而在溫泉裡偷偷加進入浴劑粉末。事件曝光後,日本社會一片譁然,政府也隨即展開全國性調查。
結果發現,不只白骨,許多地方也有類似問題——有的源泉早已枯竭十多年,卻還掛著「天然溫泉」的招牌;有的用自來水加熱冒充溫泉,甚至有人用地熱發電的廢水來魚目混珠。
這也讓許多人開始疑惑:到底要怎麼分辨「真的溫泉」和「假的溫泉」?
事實上,有些業者會用自來水或地下水加熱假裝是溫泉,也有人為了節省成本或調整水溫,將泉水摻水稀釋、加水降溫,甚至加進人工入浴劑,或把用過的溫泉泥再加工利用。這些行為都讓愛泡湯的民眾感到不安。
那要怎麼辨別是不是真正的天然溫泉?最簡單的方法有兩個:
一是直接到源頭看看泉水是否真的湧出;二是送去化驗,一測就知道是真是假。
從泉源到旅館浴池之間,泉水會經過輸送、儲存等過程,泉質多多少少都會改變。尤其是大型溫泉旅館,同時要服務上百位客人,常會透過加水降溫或加熱升溫的方式來調整湯溫,這也會改變泉質。如果旅館使用循環過濾系統,為了確保衛生而加入氯消毒劑,也會讓溫泉的療效打折扣。
因此,日本政府便有明文規定:只要有加水、加溫或循環利用的情況,業者都必須公開說明原因;若有加進入浴劑或經消毒,也要清楚標示成分與方式。換句話說,泡湯客有權知道自己泡的是什麼水。
除了看說明,身體的感覺也是很好的判斷依據。真正天然的溫泉泡起來會有一種滑潤感,熱度持久,離開池子後身體仍然暖呼呼。
不同泉質也有不同特徵:鐵泉剛湧出時是透明無色,放久了氧化會變成鏽紅色;白磺泉像牛奶般乳白色;硫磺泉則會散發出蛋味;碳酸泉因含二氧化碳,池底常冒出細小氣泡,泡著泡著皮膚上會佈滿氣泡,皮膚也會出現紅潤的「氣泡線」。另外,天然礦泥泉觸感細緻、滑順,摸起來十分均勻。
如果是可飲用的溫泉,嚐起來帶鹹味的多半是食鹽泉,帶苦味的則是硫酸鹽泉。
想要最安心泡溫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選擇有政府認證、掛有「溫泉標章」的業者,這樣品質和安全都比較有保障。
此外,現代也出現所謂「人工溫泉」的新領域。雖然它是人為製造,但與「假溫泉」不同。人工溫泉若符合國家規範,同樣能提供放鬆與保健效果。這就像傳統中藥與科學中藥的關係——兩者各有優缺點,也都因時代需求而生。
不過說到底,能泡在真正來自大自然的溫泉裡,感受那股純粹與回歸自然的幸福感,仍然是無可取代的享受。
本文摘自《走進溫泉:從世界名湯、史地人文到身心療癒的實用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