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iswang wrote:相關背景10年屋齡社...(恕刪) 樓主您好,看完您這篇文章,小弟還蠻羨慕您社區的保全/總幹事/主委有在做事不像小弟的社區每個月收四千多的管理費,卻沒看到對社區有什麼好的改變,還會聯合起來欺負新住戶勒...
danniswang wrote:相關背景10年屋齡社...(恕刪) 我的經驗是一般地毯對於走路造成的低頻隔音沒有效果,要有效果跟省錢的話可以買2公分厚的EPE遊戲地墊把家裡地板會走過的地方全部鋪上。我一搬進我現在住的地方時也是怕我小孩(2Y3M)影響到樓下,就花錢去買來鋪了,這樣還可以讓小孩子直接在地墊上玩玩具,只不過還是不能跳就是了,除非墊兩層。提供你參考~
1、其實有些聲音是來自公共管路的迴音,像我們12樓、樓下5樓的敲打也會傳到樓上。2、管委會都會規定何時能夠裝潢的時段,只要在時段內施工住戶也拿你沒皮條。3、你已經做好降低噪音的動作了,也做了最大努力,這也是可以跟樓下溝通看看。4、小孩還小行為能力真的不是我們大人能控制的,只能制止,這也可反問樓下的住戶也有經歷過小孩長大的過程吧?5、可買個伴手禮送(拿人的心會軟)請他多擔待,小孩會慢慢長大,行為就會慢慢改善。6、像我們社區有個案例是有樓下住戶去找環保局噪音鑑定,說樓上吵,結果鑑定也沒超過標準值,讓檢舉人啞口無言。以上是我親身體驗的小建議。
danniswang wrote:相關背景10年屋齡...(恕刪) 第一,買集合式住宅本來就會有的這種問題。沒得避免。第二,噪音未必是正上方所製造出來的。噪音可以透過牆面傳很遠呢!第三,真要撕破臉,正常時段有聲音又沒有超出法規所規範的標準。他也拿你沒皮條。除非請他證明那一些噪音是你家所產生的。曾遇過有類似的問題,往樓上的兩層樓的住戶去詢問,結果那個時段根本沒人在家。一戶在國外,另一戶很少回來。也因為這個狀況才排除了那兩戶的可能性而作罷。我住的地方也時常聽到腳步聲、拖椅子的聲音、沖馬桶的聲音。結果樓上根本沒住人(瓦斯表都沒掛)!若硬要扯是阿飄,那我也不知怎麼接下去了。住社區本來就有一些先天性問題,買房時就要有心理準備不是嗎?雖然大家應以和為貴,不過,過分的要求就請他們自己搬走好了。我是這麼想的啦⋯⋯⋯再怎麼說也不應該是你搬。在社區內只有互相體諒及包容,沒有誰比誰大的問題存在!參考看看!
自己樓上住戶也是小朋友這樣常常來回砰砰的,有時有點受不了 ,但想說以和為貴就算了,大部分都是自己忍耐一下就算了。所以我認為如果不是對方故意找碴你就低聲下氣好好跟對方研究噪音時間.來源 讓對方感受到誠意慢慢改進這樣才是長久之計(如果是找碴另當別論)
我家小孩三歲,最愛跑跳最皮的年紀,我一入住新家就買禮物去拜訪樓下鄰居,跟他們打好關係,也互相加line,我表示一有噪音可以馬上跟我們反應,剛開始樓下都沒跟我們反應,大概也是不好意思,可能是忍一段時間了他們終於跟我們反應,主要是新家這邊樓底板隔音真的非常差,連大人走路都會有聲音,最後我們上網買了2公分厚巧拼地墊,鋪滿整間房子,木紋的,乍看下還以為是木地板,很漂亮,隔音又好,現在跟樓下的關係依然很好,平時禮尚往來,先對別人尊重,別人或許也會尊重你,分享給你。
每個人對聲音的敏感度本來就不同。當盡力做到該改善的,我覺得就足夠了。無需要因對方個人感受而影響生活品質。如因投訴多次造成家庭生活恐懼及壓力,或許可以試著上網了解關於「噪音分貝」實質影響或著透過了解法令規定的朋友商討,比較能夠有較明確的方向。另很巧合地,用這標題也有看到一則與你家庭及公寓類似被投訴人的文章。或許可以查看一下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