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的很漂亮耶 不過真的要纏多比較不會漏
AlfaBrera32 wrote:
我的正常,你我的做法...(恕刪)
後來拆下來試合一下,公母牙螺紋確實差很多,未纏止洩帶前可以輕易轉到底,而且還會搖晃,我這次索性就纏了30圈不上膠,入牙時感覺有比較紥實,過了兩天也沒有滲漏,看來纏繞正確圈數很重要。
AlfaBrera32 wrote:
分享一下我這幾年纏止洩帶目前的最終版本,

想請教樓主,有沒有試過將止洩帶捲成繩狀的纏法呢?我自己試了幾次都失敗…鎖進去是很緊,但還是漏水。抓不到眉角。我只是鎖個4分白鐵塞頭到套銅三通上而已。
DAMNSLYFOX wrote:
想請教樓主,有沒有試...(恕刪)


沒有,如果要用此法,我建議買管道魔繩+止洩帶來止漏,這種我就有用過,效果還不錯
DAMNSLYFOX
了解..謝謝
謝謝分享
我是最近熱水器下方電白彎滲水出來, 想說先自行確認是牆壁那段的接頭壞了還是電白彎這頭, 於是先自行購買新的電白彎來更換, 後來纏了好幾次止洩帶發現還是會漏(按網路查的10~20圈), 最後看到這篇文, 我就試著去買新的止洩帶(有標註厚度是0.1mm) 然後慢慢增加圈數, 終於讓我試到一個不會漏的結果, 但我得到一個結果是少鎖一圈比較有效 (沒纏時能鎖的圈數-1) .
我猜想可能是最後一圈牙越來越淺的關係吧, 如要鎖到沒纏時能鎖的圈數, 那止洩帶的圈數就無法纏很多圈(12圈就有點緊了) 且最後結果還是漏了, 最後少鎖一圈, 讓止洩帶纏了20圈, 總之感謝這篇文的內容, 讓我搞懂了止洩帶的纏繞技巧與邏輯
AlfaBrera32 wrote:
不久前要買螺絲攻給水管用,最後我選PT牙,拿到實物核對台灣的管牙,看起來是沒買錯...(恕刪)


台灣大多數的家用4分管螺紋規格應該為PF1/2(公制)=G1/2 (英制),管用絲攻PF的內螺紋是分A、B 級的規範,管用絲攻G的規範則是沒有區分的。
對岸的水龍規格都標G1/2而不是你買的PT1/2.....若您家是彎頭是早期鑄鐵牙另件通常是使用PT牙是沒錯 , 但若買對岸的G1/2球閥或龍頭當然有所謂的"公差"問題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