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形個人覺得很像地磚癌如果家中遇到這種情形,它是大絕招唯一根治的方法是地磚重新打掉(如果新屋還在保固內,可以要求建商改進)因為它只會越來越多 表面上會有黏液,而且擦乾之後還會出現,而且越來越髒.....之前我家後院也是如此,越來越多,連洗地板都不行....最後請建商打掉重做....這是我的經驗,給你參考參考...
地磚施作過程中,地磚未與水泥沙漿層密合,通常是溼底工法會有這種狀況,在水泥沙漿層乾固的過程中產生空心的情形,再則就是貼好地磚後就直接填縫,而且填縫土似乎是有加沙子、水泥然後用大刮刀刮出來的,要多加水的比例才刮的動,所以填縫不確實而造成日後水滲入地磚下面含在水泥沙漿層,含水久了會有可能把樓板施作的瀝青、防水材分解出來而造成你現在的狀況。至於壁磚的照片,白色粉狀物是牆壁內含水後吐白華的現象,那道牆應該是外牆吧,你鑽洞的深度可能超過壁磚加黏著劑的厚度而鑽破防水層,而使得水路的形層。倘若滲出的水不是頻率很高的滴,就不是管子滲漏。
幾個觀念分享一般來說磁磚本身都是防水的,之所以會出現漏水的情形多半都是從磁磚間的縫隙中滲出來。再者,由於現今來說壁體多半是由混凝土所構成,其組成成份有水泥、砂和石頭,再兩相結合時其中必會生成縫隙。而水是分子最小的元素,它的特性是無孔不入的。所以一旦壁體本身的孔、縫隙沒有填滿確實,便容易讓水份滲入。因而與水泥中的矽酸二鈣或矽酸三鈣做反應,再透過毛細張力之後滲透至表面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做結合,形成所謂碳酸鈣 (此即俗稱的壁癌) 或學名稱為析晶。即你圖片中白色棉絮的東西。在鋪磁磚時,最後必定會歷經一道程序,叫做是抹縫。而謙於磁磚本身是防水的,那麼還會漏水或產生這些析晶,定是這些用來抹縫的外加劑出了問題。也就是說抹的不夠確實,讓壁體中的孔、縫隙還是存在。因此,當問題發生後回到最原始的根本去探討,就是重新將壁體的孔、縫隙填滿即可。然後,按照目前的做法來說,此舉定是要全部重新敲掉,施作防水層以防日後此種情形再次出現,但這樣對業主來說會造成一筆不小的負擔,除了看的見的敲除、搬運和清運粗石以下,還需重作泥作,防水、買磚、貼磚等,尚有看不見的成本存在,如工期過長,施工現場灰塵多影響呼吸道健康等。所以,現今由於工藝的進步,在德國那邊已有新型的技術,是藉由分子滲透的方式,使用一種工業用的防水酵素,由於其分子結構幾乎與水相同,可以滲入至壁體的深層做孔、縫隙的修補。然後再其中形成一道橡膠的薄膜來阻止外在水氣再次進入。此好處是,不用怕該壁體會受地震的影響而斷裂產生新的縫隙而使漏水復發。這是我自己的經驗,提供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