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S(Active Torque Split)與VTD(Variable Torque Distribution)的差別是什麼?

之前看到各位前輩提到, 舊款小福是配備VTD, 新款則是採用ATS,
小弟對汽車是外行, 不是很懂這兩者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搜尋後在網路上看到這個對岸的討論, 裡面有一些動畫說明.
雖然小弟看了之後還是沒能完全搞懂, 不過還是想提出來請大家一起去看看.
也希望版上的高手前輩能多做一些補充說明!!
ATS 主要是借由扭力分配來改善操控性(降低轉向不足)

VDC 是借由扭力分配+動力刪減+4輪獨立剎車來降低失控危險 (降低轉向過度) 簡單說是一種安全配備。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Eddy Ho wrote:
之前看到各位前輩提到...(恕刪)


NEW FORETSER採用Active Torque Split 方式來分配前後扭力, 扭力控制Range大(前9後1)這樣的設定在高速行駛會比較省油.
Subaru各類型扭力分配控制系統(各系統會依路況自動做前後分配)
ATS ( 標準狀態下扭力分配比例 60:40 ) <--- New-Forester
VTD ( Variable Torque Distribution 標準狀態下扭力分配比例 45:55 ) <--- Old-Forester / Outback / Legacy
DCCD ( 可手動前後分配, 標準狀態下扭力分配比例 35:65 ) <--- Impreza WRX (手排)

現在Subaru全系列車型都導入VDC (Vehicle Dynamic Control)整合各類型扭力分配控制系統, 以強化主動安全, VDC = ATS or VTD or DCCD +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在這套系統中,自排變速相是以電子式液壓離合器和行星齒輪式中央差速機構合作控制動力在前後車軸間的分配,在標準狀態下扭力是以各扭力系統原設定比例分配, VTD/DCCD偏向後軸的分佈方式是為了達到一個比較運動取向的操控感, ATS偏向前軸的分佈方式是為了達到省油. 扭力系統會根據行車的狀況自動調整前後軸的扭力配比, 以便讓各車輪達到最佳的驅動狀態.
另一方面, VDC則是和扭力控制系統和四輪循跡控制系統(Traction Control System)整合, 透過對方向盤轉向角/車身的偏量/側向加速度及個別輪速的監控, 判斷車輛的實際動態與駕駛人的操控是否符合, 當車輛陷於轉向不足(前輪偏滑)的狀態下時, VDC會主動對內側後輪施以煞車以便幫助車輛導回正確路線, 反之, 當車輛處於轉向過度(後輪偏滑)狀態時, VDC則會在外側前輪上施加煞車而將車頭導回正線, 但如果轉向過度的情況嚴重, 則VDC會透過VTD將更多的扭力傳往前車軸, 或甚至直接通知引擎監理系統, 切斷一或多個汽缸的供油降低馬力輸出.
VDC與引擎ECU控制單元的連線讓VDC也兼具了全速域(All Speed Range)皆能作用的循跡控制系統(TCS),無論在任何狀態下, 當系統監測到某個驅動輪因為地面的濕滑而空轉時, 會立刻對其施加煞車力道助其迅速恢復抓力, 或甚至在狀況嚴重時切斷引擎部分汽缸的供油.
在這些機制的輔助下, 雖然New-Forester並沒有配置限滑差速器(LSD), 但縱使已經有三個車輪處於打滑的狀態, 最後一個車輪仍能維持相當程度的驅動力, 給予這輛車不錯的越野能力.
SUBARU是以四輪驅動系統作為車輛動態控制的主軸, 只有在四輪驅動乃至LSD介入仍無法速地恢復車輪的抓力時, TCS才會適時地介入輔助, 其他車廠多是先以TCS來控制車輛動態(通常是先對打滑的車輪施加煞車力), 再開使將多餘的扭力傳輸到還有抓力的車輪, 但是後者的作法將會浪費較多的動力,並且在錯誤的時機轉變車輛的動態而造成不穩定. 在Subaru VDC上, 大量複查的資訊交換由獨立控制器區域網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一種能雙向傳輸訊號的高速溝通介面來負責.

ATS (透過中央差速器分配前後輪扭力)

註: 1.輪速傳感器 2.VDC控制單元 3.手自排變速器控制單元 4.ECU控制單元 5.中央差速器 6.方向盤操控角度傳感器/橫向G力傳感器/偏航速率傳感器

VTD


VDC

TCS

tonytai wrote:
NEW FORETSER採用Active Torque Split方式來分配前後扭力, 扭力控制Range大(前9後1)這樣的設定在高速行駛會比較省油.
Subaru各類型扭力分配控制系統(各系統會依路況自動做前後分配)
ATS ( 90:10 )
VTD ( 45:55 )
VDC ( VTD +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
DCCD ( 手動前後分配, 可至35:65 )


感謝Tony兄的說明, 意思是說09 Forester 除了可以50:50平均分配前後扭力之外,
在高速進行時還能自動將90%的扭力移轉到前輪以達到省油的目的是嗎?
那麼如果說在陷雪地中, 前輪失去抓地力時, 也會分配超過50%的扭力到後輪嗎?

而VTD的45:55指的是固定的扭力分配嗎?
和ATS相比, 各自的優缺點又是哪些呢?

之前看過一段Subaru AWD與其他車輛比較的影片,
影片中看到2008 Legacy 2.5GT在只有一輪有抓地力的狀況下, 仍可以把車子開上坡,
不知2009 New Forester 2.5XT是不是也能做到?

不好意思, 實在是被這些名詞搞得有一點迷糊了......
簡單的說,ATS是靠液壓多板離合器來分配前後扭力,VTD則是透過液壓離合器搭配複合行星齒輪(兩個恆星齒輪跟三個行星齒輪)來分配扭力。按照SUBARU的說法,VTD重視的是運動性能,所以前後扭力的基本分配是45:55,偏向FR車的操控感。

VTD官網簡介
VTD相關文章
Eddy Ho wrote:
感謝Tony兄的說明...(恕刪)

抱歉, 現在才看到回覆.

Eddy Ho wrote:
...09 Forester 除了可以50:50平均分配前後扭力之外,在高速進行時還能自動將90%的扭力移轉到前輪以達到省油的目的是嗎?...(恕刪)

正確的說, 平時前後扭力分配固定90:10, 在特定狀況下會"切換"為50:50.

Eddy Ho wrote:
...那麼如果說在陷雪地中, 前輪失去抓地力時, 也會分配超過50%的扭力到後輪嗎?...(恕刪)

會超過50%, 只是目前沒有09 Forester ATS-AWD原廠完整的資料, 無法確認最大分配區間為何?
以08年Legacy 2.0R所配備的 ATS-AWD 平時前後扭力分配固定50:50, 所以前後扭力動態分配區間一定會超過50%.

Eddy Ho wrote:
...而VTD的45:55指的是固定的扭力分配嗎?和ATS相比, 各自的優缺點又是哪些呢?...(恕刪)

對, 簡單說VTD與ATS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扭力分配是線性(無段式連續微調像CVT變速器), 後者扭力分配非線性(分為幾段自動調整,像一般AT自排變速會有扭力銜接的頓挫), 所以VTD+LSD的功能以經可以取代VDC但缺點就是製造成本高.

Eddy Ho wrote:
...2008 Legacy 2.5GT在只有一輪有抓地力的狀況下, 仍可以把車子開上坡,不知2009 New Forester 2.5XT是不是也能做到? ?...(恕刪)

可以的, 因為2009 New Forester 2.5XT 是配備ATS + VDC, 所以扭力可以分配到有抓地力的那一輪.


我在outback英文版型錄中找到2.5iCVT為ATS,3.6 5AT為VTD,而2.5i 5MT則為Centre differential gear coupled with viscous LSD [台灣沒進的2.0D MT版不知是否相同] 請問在相同的路面狀況下[如過彎.路面積水.突然出現的狀況.或者碎石陡坡等] 這三種type的AWD system表現差別如何.
感謝各位大大提供的資訊。
請問目前台灣有賣的Subaru車款的這方面資訊,要去哪裡查看呢?
謝謝!!

wondered wrote:
感謝各位大大提供的...(恕刪)


http://www.subaru.jp/about/technology/spirit/driving/sawd06.html#pagetop

這邊有介紹
Eddy Ho wrote:
之前看到各位前輩提到...(恕刪)


目前CVT搭配的大部分是ATS-AWD,
ATS是透過主動轉矩分離+多片轉移離合器(Active Torque Split + Multi-Plate Transfer Clutch)控制前後扭力分配,
優點:扭力調整反應快
缺點:扭力分配都需經過多片式離合器,當扭力調整頻率高與變化大所引起的摩擦將產生非常大的熱及磨損,所以這種ATS-AWD系統不適合密集/高應力駕駛條件(如競賽、高度的越野)。
早期ATS-AWD系統只將10%的扭矩轉移到後輪(扭矩分配90:10),1996年後比例改為80:20,從2010年開始比例更新至60:40。

CVT搭配ATS-AWD


所以奉勸現在的CVT的車友千萬別學4AT or 5AT時代車友的彈射起步,
想當初我的2006 Outback 3.0R 是VTD-AWD + 5AT + 後輪LSD,真是回不去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