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手排男拜倒在柴油Turbo車裙下

Guelph wrote:
謝謝你,我累了,眼花了,把485看成285了,真抱歉!
那這個比較就得取消,沒甚麼好比的,因為數據錯誤
再次感謝你的指正!其實我也很驚訝......還好有你指正我,否則這個誤會一直留在我腦袋裡可真不好(恕刪)

那可是您要測試01群體水準的一個重要考題,怎能說取消就取消?
您說別人不懂這問題,就代表只出一張嘴不用腦袋,但您自己不懂卻僅僅是眼花?
也對....依您的邏輯,前提都在利己,縱使論點顛三倒四也無妨。
不過大家可沒本事指正您,畢竟您頂多只會眼花,而不會有任何錯誤。(有錯也是您事先預藏的或數據錯誤)

最後純粹好奇,您腦袋的誤會只有這嗎?
坳到最後的優勢只剩下"是個女性",實在令人驚艷。

Nissan R35 GT-R 最大馬力比 SLK32 AMG 來的小...

是沒聽過SLK32 AMG 跟Porsche 997 TwinTurbo 在德國某賽道比試
而視為假想敵~

倒是聽過R35 GT-R 官方或非官方以 Porsche 997 TwinTurbo 為假想敵並且
用優於在德國某賽道的單圈成績自我稱霸進而相互嗆聲 , 挺經典有趣的
我就是喜歡 完美的曲線 ~
Designer5049 wrote:
救命啊有哪位大大可以...(恕刪)


在這裏...
車馬力的換算與扭矩的講解


1英制馬力=0.746千瓦(kw) 1公制馬力=0.735千瓦(kw)
馬力是發動機功率單位,是單位時間內發動機作功能力.
汽車驅動理論
馬力與扭力哪一項最能具體代表車輛性能?有人說「起步靠扭力,加 速靠馬力」,也有人說「馬力大代表極速高,扭力大代表加速好」,其實這些都是片段的錯誤解釋,其實車輛的前進一定是靠引擎所發揮 的扭力,所謂的「扭力」在物理學上應稱為「扭矩」,因為以訛傳訛的結果,大家都說成「扭力」,也就從此流傳下來,為導正視聽,
本文以下皆稱為「扭矩」。

扭矩的觀念從小學時候的「杠桿原理」就說明過了,定義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與旋轉中心的距離」,公制單位為牛頓-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 9.8m/sec2之後,單位可換算成國人熟悉的公斤-米(kg-m)。英制單位則 為磅-呎(lb-ft),在美國車的型錄上較為常見,若要轉換成公制,只要將lb-ft的數字除以7.22即可。

汽車驅動力的計算方式:

將扭矩除以車輪半徑即可由引擎馬力-扭力輸出曲線圖可發現,在每一個轉速下都有一個相對的 扭矩數值,這些數值要如何轉換成實際推動汽車的力量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除以一個長度」,便可獲得「力」的數據。舉例而言,一 部1.6升的引擎大約可發揮15.0kg-m的最大扭力,此時若直接連上185/ 60R14尺寸的輪胎,半徑約為41公分,則經由車輪所發揮的推進力量為15/0.41=36.6公斤的力量(事實上公斤並不是力量的單位,而是重量的單位,須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才是力的標準單位「牛頓」)。

36公斤的力量怎麼推動一公噸的車重呢?而且動輒數千轉的引擎轉速更不可能恰好成為輪胎轉速,否則車子不就飛起來了?幸好聰明的人類發明瞭「齒輪」,利用不同大小的齒輪相連搭配,可以將旋轉的速度降低,同時將扭矩放大。由於齒輪的圓周比就是半徑比,因此從小齒輪傳遞動力至大齒輪時,轉動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數,都恰好等於兩齒輪的齒數比例,這個比例就是所謂的「齒輪比」。

舉例說明,以小齒輪帶動大齒輪,假設小齒輪的齒數為15齒,大齒輪的齒數為45齒。
當小齒輪以3000rpm的轉速旋轉,而扭矩為20kg-m時,傳遞至大齒輪的轉速便降低了1/3,變成1000rpm;但是扭矩反而放大三倍,成為60kg-m。這就是引擎扭矩經由變速箱可降低轉速並放大扭矩的基本原理。

在汽車上,引擎輸出至輪胎為止共經過兩次扭矩的放大,第一次由變 速箱的檔位作用而產生,第二次則導因于最終齒輪比(或稱最終傳動 比)。扭矩的總放大倍率就是變速箱齒比與最終齒輪比的相乘倍數。舉例來說,手排六代喜美的一檔齒輪比為3.250,最終齒輪比為4.058,而引擎的最大扭矩為14.6kgm/5500rpm,於是我們可以算出第一檔的最 大扭矩經過放大後為14.6×3.250×4.058=192.55kgm,比原引擎放大了13倍。此時再除以輪胎半徑約0.41m,即可獲得推力約為470公斤。然而上述的數值並不是實際的推力,畢竟機械傳輸的過程中必定有磨 耗損失,因此必須將機械效率的因素考慮在內。

論及機械效率,每經過一個齒輪傳輸,都會產生一次動力損耗,手排變速箱的機械效率約在95%左右,自排變速箱較慘,約剩88%左右,而傳動軸的萬向接頭 效率約為98%,各位自己乘乘看就知道實際的推力還剩多少。整體而 言,汽車的驅動力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扭矩×變速箱齒比×最終齒輪比×機械效率
驅動力= ————————————————————
輪胎半徑(單位為公尺)


馬力亦非「力」乃「功率」的一種
了解如何將扭矩經由變速箱的齒比放大成為實際推力之後,接著可以研究什麼叫做「馬力」。馬力其實也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功率 (Power)的單位,定義為單位時間內所能做「功」的大小。儘管如此,我們不得不繼續使用「馬力」這個名字,畢竟已經用太久了,講「功率」恐怕沒幾個消費者聽得懂?

功率是由扭矩計算出來的,而計算的公式相當簡單:功率(W)=2π× 扭矩(N-m)×轉速(rpm)/60,簡化計算後成為:功率(kW)=扭矩(N-m) ×轉速(rpm)/9549,詳細的推導請參看方塊文章。然而功率kW要如何 轉換成大家常見的「馬力」呢,這又有一段故事得講。
英制或公制?
1PS=735W;1hp=746W
馬力定義竟然不一樣!


談到引擎的馬力,相信不少人會直覺地想到什麼DIN、SAE、EEC、JIS等等不同測試標準,到底這些標準的差異在哪兒,以後有空再研究;有點誇張的是由於英制與公制的不同,對「馬力」的定義基本上就不一樣。英制的馬力(hp)定義為:一匹馬于一分鐘內將200磅(lb)重的物體拉動165英呎(ft),相乘之後等於33,000ft-lb/min;而公制的馬力(PS)定義則為一匹馬于一分鐘內將75公斤的物體拉動60公尺,相乘之後等於4500kg-m/min。經過單位換算,(1lb=0.454kg;1ft=30.48cm)竟然發現1hp=4566kg-m/min,與公制的1PS=4500kg-m有些許差異,而如果以功率W(1W=1Nm/sec= 9.8kgm/sec)來換算的話,可得1hp=746W;1PS=735W兩項不一樣的結果。
同樣是「馬力」,英制馬 力與公制馬力的定義竟然不一樣!難道英國馬比較「有力」嗎?

到底世界上為什麼會有英制與公制的分別,就好像為什麼有的汽車是右駕,有的卻是左駕一樣,是人類永遠難以協調的差異點。若以大家 比較熟悉的幾個測試標準來看,德國的DIN與歐洲共同體的新標準 EEC還有日本的JIS是以公制的PS為馬力單位,而SAE使用的是英制的 hp為單位,但為了避免複雜,本刊一率將馬力的單位標示為hp。近來,越來越多的原廠數據已改提供絕對無爭議的KW作為引擎輸出的功率數值。

不過話說回來,1PS與1hp之間的差異僅1.5%,每一百匹馬力差1.5匹,差異並不大。一般房車的馬力多半僅在200匹馬力以下,兩者由於定義的差異也僅3匹馬力左右,因此如果您真要「馬馬計較」,就把SAE 標準的數據多個1.5%吧!不過SAE、JIS、DIN、EEC各種測試標準之 間亦有些許差異,這個老問題已經爭論過很多次了,單位之間不能真正劃上等號,然而在差別不怎麼多的情況之下,就當作相同吧!因此 管他是PS或hp,都差不多可以視為相等。

終於可以做結論了!將上述獲得的馬力與功率換算方式代入功率與扭矩的換算公式,並且將扭矩的單位換算為大家熟悉的kg-m之後,可得下列結果:
英制馬力hp=扭力(kg-m)×引擎轉速(rpm)/727
公制馬力PS =扭力(kg-m)×引擎轉速(rpm)/716

知道這些公式之後有什麼用呢?從「馬力hp=扭力×轉速/727」看來, 如果能增加引擎轉速,扭力不變的情況下,便能增加馬力。例如若能 將轉速從6000rpm增加到8000rpm,等於增加了33%,但因為凸輪軸的 限制使得8000rpm時的扭力下降了10%,則仍能使馬力增加19.7%,這 說明瞭時下改裝電腦的為何能在解除斷油後大幅增加馬力。
所以不要被「增加??匹馬力」的廣告所著魔。

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如果在同樣的轉速下,增加20匹馬力,代表能增加多少推力呢?以最大扭力點發揮于5000rpm的情況下,將公式稍微變換一下,可發現增加的扭力=20hp×727/ 5000rpm=2.9kgm。再將這個結果代入汽車驅動力的公式,同樣以喜美 的一檔計算,2.9×3.250×4.058/0.41=93公斤。對於一噸重的車身而言,影響似乎也不怎麼大;再者如果相差5匹馬力的話,推力更僅增加23公斤,可見相差5匹馬力,根本也沒差多少,所以能「增加5匹馬力」的產品,到底應該花多少錢去改裝,您自個兒會拿捏了吧?

大馬力決定真性能!
到底大馬力的車子跑得快,還是大扭力的車子跑得快?從公式可以知 道大馬力的原因是「高轉速的時候仍保有高扭力數值」,也就是說要 有大馬力,不只是低轉速的扭力要好,連高轉速的扭力都得繼續維持 ,這表示扭力與馬力的爭論根本是多餘的,只要能做到高馬力,除了表示各轉速區域的扭力都很大之外,更代表材料技術的優越性,將活塞、進排氣閥門的材質與重量予以強化與輕量化,才能將引擎轉速提高。

扭矩與功率的換算公式推導
假設一圓的半徑為r(單位為m),扭矩為T(單位為N-m),則圓周上切線 方向的力F=T/r,由於功率的定義為「每秒鐘所作的功」,對於圓周?動而言,每旋轉一圈所作的功為:F×圓周總長2πr 將F=T/r代入計算,每一圈所作的功Work=F×2πr=(T/r)×2πr=2πT
再乘上引擎轉速rpm就是每分鐘所作的功,但功率P的單位是N-m/sec ,所以需除以60,轉換成每秒所作的功。代入公式:P=T2πrpm/60,將常數整理後,則可得P(kW)=Trpm/9545。

由上文可見,一台車的動力由發動機傳輸到車輪,需要經過多組齒輪因此有所損耗,如果德制馬力測的是傳遞到車輪上的動力,那麼同樣發動機用在不同車型上的動力輸出應該不同,試拿bmw330和bmw530做比較,其功率均是225hp/5900rpm;結論,要麼bmw在數據上造假,要麼它測的是發動機輸出凈值。
kevinlai599 wrote:
在這裏...車馬力的...(恕刪)




阿重量扭力比勒........查某郎看冇啦!!!!
Guelph wrote:
噗。你真能搞笑哪。I...(恕刪)


好說好說!

倒是您的"g37無心比試"令人噴飯。

"g37 無心比試"本年度最爆笑,哈!

林林總總的嘲諷文我就不回覆了,時間有限。
下面轉貼的是U-Car前輩在2005年發表的回應:

輪上扭力 = 引擎扭力 * 某檔位減速比 * 終傳比 * 傳動效率
車輪轉速 = 引擎轉速 * 扭力轉換器鎖定率 / ( 某檔位減速比 * 終傳比 )
扭力轉換器鎖定率 = 渦輪轉速 / 泵輪轉速
( 當 扭力轉換器完全「鎖定」之時,扭力轉換器鎖定率 = 1 )

輪上馬力 = 輪上扭力 * 車輪轉速
= ( 引擎扭力 * 某檔位減速比 * 終傳比 * 傳動效率 ) * 引擎轉速 * 扭力轉換器鎖定率 /
( 某檔位減速比 * 終傳比 )
= 引擎扭力 * 傳動效率 * 引擎轉速 * 扭力轉換器鎖定率

再將上式重新排列,可得:

輪上馬力 = ( 引擎扭力 * 引擎轉速 ) * 扭力轉換器鎖定率 * 傳動效率
= 引擎馬力 * 扭力轉換器鎖定率 * 傳動效率


真是的…..早有時間把功課做到這裡,應該不會出那麼多洋相。
各位大哥指教得是,我出兩次錯,還要叫人相信我前面說的"或許"沒錯,是不容易。不過,看得懂的人應該不至於把三件不同的事情”舉一反三”吧。
拿兩車數據做完這些計算可以得出兩車的輪上表現,但還不能得出我想知道的答案,就是車重到底會對最後算出的輪上扭力與馬力起到甚麼樣的影響。那是該拿車重除以輪上馬力或扭力?或是應該有別的算法?現在看來總算有高手在場,有沒有人敢上來發表意見?
Kaiserr wrote:
那可是您要測試01群體水準的一個重要考題,怎能說取消就取消?
您說別人不懂這問題,就代表只出一張嘴不用腦袋,但您自己不懂卻僅僅是眼花?
也對....依您的邏輯,前提都在利己,縱使論點顛三倒四也無妨。
不過大家可沒本事指正您,畢竟您頂多只會眼花,而不會有任何錯誤。(有錯也是您事先預藏的或數據錯誤)

最後純粹好奇,您腦袋的誤會只有這嗎?
坳到最後的優勢只剩下"是個女性",實在令人驚艷。
不取消也行啊,其實測試結果是一樣有出來啊
只不過既然數據讓我看錯了,這個比較還有甚麼意義呢?看錯就是看錯,我有硬凹下去嗎?要嘛我花點時間找另一個真正有意義的比較組,再來測試,你覺得如何?

至於我承認我是女的,這是優勢啊???你可不可以解釋一下,這個跟優勢有甚麼關係?
我承認我是女的,只是因為常常有人討論到後來才覺得......我也不知道他們是要覺得怎樣。所以既然有人拿先生來稱呼我,我就禮貌地早早更正他,如此而已。不要想太多啦,如果男人不是甚麼優勢,女人也不是甚麼優勢啦。
Guelph wrote:
林林總總的嘲諷文我就...(恕刪)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影響加速的因子還有輪胎的直徑. 以及輪胎加輪圈的重量以及胎寬.
板上沒幾個人想回你的公式是看到你可笑的公式就不想多講了...
真的有興趣研討的話. 建議在動研室七嘴八舌區重開一個主題. 很多人會給你指教的.
很多能人應該不會想在這篇文章回應你, 因為不想幫Hyundai抬轎跟廣告.

話說我也幫忙多蓋了幾樓....唉...不回這篇文章了...
轉過身就不回首 刷過就不回頭
Guelph wrote:
我承認我是女的,這是優勢啊?
其實我覺得性別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技術與態度之間,態度永遠是凌駕技術之上。人總會犯錯,但是發現錯誤後還能表明自己的確是錯誤的,我覺得風度比什麼正確答案都還重要了。

很多人做事都把握了理直氣壯的重點,其實理直就好,有理就能走遍天下,但是氣壯嘛~~並不太需要。
有理走遍天下,不單是指道理,包括禮貌也是一種理。

這些爭論很多來自於我的一個標題,現在01汽車版處處可見海放一詞,真是我的無心之過,但是繼續爭論下去也是個無解。

我覺得你能屏住氣息的承認錯誤(我知道很多話語聽到了心中一定會火冒三丈),裡外都已經贏了,我很佩服你。

所以,...車子跑得快不快,我覺得不用太認真。現在大家都只是為了爭贏、爭一口氣,如果能放下那口氣、停下那雙敲鍵盤的手,離開這樣的對立,我想才是令人佩服的。
當然啦,純粹討論車子性能的請繼續。
這個年...頭都變了!
aingetw wrote: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影響加速的因子還有輪胎的直徑. 以及輪胎加輪圈的重量以及胎寬.
板上沒幾個人想回你的公式是看到你可笑的公式就不想多講了...
真的有興趣研討的話. 建議在動研室七嘴八舌區重開一個主題. 很多人會給你指教的.
很多能人應該不會想在這篇文章回應你, 因為不想幫Hyundai抬轎跟廣告.

話說我也幫忙多蓋了幾樓....唉...不回這篇文章了...
是還有輪胎的規格問題,輪胎的種類與品質也會有影響吧。
看到我可笑的公式就不想多講了,嘲諷的話倒有空講了那麼多,各位還真是有原則
真正有能耐的是不是會試著把整個式子完成,就算要把輪胎的資料都設定出來?
認為不想幫Hyundai抬轎跟廣告的,是不是應該一開始就不要來這裡勒,我一開始在做比較的就是i30CW和G37,所以我在這裡,認為幫人抬轎嚴重過搞清楚一個答案的,有沒有空在七嘴八舌區開一版,白話解說我拿車重去除以引擎輸出的式子應該要怎麼修正才能得出想要的答案,當然絕對不要提到在韓車版發生過的事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