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30這車剛出來時就有注意了加上自己後來到歐車車廠服務,就有比較注意歐風味較強的車,有看到5門掀背,尾部真像BMW 1系列的小屁屁,真讓人口水直流阿!!!,布過後來的旅行車版(CW),我是覺得功能性更強!!

剛好今天外出辦事,順道回去看看以前的老同事也給她順便賞車一下!!

車頭果然有歐洲車的霸氣感!!
i-30CW賞車文

立體的引擎蓋線條+大開口的氣霸,好像很會跑的感覺!!
i-30CW賞車文

分離式大燈,近燈是歐洲車慣用的魚眼投射式大燈可惜沒HID,遠燈是晶鑽式,上方是方向燈,整體來說感覺很協調!!
i-30CW賞車文

保桿的邊緣還有鍍鉻飾條+大條的鍍鉻水箱飾條,豪華感都彰顯出來了!!
i-30CW賞車文

車側的高腰線+車門多折線,不錯都是歐洲車廠慣用的設計手法!!
i-30CW賞車文

後視鏡方向燈,安全性夠,還有在車內看車外的後視境面積真大,死角相對減少,果然精進不少!!
i-30CW賞車文

車尾有VOLVO+BMW的混合味道!!
i-30CW賞車文

車尾燈開啟,未開閃光燈!!
i-30CW賞車文
===============================================================
儀表板有藍光大螢幕,還能顯示未關車門,有科技感!!
i-30CW賞車文

開小燈後的儀表板,我勒...........好有科技感阿!!!
i-30CW賞車文

中控台很有LEXUS的味道!!
i-30CW賞車文

中控台特寫!!
i-30CW賞車文

儀表開啟(有開小燈),中間的藍光大螢幕還有旅程電腦!!整體質感真棒!!!!!
i-30CW賞車文

旅程電腦可顯示剩餘油量可跑里程數
i-30CW賞車文

平均油量,這是歐洲車廠慣用的幾公升可跑百公里,這點國人可能會不太習慣吧,我倒是看的很習慣(工作上的關係吧!!)
i-30CW賞車文

平均時速??因為我沒發動車,我猜測應該是平均時速。
i-30CW賞車文

上方是旅程里程,下方是總里程數!!
i-30CW賞車文

音響開起,可顯示外部溫度&大面積時鐘
i-30CW賞車文

連音響面板也是藍光的,果然科技感連成一氣!!
i-30CW賞車文

i-30CW賞車文

音響面板可調整資訊,溫度可以由攝式改成華氏,拍的不清楚請見諒!!
i-30CW賞車文

音響可調中音,一般只能調高、低音,這台可調中音,再換上好一點的喇叭應該就可以聽的很高興!!
i-30CW賞車文

階梯式排檔座,避免入錯檔的危險!!
i-30CW賞車文

4門電動窗+中控鎖+後視境調整
i-30CW賞車文

飲料坐跟後方的USB插座及AXU外部音響輸入(可接i-pad)
i-30CW賞車文

手套箱有冷氣導入孔,可放飲料冰!!
i-30CW賞車文

手套箱有名片夾孔,粉貼心的設計!!
i-30CW賞車文

前門開啟
i-30CW賞車文

後門開啟
i-30CW賞車文

後尾門開啟,後座未翻折還有後遮版!!
i-30CW賞車文

後座翻折+後遮板取下,容量果然夠大,目測結果應該可以放2~3台26吋登山車(要拆前輪)
i-30CW賞車文

後行李箱下方置物空間,真的只有這樣嗎??
i-30CW賞車文

後遮版可以在行李箱下方置物空間裡,這設計好貼心跟AUDI AVANT相同!!
i-30CW賞車文

左方的小置物格!!
i-30CW賞車文

右方的小置物格!!
i-30CW賞車文
==================================================================
1.6全鋁合金引擎+CVVT可變汽門正時,可輸出122匹/15.7公斤米扭力,看來這顆引擎終於跟上水準了!!
i-30CW賞車文

左邊的引擎腳好大隻,吸震效果應該很好,還有鋁合金之架,有用心喔!!
i-30CW賞車文

大容量的進氣共鳴室,補足高轉速時的空氣量!!
i-30CW賞車文

前吸氣後排排氣,擋火牆上有隔音棉還有隔熱設計,設計上有用心!!我給她加分啦!!
i-30CW賞車文

有高剛性副車架+方向機柱(銀色的那隻)。看不清楚阿........
i-30CW賞車文

來......蘭趴下去(台語),是人趴下去啦.......拍照片,看到有口字型的黑色框架嗎?這就是副車架,可提升車體鋼性及強化路面震動及引擎發動的吸震效果!!
i-30CW賞車文

前副車架特寫!!
i-30CW賞車文

後懸吊特寫!!
i-30CW賞車文

後懸吊採用彈簧與避震器分離式設計!!
i-30CW賞車文

具原廠是說多連桿懸吊,可是我看怎麼跟八代CIVIC是雷同的雙A臂阿!!
i-30CW賞車文

雖說是歐洲設計,但是怎麼少了底盤護版,降低高速行駛的底盤亂流及提升小石頭打到底盤避免降低防銹性!!
i-30CW賞車文

本次文中車型為經典款,據我老同事說有2級,經典型(63.9萬)跟旗鑑型(68.9萬)2級。

這部車看了之後,發現韓國現代果然進步了不少,不僅引擎改成了全鋁合金引擎還加上了可變汽門,還是最新的前進氣後排氣,引擎出力也提升到122匹,扭力也提升到15.7公斤米,只是變速箱怎麼還是4速的..........,加上車重也有1298公斤,我好擔心這車的油耗!!!

配備內裝方面,也是進步多多,整體質感很有德國車的高質感,還有東洋風的科技感,不僅裝上旅程電腦還有MP3主機還能外接USB及i-pad,內部的小東西置物格也是出奇的多。還有後座空間以我接近170公分的身材坐定後在後座椅我得膝蓋距離前座椅背還有2個拳頭的距離!連後遮版也設計了置物空間可收納,後行李箱在未收折也可輕易放入2台小摺(目測),後座翻著應該可放入2台有拆前輪的26吋登山車(目測)!!

底盤部分的話,我也只能說進步多多,前麥花臣懸吊加上副車架,後懸吊是類似雙A臂分離式彈簧及避震器(原廠號稱多連桿懸吊),看來底盤功力應該在殺山道時,開來應該也是樂趣多多,布過我還沒試駕過。這點等試乘車來了,我試駕過在來分享心得,以上報告完畢!!!
文章關鍵字
哇!!!
大大手腳真快,
照片上還有日期耶!!!
剛出爐的啦!!!
真的要加分一下!!!
話說I30好像就是在歐洲設計的喔?!
不管怎樣,
國內的選擇越來越多了喔!!!
可是,
變速箱......
ElleryQueen wrote:
可是,
變速箱...(恕刪)
四塊雞排(這點有學到頭又大)
男人的大玩具: X5 + B-Class + SantaFe + U6T + Livina*3
硬要說車頭有歐洲車的風格偶想應該是師法十多年前的歐洲車頭吧

現今歐洲車的車頭愈作愈誇張、立體。尤其近來歐洲車會把廠輝、家族臉孔強調、凸顯出來(如果三菱殺魚頭來說歐洲車的風格還比較有說服力吧)

再回頭看看此車頭實在平淡無奇
現在的現代車越來越漂亮了!!!!


而且看起來質感越來越好了!!!(已經不是以前的韓國車了)




不過車尾怎麼有點像寶獅206或207或306或307的SW車尾阿!!!
真的越看越像
hs82 wrote:
硬要說車頭有歐洲車的...(恕刪)

和現在各家歐洲車廠設計越來越強調家族個性化相比...
這台車的造型的確是平淡樸實了一些.....
嗯..看一下63萬那款....


竟然沒有ABS+EBD.....這種最基本的安全配備都沒有附上去.....
忠貞744.憲204特車退役.愛台灣啦!!
這車那裏好了呀?
因為朋友想換車,今天去看了實車。
內裝塑膠感超重,前葉子板還靠灌發泡劑增加強度還有隔音。
四速自排,天呀! 是哪個時代的東西呀?
反置式引擎,雷諾不是很多年前clio就已經是這樣的了嗎?
節氣門也沒有線傳。
車側線條多折線?有嗎?不是只有一條嗎?
引擎腳,很多家都是有鋁合金支柱的呀。
後面確實是多連桿呀,不是雙A,因為上面的連桿,兩隻是獨立的。
彈簧跟減震筒分離,是為了要增加後箱的體積所以要分開來。
很多歐系掀背車都是這樣的分離式設計。

一下說車尾有volvo+bmw的味道,又說中控有lexus的味道。
又說後遮版可以在行李箱下方置物空間裡,設計好貼心跟AUDI AVANT相同

整體感覺,就是東抄一點,西抄一點,然後通通放進去車殼裡面變成一個四不像。

超級不建議購買。
知道啦~歐洲廠設計的咩,介紹(廣告?!)也用不著動不動就歐洲、歐洲的講個不停
Richard Jean wrote:
後面確實是多連桿呀,不是雙A,因為上面的連桿,兩隻是獨立的。
彈簧跟減震筒分離,是為了要增加後箱的體積所以要分開來。
很多歐系掀背車都是這樣的分離式設計。


這是八代CIVIC日本官網,雙A臂圖片!!
網址:http://www.honda.co.jp/factbook/auto/CIVIC/200509/14.html



這是I-30CW的多連桿懸吊!!基本設定都是非常雷同!!



Richard Jean wrote:
彈簧跟減震筒分離,是為了要增加後箱的體積所以要分開來。
很多歐系掀背車都是這樣的分離式設計。


歐洲掀背車後懸吊多是採用非獨立式的扭力桿懸吊!!

如:5代GOLF以後才改採獨立式多連桿、POLO、206........等小車都還是用扭力桿懸吊,彈簧和避震器要合一起才能減少體積吧!!!分開放是為了提升操控性,這點您不請楚的話,可以請教台本的教育講師吳德明先生!!


多連桿式

多連桿式懸吊是一種衍生自雙A臂式懸吊的懸吊型式,此構型看起來與雙A臂式懸吊極為相似而不易辨別,因此辨認此型懸吊時多以汽車製造廠所公佈的為準;例如Lexus 430的後懸吊下支臂及看似多連桿式,但Toyota宣佈其為雙A臂式懸吊。多連桿式懸吊的各連桿以不同的長度、角度做連結,以找出最適合的幾何變化。近年來由於對於對於乘坐舒適性和操控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汽車製造廠紛紛投入從事多連桿式懸吊的研究。

出處:http://classroom.u-car.com.tw/classroom-detail.asp?cid=25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