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奧迪 wrote:
這個案子個人有一直在靜靜看,
比較有趣的,是這裡不少朋友,
也吵的很激烈,彷彿自己是車主/車廠/或是專家...
希望這個案子對車子的安全有正面的助益。...(恕刪)
有一個專家在美國豐田事情鬧得很大的時候就不見了
後來...又出現了
回台灣也沒考慮要買TOYOTA或lexus的車
krispykreme wrote:
很會顛倒是非美國政府...(恕刪)
justthinking wrote:
krispykreme說的沒錯...美國車廠出事在先...豐田出事在後...
等到豐田出事的時候...美國政府已經變成GM還有克萊斯勒的大股東...
加上美國不景氣失業率高...美國政府用豐田事件來祭旗順便暗助三大車廠都是有痕跡可循的..
當初美國國會痛罵GM還有克萊斯勒的高層..可以解釋為教訓自家小孩..打完罵完..還是疼..錢還是借出去了..
但是美國政府處理豐田的事件..擺明了是別有居心..專家研究還沒結束..DoT還有NHTSA就一堆現任加上卸任的官員跳出來講的繪聲繪影..
後來證明事情沒當初他們講的那麼嚴重..那些人也就不見了..
另外..BMW N54的HPFP..在美國是被告了沒錯..不過BMW表示已經把保固提高為10年或是12萬英里了..
gladiator wrote:
一個是車子有問題死不...(恕刪)
justthinking wrote:
你說的是哪個警察??如果你要說的是用警車當煞車的Prius..
不好意思..那件事情已經證明是因為車主欠債所以挺身犯險想要詐領保險理賠
至於美國國會打壓Toyota跟護航三大汽車廠..兩者當然有關係..
你是不知道美國汽車公會每年花多少錢請lobbist關說國會還有官員嗎??
你要說這次的Toyota招回事件嚴重..10年前的Ford/Firestone事件更嚴重..
當年的Ford Explorer用到有瑕疵的Firestone輪胎..造成至少111人死亡..
沒報導到或是證據不足的實際數字至少為250+人死亡以及3000+件的交通意外
這數字可遠比Toyota暴衝的數字高多了也恐怖多了..
當初美國國會可沒針對這種死了百多人的事情舉行公聽會
還有..美國政府對GM的紓困..到底是賺還是賠..要等GM新股上市才知道..
而且要GM每股價位達到$134或是以上才會打平或是賺錢..
Ford 現在每股也才$1x..你覺得GM有可能漲到$13x???
gladiator wrote:
1.想也知道是高速公路飛出去的那全家人,開的還是Toyota的高價車款,轉移焦點不會讓Toyota有更好名聲
2.每間公司都要政治獻金,這在許多國家是常態包括台灣,你以為Toyota就沒幹過嗎?
3.Ford也澄清了,那是供應商提供的商品有瑕疵,就跟Toyota可以賴CTS的APS有瑕疵一樣,不過是半斤八兩而已,那比的上暴衝第一名,還超越第二名很多很多,又死不承認直到被連環爆,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召回的Toyota,賴給別人有罪不代表自己就無罪…
4.套你的公式跟華爾街比起來,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燒的也不是你我的錢。
justthinking wrote:
1. Toyota的車有問題..我早就罵到翻..不信你自己去查資料..
美國日本德國車我都開過..我可以告訴你..美國車爛..現在的日本車也爛..
我開過的車裡最好最耐用的是1996的Camry..就是這台第三代Camry打下Toyota的江山..
很可惜..之後是越來越爛..06那台的問題可不少..有耐心你自己在01跟Toyota Nation找..
2. 你不住美國..你不知道這邊的政治生態..我原諒你..美國本土汽車業勢力有多大你是不會知道的..
車廠有自己的說客..零件商有自己的公會/說客..車廠工人也有自己的工會/說客..
他們手上握有多大的錢跟權..影響多少的選票..可以影響的地方/聯邦議員可多著了..
3. Ford難道沒有驗車的責任?決定用Firestone的輪胎..那就該確保輪胎沒有問題..
出事後還百般推卸責任..到最後事情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才決定招回..
當然是有不少人告上法庭..Ford/Firestone也賠了很多錢..但是美國國會可沒介入..
4. 虧錢就是虧錢..燒的當然是我的錢..我住在加州..每年繳稅給美國政府繳的可多了..
所以我當然有資格說話..倒是你..不要沒事扣人帽子..我罵Toyota可沒少罵..
今天要是是日本車廠或是德國車廠虧錢..美國政府才不會拿一毛錢出來..
而且美國車廠會虧錢..是自找的..被工會挾持..效率不彰..良率不佳..活該..
krispykreme wrote:
還是一句話
拿出證據我跟豐田有關
不然法院見
還是一句話
對事情來龍去脈一點都不懂
有空多爬文
http://politics.usnews.com/opinion/blogs/peter-roff/2010/9/9/ray-lahood-should-resign-over-toyota.html
半年前美國運輸部長話講的多滿
就只差沒把豐田利用與論定罪
結果事情跟他所說的差的十萬八千里