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初考量家裡只有一個停車位,抱著買車買大不買小的想法,
牽了XC90,可以多人乘坐,以備不時之需。
可是慢慢發現坐滿七人的次數越來越少,連跟太太兩人到賣場採買也要出動XC90,
因此考慮要換一台大空間但開上路的靈活度要更高的車。
於是注意到了旅行車,從休旅車換到旅行車,為了確認自己開不開的習慣,
拜託朋友的V90 Cross Country跟我互換一天。
V90 CC如其名,是跨界旅行車,相較一般房車的離地高度多了5.4公分,
不須犧牲載物空間,多的離地高度在使用上較靈活,這個就是我心動的原因。
開著V90 CC日常維持上班步調,想用最貼近生活的方式,
實驗性質當一日V90 CC偽車主,
順便在喧鬧的城市,感受大家口中旅行車的旅行感。
休旅車的駕駛視野較高,原以為開V90 CC在視野感受上會有差異,
沒想到感受差異並沒有預期的大。
以往開XC90在民生社區附近找停車位,會有些提心吊膽,
除了窄巷不進、遇到會車也要小心再三,停車位前後距離沒有多餘空間不貿然停車,
後來習慣性的只停固定某幾格停車位,整排停車位最前面跟最後面位置是我的最愛。
有時候找位子找的煩了,直接停到靠近光復北路那一側,再花幾分鐘時間走路回來,
太太笑說我真是愛車。

說也奇怪,V90 CC車身長度4959mm,已經是5米長的大傢伙,
面對平常開XC90只能看不敢停的位置,開著V90CC停進去倒是顯得輕鬆愜意,
方向盤向右打、再左打然後回正,居然一次就讓我停進去,
雖然對於自己的駕駛技術信心滿滿,不過有環景系統也很重要。
V90 CC穿梭在巷弄之間無違和,看似體積龐大,實際坐上駕駛座,
這輛旅行車的頭尾位置還真容易掌握。


出門經過松山,想起在旅行風社團看到解任務的停車場,一路往上開到頂樓,
果然如同照片裡所見,有身處於城市中的無敵視野,
進場到出場、拍幾張照片15分鐘搞定,花一點點時間就能得到大大的滿足,
果然解任務會讓人上癮。

建議大家可以走上觀景平台,拍一張空拍機視角。


回家看照片的時候發現V90 CC的排氣尾管完全隱藏在後保桿內,
是向電動車看齊的設計嗎?

自從開XC90之後,跟機械停車場一直是絕緣體,
XC90進入一般的地下平面停車場都沒問題,
但看著頭頂上距離很近的消防管線和噴灑頭,多少還是有些心裡壓力,
開V90 CC的好處之一,停車位的選擇變多了,
看著一旁機械停車位限高、限寬、限長、限重的告示牌,
我查了V90 CC全部數值都在規範內,不過車子開進一半後,
想想不對,又退出來,萬一把車碰傷了,不知要如何跟朋友交代,
不想剛借幾天就成為V90CC車主有機會換車再開自己的來停吧。


30分鐘快速解決午餐。

原本預計下班後開去朋友公司換車,但臨時有事必須提早換回來,
雖然雨勢忽大忽小,不過還是禮貌性的把車子沖洗一下,
一邊洗著一邊想到我自己不曾親手洗過XC90的車頂,V90 CC的車頂高度,
要自己洗車擦乾都不是問題,若加裝車頂架再背個書包,
要拿放東西也輕鬆不費力。


後來問朋友才知道這輛V90 CC是小改款後的規格,
引擎多了48V輕油電混合系統,14匹馬力提供起步和加速時的額外動力。
難怪從綠燈起步的瞬間,覺得有一股明顯的推力把車往前推進,
引擎啟閉系統發動引擎的瞬間震動更輕微,不是開車的人應該不會有特別感覺。
車內有無線充電座、車尾燻黑的LED尾燈、以及序列式方向燈,
車頭的Logo設計也和改款前不同,我沒有接觸過V90 CC所以對改款差異感受不大,
但整體科技感的改變,比起不到三年的XC90倒是提升許多。



簡單歸納我認為V90 CC旅行車的優點:
1、官方平均油耗13.4km/l,帳面上及實際油耗都比XC90 T5M漂亮。
2、在路邊停車或停車場,車高比較不受停車位置限制。
3、旅行車重心低,操控性及側傾比起休旅車穩定些。
4、除了高度之外,空間使用起來跟XC90幾乎一樣大。
5、48V輕油電系統很加分,讓這樣的大傢伙開起來很輕快。
果然旅行車的銷量越來越好不是沒有原因,尤其VOLVO又是自稱設計旅行車的專家,
一天的體驗時間不長,打算之後再和朋友借一次,帶著太太繞一繞問問她的想法。
VOLVO換VOLVO是否太瘋狂,哈哈!
也許明年某個月,會再感受一次牽新車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