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2007年3月12日
我請來三位泥水師傅來到成大土木系航測館 一棟接近40歲的老校舍
它在台南小東路與長榮路交口這個角落
在一棟有時鐘的卓群大樓 隔壁大家會看到一個頂樓有天文台的老建築

站在實體測試位置上方 往東可看到整個自強操場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往西可以看到成大樹木茂密的校園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建築物四處非常空曠 做實體耐候試驗最適合不過了

這個實驗將屋頂突出的小閣樓 外側都保持40年前的模樣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外牆東面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內牆東面 看帥氣抽菸師傅後面那一片牆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外牆北面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內牆北面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實驗設計
東面及北面外牆故意都不處理
內牆大家也看到了 很少人家裡有這嚴重吧 真的是病入膏肓
我將東面不處理
北面完全剃掉原來的水泥砂漿面 見到原來的磚塊
然後重新水泥砂漿粉刷 重點在水泥砂漿中添加我們團隊研發的改質水庫淤泥粉體
我也特地將一般牆壁施作過程介紹給各位了解.

開始觀賞
第一步 剃掉水泥砂漿見磚塊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第二步 上第一層水泥漿, 俗稱土膏, 此層作用讓後來的水泥砂漿層跟牆面可以接合
我們在這層添加改質水庫淤泥 添加比例為水泥重量的15% .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第三步 上水泥砂漿粗批, 這一層是要將牆面的坑洞填平, 用的砂會比較粗, 不用篩過,
一般水泥砂漿水泥與砂的比例有 水泥1 砂2, 俗稱1:2 水泥砂漿; 水泥1 砂3,
俗稱1:3 水泥砂漿, 兩者差別在於1:2 水泥含量多, 強度好, 吸水透水性較高,
價格較貴(水泥比砂貴). 1:3水泥砂漿, 水泥少, 強度較低, 所以吸水透水性
一般, 所以大家再請泥水師傅施工時要確認他們是用哪一種, 在這裡, 我們使
用1:3 水泥砂漿, 然後添加水泥量15%的改質水庫淤泥.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第四步 上第二層土膏, 為了使粗批水泥砂漿與粉光水泥砂漿接合, 我們也再這一層添加水
泥量15%之改質水庫淤泥. 這個動作前通常要等待讓粗批水泥砂漿有足夠強度.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第五步 表面水泥砂漿粉光, 重點在讓牆面細緻平整,所以用的砂是經過篩選, 用細砂來做,這裡
也是有分1:2與1:3水泥砂漿, 在這提供一個實務經驗, 1:2 比較難施工, 比較抹起來比
較吃力, 而師傅會在粉光面達一定乾燥度後, 把牆面 摧金(抹光亮), 但這需要技術, 我實
在做不來. 這一 層我們沒有添加改質水庫淤泥, 為了讓牆面還可以吸溼氣.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完成面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接下來 系主任剛好要將這邊處理乾淨,
請人來將東面內牆將壁癌部份刮除 重新披土
然後將東面跟北面內牆都上白色水泥漆
幫我們節省了經費!

2009年7月1日
我拍下這張照片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2年3個多月後
東面牆壁又長出壁癌來了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北面牆壁非常平坦
 大型!實體!長時間! 耐候實驗全紀錄- 真誠呈現分享

改質水庫淤泥來當作環保防水建材
經過兩年實際嚴酷氣候測試
確實若添加於一般牆壁水泥砂漿粉刷 它使得牆壁的吸水率大幅降低
進入牆壁的水分少了 病變就會減少
但是最重要的是 不要把牆壁整個封死 要讓它裡面若含有水氣
水蒸氣要可以消散出來 也就是透氣
不然 就算外牆完全上油漆 但牆壁由其它部份有水滲的話 內牆照樣會爆出來
這樣的case應該不勝枚舉

土木工程的祖師爺是大禹
祂與祂父親有不同治水的方法 就是用疏導的方式來取代防堵
終於解救了眾生

在這邊我的想法與祂類似
而且身為一位土木工程師 就是要為大家解除生活上的問題
我用了多年的青春 做了這樣的研究與測試
希望可以讓社會大眾 真正輕鬆享受到舒適的居家環境
並解決一些環境上遇到的難題

給自己一個35歲的生日
就是 分享這個實驗的紀錄
若可以真正幫助社會大眾 那就更有意義了


kosasa wrote:
2007年3月12日...(恕刪)

待續,欲知詳情,下回分享?
話說版大指導教授是........??
就分享2張,要補考了!!!
顆顆顆~
對不起 第一次po文 還不太會用
現在已經補齊^^
期盼「改質水庫淤泥粉體」能早日產品化.....「土木系」實在是大學院校的金雞母啊!

Keith4738 wrote:
期盼「改質水庫淤泥粉...(恕刪)


不可諱言的 已經商品化了
但在此po文 是因為大家討論防水材料
但缺乏這麼長時間觀察的分享
也介紹大家有這樣的營建防水材料新概念
更歡迎大家討論指教 ^^


kosasa wrote:
不可諱言的 已經商...(恕刪)

如果可以加一面有敲除重新粉刷,
但並無添加改質水庫淤泥粉體的改善對照組,
那就更優了,
引導水路,還是王道!!!
謝分享,受教了
請問你舉的例子是做在室內牆

請問如果在外牆做的效果如何?

如果是頂樓施工時加入樓主的產品

是不是不用再塗防水漆呢?

還是這產品只是用在室內牆?

fegc83 wrote:

如果可以加一面有敲...(恕刪)


這個意見確實不錯 可惜牆壁不夠
南面的牆壁 我做了其他試驗
fegc83 wrote:
如果可以加一面有敲除...(恕刪)

應該是把一面墻做一半,另一半用傳統做法
否則難免有人會想到兩面墻的風雨情況或者底面不同...

aliclin wrote:
請問你舉的例子是做在...(恕刪)


改質水庫淤泥在這個case是加在水泥基的材料(加在水性塗料, 彈泥及油漆也可以)
對於建築物而言 就是混凝土與水泥砂漿
只要添加到一定比例 使顆粒散佈於材料當中 就會有防水效果
所以 其實不管外牆 內牆 整個結構物的混凝土中添加當然建築物本身的吸水率就會降低

當防水層做在外牆 就是所謂的正水壓(直接面對水的衝擊) 通常比較沒有問題
當防水層做在內牆 就是所謂的負水壓(水壓將防水材料推離母材) 所以最有難度
因為實驗牆面數量有限 所以用內牆負水壓對材料較不利狀況來進行實驗.
表示這樣用於內牆都可以抵擋
那用於外牆正水壓 當然更沒有問題!

但不管怎樣 水泥基材料還是脆性材料 容易裂

對於垂直的牆壁 水不易停留
如果單用多層有防水性能的水泥基材料, 以厚度來抵抗雨水 我是覺得還可行
(也就是貼磁磚但必須使用有防水性磁磚填縫泥 還有外牆的水泥砂漿也讓它防水)

對於屋頂版 若洩水坡度沒做好 水容易停留
要用防水性能水泥基材料, 以厚度來抵抗, 我覺得效果還是不好
必須與其它有彈性的材料 剛柔並濟使用才是
因此 我不認為屋頂版只添加改質水庫淤泥就可以抵抗
最佳的狀況是 頂版混凝土加入改質水庫淤泥 使頂版吸水率驟降
然後 再施作其他可提供彈性的材料
這樣可以防止水氣脹破彈性材料 可使個別材料發揮其功能

當然很多情況都要考慮預算問題或是工作性問題
例如一般大樓十幾層 室內牆有問題 但外牆很難處理 只能於室內做補救
因此 才有這樣的實驗設計考量
若是牆壁有問題 但沒有辦法像本實驗一樣全部剔除
我們團隊也利用改質水庫淤泥做出易於自行處理的產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