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宅惡搞_第一彈 : 極簡網路
我的自宅惡搞_第二彈 : 洗澡這件事
我的自宅惡搞_第三彈 : 浴室排風機延遲開關
我的自宅惡搞_第四彈 : [番外篇] 熱水管漏水啦!
我的自宅惡搞_第五彈 : 屋頂的奮鬥
首先一樣話先說在前,我廢話很多,不習慣這種嘮叨式文章的話不勉強

延續上一篇,我要跟有提醒我人工草皮會影響排水的人說聲抱歉(同時也感謝你的提醒)。接連兩次超大豪雨,我必須承認,人工草皮的確會影響排水。一方面當然是這兩波的降雨實在太誇張,瞬間降雨量大,持續時間又長。所以的確這兩次下雨,我發現到我的人工草皮整片都濕了,表示水來不及排出,漫延整個"半室外"部份,不過好的是我的落地窗有把水擋下來,半室內的部份完全沒沾到水,自然室內都沒有造成任何淹水。
一方面可以說人工草皮真的會影響水排除的效率,另一方面是,當這麼大的降雨發生時,我整片玻璃屋頂收集到的雨水通通從一個排水出口宣洩,原本整個屋頂有三個排水口,現在只有一個,會來不及排水其實也不是太另人意外的結果。 總之這兩次的降雨讓我加速下一步計劃。 不過我要先從別的開始講。
水資源很珍貴大家都知道 (不過這兩波降雨,可能會有人覺得臺灣水太多了.... XD)
先來說我的熱泵,大家知道熱泵原理跟冷氣一樣(應該說,冷氣的原理是熱泵),只是熱泵要的是熱,冷氣不要熱。
熱泵的主機會吹出冷氣,可以把它當成冷氣室內機來看。而冷氣室內機會滴水,因為空氣降溫時會凝結水,這段好像是廢話。總之意思就是,熱泵主機需要跟冷氣一樣接一根排水管,把冷凝水排掉。 跟冷氣比較不同的是,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要洗澡,所以每天熱泵都會運作,所以每天都會有冷凝水。冷氣只有夏天有開時才會排水。
意思是,熱泵每天都會穩定的製造一些冷凝水,這個水每天都排掉,雖然量不多,但我實在覺得有討論的空間。
所以我在五金行買了一個水桶,簡單的做了冷凝水收集,這個水每天都會有,用來澆花最合適了
我在頂樓種了一些小盆栽,反正我每天都要上頂樓澆水,從水龍頭取水跟從水桶取水是沒有差異的
我這個人,如果收集冷凝水,結果要每天提著水去沖馬桶,這種事我可不幹。我只能接受不用大幅改變生活習慣的方式。為了省這一點水每天要提水,這樣的話我就完全沒動力了 (所以冷氣的冷凝水我就裝死當做沒看到讓它直接排掉了,收集不困難,麻煩的是想不到好的使用方式)
一不小心又是一大堆廢話,看個圖好了

水桶就直接放在主機下面,我用手邊多的木板切一切釘一個簡單的架子把水桶架高到剛好頂到熱泵主機下緣的高度
這樣用水桶的龍頭取水時才不會很困難

換個角度看

水桶要先加工一下,上方側面開一個孔,鎖一個接頭,這是用來當做溢流口使用,以免水太多沒用完淹得地板長青苔。溢流就直接接上原本的排水管,排水管直通排水口。
這種水桶頂面本來就會有兩個蓋子,一大一小,大蓋用不到就蓋著,小蓋打開,買一個簡易的流理台過濾網(白鐵材質),這是用來避免蚊蟲飛進去產卵用的,可別自己家養蚊子啊!

熱泵排水就直接排進水桶裡。每天澆花就用這個水桶的水來澆。
如果有人好奇這樣能省多少水(水費?),我只能說,這真的省不了錢。從開始收集後我有大概估,一天收集的冷凝水頂多兩公升
一年六百公升,水費也是累進的(跟電一樣),以我們一般家庭,平均來說買一度水(一噸),頂多10塊就很扯了(已經用到第四段水費,每月用超過50度了)
也就是說,回收這個冷凝水,一年頂多省六塊的水費。買那個水桶要兩百塊...要30年才會回本啊.... 除非一開始想辦法撿一個不用錢的水桶,不然真的不要想回本這件事,難啊。但撿來的水桶很難符合我要的尺吋跟大小。所以..... 這個就不要繼續追究了.... 兩百塊嘛....
前面小菜講完,接著講這篇的主題 : 雨水回收。
這個才是我想聊比較深入的部份,所以一樣會有很多廢話。
首先,針對費用(回本)問題,一開始我在計劃做雨水回收時,就計算過回本問題,畢竟這是現實嘛,理想歸理想,如果完全沒有回本機會的話,做起來就是會感覺很難說服自己。
計算是否回本,需要幾個資訊,像是年平均降雨量、水費跟可收集雨量等等
我查了我所在地的平均年降雨量
這個資訊網路很好找,我找到的資料是1600 mm/年,這是長期統計的平均,所以參考價值應該頗高
水費如果以一度10塊計,我的屋頂面積是33m^2 (屋頂尺吋圖可見上篇),這個面積只算有搭玻璃屋頂的部份,事實上降雨在屋凸的部份的水大部份也會往屋頂流。但這部份就先不計
所以可以算出每年可收集到的雨水總量是 1.6m x 33m^2 =53 m^3,也就是53度的水
考慮掉耗損跟其他因素,就當做能收集50度好了,一度十塊,一年可省水費500塊。
那麼要怎樣才能回本? 就必須看投入的設備到底需要多少錢
我自己粗抓的結果是,三千內可以處理好,因此回本年限是5~6年。 這樣算起來是不是感覺就回本有望了(不是前面那個33年的鬼扯時間)
對了,成本的部份我沒有把屋頂的建造成本算進去,因為不用算,蓋屋頂的成本算下去的話一輩子都不會回本的。 不過我不是為了收集雨水而蓋屋頂,這裡就讓我別算這部份吧........
接著看一些圖

我在網路上找到有人在賣這種200L的二手水桶,這個原本是裝清潔劑的,所以清洗後可以安心使用。
我買的這個上蓋只有兩個直徑不到10CM的小蓋可以開(不是整個頂蓋可以開的那種)
先在底面跟側邊開兩個孔,側面的孔離底面約10CM高
水桶購入價 : NT:300

這是水塔接頭,一個45塊,我買兩個 NT : 90

把水塔接頭鎖好,這樣就有可以鎖管路的出水口了。

鎖上兩個球閥當做開關使用。球閥單價我忘了,但全部接頭管路什麼的加起來約 NT : 600


將其中一個上蓋鑽個25mm的孔,就可以安裝液面開關,液面開關跟我們水塔用的完全是一樣的東西。



出水的配置,先過一前置過濾器(反沖過濾器),再接進一個小馬達,這個小馬達在熱水器那篇有出現過,是我一開始規劃用來當熱水加壓使用的,後來因為換功率較大的,這個就換下來了,剛好這次要弄雨水回收,就直接拿來用。馬達當初購入價約 NT : 800
反沖過濾器是對岸買的,因為我要控制成本,所以只能在對岸找相對便宜的,不使用一般過濾器是因為耗材考量,更換濾芯對我來說實在是很懶的事。反沖過濾器只要定期轉開下方的排水口就可以清洗濾芯。 上面寫可以過濾20~40 um。
購入價 : NT : 900
再加上最後水管約買200塊,最終壓在3000以內解決了,跟一開始預估差不多。
雨水回收這件事,如果你想繼續往下看,我覺得要先有個共識,什麼共識? 雨水是很乾淨的,比自來水還乾淨!
當然我們可以這樣說,自來水是哪來的? 也是雨水來的啊,雨水落到地面後可是經過集水區沖刷了一堆有的沒的,雖然自來水廠做了很多水處理,但雨水很乾淨這件事,我想應該不會有人有太多疑問。
但雨水很乾淨,空氣卻不乾淨。尤其現在的空氣污染這麼嚴重,雨水沖洗空氣裡的髒污後一定很髒吧! 另外久沒下雨的話,集水面也一定卡了一堆髒污,沖下來的雨水也一定很髒!
如果你對雨水的疑慮是這個,那麼我們就有共識了。
所以我們可以說,雨水很乾淨,但是"前段"雨水因為沖洗空氣跟集水面,所以八成髒得要死。
那麼我們應該考慮的是,不要收集前段雨水,這樣就不會收集到前段的髒水了,後段雨水就很乾淨了。



這是我從網路上看到別人怎麼不接前段雨水的方法,很聰明,很簡單,也很有效。
在原本的排水管上,接入一段Y型管,排水管底安裝一個球閥。
這樣的話,前段的髒雨水會先填滿排水管路下方這一段,當水收集到高於Y型管後,後面的雨水才會被收集到水桶內。
我們只要在下過雨的隔天把排水管打開,將裡面的髒水排掉即可(這個水還是可以用來澆花)
如果是連續幾天的降雨,就不需要特地排掉這一段雨水,因為雨一直下,只有最前面的雨水是髒的。就像前兩個星期連下了好幾天的雨一樣,後面幾天都不需要洩掉前段水。


一樣,在水收集進水桶前,放一個簡易的過濾網(這個鐵網的過濾孔徑.... 大概1mm吧 XD)
這個鐵網有兩個目的,一是避免蚊蟲進入水桶把水桶變成產卵桶。 另一個是如果有比較大的樹葉或小石頭之類的,也可以在這裡先擋下來不要沖進水桶裡。
前面有提到,如果收集了雨水,要我每天提水去沖馬桶、洗衣服,這我肯定不幹的。所以要做,我就只能接受在不改變(或不大幅改變)生活習慣的前提下來做。 所以我的計劃是把收集來的雨水打進水塔內,跟自來水混合後供應全戶使用。
這是我前面花了很長篇幅解釋我認為雨水很乾淨(夠乾淨)的原因。
總結來說,我對雨水的處理是
1. 前段水不接
2. 粗過濾 & 防蚊蟲
3. 沉澱(記得我把取水口離底面差10cm,就是用做沉澱空間,底面的出水口就是用來排除底下沉澱的髒污用的。
4. 反沖過濾器 (40um)
我認為這樣的處理後,收集到的雨水已經比自來水乾淨了。沒有理由不能直接當做生活用水使用。
事實上,我對收集來的雨水還有最後一個疑慮。自來水有加氯作為抑菌,雨水沒有。這是我要把雨水打入水塔跟自來水混合的一個原因,我想利用自來水的殘氯,跟雨水混合後維持抑菌的能力。
我的水塔是1頓的,雨水桶200L,所以混合比例約1:4,不會造成殘氯比例大幅下降,所以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抑菌能力。
另外,為了避免水塔滿水位時雨一直下,結果把水塔灌滿,所以我也調整了一下水塔的液面開關,讓水塔打滿水的液面只在7成左右(約700L),這樣就算水塔剛打滿就下雨,水塔至少也能接滿一整桶雨水也不會滿出來。
實際上我是在上一波豪雨後才終於開始弄雨水回收,所以水桶裡現在只收集了約1/3桶的雨水
我的計劃是在下一波下雨時先收滿一整桶滿的水,靜置三天後排掉,避免之前清洗時沒洗乾淨。之後才真的開始將收集到的水打回水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