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纏止洩帶的要求除了不漏水漏氣外,還希望止洩帶盡量不要外露,有的多出很多在牙外我覺得很醜,
水龍頭類的還要求要鎖到正不漏水,而且夠緊,不容易在使用過程發生轉動,往往每組鎖牙需要纏得圈數不同,
並無法有一個統一的大致圈數,我的實務經驗大概需要纏 15~30圈,很難統一
另外,強調一下,這是我個人時間多,愛玩所以這樣鎖,職業的應該沒時間這樣搞
1. 先用手旋緊公母牙1~2 圈,然後反時針拆鬆,同時向外拉公牙的部位,當完全鬆掉脫離時,用簽字筆紀錄兩者的相對位置,這位置就是要鎖上時起牙(起轉)的位置
2.用手鎖緊,然後紀錄公母牙最多可以咬合的位置,或是最多圈,但水龍頭可以轉正的位置,並且記下從咬合位置到要鎖的位置總共要轉幾圈,

可能是 3~5圈,例如 3.75圈之類的,然後纏上止洩帶,只纏到螺牙需要咬合的位置就好,第一次先纏10圈:
3.用手旋緊止洩帶,超過管口的止洩帶,用剪子指甲的剪刀剪掉,之後用手指甲適當的力度,把止洩帶壓入牙溝內,順時針旋轉讓止洩帶都凹入牙溝,目的是少部分外露的比較不會這麼腫,同時避免旋緊時止洩帶空轉:



4.第一次鎖上,先轉 2圈,感受一下緊度,如果很鬆,就完全鎖到要鎖的位置,如果中等緊就留 1~2圈不鎖,之後再拆開,這動作的目的是估算還要多纏幾圈才夠緊? 通常我會留 1~2 圈是需要用工具才能鎖緊的圈數
退開後,根據剛剛旋緊的感受,來推測還需要補上幾圈才夠緊? 每次補上的圈數不要超過10圈,因為一次纏很多圈容易讓止洩帶露出的部位很大一包,太大包時,母牙容易徑向推出止洩帶,這樣就不見得能讓牙咬住它
如果公母牙的公差好,已經接近夠緊,退開後的前幾牙可以觀察到止洩帶會呈現半透明的狀態,這樣是最好的:


有的牙公差不好,就容易觀察到受力面的牙止洩帶被磨光,很差的還可以看到被磨出的銅屑,照片是還沒磨出銅屑的例子:

另一側可以但到因為緊迫力度不夠,所以止洩帶呈現原本的白色

5. 增加纏止洩帶的圈數,累加上去就好,如果先前的已經纏夠多,退開時如果脫落太多,就全部清掉重纏.
6.當找到要纏的圈數後,例如20圈,一樣先鎖 1~2牙,這鎖與鬆的時候,可以刻意推拉公母牙, 然後退出,目的是讓 第一牙的止洩帶有點脫落,然後用指甲剪刀,美工刀等,把第一牙的止洩帶修剪掉,這目的有二:
a. 讓鎖上時可以明確地咬進第一牙,可避免錯牙而滑牙
b.第一牙的止洩帶鎖緊後有時會脫落,從管口看進去就可以看到橫在管中的止洩帶,會影響流量



7.轉緊到原本預計的圈數,位置
通常牙公差不要太差,我這樣這樣鎖都能一次成功
止洩帶不同品牌也會有差異,主要我遇到的差異是有的很滑,纏的時候容易空轉打滑,目前我考量便利性都是到振宇五金買鷹牌的止洩帶,這款蠻黏的,比較不會打滑,可以增加成功率,聽說 3M 的也不錯,但我只找到網購,比較沒這麼方便

淘寶送的止洩帶通常很薄,而且很滑,非常難用
另外,偶而還是會遇到牙的公差很差的,要鎖到不漏非常的浪費時間,尤其是買淘寶的東西,像是我買的 304不銹鋼球閥,常常就會有一邊鎖緊會有金屬摩擦聲,拆開可以看到公母牙磨出的金屬屑,就需要把金屬屑清乾淨再繼續纏止洩帶,這樣我基本鎖的5組也OK,
但爬上頂樓關水,測漏,一個閥通常也要來回 3次,很煩人,所以我這次買了食用級的低強度管牙膠,
今天剛好來玩玩試塗一下,我只塗在第一牙補強而已...




因為管牙膠硬化大概都需要兩個條件:
a. 碰到可以反應的金屬
b. 缺氧環境
所以再塗管牙膠,螺絲膠時,不要讓管口的膠又吸回瓶內,這樣可以保存比較久,可以擠在手上再塗,或是稀一點的膠,就是擠到讓它自然滴落,
這樣就不會有接觸金屬的膠又汙染到瓶內的膠

我這種鎖法,比一般的做法耗時很多,但我偏好這樣做,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覺得沒必要的也不用酸...這是我個人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