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的問題,去問做室內設計的朋友,他們說國內隔音門品質最佳,就是藍鯨,因為像是錄音室,視聽室都是採用藍鯨的隔音門,如果用錄音室的結構做在大門上,覺得隔音效果應該很讚。他們的隔音結構是他們多年研發的成果,內部結構如同三明治的設計,包括門板的中間有鋼板,氣密膠條,可以隔絕不同的低中高頻聲音,門結構是雙面鋼板,然後還有鋼板骨架,非常堅固。
門的尺寸,也可以配合客戶的要求客製化,所以不用擔心尺寸不合的問題,我看他們還有通過成大防火中心實測60A防火認證,噪音測試報告值可降53分貝噪音~~(藍鯨雙氣密隔音結構)。
藍鯨隔音門設計都蠻時尚耐看,原來他們有一個設計團隊,我請他們來施工及改裝我的門後,現在家裡真是非常安靜聽不到噪音,也聽不到外面車子的聲音,睡眠品質也變好。我覺的台灣都市人口稠密,車水馬龍,建商在蓋房子應該需要就要採用隔音門的設計啊,才能提升居家品質,免受噪音的困擾。
因為氧氣濃度應該用體積來計算 , 我卻用重量來計算
但是氮氣(28)與氧氣(32)的比重其實差不多,所以結果的誤差不會太大
還有一個誤差 就是看你在房間是站著 坐著 還是躺著,床上還是地上
因為二氧化碳(44)的密度比重較高 比較低的地方會排擠氧氣濃度
氮氣(28)的密度比重較低 比較高的地方也會排擠氧氣濃度
但是有關二氧化碳本身, 其實他對人體的反應就像是氮氣一樣
不會有好處 但是也不會有壞處 (但是對植物來說 卻像是威而鋼)
但是二氧化碳對密閉空間來說, 他是"氧氣"的"反指標", 只要偵測二氧化碳的濃度 , 就可以反推氧氣的濃度
原因:
要直接偵測氧氣的濃度由21%降到19%產生警報, 那機器會很貴很貴
但是偵測二氧化碳的濃度由0.04%(400ppm) 升高到 0.1% (1000ppm)產生警報 那就便宜多了 大家都可以買一台沒問題
如果樓主是一個很宅的人,可以考慮買一台裝在家裡
比較極端的假設,你很宅,跟女朋友特別請假,準備食物大戰一天 (兩個人四坪大 維持氧氣18%以上)
理論上應該不會頭痛嘔吐
但是確點了蠟燭... 而漏掉他的氧氣消耗
這時候警報器就可以救你一"痛".
momolinisgood wrote:
的確有網友提出我的...(恕刪)
此樓正解
單純二氧化碳是無毒的(不過事實上人體會有反應)
主要問題是缺氧
如果維持氧濃度在21%,提高二氧化碳濃度到5%,對人體還不會有傷害(但會有不適感)
一般會用二氧化碳濃度當指標,原因是在"正常"的環境裡,二氧化碳跟氧氣是相對的,消耗了氧氣才會產生二氧化碳
所以二氧化碳濃度高 = 氧氣濃度低,一般來說是正確的
偵測二氧化碳濃度的成本比偵測氧氣容易很多很多,所以才一般都用二氧化碳當指標
總之,如果人為控制條件的話,
正常氧氣濃度+正常二氧化碳濃度 = 沒事 (對照組)
正常氧氣濃度+高二氧化碳濃度 = 沒事(可能會有不適感)
低氧氣濃度+高二氧化碳濃度 = 會出事
低氧氣濃度+低二氧化碳濃度 = 會出事
https://iaq.epa.gov.tw/indoorair/page/News_7_1.aspx
https://wordgod.pixnet.net/blog/post/90725027-%E3%80%90toeic%E3%80%91%E5%B7%A5%E4%BD%9C%E7%8B%80%E6%85%8B%E4%B8%8D%E4%BD%B3%EF%BC%9F%E9%83%BD%E6%80%AA%E4%BA%8C%E6%B0%A7%E5%8C%96%E7%A2%B3
美國ASHRAE(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美國冷凍空調協會)訂定的通風規範(ASHRAE Standard 62-89)。ASHRAE通風標準裡設定:室內每人需要的外氣量大約是15~20 cfm,並建議二氧化碳濃度值不應超過1000ppm。
Google 一下,也有很多學術論文有探討,二氧化碳含量越低,工作效率越高、出錯率越低。通常以 1000 ppm 為界,但縱使在 1000 ppm 以下,二氧化碳越低則人的出錯率仍然會更低。
1000 ppm 開始,人會開始有嗜睡等等現象,但不致於致命。八個小時以上在 5000 ppm 的環境則會對身體健康有明確的不利影響,因此政府規定工作環境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得高於 5000 ppm。
我自己實驗了一下,在有氣密窗、隔音門的六坪左右的房間中一個人睡覺,室溫 25 度左右,睡前開窗讓 CO2 濃度降到不到 500 ppm ,八小時後 CO2 提高到 2800 ppm。雖然沒有致命危險或短期健康危害,但已不屬於良好的空氣品質了。
因此房間若不大,把氣密窗、隔音門全都設好時,還是得留意換氣問題。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