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是個迷人的都市,有新穎的現代化大樓,也有歷經戰火洗禮的斑駁古蹟,傳統與現代的交錯融合,構築出這個彷彿存在兩種時空的大都會;就像是XC90 Recharge T8,在維持固有的優雅、舒適、安全等元素中,融入了各項新科技,以及帶領Volvo一步步邁向未來的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系統。
當你在台北生活了大半輩子,對於台北舊城區想必會有不少情感與深刻記憶,就像是永遠處於「交通黑暗期」的忠孝東路、被兩條高架道路夾攻的北門、擁擠喧鬧的中華商場、力霸百貨的港式飲茶、南陽街補習班、年輕人的娛樂聖地西門町商圈.....。少了白天的喧鬧繁雜後,深夜中的台北更具獨特魅力;於是,我開著寧靜的XC90 Recharge T8 Inscription 來場深夜散策,探尋那個記憶中的台北城。

先來談談這次的旅伴,雖然XC90已經不是新車了,但這次試駕的XC90 Recharge T8還是有點特別,它是款Volvo為了邁向新時代所推出的PHEV插電式油電版本。在今日車壇這股電動化潮流下,Volvo並未貿然地大舉推出純電動車型,而是先以PHEV站穩腳步,再逐步達成「2025年旗下販售車款50%油電複合動力、50%純電動」、「2030年轉型為全電動車廠」等目標。在此目標下,PHEV車型在現階段自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看到一輛輛新世代的Volvo,不禁讓我回想到小時候,每每在路上看到造型方正厚實、後窗貼著「凱楠Volvo」貼紙的車款,大人就會告訴我這是很安全的車、三點式安全帶是他們發明的云云...時光快轉到1990年代後半,當時的我正值開始對汽車感興趣、每天幻想長大後要開什麼車的十來歲年紀。那是一個性能跑車蓬勃發展的年代,除了特別鍾愛精巧高效率又充滿樂趣的日系小跑車,對於那些以壓倒性力量征服路面的歐系性能車也頗得我心,就像是C36 AMG、E36 M3,還有Volvo的850R Estate,這是一輛很特別的性能旗艦,尤其是設計師彷彿用一把直尺便畫完的筆直車身線條。現在的Volvo,仍保留了些許這樣的剛硬元素,並加入柔美的轉折,其實還挺耐看的不是嗎?

2002年Volvo Taiwan成立,推出新一代S系列房車、V系列旅行車,但對比一輛輛造型愈來愈流線的新車,Volvo方正剛硬的線條逐漸略顯老態,只有對於Volvo的「安全」印象,卻一直深留在腦海中。2010年之後的事情大家應該都很瞭解了,吉利集團的入主讓Volvo擁有了更多資源得以因應快速變遷的車壇,他們隨即在2014年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第二代XC90,這可說是Volvo揮別過去諸多陰霾,邁向新時代的首款大作。有趣的是,看看當初憧憬的850R,誰料想到二十多年後Volvo的旗艦車款,竟是一款舒適又豪華的SUV?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PHEV插電式油電系統的話,簡單來說這是一種馬達功率與電池容量都更大的Hybrid油電車,因此平時通勤能以純電行駛應付大部分路況,回家後再為電池充電,理論上每天行駛里程不多的話,它就像是電動車一樣不花費一滴汽油;長途行駛時則有汽油引擎作為後盾,不會讓你有里程焦慮,因此可說結合了汽油車與電動車的優勢,聽來還不錯吧?

根據Volvo的研究,他們客戶駕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時有大約一半的時間是處於純電模式行駛,為此原廠也在不斷地改良這套PHEV系統。2021年9月Volvo宣佈,在90與60車系上導入了經過改進的Recharge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今年四月底在國內發表的22.5年式Volvo XC90 Recharge T8,即是搭載這套經過大幅升級的系統。

22.5年式XC90 Recharge T8的2.0升汽油引擎取消了機械增壓僅保留渦輪增壓系統,在曲軸整合式啟動器暨發電機(CISG)的輸出功率提升之後,引擎最大馬力由303hp小幅上漲至310hp,最大扭力則維持40.8kgm不變。較大的進化則是電氣系統部分,原廠工程師重新排列電池模組換取更佳的電池效率,將單一模組中原本16個串聯電池芯升級為34個,之前縱向排列的6個電池模組也改為3個橫列堆疊,這樣的改變讓電池芯數量從96個增加至102個,加上電池技術進步帶來的更佳能量密度後,單一電池芯容量從34Ah進步至51Ah,換算下來電池總容量由之前的11.6kWh增加至18.8kWh。至於PHEV的動力核心之一電動馬達也有大幅度進化,eAWD後軸電動馬達的功率由87hp大幅提升至145hp,最大扭力亦從24.5kgm提升至31.5kgm,這同時讓車輛具備了更佳的四輪驅動能力,並在拖曳尾車狀態或低抓地力路面上行駛時,得以發揮更佳的牽引力及穩定性。

正因為引擎、電容量與馬達輸出功率的進步,XC90 T8的系統最大綜效輸出由390hp/65.3kgm暴增至455hp/72.3kgm,多了這65hp的綜效輸出後,XC90 T8從起步到中、高速領域的加速過程均展現令人有感的進步,Kick-down時的加速力道也更為狂暴,這股蠻力現在推動2.3噸重車身能以5.4秒完成0100km/h加速,這點已經夠誘人了,除此之外它的純電續航力更從之前的49公里大幅增加為83公里,純電行駛極速則可達140km/h,日常行駛狀態下均能輕鬆應付,讓現在的XC T8可說更像是一輛純電動車!
XC90 MY21.5 vs. MY22.5 油電系統規格差異
車型 | 21.5年式XC90 | 22.5年式XC90 |
引擎輸出 | 303hp/40.8kgm | 310hp/40.8kgm |
電池芯數量 | 96個 | 102個 |
電池電量 | 11.6kWh | kWh18.8 |
後軸馬達馬力 | 87hp | 145hp |
後軸馬達扭力 | 24.5kgm | 31.5kgm |
油電系統綜效輸出 | 390hp/65.3kgm | 455hp/72.3kgm |
純電行駛里程 | 49km | 83km |
純電行駛極速 | 125km/h | 140km/h |
平均油耗 | 44.8km/L | 55.9km/L |
0~100km/h加速 | 5.8秒 | 5.4秒 |
售價 | T8 I-369萬元 | T8 I-376萬元 (新增T8 M-339萬元) |

看到這些進化,應該有更多的消費者想要入主Recharge T8動力吧?Volvo顯然也這麼認為,因此在這次的新年式車型更動中,特別為XC90新增了Momentum車型,雖然拿掉了不少豪華舒適配備還有備受好評的Four-C底盤與氣壓式懸吊,不過339萬元的價格當然比Inscription更平易近人不少!
22.5年式XC90車系編成與價格表
B5 Momentum | 289.5萬元 |
B5 R-Design | 335.5萬元 |
Recharge T8 Momentum | 339萬元 |
Recharge T8 Inscription | 376萬元 |

新年式XC90的車室並無變動,沒有複雜浮誇的突兀線條,以簡潔俐落的設計給人一種溫暖質感,是個能令人感到放鬆舒適的空間。

滾邊皮質的中控台點綴棕色皮革、實木飾板以及類金屬件,各處細節的處理十分到位。

簡潔造型、觸感優異的三幅真皮包覆方向盤,也是XC90誕生後便沿用至今的設計,兩側的多功能按鍵組可控制音響、儀錶切換,以及A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與PAII智能駕駛輔助等系統。
- 儀錶
- 轉速錶
- 主畫面
- 導航
- 功能表-1
- 功能表-2
- 應用程式
- 空調
- 環景
- 電量保持/充電
- 動力流

XC90 Recharge T8 Inscripti共提供Constant AWD、Pure、Hybrid、Individual、Power、Off Road等五種不同行車模式;車輛發動時預設在Hybrid模式,系統會依照效能、油耗、舒適度等考量安排引擎與內燃機的協同運作,電量足夠時也會以純電模式行駛。至於Pure模式下,除非暫時的高負載狀態,車輛會儘可能以電力行駛;由於電動馬達出力更為充沛,實際駕駛時以一般開車方式也能維持純電能驅動,高速巡航的最高車速更可達140km/h,會讓人有開著一輛電動車的感覺。至於Constant AWD則是將驅動狀態鎖定在全時四輪驅動,並主動調整前後軸扭力分配提升穩定性及抓地力;Off Road模式在車速40km/h以下使用,除了驅動狀態鎖定在AWD也會開啟陡坡緩降系統,氣壓懸吊同時升高因應惡劣路況或崎嶇地形。

雖然車輛大部分機能均可透過上方大螢幕操作,但中控台最下方仍保留了警示燈、除霧、音響控制等開關可讓駕駛直接控制,最右方那個按鍵則是開啟副駕駛座手套箱用。
- 排檔座-1
- 排檔座-2

來自瑞典知名品牌「Orrefors」的水晶排檔頭也是T8 I的專屬配備,晶瑩剔透的模樣帶來出色質感。

以「鑽石切割」手法製作的引擎啟動旋鈕十分精緻,不過就與其他車系一樣,切換行車模式用的滾輪已經消失,現在僅能從中控螢幕上切換行車模式。

中央扶手內部空間雖不算方正但容量還算充裕,裡頭共配置了兩個USB插孔。

Volvo車款的座椅向來擁有出色的人體工學設計,XC90當然也不例外,至於T8 Inscription更搭配了Nappa透氣真皮舒適型座椅,雙前座均具備電調、通風/加熱、記憶、電動腰靠、背部/側邊電調支撐靠墊、電調腿部延伸支撐裝置,甚至是背部按摩機能也一應俱全!
- 座椅滑移
- 椅背調整
- 增高墊
- 空調介面
- 扶手
- 第三排座椅
- 出風口&置杯架
- 置物空間
- 七人座後廂
- 五人座後廂
- 兩人座後廂
- 行李廂分隔
- 底板下空間
- 氣壓懸吊&12V插座

提到「台北城」,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無疑是矗立於忠孝西路一段的承恩門「北門」了。要不是多年前參觀了台北市政府內「台北探索館」那精美的重建模型,其實我也不知道百多年前的台北府城,是座與電影中一樣有著高聳城牆、護城河、雄偉城門的大型城廓。
這座「臺北府城」是大清帝國在晚年財政耗弱下所興建的最後一座中國式城池,於1884年竣工,城牆高約3.4公尺、寬約5公尺,週長則達4.6公里,框起了艋舺與大稻埕之間約1.4平方公里的荒蕪之地,共開了五座城門通往繁華的大稻埕、艋舺,以及新興的板橋區,到了日據時期城牆與西門陸續被拆除後,僅剩下東門、南門、北門、小南門等四座城門仍形單影隻地矗立於原有的交通要道上,而且僅北門仍保留原始樣貌未經大幅整修。若你還是很難想像台北城的規模,試著想一下忠孝西路、中華路、中山南路、愛國西路這四條路幅大得誇張的馬路所圍起來的區域吧。

說來有趣,我對北門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小時候坐車經過北門高架道路時,居高臨下看它蜷曲坐困於兩條高架橋間的奇觀吧。北門高架道路於2016年拆除後,終於卸下了壓在這座國家一級古蹟身上40餘年的桎梏。一旁蓋起了小小的公園、晚上打了柔美的燈光,現在的北門容光煥發,讓旅人更能貼近它,遙想當年熙來攘往的人們穿過城門的樣貌。

與北門相對望的台北郵局也值得細細欣賞,這是建成於1930年、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郵局,由日本建築師所設計,建築結構採用巴洛克式融合希臘式風格,特別的是大門處運用了五連圓拱廊造型的「車寄」,也就是讓貴賓車輛可直抵門口下車的門廊式結構物,不過1969年為了方便郵務車進出大門而將原本的車寄拆除,改建為造型與色調均相當突兀的大理石方形外觀。1992年台北郵局被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免去了因老舊而遭到拆除的命運,而後中華郵政開始著手維護建築原貌,並於2019年展開車寄的修復工作,去年五月完工後才又重現了這個充滿特色的五連圓拱廊大門。


北門旁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也是少數至今維持完整狀態的古蹟之一。撫臺街洋樓建造於1910年,因原址為大和町撫臺街而得名,當時是著名營造商「合資會社高石組」本店,專事經營土木建築營造等業務,建物採用石木構造,一樓為石造,外部的石拱騎樓為最大特色,至於二樓與屋架均為木造,屋頂則以銅片瓦覆蓋,上開西式洋房常見的老虎窗(也就是開在屋頂上的窗子),可說是一棟頗具歐風的店鋪建築古蹟。

對於那些渡過黑水溝來台開墾的漢人來說,除了填飽肚子外,宗教信仰也是他們的生活重心之一,因此台北府城完工後,城內除了幾座官廳建築外,也陸續開始修建各式文廟、武廟、城隍廟、天后宮等,而「臺灣省城隍廟」便是1882年完工的官設城隍廟,日治時期原址位於中華路與漢口街的臺灣省城隍廟被拆除後,現今隱身在武昌街在大樓之間的「臺灣省城隍廟」則是戰後1947年台北市政府撥地重建而來。對於這座城隍廟我的印象不深,不過以前每次來吃武昌街排骨大王總會看到香火鼎盛的模樣,後頭的重慶南路也是年輕時比較常來的地方,因為在那個沒有網路購物的年代,若有找書、買書的需求來這兒就對了。


迪化街除了是大家熟知的「年貨大街」外,也是最能代表昔日大稻埕風貌的場景,不管是茶行、布莊、中藥行、各種南北雜貨都能在此找到。你可能不知道,包括新光吳火獅、統一高清愿、養樂多陳重光、義美高騰蛟等人,也都是從這條小小的街道上崛起發跡。來到迪化街,你一定會看到這棟醒目的建築「永樂市場」,約在日治之1900年代中期後,台北開始陸續設置許多公有市場,大稻埕商圈內的永樂町市場即為其中之一,之後此處成為了全台最大的布料批發零售中心。1982年拆除後則在原地改建「永樂市場綜合大樓」,2010年台北市將其更名為今日的「永樂布業商場」。改建後的永樂市場雖為四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但仍保留了懷舊感十足的紅磚外牆,

1860年淡水通商開港後,原本僅是聚落規模的大稻埕搖身一變成為繁榮的物資集散中心,也吸引眾多買辦商人跨海來台採購烏龍茶外銷,除了一間一間洋行、洋樓在此林立,不少新興的西藥店鋪也跟著開設,永樂市場對面的「屈臣氏大藥房」即是取得香港屈臣氏的台灣經銷權後在此開業。

這棟建於1917年的屈臣氏大藥房建築採用巴洛克風格,石材立面的外牆十分華麗氣派,正面還鑲有精美的飛龍與麒麟伴塔等圖騰,1996年歷經一場大火燒去了內部的木造結構,直至2005年市政府將其列為市定古蹟後才修復完成。


位於迪化街的「台北霞海城隍廟」雖然佔地不大,但裡頭供奉的霞海城隍老爺神像可是1821年隨著福建泉州府的同安縣人一起渡海來台,最早供奉於艋舺,而後1853年爆發「頂下郊拼」械鬥,神像才隨著落敗的同安人遷往大稻埕,供奉於1856年興建的「台北霞海城隍廟」。近一百五十年來,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可說是大稻埕地區的信仰中心之一,每年的霞海城隍出巡繞境活動更成為北台灣的一大宗教活動。

提到西門町,最早的印象是矗立在中華路那一整排總是人來人往的三層樓「中華商場」,對於80年代時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這是個什麼都有、什麼都賣的奇幻樂園。中華商場在1992年拆除走入歷史後,取而代之的西門町商圈開始蓬勃發展,成為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發源地。只要是五、六年級生,不管是去電影街看電影,到萬年大樓、獅子林、西門新宿逛街,或是去峨嵋街訂做超寬打褶制服泡褲(然後被教官剪),想必都有著一段段屬於青春的記憶吧。

位於襄陽路口的土地銀行展示館為台北市市定古蹟,為1932年日本勸業銀行興建用於北部廳舍,特別的是外觀不走當時流行的希臘羅馬建築風格,而是融合了中美洲馬雅設計,給人莊嚴厚重之感的巨大圓柱是其最大特色。戰後此處由台灣土地銀行接收,目前交給台灣博物館作為分館使用,展示不少恐龍、古生物化石,以及銀行金融相關史料,與對面的台灣博物館一樣都是蠻適合帶小朋友參觀的好地方。

1919年完工的「臺灣總督府」,是台灣在日治時期的最高權力核心象徵。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到了二戰末期,美軍曾對日本進行不少戰略轟炸,位居戰略要地的台灣當然也難逃厄運,1944年底到1945年間台灣從北到南均遭受過空襲轟炸,其中最嚴重的一次便是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轟炸,遍及在台北城內的落彈造成了不少人員傷亡與建築物損毀,總督府正面左側也遭命中造成重創,1946年開始修復更名「介壽館」,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此處才成為大家所熟悉的總統府。小時候看過最多次的總統府是在電視上,國慶閱兵踢正步、點綴一片青天白日旗海的畫面頗能讓人激起愛國情操;現在偶爾也會聽父親講述以前軍職生涯在此駐守帶領憲兵隊的那段艱實日子。

淡水開港通商後,大稻埕碼頭逐漸成為台北城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今日的大稻埕碼頭已不再有絡繹不絕的貨船進出,而是陳設了復古情懷的唐山帆船,開闢自行車道、擺上貨櫃市集,以嶄新的風貌吸引大批民眾來此休憩。不過相較於喧鬧的大稻埕碼頭,往北些的敦煌疏散門反倒是我較喜歡的地方,空曠、安靜更能好好地欣賞夕陽與淡水河岸的絢麗夜景。

XC90 Recharge T8 Inscription原本便是一款配備、質感、舒適性均有旗艦級表現的SUV,新年式車型在動力系統上的更動,則讓它在性能與節能兩個看似矛盾的特質上都有大幅度的進步。比純燃油車更佳的動力與油耗、又少了電動車的里程焦慮,XC90 Recharge T8可說是邁向全電世代之前一個優質的選擇。
▍XC90 Recharge T8 Inscription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汽油渦輪增壓+油電混合系統
排氣量:1,969c.c.
引擎最大馬力:310hp/6,000rpm
引擎最大扭力:40.8kgm/3,000~4,800rpm
馬達最大馬力:145hp/15,900rpm
馬達最大扭力:31.5kgm/0~3,280rpm
最大綜效馬力:455hp
最大綜效扭力:72.3kg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eAWD)
變速箱型式:八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雙A臂
後懸吊結構:單體式
輪胎規格:275/45R20
車身尺寸:4,950mm x 1958mm x 1,776mm
軸距:2,984mm
車重:2,334公斤
國內售價:376萬元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XC90 Recharge T8的觀點,或是你對台北城的印象就符合抽獎資格!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獎品為Volvo ÖV4短袖T恤,僅有1個名額。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2年6月8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Volvo ÖV4短袖T恤 | Ericjan168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