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burgring Challenge

SUBARU迷可以點進去看看~~

雖說片尾寫 GRB是"史上最速",不過卻沒有相關秒數,應該沒有比04年清水和夫駕駛 Spec-C創下
的 7"59"41來的快。

不過片中可以看見GRB拿來比較的數據是Spec C,可以想見SUBARU對NEW Impreza的期待真的很高。

從開發的思維就決定這輛車的性格,以賽道為目標,WRC車手測試為意見,這樣的車不硬派也難。
7"59"41那台是原型車Prototype,可以做手腳的地方很多所以記錄不太被接受
IMPREZA市售車最快的記錄印象中是8:06左右
這裡比較的是同廠牌的自家測試,自然沒有啥動手腳的問題。

既然提到Prototype,清水和夫這輛原型車其實是次年改款的GDB-E type,
Impreza首次更改PCD100->114.3,並將tire size up to 235 RE070,
是Impreza大幅強化底盤後的改款,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改變。

根據SUBARU官方資料,清水和夫駕駛的幾乎與市售車相同,只追加了四點式安全帶,
由影片可看出連座椅都是原廠椅,SUBARU重在測試,並不是為了破紀錄。
(PROVA的據點就在Nurburgring旁,每次改款必到此處測試)


另外,果然01不是討論技術的地方........
是否有聽說過一個傳聞
GD車系底盤是藉由保時捷協助設計或是調教指導
Prototype的測試本就是內部資料
原廠敢流出當然是相當滿意結果
而這類的測試成績通常會被備註非市售車Prototype,並不是只有Impreza才這樣

通常媒體拿到的市售車都做不出原廠那麼漂亮的成績
Prototype最容易有不同都是在看不見的地方是:車重、懸吊、剛性...
座椅是原廠?...呵呵呵這個有意思...

不敢說整個01但這裡好像不是可以很平和來討論的地方,講話要尖一點才行
影片拍的這麼明顯,還看不出原廠座椅? 從來沒看過STI??

這點在05年那時的SUBARU網站還有清水和夫的對談,也清楚的解釋整個過程。

不知道有幾個人真的清楚spec C ??

spec C在日本是開放一般民眾購買,但是spec C基本上就是FIA N組認證的車款,與一般人對"市售車"
的定義差別很大,能跑出好成績一點都不意外。
SUBARU雖然這幾年在A組吃鱉,但是在最接近市售車等級的WRC N組,可以說稱霸。

影片中的spec C因日規密齒6速的關係,尾速很吃虧,Nurburgring最後那個大直線,8分上下的超跑
都能拉到300km,但是spec C只能硬拖到250km,光這裡就損失不少秒數,如果要偷雞,換組歐規6速
甚至重新配5 6速的齒比,要進7分台還更簡單一點。

原本的用意是想來討論最初GRB影片裡的一些眉角,(開發人員,高速進出的動態....)
就偏偏有人只會對秒數作文章。

再者,Nurburgring從來就沒有公正機關(如FIA)做秒數的確認,也就是說,那裡所有的紀錄,都無法做公平的比較,
我也沒拿其他車種來比較,就是有人見不得人好。


順便說明一下spec C:

日本車廠的思維有一點跟歐洲車廠不同,對於性能車,歐洲車會調整的剛中帶柔,很巧妙的平衡點,
裏子面子都兼顧,尤其懸吊的調教就是所謂的Q度,SUBARU車有這個味道很大一部份是他們很依賴
Prodrive,Legacy STI 甚至使用倍適登的避震器。

也許是受限於車價,日本車一般款太軟,性能款又太硬,例如integra Type R,簡直可以直接下場比賽。
但即使是性能款,還是會多方考慮到實用性/耐久性,不過STI spec C / EVO RS 這種純粹為賽事用的
就不是這樣了。

表面看來 spec C只是比 STI 輕了80kg, 這80kg 怎麼來的? 減到幾乎沒有隔音材,車頂用更薄的鋼板,
全車玻璃也是比較薄的材質,甚至連車底的瀝青膠都沒上。這種車開起來異音四起,連輪胎彈起來的
小石頭都打的叮咚作響,更不用提電動窗/音響這種基本配備一律沒有。不過rally賽需要的小天窗原廠
倒是貼心的已經開好洞了。

除此之外,ECU也不一樣,馬力的輸出曲線轉折很大,不線性,拆開引擎,CAM的角度多4度,曲軸多了熱處理,也額外配置機油/方向機油冷卻器。

每一款的spec C 發表後會立刻送FIA認證,以作為各賽事的基準,STI也另外出售N組對應的各種套件。

腦袋正常的人是不會買這種車來代步折磨自己,在日本不是車隊購買,就是純粹拿來假日跑業餘賽用。
呵呵呵..看不出原廠座椅?
居然看不出言下之意
我還可以告訴你方向盤是原廠、腳踏墊是原廠、儀錶版是原廠、排擋頭是原廠...
一昧已既成的心證指稱對方是見不得人好,非得針鋒相對不可,你說你沒拿來其他車種來比較,那我有嗎?又是誰拿來跟超跑比尾速呢?密齒比尾速差那有沒有在加速佔便宜?自己就滿腦子就在想怎麼樣會更快連重設齒比都出來了
對秒數作文章?話要講成這樣..那你自已開這版又是什麼東西呢?是誰想對秒數作文章?我不過是隨意回覆了一下這一版,講話有必要這麼刻苛嗎?
我講的不是事實嗎?Prototype世上可能就只那麼一台測出來的數據哪時有被正式拿來用過?

spec C不是只有你懂,我說了你心證已成,就是覺的對方不懂才這麼說,spec C與STi的不同還不用你來指導,subaru跟Prodrive的關係也不用你的說明,好嗎?
原廠敢公佈時間一定有萬全準備,甚至我在想如果把那台車從清水和夫換成是德國Sport Auto的專業試車手也許還能快個5~10秒也不一定
我也不會在回應你這一版了,我沒必要忍受這麼種態度
同樣的不敢說01整個討論,但這一版也不是什麼討論技術的地方,只看到秒數只看到多快,然後再說01不是討論技術的地方
一開始就是你在對秒數有意見不是嗎?? 言下之意似乎對Impreza的7"59'41頗不已為然,
那請問要怎樣的紀錄才算被接受?? 就已經說紐柏林並沒有公正的機構來認證,
還緊抓著不放?

已經說是同廠的比較,GRB難道不是prototype? 還在扯動不動手腳的問題....

STI spec C 懂很多?? 說點來聽聽行不行??

sport auto會比清水和夫快?? 請問那來的推論??

我當然知道密齒加速佔便宜,所以我說5 6檔的齒比,懂嗎?
在那大直線以前,是用不到6檔的,去看看所有8分上下的車種,哪台在直線的速度有這麼慢的?

講了半天,你老兄到底有拿出哪些東西? 就只會質疑人家動手腳??


PS:那篇spec C介紹是給其他車友看的,不用往你臉上貼金。
史蒂芬毛 wrote:
是否有聽說過一個傳聞
GD車系底盤是藉由保時捷協助設計或是調教指導


從沒聽說過....GD的底盤其實架構跟GC沒太大差別,只有做了點調整。

嚴格講起來,Impreza的底盤並不算是很優秀的設計。

GRB的後雙A算是很大的進步,對車尾的穩定性大幅的成長,前懸還有改進空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