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電燈泡和LED燈泡的實驗比較

himyalice wrote:
傷眼睛是因為台灣人的...(恕刪)

正因為你是業界中人,我覺得有些發言要更中肯,不要讓人家覺得你只想護航LED,而不老實說出LED的現實,讓資訊更為透明。
himyalice wrote:
所以每家廠商都紛紛出產高效率100 lm/w的燈泡。其實現在的技術不應該是追求越亮越好,而是追求如何延長led的壽命還有色偏問題。...(恕刪)

我同意現在LED照明的壽命是一個大問題,但提高光效並不是只想做出更亮的燈泡,而是更為節能。單顆晶片的光效越高,只要更少的能量就可以產生相同的流明數,這樣不是更節能?更何況,晶片沒辦法直接使用,一定要透過光學機構,如Lens、擴散板與導光板等,才能達到所需要的光形,使出光更為均勻。否則,LED照明只是指向性光源,是沒有市場跟前途的。東扣西折的,出光的流明數就沒剩多少,這樣要如何推省能的LED照明呢?壽命高這個賣點已經是個謊言了,不要連節能這個優勢都被人打槍,那不是玩完了?
himyalice wrote:
但是因為許多廠商的產品散熱技術不純熟,所以導致燈座會燙手(燈座燙手其實是因為,led需要有driver)...(恕刪)

散熱機構的散熱能力不佳,的確會造成燈座溫度高而燙手。不過熱量主要來自LED晶片,而不是來自driver。driver的電子元件雖然也會發熱,但跟LED晶片相比,是小巫見大巫,無法相比。正確來說,應該是散熱不佳導致driver所在區域溫度過高,使得對溫度極為敏感的電子元件壽命大幅縮減,間接使LED照明的壽命大減。
himyalice wrote:
傷眼睛是因為台灣人的心態,不亮到眼睛瞎到是不滿足的。其實最傷眼睛的是省電燈泡,為什麼呢?...(恕刪)

說句不中聽的話,使用情緒性的字眼,並不會讓人感受到你的專業性。如果你是sales,建議你改掉情緒性發言,別人可以更能接受你的發言,對你的推銷你家產品會比較有幫助。
如果是工程師,還是建議改掉這個壞習慣。因為過度膨脹自己,而沒有闡述相對應的專業性發言內容,是沒辦法讓其他專業人士服氣,也沒辦法說服一般普羅大眾。
zaop wrote:
其實散熱片溫度愈高,代表你的led顆粒散熱好...(恕刪)

這個觀念很可怕,但業界普遍都認同這個觀念,真的讓人很害怕。
我本身是搞熱傳散熱的,基本上,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晶片的溫度越低,散熱越好。不過業界的工程師往往都把兩者搞混了,以為散熱器的溫度越高,晶片溫度越低。殊不知,兩者根本是兩碼子的事。
LED晶片散熱,主要有兩個路徑:一個是以輻射的方式往Lens方向,一個是以傳導的方式往基板的方向。其中往基板的熱量佔絕大多數(約97%),遠比輻射高(3%)。往基板方向傳遞的熱量,主要又分兩個熱傳機制:熱傳導與熱對流。從晶片到散熱器這段主要是靠熱傳導,而從散熱器到環境這段主要是靠熱對流(自然對流)。公式如下所示。
Q=(Tc-T1)/R1=(T1-Ta)/R2
其中Tc是晶片溫度,T1是散熱器溫度,Ta是環境溫度(不變的參數),R1是晶片到散熱器的熱傳導熱阻,R2是散熱器到環境的熱對流熱阻。
散熱器溫度很高,給我們的訊息是:熱傳導的熱阻很小,溫差很小;換言之,散熱器的溫度幾乎等於晶片溫度。如此說來,散熱器的溫度很高,不是意味晶片溫度很高嗎?這樣對晶片散熱有幫助嗎?散熱器溫度高,代表散熱器與環境間的對流熱阻很高,所以溫差很大,散熱不佳。對流熱阻主要是由熱傳係數(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與熱傳面積所影響。自然對流的熱傳係數大家都差不多,除非鰭片的設計嚴重影響空氣流動,否則應該不會差很多;散熱面積不足,絕對會讓自然對流熱阻成為總熱阻的一個瓶頸。所以解決之道,就是加大散熱面積。當然,如果熱傳導熱阻如果也很高,那...晶片溫度肯定更高,散熱就更差了。
那散熱器溫度低,是否晶片溫度就低?那可不一定!如果熱傳導的熱阻低,那我們可以很放心的說,晶片的溫度也應該很低,散熱很好;如果熱傳導的熱阻高,那...晶片溫度肯定就高,晶片在裡面悶燒,很快就會掛了。
一個好的散熱工程師,必須要能分段將所有的熱阻評估出來,才能斷定事情的真相為何,千萬不要以他人口中的經驗,當成是現象的唯一解釋。
對我來說
LED燈最大的優點是減少換燈泡的機會, 省電省很多, 個人不太信啦
因為底座很熱, 不太可能很省電
但對某些人來說, time is money,且不是每個人都很會換層板燈或嵌燈, 所以這方面就划算了.
看不懂27W省電燈泡換成LED 10W後
LED的比較亮?


紙上談兵
不如實際測試
現在市面上很多LED 10W燈泡是用來取代27W省電燈泡
亮度的話我實測是10W的比較亮(我那是筒燈)

你可以用10W的省電燈泡和LED 10W的比較看看
10W的省電燈泡恐怕只能當小夜燈
10W的LED燈泡的話可以很亮
其實現在市場是主打8W的LED燈泡
因為8W的就很亮了
億光賣出去的LED燈泡50%以上都是8W的
如果不夠亮的話
大家是買來傷眼晴的嗎?
看了這麼多天都沒人出來發言澄清,所以忍不住跳出來講幾句話,希望不要讓相關同業覺得我在擋人財路。事實上,我本身也是從事LED相關工作(散熱),所以愛之深,責之切,希望這個產業好,而不是被有心人士做爛掉。
飛翔在思源亞口 wrote:
現在市面上很多LED 10W燈泡是用來取代27W省電燈泡
亮度的話我實測是10W的比較亮(我那是筒燈)...(恕刪)

請問網兄是使用哪款量測儀器進行測試所得數據?積分球?還是照度計?數據多少?
一直以來,LED就被公認是點光源,而非面光源,必須靠相關光學機制,如擴散板或導光板等,才能讓出光均勻。今天用LED做球泡燈,本來就沒用什麼光學機制均勻出光,只單靠燈罩,所以他的指向性很強,在單一角度下的照度(單位面積下的流明數)會很高,因而給人誤以為LED很亮。事實上,10W的LED球泡燈光通量(光效80lm/W,光通量800lm)比一個27W的省電燈泡(光效65lm/W,光通量1755lm)來得低。如果拿LED球泡燈來當筒燈或甚至洗牆燈(這個比喻可能有點誇張,用PAR38比較恰當,)也就是作為照明系統的局部強調用途,那它很適合;但如果今天拿來當作廣域照明,大區域的照明,則指向性很強的LED球泡燈就不恰當或是不足了。之前不是有網兄提到,客廳安裝LED球泡燈,結果發現天花板的區域暗暗的,整體空間亮度也不足。這就是因為LED球泡燈的指向性關係,所以出光只強調下方,把地板照得很亮,其他區域暗暗的。即使是全週光的LED球泡燈,也因為光通量在10W下,也只有800lm,所以拿來當廣域的照明,有絕對不恰當。哪天LED球泡燈的光效可以達到180lm/W(注意!是球泡燈本身,而非LED封裝,我知道cree的燈粒已經在實驗室可以達到200lm/W了,)我相信它就適合拿來當作省電燈泡的替代品。
飛翔在思源亞口 wrote:
你可以用10W的省電燈泡和LED 10W的比較看看
10W的省電燈泡恐怕只能當小夜燈
10W的LED燈泡的話可以很亮...(恕刪)

這個比喻真的讓人啼笑皆非!!兩者的出光特性不一樣,一個是指向性的,一個是非指向性的,要怎麼比?再者,哪家照明公司要做10W的省電燈泡?專業的照明公司都知道球泡燈如果要用在廣域照明,在現有的光效下,瓦數起碼都要21W以上,誰會拿LED球泡燈跟省電燈泡在相同瓦數下比較?根本是柳丁比蘋果,牛頭不對馬嘴。
飛翔在思源亞口 wrote:
其實現在市場是主打8W的LED燈泡
因為8W的就很亮了...(恕刪)

市場主打8W的LED球泡燈,不是因為8W很亮,而是因為現在的產品規格,配合市場接受度比較高,推這個規格的球泡燈,本益比比較高,比較好推。
飛翔在思源亞口 wrote:
如果不夠亮的話
大家是買來傷眼晴的嗎?...(恕刪)

老話一句,使用情緒性的字眼,並不會讓人感受到你的專業性。如果你是sales,建議你改掉情緒性發言,別人可以更能接受你的發言,對你的推銷你家產品會比較有幫助。
如果是工程師,還是建議改掉這個壞習慣。因為過度膨脹自己,而沒有闡述相對應的專業性發言內容,是沒辦法讓其他專業人士服氣,也沒辦法說服一般普羅大眾。
目前確實是以8W來做分界線

但是我們也還再爭取

明年的規範大致底定了

8w以上工作溫度要測到55度,以下測常溫就可以了(25度)

小於5w免測,但會定義為裝飾燈

演色性要高於80

5w以上光衰要測到6000小時,但是我們爭取3000可以出暫時報告

現在的led燈泡跟以前差很多

不要再買那些很貴又來路不明的燈泡,尤其是那些長的很像的燈泡!

正規廠商都被這些貿易商給害死了!
我最近把客廳的燈換成LED
因為我客廳挑高
如果燈壞掉一定要借梯子來換,很麻煩
希望LED的壽命真的比較長,可以讓我省點工

不換沒感覺,換了才發現
我以前用的螢光燈泡(省電燈泡)都是色溫都是6500K,明顯偏藍
而我新買的LED燈是5300K,屬暖白色
比較之後舒服很多
害我家現在變成一邊一國,兩種顏色

我想問的是
所謂LED光譜偏藍傷眼的說法
是否跟色溫有關?
還是不管調色後是白光、黃光還是紅光
只要是LED就傷眼?
無責任小添 wrote:
這個比喻真的讓人啼笑皆非!!兩者的出光特性不一樣,一個是指向性的,一個是非指向性的,要怎麼比?再者,哪家照明公司要做10W的省電燈泡?專業的照明公司都知道球泡燈如果要用在廣域照明,在現有的光效下,瓦數起碼都要21W以上,誰會拿LED球泡燈跟省電燈泡在相同瓦數下比較?根本是柳丁比蘋果,牛頭不對馬嘴。

這些專業術語的確聽得霧煞煞
不過我家真的把LED球泡燈跟省電燈泡拿來比較

原來吊扇燈6個21W省電燈泡(共126W), 改成3個12W, 2個9瓦, 1個8W的LED球泡燈後(共62W)
真的亮了很多
我的LED球泡燈發光角度比較小的180度, 最大的300度(包裝上所印規格)
所以除了吊扇上方我們用不到的地方比較暗外(仍然有反射回來的光線,不算太暗)
涵蓋的面非常完整廣泛,而且比省電燈泡亮很多
並不會像手電筒一樣只是一道光柱而已,沒照到的地方就突然暗下來
這是使用者實際經驗
照度對照度的比較
並不覺得是柳丁比蘋果,牛頭不對馬嘴

我家客廳和餐桌間天花板還有兩管的山形燈具
原來兩管40W日光燈換成兩管18W LED燈管後
也是亮了很多(指的是地面及雙眼所及的地方,非燈管)
LED燈管雖然發光角度只有180度左右,沒有反射光可用
但我家環境真的亮很多
這是我們夫妻和兩個小孩體驗到的
無責任小添 wrote:
即使是全週光的LED球泡燈,也因為光通量在10W下,也只有800lm,所以拿來當廣域的照明,有絕對不恰當。哪天LED球泡燈的光效可以達到180lm/W(注意!是球泡燈本身,而非LED封裝,我知道cree的燈粒已經在實驗室可以達到200lm/W了,)我相信它就適合拿來當作省電燈泡的替代品。


這點我認為其實有待商榷,省電燈泡這種東西事實上是在最近這十五年左右才開始出現的,這之前 60W 的清光燈泡從來就沒有聽說過不能拿來當廣域照明這檔事,其實就算是 300 lm 的燈泡,拿來當廣域照明一樣可以的,重點在於,你到底要用幾顆燈泡而已。以一般家庭使用三燈型E27 燈具來說,我不認為一定要用到 27W 75lm/w 這種燈泡,第一,實在太亮了,第二,75 lm/w 的燈泡除非你用到天朗這種安定器有特別強化過的燈泡,否則壽命實在太短。

其實 LED 燈現在的問題是光效亂標這點上,雖說鎢絲燈泡通常不以 lm 計算,但是一般公認的換算值約為 12 ~ 15 lm/w 左右,而鎢絲燈泡耗電量越高,光效越高,以 60W 來算,約為 800~900 lm 左右,但問題是現在的 LED 燈是怎麼標的? 以某家有寶寶的廠商來說,10W 300度的燈泡號稱等於 80W 的燈泡,問題是光校才 700 lm,這 ............。

我個人認為,LED 燈與鎢絲燈泡的轉換值以美國能源部訂定的 L-Prize 標準做為基準是比較合理的,光效等同於 60W 鎢絲燈的 LED 燈泡其流明值就該在 900 lm 以上。

再來 CRI 值也是一個重點,當年教室燈源由鎢絲燈泡轉換為日光燈導致學生近視人數暴增有許多原因,雖說一般認為可能是日光燈頻率所致,但是我個人認為,日光燈演色性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演色性接近100的鎢絲燈泡使用量大的歐美地區,事實上近視人口比率是遠低於螢光燈用量較大的地區的。

即使是 RA>85 三波長燈泡/燈管或LED燈泡,對於健康到底有沒有問題其實也是值得商榷的,之前有某家公司使用三波長LED燈泡充當蔬菜光源,結果因為蔬果異常生長,導致最後更換為五波長光源,這點其實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的例子。

而UV這東西對光源而言到底有沒有必要,這是另一個問題,UV可促進維生素D生成,降低憂鬱及躁鬱的可能性,而去UV光源好或不好,這也是要考慮進去的。

以目前而言,我個人是認為現在只有 Philips 423244 10W LED 燈泡算是比較合格的生活光源燈泡,其他種類的 LED 燈泡,個人是認為還有進步的空間。

Philips 423244 10W LED燈泡諸元
940 lm(94 lm/W),CRI 92,不過一顆售價高達 30USD就是了。

Woody58 wrote:
我的LED球泡燈發光角度比較小的180度, 最大的300度(包裝上所印規格)
所以除了吊扇上方我們用不到的地方比較暗外(仍然有反射回來的光線,不算太暗)
涵蓋的面非常完整廣泛,而且比省電燈泡亮很多

天花板變暗就是LED指向性的最佳證明,
較多的光線集中在下方的區域,因此給人低瓦數卻高亮度的感覺,
對許多人來說這個效果是正面的(省電又亮),
但是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光線均勻的從各個角度散射,減少陰影,
或是用在壁燈,立燈,吊燈這種向上與向下光線同等重要的燈具,使用LED效果就不好。
至於那些號稱全周光的燈泡,
好歹也放個polar diagram給大家知道每個角度的亮度是多少,均不均勻,
不然角度大家都隨便喊。

目前LED燈泡有個問題是CRI較螢光燈管低,很多甚至不標示CRI,
買這種燈泡等於是在碰運氣。

Woody58 wrote:
原來兩管40W日光燈換成兩管18W LED燈管後
也是亮了很多(指的是地面及雙眼所及的地方,非燈管)

舊型的T8發光效率本來就差,
若更新電子式安定器,三波長燈管,再配上反光罩加強指向性,
目前的LED要達到同亮度還很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