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640713 wrote:高速公路使用費隨燃料...(恕刪) 你是不是看錯了?高速公路使用費隨燃料費徵收,儘管政府官員再蠢也不會做這種事的,大家指的是「燃料稅」隨油徵收才合理,不然每次中油都在裝肖維說什麼亞洲四小龍最低價,明明其他國家有的就是隨油徵收,怎麼比?而且隨油徵收也符合使用者付費的精神
引用:(1)對短程者不公平:現行收費站間距約35公里,交流道間距約10公里以下,例舉五股~林口 7公里付費40元,內湖~中壢 50餘公里同樣付40元,顯見收費之不公平。(2)對長程者不公平:都會區短程旅次多不用繳費,此類短程交通量影響該路段之通暢,亦即干擾長程繳費者之使用順暢道路之權益。意見:回想一下,我們的政府哪時候這麼重視公平了? 有必要花大錢去做到完全的公平嗎?而這看似完全的公平,若考量到貧富差距, 真的是真公平嗎? 或者只是齊頭式平等的假公平呢?個人覺得這恐怕是假借"公平"的名義,行"課稅"之實.1.何謂花大錢? 這是依據2009/9/30的新聞,目前39個ETC車道因為運量不足,那時就虧損31億,可見39個ETC車道造價應該在30億以上,那麼未來全面計程收費400多個匝道都設置ETC車道,成本肯定在300億以上,再加上400多個匝道ETC的維護成本可能更是可觀,政府花了300億不是為了讓覺得不公平的用路人心情舒坦,而是為方便向市區路段的用路人A錢,賺更多的300億. 倘若,完工後用路人抗議,為贏得選票,市區段維持不收費,造成營運虧損,到時還不是全民買單? 廠商還是賺飽工程款.2. 大卡車/大貨車/連結車,體積重量都是小轎車的3~5倍,對高速公路路面膜損的程度相對是3~5倍,怎麼大型車只比小轎車多收10元通行費? 這樣大這樣容易修正的不公平,怎麼不見高速公路局改善?3. 現行就可以盡量做到的合理公平,為何不做? 五股~林口 7公里付費40元... 公有停車場都有里民優惠,讓設籍在收費站前後的一個交流道附近的民眾,透過ETC計費系統, 享有16hr通勤往返半價優惠, 用路人肯定感動得流下熱淚,為何要花大錢做到完全公平??4. 上下班時段,高速公路也扮演著極重要的通勤道路角色,部分通勤者使用高速公路,是迫於無奈而非故意,沒有配套措施,能把他們逼到哪去? 最後也只是強迫他們掏錢用路. 交通瓶頸未解決,從市區回堵到交流道的狀況還是不會改善,5. 把部分通勤者逼下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確會順暢些, 但是改行走走停停的市區道路車輛,增加排碳量,和最初採用ETC的節能減碳目標,豈不是相互違背? 真正的解決方式應該是增加市區段交流道路幅,並依各方向車流量提早分流,避免高速公路回堵.6. 若號稱計程收費是為了維護高速公路長程繳費者之使用順暢道路之權益,那麼,當時速低於80公里,是否就不應收費呢? 否則就"不公平"了???綜觀以上,獲利者除了政府和廠商,接下來就是那些開著名貴轎車跑車的真有錢人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開得更順暢,更爽快了...老實說,由這個案子,真的讓我完全體認到台灣人的不團結了,牽連這麼多人的權益,居然沒有任何力量的凝聚...實在好無力...
ERIC_WU0824 wrote:引用:(1)對短程者...(恕刪) 政府做事情的邏輯很簡單,不論是中央地方政府你觀察看對不對:對的事不一定做,但是有工程的有採購的就算錯的也要做。(反正到時大不了變蚊子館或是拆掉重搞,回扣都進口袋了管你那麼多)光是個燃料稅隨油徵收有這麼困難嗎?要是還得買一堆設備器材,做一堆工程,早就隨油徵收了…
stingwang wrote:高速公路已經開放使用那麼久了還在收費已經不是很合理了...(恕刪) 這個議題,好像以前討論過說是高速公路的維護費用,不是用納稅取得還有其他高速公路興建的經費國5,國4,國6,印象中有一堆目前不收費的高速公路還有現有高速公路的拓寬我是希望趕快開始依里程收費因為對我影響不大我從三鶯上,中和下
stingwang wrote:其實高速公路已經開放...(恕刪) 個人以為使用者付費才合理計程收費很好..如果單次長程例:基隆上.高雄下可考慮打折政府可考慮使用更好的感應及收費方式例:有人提到的SIM卡..信卡電子錢包..悠遊卡..等想叫民眾預繳的方式.除非有優惠.不然誰要先繳給你賺利息以下是個人想法悠遊卡的感應方式或許可行..在上下交流道時感應..好處1.不用裝車機.2.順便管制車流----------------------------------------下交流道應該不用開到100吧~
1.使用者付費很合理,一高在桃園縣內天天塞,時時塞,七八個匝道都不用收費.2.高速公路若達不到最低平均速度70或80公里是否可比照高鐵或台鐵可過路退費;不要車照塞,錢照收就不是高速公路使用者付費了.3.政府的稅收為何要BOT,自己可以做的還要給財團賺.4.請問這個議題可以公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