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請來三位泥水師傅來到成大土木系航測館 一棟接近40歲的老校舍
它在台南小東路與長榮路交口這個角落
在一棟有時鐘的卓群大樓 隔壁大家會看到一個頂樓有天文台的老建築
站在實體測試位置上方 往東可看到整個自強操場

往西可以看到成大樹木茂密的校園

建築物四處非常空曠 做實體耐候試驗最適合不過了
這個實驗將屋頂突出的小閣樓 外側都保持40年前的模樣

外牆東面

內牆東面 看帥氣抽菸師傅後面那一片牆

外牆北面

內牆北面

實驗設計
東面及北面外牆故意都不處理
內牆大家也看到了 很少人家裡有這嚴重吧 真的是病入膏肓
我將東面不處理
北面完全剃掉原來的水泥砂漿面 見到原來的磚塊
然後重新水泥砂漿粉刷 重點在水泥砂漿中添加我們團隊研發的改質水庫淤泥粉體
我也特地將一般牆壁施作過程介紹給各位了解.
開始觀賞
第一步 剃掉水泥砂漿見磚塊

第二步 上第一層水泥漿, 俗稱土膏, 此層作用讓後來的水泥砂漿層跟牆面可以接合
我們在這層添加改質水庫淤泥 添加比例為水泥重量的15% .

第三步 上水泥砂漿粗批, 這一層是要將牆面的坑洞填平, 用的砂會比較粗, 不用篩過,
一般水泥砂漿水泥與砂的比例有 水泥1 砂2, 俗稱1:2 水泥砂漿; 水泥1 砂3,
俗稱1:3 水泥砂漿, 兩者差別在於1:2 水泥含量多, 強度好, 吸水透水性較高,
價格較貴(水泥比砂貴). 1:3水泥砂漿, 水泥少, 強度較低, 所以吸水透水性
一般, 所以大家再請泥水師傅施工時要確認他們是用哪一種, 在這裡, 我們使
用1:3 水泥砂漿, 然後添加水泥量15%的改質水庫淤泥.


第四步 上第二層土膏, 為了使粗批水泥砂漿與粉光水泥砂漿接合, 我們也再這一層添加水
泥量15%之改質水庫淤泥. 這個動作前通常要等待讓粗批水泥砂漿有足夠強度.

第五步 表面水泥砂漿粉光, 重點在讓牆面細緻平整,所以用的砂是經過篩選, 用細砂來做,這裡
也是有分1:2與1:3水泥砂漿, 在這提供一個實務經驗, 1:2 比較難施工, 比較抹起來比
較吃力, 而師傅會在粉光面達一定乾燥度後, 把牆面 摧金(抹光亮), 但這需要技術, 我實
在做不來. 這一 層我們沒有添加改質水庫淤泥, 為了讓牆面還可以吸溼氣.

完成面

接下來 系主任剛好要將這邊處理乾淨,
請人來將東面內牆將壁癌部份刮除 重新披土
然後將東面跟北面內牆都上白色水泥漆
幫我們節省了經費!
2009年7月1日
我拍下這張照片

2年3個多月後
東面牆壁又長出壁癌來了

北面牆壁非常平坦

改質水庫淤泥來當作環保防水建材
經過兩年實際嚴酷氣候測試
確實若添加於一般牆壁水泥砂漿粉刷 它使得牆壁的吸水率大幅降低
進入牆壁的水分少了 病變就會減少
但是最重要的是 不要把牆壁整個封死 要讓它裡面若含有水氣
水蒸氣要可以消散出來 也就是透氣
不然 就算外牆完全上油漆 但牆壁由其它部份有水滲的話 內牆照樣會爆出來
這樣的case應該不勝枚舉
土木工程的祖師爺是大禹
祂與祂父親有不同治水的方法 就是用疏導的方式來取代防堵
終於解救了眾生
在這邊我的想法與祂類似
而且身為一位土木工程師 就是要為大家解除生活上的問題
我用了多年的青春 做了這樣的研究與測試
希望可以讓社會大眾 真正輕鬆享受到舒適的居家環境
並解決一些環境上遇到的難題
給自己一個35歲的生日
就是 分享這個實驗的紀錄
若可以真正幫助社會大眾 那就更有意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