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上回我們試駕Levorg已經要回溯到2018年,當時國內也還稱作Levorg,時隔五年大改款車型終於來到我們眼前,但這次他不再叫Levorg,而是改為與四門WRX連結度更高的WRX Wagon,如此一來除了能從車名簡單明瞭地知道兩者關係,更能了解它就是一輛不折不扣的旅行車。比起四門WRX早一年亮相的WRX Wagon,起初日本市場發表僅提供1.8升渦輪動力,後續隨著大改款WRX登場,則是再針對動力追加2.4升渦輪版本,也更符合大家對於WRX Wagon的期待。

第一代Levorg最早是於2014年登場,算是承接了Legacy取消旅行車後的產品空缺,與WRX共享底盤架構的Levorg,雖然並無推出STi性能版本,但2.0升渦輪車型的動力也與WRX持平,稱之為準性能旅行車不為過;隨著時間推移,新一代WRX Wagon(日規仍稱Levorg)是在2020年發表亮相,國內則是礙於諸多因素今年才正式來到,但晚到總比沒來好,總代理意美汽車也決定來個三箭齊發,一次推出WRX、WRX Wagon、Crosstrek三款大改款新車,頓時也讓Subaru在國內新車市場又有了討論熱度。

新一代WRX Wagon動力部分國內僅導入2.4升渦輪引擎作為唯一選項,產品編成也相當簡單僅有「WRX tS Wagon 2.4 EyeSight」單一等級,至於建議售價來到178.8萬元。沒錯,與WRX相同,新一代WRX Wagon在價格方面相比過去都有相當明顯的漲幅,雖然說有愛什麼都可以克服,但這將近50萬的價差確實會讓不少人卻步,尤其近期國內吹起一波旅行車風潮,競爭對手各個來勢洶洶,WRX Wagon要脫穎而出著實不容易。
車型 | Subaru WRX Wagon | Ford Focus ST Wagon | Volkswagen Golf Variant 280 eTSI | Skoda Octavia Combi RS | Kia Ceed Sportswagon |
引擎規格 | 2.4升渦輪 | 2.3升渦輪 | 1.5升渦輪+48V | 2.0升渦輪 | 1.5升渦輪+48V |
變速箱 | CVT | 七速手自排 | 七速自手排 | 七速自手排 | 七速自手排 |
最大動力 | 275ps 35.7kgm |
280ps 42.3kgm |
150hp 25.5kgm |
245hp 37.8kgm |
160hp 25.5kgm |
驅動方式 | 四驅 | 前驅 | 前驅 | 前驅 | 前驅 |
長(mm) | 4755 | 4675 | 4636 | 4702 | 4600 |
寬(mm) | 1795 | 1825 | 1789 | 1829 | 1800 |
高(mm) | 1500 | 1490 | 1498 | 1455 | 1510 |
軸距(mm) | 2670 | 2700 | 2669 | 2681 | 2650 |
售價(萬元) | 178.8 | 156.9 | 131.8~141.8 | 159.9 | 109.8 |

回到主角WRX Wagon身上,價格固然不吃香,但畢竟擁有同級少見的四驅系統,動力部分這具2.4升渦輪引擎也有275ps輸出,雖然搭配的是讓大家又愛又恨的CVT變速箱,但大改款後新加入了電子懸吊這項操控利器,底盤也終於用上SGP模組化平台,WRX Wagon可以在日常家庭使用之餘,兼顧到更全面的動力與操駕性能,調整至Sport +模式偶而享受一個人的跑山時光,對於WRX Wagon而言絕對是綽綽有餘,即使相較WRX車系,過去WRX Wagon(Levorg)的性能色彩沒有這麼濃厚,但到了這代WRX也暫時沒有STi車型,兩者相比最大差別大概就剩車體形式不同,以六萬元的價差換取更大更實用的空間,個人認為WRX Wagon更具有吸引力。

與WRX相比,WRX Wagon的車頭乍看並無明顯不同,但其實仔細對比兩者的前保桿尤其霧燈座周圍還是有著不一樣設計,防刮塑料的面積也較小,水箱護罩內部的排列造型也有異,不過同樣是依循原廠最新的「Bolder」設計概念,因此神韻還是頗為相像;另外Subaru車款以及WRX車系過去擁有的幾項標誌性元素,如引擎蓋上的大型進氣口、家族化六角型水箱護罩、C字型LED大燈組等,組合而成的車頭面貌極具動感有型,尤其是那深植人心的引擎進氣開口。

大燈組佔車頭面積比例相當小,造型與內部光源設計也完全與WRX相同,包含方向燈、遠近光燈、日行燈都為LED光源(下方霧燈也是),功能性部分則具備SRH主動轉向輔助與遠近燈自動切換。

引擎蓋上的大型進氣口,來到這代隆起似乎變得更高?從車內駕駛視角看去也能看見它的存在,至於實際作用當然就是為引擎、中冷系統導流散熱用。

WRX Wagon鋁圈尺碼為18吋設定(225/45R18),配胎為Yokohama BlueEarth-GT AE51,雖然與WRX同為18吋,但或許是取向不同,WRX的胎寬達到245mm,扁平比則是40整體是更利於激烈操駕,而WRX Wagon 225/45的配置就來的經濟一些,此外多幅式雙色造型也與WRX為不同款式。


WRX Wagon自B柱之後有著截然不同設計,這也是旅行車的精華所在,雖然兼容四門與五門兩種車型,但WRX Wagon的屁股顯得相當協調,微微隆起的板金折線與窗框也將車尾線條向上帶,與下收的車頂相結合,雖然我並不是特別鍾愛旅行車,但外型的塑造我認為五門WRX Wagon比四門的WRX更有魅力;至於車色部分,WRX Wagon一共擁有八種車色,當中珍珠白為WRX Wagon專屬色,其他車色還有鋼鐵銀、鐵騎灰、晶綻黑(本次試駕車色)、星馳藍、寶石藍、烈焰紅以及極地白。值得一提的是,WRX Wagon車長來到4755mm,也是競爭對手中少數突破4.7米中型旅行車,軸距2670mm同級中屬中段班,不過長度倒是比WRX略短5mm。


由於試駕車為黑色烤漆,車尾下方的防刮塑料就沒那麼明顯,而連接兩側尾燈的一道黑色飾條也因此變得非常不顯眼,如果是其他色系就會有較豐富的層次堆疊,尾門上也有著相當「豐富」的銘牌,從廠名、EyeSight系統、S-AWD、車名、tS等級通通寫在上面讓你知道。
- 排氣尾管-1
- 排氣尾管-2
WRX Wagon下方具有雙邊單出的排氣尾管,雖然氣勢沒有WRX的雙邊雙出那樣強烈,但仔細看尾管上還印有STi字樣,細節倒是還蠻到位,然而與WRX相同,即使調整至Sport+模式還是沒什麼排氣聲浪,與頗有性能味的視覺感受形成反差。

內裝架構基本上與WRX一模一樣,基本上新世代Subaru車款內裝也大概都長這樣。深色系車艙給人滿強烈的肅殺之氣,雖然不是STi車型,但同樣的在方向盤、儀錶板、座椅等地方都特別搭配印有STi字樣的Logo做妝點,心靈馬力頓時加個三十匹;此外包含中控台、方向盤、門板、鞍座與座椅都使用了紅色縫線搭配皮革,整體質感營造頗為出色,也很符合一輛運動化旅行車該有的樣子。
- 內裝-1
- 內裝-2
車內大部分地方都由軟質塑料、皮革、縫線等材質穿插搭配。此外可以看見後視鏡是固定在前門板上,讓A柱視野表現更並減少視線死角,車側盲點的警示燈號則是設計在後視鏡上。
- 杯架-1
- 杯架-2
- 置物空間
- CD片插槽
排檔後方有一置杯處,中間隔板也可以單獨拿起增加彈性運用,中間扶手打開的置物空間並不大,主要是有很大部分被CD光碟機所占去,仍舊配有CD光碟機也是現今車輛相當罕見會出現的配備。
- 置物平台-1
- 置物平台-2
前方配有兩個USB-A插孔與12V電源,當然,WRX Wagon同樣有著Subaru車款都具備的AUX-IN。而前方這處置物平台空間略小,以iPhone12為例無論直放還是橫放都是無法完整放置的。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方向盤-3
- 方向盤-4
- 換檔撥片
三輻式方向盤底部有稍微平底設計,握感表現相當不錯,除紅色縫線外底部也有STi徽飾增強熱血感官氛圍;左側按鍵主要控制音量、選台、電話接聽,右側則是負責輔助駕駛系統的各項控制,而星形符號與Mode則是可以快速切換行車模式,儀表顯示幕的切換則是由左下方一組按鍵負責。


儀表板仍為傳統雙環指針搭配中央4.2吋液晶顯示幕,數位儀表需要在日規Levorg身上才有搭載,不過這組指針表在時速表側還印有STi Logo,搭配紅色指針其實還頗熱血,指針表雖然少了些變化但整體顯示清楚明瞭,使用上倒也沒什麼問題。
- 儀表-1
- 儀表-2
- 儀表-3
- 儀表-4
- 儀表-5
- 儀表-6
- 儀表-7
- 儀表-8
儀表中央資訊幕由方向盤左下按鍵作切換,可顯示時間/車外溫度、渦輪壓力表、油耗、里程、胎壓、方位、媒體等行車基本資訊,排版也相當易讀好懂。
- 駕駛輔助-1
- 駕駛輔助-2
- 駕駛輔助-3
EyeSight 4.0是WRX Wagon的標準配備,不過其硬體規格為兩眼鏡頭,與Crosstrek的進階版三眼設定稍有不同,但包含A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LCF車道置中系統、LDP車道偏離輔助、LSW車道偏擺警示、LCA車道變換輔助、AES緊急自動轉向輔助、LVSA前車駛離警示、PCTM預防碰撞油門控制、PCB預防碰撞自動煞車等輔助功能還是相當完整,也達到Level 2等級的輔助條件,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加減速與車道置中控制均相當細膩;此外EyeSight系統的運作,也能從儀表台上方的指示燈號得知,不同情況下系統會以紅、黃、綠三種燈號進行警示。

直立式的中央車載螢幕,尺寸達到11.6吋,兩旁則有音量、空調溫度的實體按鍵,整套系統操作的流暢度表現一般,且螢幕反光有點嚴重稍微可惜,但畫質與系統介面還算不錯,第一次使用很快就能上手。
- Apple CarPlay
- 雙系統連結
- TomTom導航
主機也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手機連結,不過僅能透過有線連接,並不如Crosstrek支援無線,另外主選單的地圖進入後,也有來自TomTom的導航。
- 圖示/AVH
- 車輛控制
- 駕駛輔助
- 其他
螢幕右下角車輛圖示點入後,包含循跡系統、行駛模式、自動駐車(AutoHold)等功能均在此做設定,部分駕駛輔助系統設定如預防碰撞煞車、DMS駕駛警示系統(專注力偵測警示、個人智慧臉部辨識、疲勞駕駛偵測)等功能也能做出細部調整。
- 顯示-1
- 顯示-2
- 顯示-3
- 小工具
螢幕上方區域可顯示音訊狀態與部分車輛資訊,其中小工具可隨個人喜好進行替換,選擇想要顯示的車輛資訊。

配備基本的倒車顯影功能,但畫質仍有提升空間,RAB On也代表配備的RAB倒車自動煞車系統正在運作。


前座椅採用麂皮與皮革混搭,兩側包覆性表現不錯加上麂皮有些為止滑效果,激烈操駕時的固定身體效果還不錯;還記得WRX頭枕是繡上「WRX」字樣,但到了WRX Wagon身上則換成了「STi」。
- 座椅記憶
- 電動調整
駕駛座椅具備十向電動調整,並附上兩組記憶裝置,但副駕駛側就僅有手動調整。
- 門板-1
- 門板-2
- 後座中央扶手
除了排檔後方的兩個杯架,前後座門板與後座中央扶手也都具備置杯空間,人手一杯飲料不成問題。
- 乘坐示範-1
- 乘坐示範-2
相較WRX,WRX Wagon的後座乘坐表現是來的更為優異,膝部空間兩者相彷,但WRX Wagon椅背多出了角度調整功能,共有約4~5段的角度可以依照喜好微調,圖中177公分的年輕有為學長則是以最挺與最斜做示範,另外也能看見後座座椅用料延續前座,都具備麂皮與皮革兩種材質。

台灣炎熱夏天最需要的後座冷氣出風口也沒缺席,下方則是兩個USB-A充電插孔。

前座上方配有一個標準尺寸天窗,但與流行的全景天窗相比實用性沒這麼高,且身為一輛旅行車若是可以改搭全景天窗,整體乘坐感受尤其後座會更加舒適。
- 後廂-1
- 後廂-2
- 後廂-3
- 椅背傾倒拉柄
- 後廂-4
- 備胎
WRX Wagon的後廂空間在標準狀態下有492公升,比起WRX的411公升多出了約80公升,另外兩旁提供便利的拉柄可將椅背快速傾倒(4/2/4分離),傾倒後最大容積達到1430公升,且整個後廂相當平整,感覺相當適合車宿;此外底板掀開可完整收納後廂障板,並仍提供傳統備胎。

電動尾門為WRX Wagon的標準配備,除了尾門上有實體按鍵,也支援手部感應功能,將手或身體靠近廠徽位置即可觸發開啟尾門。
- 動力
- 行駛模式
不同於日規Levorg具備1.8升與2.4升兩種動力選擇,國內導入的WRX Wagon為單一動力2.4升設定,這具代號FA24的2.4升水平對臥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搭配Lineartronic CVT無段式變速箱,由於整個引擎系統與WRX相同,因此最大馬力/扭力同為275ps/35.7kgm,極速也同為215km/h,雖然WRX Wagon重了30公斤,但官方給出數據百公里加速同為6.1秒,先前我們試駕WRX實測百公里加速,得到的成績為6.67秒,可惜這次礙於場地因素並未進行WRX Wagon的實測,但體感上兩者並未相差太多,跑進7秒內應不成問題。

文章開頭提過,WRX Wagon也新增了電子懸吊,而模式選擇具備舒適、一般、Sport、Sport+與自訂,這套電子懸吊在各模式下的改變相當有感,舒適與一般模式就是給你頗為軟Q的動態反應,乘坐感受相當舒適,對於駕駛而言方向盤則變得非常輕手,開起來完全不像是一輛達到250匹以上的旅行車,但若調整置Sport或Sport+,不僅引擎轉速立即提升,變速箱運作更加積極,懸吊也立刻有著非常明顯的改變,路感與支撐性得到加強,讓車輛運動化感受更加鮮明,但值得讚許的是懸吊並不會過於硬派,整體設定仍在合理範圍,即使長駐在Sport狀態也是可行的。

攤開規格表,WRX與WRX Wagon兩者的最大動力爆發時機完全相同,都可以在5,600轉時產生275ps的最大馬力、2,000~5,200轉產生35.7kgm的最大扭力,因此車輛提速過程兩者並沒有太顯著區別,雖然CVT變速箱的加速過程許多人並不愛,但這具變速箱在新一代WRX Wagon上經過調整優化,也具備了八速模擬檔位,以CVT變速箱的標準來檢視確實已有令人滿意的加速感受,若是鬆開油門還會立即模擬升檔,有著接近自排變速箱的駕馭體驗,老實說駕駛起來其實還不賴。

加速感受差異不大,但WRX與WRX Wagon的動態反應卻有著不同調性,在開到兩部車之前或許會有先入為主觀念認為房車嘛,應該是WRX會有較俐落與優異的操控表現,但可能是WRX Wagon多了一截車尾與增加30公斤的車重,整體過彎動態WRX Wagon卻有著比WRX更均衡的反應,搭配SAWD四驅系統,即使出彎時提早開油門,也會讓人感到十足信心,車尾會滑順的帶出彎道,穩定地向前衝刺。

比起較偏向個人座駕的WRX,多了分穩重感的WRX Wagon,相信載人的比例會高出許多,此時切換至舒適或是一般模式,電子懸吊明顯放軟,伴隨而來的是舒服、Q彈的動態反饋,此時無論是副駕還是後座乘客,肯定都不會認為這是一輛性能表現已有一定水準的運動化旅行車,當然CVT變速箱對於激烈操駕或許還是少了點激情,但相對的,平順的加速反應在日常代步或是滿載家人時,就能夠輕易換來非常平穩舒適的移動過程。

老實說WRX Wagon可能不是同級中最舒適的旅行車,也不是最性能的旅行車,但它卻能夠在舒適與性能間取得一個完美平衡,而論外型設計雖然見仁見智,但我想大部分的人看見WRX Wagon應該都會認同它的帥氣外表,更遑論本來就是Subaru的粉絲,想必都難以抵抗它所散發出來的魅力,當然,比起過去相當有感的售價漲幅,仍是新一代WRX車系最主要會面臨到的市場考驗。

▍Subaru WRX tS Wagon 2.4 EyeSight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水平對臥四缸DOHC渦輪增壓排氣量:2,387c.c.
最大馬力:275ps/5600rpm
最大扭力:35.7kgm/2000~5200rp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Lineartronic CVT無段式變速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雙A臂
輪胎規格:225/45R18
最小迴轉半徑:5.5m
車身尺寸:4,755mm x 1,795mm x 1,500mm
軸距:2,670mm
車重:1,643公斤
國內售價:178.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